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Bio-oss/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复合物修复牙槽骨缺损区后牙移动的效果和可行性。方法前瞻性将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牙槽骨缺损区行正畸矫治的患者38例(65颗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9例34颗牙)和观察组(19例31颗牙),对照组于牙槽骨缺损区植入Bio-Oss骨粉,观察组于牙槽骨缺损区植入PRF/Bio-Oss复合物。记录两组正畸治疗前创面愈合情况;根据锥形束CT(CBCT)计算正畸牙齿术前-术后6个月、术前-术后12个月(正畸治疗6个月)平均垂直骨吸收量、骨密度值;术后6个月、12个月计算正畸牙齿各部位唇侧骨厚度及月平均移动距离。结果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2周创面愈合率大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术前-术后6个月、术前-术后12个月垂直骨吸收量低于对照组,骨密度平均值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术后12个月正畸牙齿颈部、中间、根尖的唇侧骨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术后12个月正畸牙齿月平均移动距离小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PRF/Bio-Oss复合物修复牙槽骨缺损区可减少缺损区骨吸收量,提高骨密度值,进一步减小术后正畸牙齿移动距离。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富自体浓缩生长因子纤维蛋白液体联合Bio-Oss骨粉在上前牙唇侧骨缺损种植同期引导骨再生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单颗上前牙缺失伴唇侧骨缺损患者62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两组均实施种植同期引导骨再生术,对照组以Bio-Oss骨粉实施引导骨再生,观察组以富自体浓缩生长因子纤维蛋白液体联合Bio-Oss骨粉实施引导骨再生。治疗后随访1年,对比两组种植成功率、种植体唇侧骨厚度变化情况。结果两组种植体愈合状况均较好,种植成功率均为100%;两组种植后即刻到6个月种植体各位点唇侧骨厚度变化量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种植后6~12个月种植体各位点唇侧骨厚度变化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种植后即刻、种植后6个月种植体唇侧骨厚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种植后12个月种植体唇侧骨厚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上前牙唇侧骨缺损种植同期引导骨再生术中应用富自体浓缩生长因子纤维蛋白液体联合Bio-Oss骨粉不仅能保障种植效果,且可减少种植体唇侧骨吸收。  相似文献   

3.
背景:牙齿缺失导致牙槽嵴骨质的改建和持续吸收,严重影响种植体植入的条件和种植区软硬组织的美观。目的:评价纳米羟基磷灰石/聚己内酯电纺支架促进即刻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成骨效果。方法:制作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聚己内酯电纺支架的组织工程化骨。拔除6只实验犬双侧下颌第二前磨牙,在其近中根牙槽窝处制备种植床,即刻植入种植体,在钛钉颊侧制作三壁骨缺损,两侧骨缺损处分别植入组织工程化骨与Bio-Oss小牛无机骨粉,并在材料表面覆盖Bio-Gide胶原膜。术后即刻、4周、8周、12周X射线测量种植体周围骨灰度值;12周后完整取出下颌骨,甲苯胺蓝染色观察骨缺损区的微观结构,新生骨量、形态结构及种植体-骨结合情况。结果与结论:两组间术后各时间点骨密度变化无明显差异,表明两组材料在促进骨再生过程中的成骨效果基本一致。组织工程化骨组骨缺损区内形成致密板状骨,可见成熟骨细胞,哈弗氏管,新生骨-种植体结合较紧密;Bio-Oss小牛无机骨粉组板层骨致密,新骨中有少量Bio-Oss颗粒分布,成骨细胞较组织工程化骨组少,部分哈弗管结构内可见到毛细血管,新骨与植入材料之间形成桥形连接,与种植体结合紧密。表明纳米羟基磷灰石/聚己内酯支架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io-Gide胶原膜可促进种植体周围牙槽骨再生。  相似文献   

4.
种植义齿以其美观、舒适、损伤小等优点,受到患者的青睐。然而,临床上由于缺牙后生理性骨吸收和外伤性缺牙时骨性缺损,约40%~80%患者都存在骨量不足,使种植体植入困难。随着口腔外科新技术的发展,引导骨组织再生(guide bone regeneration,GBR)技术及Bio-Oss生物骨、Bio-Gide生物膜近年来开始用于牙种植术中牙槽骨骨量不足的修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骨挤压器在闭合式上颌窦提升种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48例上颌后牙区牙列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应用骨挤压器进行闭合式上颌窦提升术并同期植入种植体。随访1年后,观察患者牙种植体红色美学指数PES、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缺牙区牙槽骨高度、种植成功率及咀嚼功能。结果:48例患者共植入48颗种植体,其中脱落1颗、松动1颗,种植成功率为95.83%(46/48);治疗后,患者种植体PES评分、缺牙区牙槽骨高度、咬合力以及咀嚼效率均明显高于治疗前,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上颌后牙区牙列缺损患者应用骨挤压器进行闭合式上颌窦提升术并同期植入种植体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牙槽骨剩余高度,改善咀嚼功能,且种植体美学指数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Bio-Oss结合猪小肠黏膜下层(SIS)修复牙槽骨缺损,探讨SIS能否增强修复牙槽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将经手术处理后显露牙槽骨嵴,两壁骨缺损的雌雄各半的骨缺损模型新西兰大白兔60只,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均为15只。A组缺损处给予Bio-Oss骨粉+SIS填充;B组缺损处给予Bio-Oss骨粉填充;C组缺损处给予SIS填充;D组大白兔作为空白对照组骨缺损处旷置。填充完毕后,将四组大白兔龈瓣复位并缝合。于术后4、8、12周进行X线片观察植骨区的骨密度变化;并进行CT检查,以邻牙为参照测量植骨区的吸收值,比较四组方法的疗效差异。结果 A组大白兔的行为及组织学改善情况均优于B、C、D组;采用Bio-Oss骨粉+SIS联合治疗的A组疗效显著优于B组和C组,骨缺损区有新骨生成,骨密度显著增高,其中骨密度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Bio-Oss骨粉结合SIS修复牙槽骨缺损能有效促进牙槽骨组织再生,重建效果较好,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0):3834-3836
比较拔牙后即刻植入两种骨代用品同种异体骨(脱钙冻干骨)和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天博)并覆盖胶原蛋白生物膜预防术后牙槽骨吸收,保持牙槽嵴丰满度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因牙周病变需要拔除磨牙的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观察组A为植入同种异体骨粉并覆盖生物膜,观察组B为植入天博骨粉并覆盖生物膜。1个月、6个月后复诊,摄CBCT检查,对牙槽窝的愈合,牙槽嵴高度宽度的及骨密度进行观察测量。结果:60例患者创口愈合良好。6个月后观察组牙槽骨垂直和水平吸收量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观察组之间牙槽骨垂直和水平吸收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月CBCT显示观察组新生骨密度与观察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拔牙窝植入骨代用品结合位点保存法能够有效的预防拔牙后牙槽骨的吸收,2种不同植骨材料在拔牙后位点保存术中均具有良好初期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Bio-Oss骨粉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修复骨缺损的成骨效果。方法选取SPF级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三组:单纯骨粉组、骨粉/BMP组、骨粉/BMP/VEGF组,每组18只。麻醉后在大鼠左侧胫骨前部、胫骨结节下1 cm处磨除5 mm长的骨块缺损(包括髓腔),余留后侧1/3骨皮质和腓骨起固定和支撑作用。按分组分别植入Bio-Oss骨粉、Bio-Oss骨粉复合BMP-2、Bio-Oss骨粉复合BMP-2/VEGF。术后2、4、8周每组各取6只大鼠行X线检查、HE染色、CD31免疫组化。结果 X线检查、HE染色显示术后2周时各组新骨形成极少,4、8周时骨粉/BMP/VEGF组新骨形成最多,骨粉/BMP组次之,单纯骨粉组最少。术后2、4周时,骨粉/BMP/VEGF组的CD31阳性细胞数目最多,单纯骨粉组最少,骨粉/BMP组居中,三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8周单纯骨粉组CD31阳性表达较前增多,但骨粉/BMP组、骨粉/BMP/VEGF组的CD31阳性表达较4周时有所下降。结论 Bio-Oss骨粉复合BMP-2和VEGF修复骨缺损的成骨效果理想,明显优于单纯应用Bio-Oss骨粉及只复合BMP-2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选取80例接受前牙区拔牙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试验组拔牙后即刻植入Bio-Oss胶原,表面覆盖Bio-Gide膜,并制作临时义齿,对照组给予微创拔牙,半年后复查观察相关指标变化。两组均经最终上部修复完成后1年随访,试验组种植体成功率较对照组显著要高(P<0.05);术后半年,观察两组骨密度、PES评分,其中试验组骨密度、PE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牙槽嵴唇腭(舌)向骨吸收、牙槽嵴垂直向骨吸收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可减少因拔牙造成的骨缺损,促进新骨形成,从而保存牙槽骨骨量,进而提高种植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个性化钛网联合屏障膜在引导骨再生(GBR)修复牙槽骨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本院诊治的106例上前牙缺失牙槽骨缺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两组患者均采用GBR技术修复牙槽骨缺损,对照组使用常规屏障膜,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钛网。比较两组骨增量、牙龈美学、牙周指标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牙槽骨宽度大于对照组(P<0.05),牙槽骨宽度变化值低于对照组(P<0.05),种植修复的红色美学指数(PES)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白色美学指数(WES)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的探诊深度(PD)、附着水平(AL)均低于术前(P<0.05),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的PD、A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GBR修复牙槽骨缺损中使用个性化钛网和屏障膜可增加缺损牙槽骨骨量及红色美学效果,提供稳定种植体环境,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脱矿自体牙和脱矿自体牙联合Bio-oss骨粉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建立兔下颌骨缺损动物模型,利用脱矿自体牙(A组)和脱矿自体牙配合Bio-oss骨粉(B组)分别对牙槽骨缺损进行钛钉内固定法修复,于植入修复材料12周后处死动物,取材,进行组织学观察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术后12周,所有实验动物移植体均与骨组织密合良好,无松动脱落。HE染色提示不同实验组移植体和骨组织界面有不同程度血管化及新骨形成。扫描电镜结果显示两组均有新骨形成,矿化程度有不同,A组骨质较为疏松,表面呈多孔状,骨皮质有缺损,B组移植区表面较为平整,但是骨皮质表面仍然不够光滑致密。结论脱矿自体牙和脱矿自体牙联合Bio-oss骨粉用钛钉做坚固内固定均可以修复下颌骨缺损,二者修复骨缺损效果有差异,使用Bio-oss骨粉组新骨形成质量优于单纯使用脱矿牙片组,形成新骨更为成熟。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不同技术对种植体周围炎的种植体表面进行处理,联合GBR技术对种植体周围炎骨缺损进行重建,筛选出临床成骨效果良好的表面处理技术。方法:拔除4只Beagle犬双侧下颌前磨牙植入2种不同表面的种植体,建立种植体周围炎模型,各种种植系统分别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翻瓣刮治;Bio-Oss组翻瓣刮治,骨缺损区充填Bio-Oss,覆盖BME胶原膜;OAM组共4颗种植体,翻瓣刮治,骨缺损区充OAM,覆盖BME胶原膜。分别在治疗前、后测量每颗种植体近中、远中、颊侧、舌侧4个视野的种植体冠部到骨缺损底部的垂直距离(DD值)、缺损牙槽骨的冠方顶点到种植体表面的水平距离(DW值)、牙槽嵴冠方顶点到种植体冠部的垂直距离(BL值)及组织形态学检查。结果:所有组种植体周围骨吸收水平接近30%。而经过不同治疗后,各组之间骨的再生不一,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Bio-Oss、OAM两组在治疗前后DD值、DW值、BL值均接近,说明两者的成骨效能相近。由于存在分组变量表面(MTS表面、HA表面)之分和处理(空白对照组、Bio-Oss组、OAM组)之分,两种变量之间存在交互效应均显著。Bio-Oss和OAM对骨重建的骨量的增加效果较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对即刻负重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影响。方法选取比格犬5只,将每只犬左右两侧下颌第四前磨牙牙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拔除后立即植入柱状螺纹纯钛种植体并即刻负重,观察组采用PRF填充,对照组不填任何填充物。采用X线测量颊侧骨量增加高度、缺损面积、骨性结合率和新骨生成率;采用能谱分析两组种植体-新骨界面Ca2+含量,HE染色观察骨组织形态。结果观察组种植术后3个月种植体部位骨表面Ca2+含量为(43.20±7.14)%,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颊侧骨量增加高度、骨性结合率和新骨生成率分别为(3.25±0.60)mm、(80.11±6.43)%和(74.46±5.5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缺损面积为(1.42±0.54)mm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种植体颊侧骨组织切片可见大量新生骨组织,骨小梁致密粗大,对照组新生骨质及成骨细胞数少于观察组。结论即刻负重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应用PRF可以有效促进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4.
背景:有研究发现,富血小板血浆可促进骨、软组织损伤修复,但在骨愈合过程中的作用仍存在争议,目前尚无定论。目的:对比观察富血小板血浆复合Bio-Oss/Bio-Gide在兔牙槽骨缺损修复过程中的成骨效果,以探讨富血小板血浆在骨损伤愈合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新西兰大白兔16只,手术建立兔下颌牙槽骨临界骨缺损模型,采取自身对照,随机选择一侧下颌骨以富血小板血浆/Bio-Oss/Bio-Gide修复骨缺损(实验侧);另外一侧以Bio-Oss/Bio-Gide修复骨缺损(对照侧)。分别于术后2,4,8,12周时各处死4只,通过大体观察、X射线观察、CBCT骨密度测定、组织学切片观察以及新生骨占缺损面积百分比的测定,定性及定量分析牙槽骨缺损区的成骨效果。结果与结论:术后2-12周的X射线、CBCT及组织学切片观察显示,实验侧和对照侧均有不同程度的新骨形成以及植骨材料的降解吸收;12周时,实验侧缺损表面可见连续的皮质骨形成,植骨区新骨形成并趋于成熟,植骨材料降解吸收明显,对照侧修复效果次之。在术后2,4,8,12周各时间点,实验侧骨密度值均低于对照侧(P〈0.05),实验侧新生骨占面积百分比均大于对照侧(P〈0.05)。说明在兔下颌牙槽骨缺损修复中,富血小板血浆/Bio-Oss/Bio-Gide比Bio-Oss/Bio-Gide具有更好的成骨效果,表明富血小板血浆可促进新骨的形成以及Bio-Oss骨粉的降解吸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自体牙骨粉与β-磷酸三钙植入治疗颌骨囊肿术后残留骨腔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取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本院的60例颌骨囊肿术后残留骨腔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β-磷酸三钙植入治疗,观察组给予自体牙骨粉植入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后的伤口肿胀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3个月,观察组的骨密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骨愈合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3、6个月,观察者的成骨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的牙周袋深度、附着丧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自体牙骨粉的成骨、修复效果均优于β-磷酸三钙,更适合推广应用在颌骨囊肿术后残留骨腔患者的治疗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引导骨再生在牙即刻种植术中的价值及意义。方法选择直径与牙根相近植体,使用Bio-Oss M颗粒以术区新鲜血或生理盐水浸湿植入骨缺损处,覆以Bio-Oss M胶原膜。结果种植体植入后,8例患者的牙龈黏骨膜瓣均正常愈合,仅1例患者牙龈黏骨膜瓣设计覆盖范围稍小,术后2周时创口有部分裂开,种植体颈部及胶原膜暴露,但无植骨材料暴露、脱落。结论引导骨再生技术与具有促进骨修复性再生的生长因子及具有骨诱导作用的复合材料结合应用,将是今后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7.
背景:植骨材料是影响植骨效果最主要的因素。目的:评价不同骨移植材料修复牙周牙槽骨缺损时诱导活性与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存在牙周牙槽骨缺损患者的个体与治疗资料,均随访6个月以上,对比分析分别采用自体骨、Bio-oss骨粉及二者联合修复牙周牙槽骨缺损患者的情况,观察患者的牙周X射线片新生骨量及形态。结果与结论:仅1例Bio-oss骨粉患者无效,无效率4%。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牙齿松动度减轻,为无松动~Ⅱ度松动(P<0.05)。X射线观察联合材料组骨充盈高度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提示以自体骨与Bio-oss骨粉联合应用能够互相弥补不足,起到移植效果的加成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恢复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自体骨碎末骨移植材料的实验模型。方法:实验于2005-08/2006-04在大连医科大学动物实验基地(辽宁省重点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健康杂交家犬5只,体质量15~20kg。Bio-Oss骨移植材料为引导骨/组织再生多孔骨无机材料,白色颗粒状,颗粒大小1.0~2.0mm。②实验方法:拔除家犬下颌第1,2,3前臼齿,3个月后行种植术。预备种植体窝,每只犬左右两侧各预备4个,共40个。在每个种植窝内,各植入种植体钛钉1枚,共40枚。用种植转孔时收集的自体骨碎末、Bio-Oss骨移植材料及两者1∶1混合骨碎末恢复种植体颊侧单壁人为骨缺损,以未植骨作空白对照。③实验评估:第9周时观察各组骨量的恢复情况、X线片观察牙槽骨高度、骨小梁致密度及骨整合情况,亚甲基蓝-碱性品红法观察组织学变化。结果:5只家犬钛钉均无脱落,均纳入结果分析。①一般情况:9周时,创口愈合均良好,钛钉稳定,总存留率为100%。骨缺损处已有不同程度恢复,与正常骨组织无明显差别。②9周时各组骨缺损量的测量结果:植入自体骨碎末、Bio-Oss骨移植材料、混合骨碎末及空白对照组的平均骨缺损量分别为1.8125、1.6975、1.5025、2.6375mm。植入混合骨碎末的平均骨缺损量最小,说明恢复最佳。③X线观察骨量的恢复情况:40颗钛钉外周均与骨组织紧密接触,愈合良好。不同组间未见明显骨质密度区别。④组织学观察骨量的恢复情况:低倍镜下见所有钛钉均被周围淡红色的致密骨组织紧密包绕,种植体与骨组织间无蓝色的软组织,产生了直接骨结合界面。结论:应用家犬建立自体骨碎末移植材料恢复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实验模型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9.
牙槽骨量不足行牙种植修复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32例牙槽骨量不足行牙种植修复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要点.牙槽骨量不足的患者行牙种植修复术的围术期护理配合十分重要,术前评估患者全身状况和自理能力,协助医师排除患者植骨区炎性病灶及其他手术禁忌证,通过耐心沟通消除患者的负面心理影响因素,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在种植过程中施予骨劈开术及上颌窦外提升术,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植骨区骨粉被患者口腔中唾液污染;术后告知患者口腔卫生保健知识,使其掌握自我护理技术,保证手术效果.本组患者行植骨并同期行Straumann种植修复后全部种植成功,无骨质吸收,无种植体松动、脱落,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背景: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的手术导板辅助的不翻瓣种植导航能准确地将种植体植入到术前设计位置,在计算机制造的牙颌模型上手工制作的导板同样能够用在牙槽骨萎缩患者的种植修复中。目的:观察利用自制导板对骨宽度萎缩的上颌前磨牙缺失患者实施不翻瓣种植导航手术临床效果,评价此种方法的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8例可用骨宽度不充足的上颌前磨牙缺失并需要进行种植义齿修复患者共计10颗患牙,平均前磨牙区牙槽骨高度为(13.45±1.67)mm。通过颅颌面CT扫描、三维重建分析以及快速成型模型模拟手术分析,膜片热压成形方法制作手术导板,精确测量种植区域可用牙槽骨长度、宽度、高度及角度。结果与结论:种植导板固位力合适,取戴方便。与模型模拟手术比较,10颗缺失牙术后种植体植入位置准确,无上颌窦底黏膜穿通、骨壁侧穿、邻牙损伤等并发症,植入手术平均用时为(17.0±5.8)min。除1例患者因上颌窦黏膜下存有断根植入10mm长种植体外,其余患者种植体植入长度均>13mm。患者术后仅有轻度肿痛。植入后3~6个月行烤瓷冠修复。提示在种植手术导板的引导下,应用不翻瓣种植导航手术可将种植体准确植入到可用骨宽度不足的上颌前磨牙缺失患者术前预设计位置,表明其在牙槽骨萎缩、可用骨宽度不足患者治疗中具有较为明显的技术优势与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