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设计、合成红霉素4″-氨基甲酸酯衍生物,研究其抗菌活性。方法以阿奇霉素为起始原料,经1, 1′-羰基二咪唑处理以及胺解反应、曼尼希反应制备目标化合物,并以金黄葡萄球菌为试验菌进行体外抗菌活性研究。结果共合成了9个目标化合物,其结构经IR、13C NMR、1HNMR和元素分析得以证实,经体外抗菌活性试验发现化合物F-3和F-4显示较好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所有化合物无体外杀菌活性。结论说明吡咯烷基或哌啶基可能有利于提高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2.
吴浩 《医药导报》1998,17(6):404-405
红霉素系临床上使用的第一个有代表性的大环内酯抗生素,临床应用广泛,但存在抗菌谱窄、水溶性差、血药浓度低、服用剂量大以及胃肠道副作用大等缺点,且对酸极不稳定。为弥补这些不足,现已研制了一些红霉素的衍生物,现就其研究开发与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1 乙酰红霉素硬脂酸盐(erythromycin acistrate,红霉素醋硬脂酸盐) 由芬兰Orion公司开发,1987年首次在芬兰上市,商品名:Erasis。口服吸收好,血药浓度为红霉素硬脂酸盐的3倍,且持续时间长,无苦味,胃肠道反应轻,无肝脏毒性。  相似文献   

3.
红霉素衍生物的半合成及构效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霉素(EM)系临床上使用的第一个有代表性的大环内酯抗生素.它是由红霉内酯(Erythronolids)与红霉脱氧糖胺(Desosam-ine)和红霉支糖(Cladinose)缩合而成的碱性甙.红霉素是14员大环内酯,内酯环的C-3以氧原子与红霉支糖相连,C-5通过氧原子与红霉脱氧糖胺连结(图1).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进行结构改造,拟筛选获得抗菌活性更高的候选药物;方法 分别对氟红霉素和克拉霉素的C-3及C-11,C-12进行结构修饰,设计合成了17个大环内酯类衍生物,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衍生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12d、12e和12f对B. subtilis 168和 S. aureus USA 300表现出了较好的抗菌活性;结论 通过结构改造获得了抗菌活性增强的大环内酯类衍生物,进一步探讨了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构效关系,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红霉素及其衍生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华 《黑龙江医药》2003,16(4):301-302
红霉素(Erythromyoin,Erythrocin)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按其大环结构含碳母核的不同,可分为14、15和16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第一代产品首推14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一红霉素,上市以来,一直是临床上治疗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的重要药物。而第二代大环内酯类药物,如克拉霉素、罗红霉素、地红霉素等,由于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且毒性低,变态反应少等特点,所以不仅被用于呼吸道感染,皮肤和软组织感染,而且还被用于分枝杆菌。幽门螺旋杆菌,弯曲杆菌等感染。随着其临床应用增多,细菌对耐药性也逐渐上升,使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应用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6.
酰基内酯类红霉素衍生物的合成及体外抗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环内酯类酰内酯(acylide)衍生物的合成并评价其体外抗菌活性.方法以克拉霉素为起始原料,经4步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采用对倍稀释法测定目标物的抗菌活性.结果与结论合成了9个酰内酯衍生物,均未见文献报道,并经质谱和核磁共振碳谱确证.抗菌活性实验显示:化合物XNZ-1的活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新红霉素衍生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霉素(erythromycin,EM)由McGuire等于1952年从红霉素链霉菌的代谢产物中发现,是美国Eli Lily公司开发成功的第一个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由于其对绝大多数革兰阳性菌、奈瑟球菌、嗜血菌、博德特菌及革兰阳性和阴性厌氧菌具有抗菌活性,而在40多年后的今天仍在使用.但红霉素对革兰阴性菌作用较差,容易产生耐药性,在酸性条件下极不稳定,血药和尿药浓度较低,对胃肠道容易产生副作用,致使医药研究人员产生了对红霉素进行结构改造的想法,以期获得药效更好、稳定性更高、副作用更少的新衍生物,为此世界上许多医药公司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耗用大量时间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开发.合成了大量的各种各样的红霉素衍生物.经过体外、体内活性筛选.其中成功的有:罗红霉素(roxithromycin,RXM)、azithromycin(AZM)、地红霉素(dirithromy-cin.DRM)、clarithromycin(CAM)和氟红霉素(flurithromycin,FUM).本文就这5个新红霉素衍生物的化学结构及开发情况、体外抗菌活性、人体药代动力学、临床应用的概况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9.
红霉素A是目前临床常用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但由于抗菌谱窄、酸稳定性差,其应用受到限制。第二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和酸稳定性,但是目前耐药性问题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主要综述了目前红霉素结构改造的研究进展,为解决耐药性问题提供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10.
<正> 众所周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自1952年首次被用来治疗感染以来,至今在世界上年销售额已达4亿美元以上,是广泛应用于临床的疗效确切的老产品。我国于1965年投产,发展很快,曾有20余家工厂生产红霉素及其系列产品,如乳糖酸红霉素、无味红霉素、琥乙红霉素等,除了无味红霉素对肝脏有毒性以外,在四十多年的临床应用中人们一致认为它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近年来,药学工作者经过不断努力,在红霉素的基础上开发出一系列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有特色的衍生物,现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1.
以红霉素为代表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已有30多年的历史了,它对呼吸系统、皮肤和软组织常见革兰氏阳性致病菌、多种厌氧菌以及淋球菌均有良好的抗菌效果。近年来,红霉素对新的病原菌:军团菌、弯曲杆菌、衣原体和支原体等的抗菌作  相似文献   

12.
13.
氨基糖衍生物及N-取代柔红霉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脱氨基-3′-(3-氰基-4-吗啉基)阿霉素比阿霉素的活性要高得多,且在动物试验中几无心脏毒性,但合成产率很低。研究表明其抗肿瘤活性与 N-取代基的体积和电子效应有关。据此我们由不同的酸酐及其它原料通过三种方法合成了11个 N 取代的柔红  相似文献   

14.
张峰  毕小玲 《药学进展》2010,34(6):241-248
半合成红霉素衍生物是临床上一类重要的抗感染药物,但细菌对现有品种产生日益严重的耐药性,因此急需研发出对耐药菌有效的新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深入研究抗菌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对红霉素的化学结构进行修饰与改造,特别是通过环状体系的引入与变换这一有效的药物设计方法,已获得了很多结构新颖且具有较强抗菌活性的红霉素衍生物。综述近年来在红霉素衍生物成环修饰方面的进展,重点介绍若干具有优良抗菌活性的新化合物以及相关的构效关系信息。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地红霉素的合成工艺。方法以红霉素为原料,经与水合肼缩合,硼氢化钠还原,再与2-(2-甲氧基乙氧基)乙缩醛缩合得到地红霉素。结果该合成路线不仅收率高,产品纯,而且无需过柱分离。结论该工艺路线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开发一种用于合成具有抗炎活性红霉素衍生物的中间体——N-去甲基十二元环红霉素衍生物的直接方法。方法 8,9-脱水红霉素-6,9-半缩酮与碘在碱性溶剂中反应得到相应的N-去甲基十二元环红霉素衍生物。结果 以66%的收率得到N-去甲基十二元环红霉素衍生物并利用质谱、核磁共振碳谱和红外光谱确定了其结构。结论 该方法是制备N-去甲基十二元环红霉素衍生物的方便、有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正> 红霉素洗剂是我院自制的一种外用制剂,主 要用于治疗青年痤疮,经临床多年验证,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 1.处方 乳糖酸红霉素0.5g,蒸馏水2.5ml,丙二醇12.5ml,95%乙醇125ml。 2.制备方法 取红霉素乳糖酸盐,溶于蒸馏水中,然后加入丙二醇和乙醇,搅拌均匀,即得,可加少许孔雀绿着色以示外用。  相似文献   

18.
地红霉素的药理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红霉素(dirithromycin)为口服有效的具有14元内酯环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系红霉环胺(erythromycylamine)与脂肪醛缩合产物,结构式见图1。  相似文献   

19.
红霉素及其衍生物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以红霉素为代表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近年在疟疾,弓形虫脑炎,放红菌病,小螺菌鼠咬热,卡他莫拉菌感染,库克提亚热,人埃立克体病,分枝杆菌,Q热肝炎,散在复发性斑疹伤寒,品他病,Whipple病,弯曲菌病,汉赛巴尔通体病,沙眼,社区获得性肺炎,卡氏肺囊虫病,霍乱O139感染,TSS,细菌生物病等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与探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红霉素及其衍生物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以红霉素为代表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近年在疟疾、弓形虫脑炎、放红菌病、小螺菌鼠咬热、卡他莫拉菌感染、庞克提亚热、人埃立克体病、分枝杆菌、Q热肝炎、散在复发性斑疹伤寒、品他病、Whipple病、弯曲菌病、汉赛巴尔通体病、沙眼、社区获得性肺炎、卡氏肺囊虫病、霍乱O139感染、TSS、细菌生物膜病等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与探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