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考察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将84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卧床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arris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优良率为83.3%,对照组优良率为57.1%,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均有较高保障,建议在当前将其作为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治疗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8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内固定术,观察组行人工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组临床指标。结果:在手术时间、离床活动时间上,观察组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在术中出血量上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为9.0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82%,两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内固定术,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治疗中,人工关节置换术具有术后康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0例不稳定性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研究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HS内固定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均具有明显作用,但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过程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可及时恢复,在高龄、骨质疏松、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具有更为明显的效果,但无法完全代替内固定手术,在临床应用中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予以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方法在反转子间骨折及转子下骨折的早期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90例反转子间骨折及转子下骨折患者,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设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3例采用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观察组47例采用PFNA内固定。结果 两组手术指标、并发症、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FNA内固定治疗可缩短反转子间骨折、转子下骨折患者的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有效控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从整体上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联合康复训练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以本院为单位,在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间,选取本院收治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50例,将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两组,对照组仅行人工关节置换术,观察组基于此,联合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相比对照组,均显著偏短(P<0.05)。观察组治疗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偏高(P<0.05)。结论针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通过采取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康复训练相联合的治疗方案,能够获得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6.
丁华  章洪喜  樊晓臣  汪雷  刘涛  稽鹏 《中国医药》2010,5(5):447-449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64例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完全随机分为2组,DHS组34例行DHS内固定治疗,关节组30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比较2组术后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结果60例获随访,时间8个月-7年,随访期内死亡5例。关节组发生并发症4例,DHS组发生1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髋功能评定采用Harris评分法:关节组71~96(平均85.5±5.3)分,DHS组69~92(平均83.2±6.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年龄≥75岁,骨质疏松及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是可行的,远期效果仍需继续观察。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3%,明显低于DHS组(P〈0.05)。人工关节置换术较内固定术明显缩短了卧床时间,减少了由于长期卧床导致的严重并发症及病死率。其治疗高龄、活动量小、预期寿命短、一般状况差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有较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半髋关节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近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0例,按照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半髋置换组和股骨近端所的钢板内固定手术设为内固定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测评(Harris)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半髋置换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内固定组(P<0.05);两组患者Hairrs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半髋置换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内固定组长(P<0.05);半髋置换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内固定组低(P<0.05)。结论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可有效提升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显著提高近期疗效,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但半髋置换术手术对手术者的技术要求较高,手术耗时长、术后康复时间长,临床应结合患者需求及病情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极股骨头置换术与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96例,采用完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52例,观察组采用双极股骨头置换术,对照组采用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评估髋关节Harris评分及Barthel生活指数。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延长,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均较对照组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年Harris关节功能评分及Barthel生活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极股骨头置换术与解剖钢板内固定术均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解剖钢板内固定可作为首选,双极关节置换术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行股骨近端锁定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90±15)min、术中出血量(250±50)mL、术中引流量(300±20)mL、卧床时间(28±3)min,对照组的手术时间(60±15)min,术中出血量(150±50)mL、术中引流量(200±20)mL、卧床时间(12±5)min。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arri评分优良率比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有效率为97.90%,对照组为61.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过程中无严重并发症情况,无死亡病例。结论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创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对比分析.方法:将60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微创PFNA内固定)和对照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各3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新能显著缩短手术时间,改善预后,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7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组给予PFNA内固定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理想,术后功能恢复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内固定术和人工关节置换术在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危险性的临床对比。方法:随机抽选2015年4月至2018年4月在本院接受临床治疗的72例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的对照组,与采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内固定(PFN-A内固定)治疗的观察组,每组均为36例。比较两组临床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2.78%)植入物并发症低于对照组(19.44%),且观察组术后不同时期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人工关节置换术,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内固定在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中具有更高临床应用价值与安全性,可促进患肢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人工关节置换术及内固定术对骨质疏松型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选择84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内固定术,观察组实施人工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对照组优良率为73.81%,明显低于观察组95.24%(P0.01)。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观察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术后卧床时间更短(P0.01或P0.05)。结论:应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临床疗效确切,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析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的骨质疏松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0例为观察组,再选择同期采用内固定治疗的同类骨折患者20例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关节功能评分及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可有效提高关节功能,降低患者疼痛等,其临床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术前慢性病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56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依据术前是否合并慢性病分为观察组(36例,术前合并慢性病)和对照组(20例,术前无慢性病),对两组围手术期失血量、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观察组围手术期失血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优良率为69.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0.0%(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合并慢性病是影响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疗效的重要因素,临床应重视术前慢性病的预防和治疗,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医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诊治的高龄股骨近端骨折患者中选取100例作研究对象,并按治疗方案不同予以分组:人工组(n=50)应用人工关节置换术,内固定组(n=50)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就2组手术治疗优良率、手术指标以及下地负重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人工组患者手术治疗优良率是92.0%,与内固定组患者手术治疗优良率76.0%相比较高(P0.05);(2)人工组手术时间、下地负重时间均短于内固定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内固定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传统内固定术相比,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更佳,可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应用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近期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照组给予动力髓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应用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效果,以期选择最佳的方法,提高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3年12月70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2组,对照组予DHS治疗,观察组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观察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 Harris评分上,对照组优良率62.85%、总有效率80%,观察组优良率74.28%、总有效率94.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人工关节置换术在治疗不稳定型股骨大转子间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3年9月80例手术治疗的不稳定型股骨大转子间骨折患者,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人工关节术治疗,分别记录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下床活动的时间及术后Harris评分。结果(1)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两者无明显差异。(2)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t=10.593,P=0.000);(3)观察组围手术期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x^2=3.914,P〈0.05);(4)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x^2=5.000,P〈0.05)。结论严格按适应证对不稳定型股骨大转子间骨折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有效,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早期下床进行部分负重活动,预防并发症的同时可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将我院骨科收治的5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人工股头置换术,观察组采用股骨近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并进行早期功能锻炼,随访分析患者术后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进行分别治疗以后,观察组患者术后骨折均达到较为满意的结构复位和功能恢复,优良率达92.86%,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对股骨转子间骨折行股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简单有效,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关节结构与功能达到最大恢复,远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