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门诊西药房药品管理与发放差错进行调查分析,为了更好的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减少差错,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有效对策。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门诊药房中100种西药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各组50种,对照组选择常规的管理方式;观察组开展数字化的管理方式,对两组药品发放差错原因的情况以及药品管理、药品发放各项数据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药品发放差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药品管理、药品发放各项数据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门诊西药房中采用数字化管理方式对药品进行管理,其效果优于常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PDCA循环法在降低西药房药品调剂内差中的作用。方法:我院西药房自2018年1月开始实行PDCA循环法,选取2018年1月-6月西药房药品调剂内差事件设定为实验组,选取2017年6月-12月西药房药品调剂内差事件设定为对照组,对两个时间段中出现的西药房药品调剂内差事件情况进行对比,并分析PDCA循环法的作用。结果:实验组的西药房药品调剂内差事件发生率为0.027%,对照组西药房药品调剂内差事件发生率为0.065%。结论:实施PDCA循环法能够使西药房药品调剂内差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对西药房的管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药品调剂自动化对医院药房管理、处方调剂工作的影响。方法:结合我院门诊药房调剂自动化工作,将现有自动化模式与传统手工模式从处方处理能力、存储能力、取药时间、人员安排、实时药品管理项目、物流差错率六个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药品调剂自动化有利于减少调剂差错,其中数量差错减少61.9%,品项差错减少86.3%,患者差错减少100%。结论:药品调剂自动化有利于减少调剂差错,提升药房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调剂自动化、药品管理信息化是现代医院药房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我院门诊西药房调剂错误的原因以及寻找解决措施.方法 结合我院门诊西药房的实际情况对日常药品调剂工作中容易发生差错的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调剂差错的形式大约有八种,产生错误的因素有3个,对此提出7条预防措施.结论 以病人为中心,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切实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降低医院门诊药房药品差错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门诊西药房药品管理和发放差错.方法:选择我院西药房2015年1月~2017年1月管理和发放差错事件,回顾性分析问题事件类型、概率以及原因,并采用方案进行解决.结果:本院门诊药房共进行药品发放101350次,出现药品发放差错132次(0.13%).通过分析发现,发放差错的主要类型为药品、剂量和剂型错发,132次错发事件中,药品错发66次(50.0%)、剂量错发14次(10.6%)、剂型错发52次(39.4%);通过分析发现,出现药品发放差错的主要因素有:①处方书写不规范或是核对错误;②药物剂型、规格、外包装因素;③管理制度不完善;④其他原因等.结论:门诊西药房出现的药品发放错误主要为药品差错、剂型差错以及剂量差错,可以通过提高药剂师综合素质、改善规范药品管理、引进电子处方系统等改善措施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茂名市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西药房处方调剂差错发生的原因及相关预防措施。方法:收集2012—2014年我院西药房所调剂的处方共2 205张,对其中存在差错处方的数量、类型及原因等进行统计与分析,并制订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我院西药房处方调剂差错类型主要有药品品种差错、药品数量差错、错发患者、用法与用量差错及用药禁忌差错。调剂差错原因类型主要有同种药品不同规格、药品包装相似、药品名称相似、药师或医师对于用药禁忌不熟知及患者和环境因素等。从总体看来,我院西药房近3年的处方调剂差错发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针对我院近年来在西药房调剂处方方面出现的问题,应加强门诊药房管理,增强医师、药师的专业素养与工作责任心,完善处方审核制度,提高处方调剂的质量,降低调剂差错发生率,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杜夏玮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0):229-230
目的调查我传染病医院中心药房调剂差错原因,并分期其干预措施,为更好的服务于临床。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1~6月和2011年7~12月中心药房药品调剂差错登记表,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观察两组其发生药品调剂结果,并作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共发生药品调剂差错发生率为0.43%,对照组其发生率为0.73%,实验组相比于对照组其药品调剂差错明显降低(P<0.05)。结论准确分析我院中心药房调剂差错原因,并采取相应的的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的预防药房调剂差错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SHEL(S-soft:软件部分, H-hard:硬件部分, E-envinnment:临床环境, L-litigant:当事人及他人)模式对门诊药房高危药品管理的有效性,为提高门诊药房高危药品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实施常规模式管理的门诊药房高危药品作为对照组,实施SHEL模式管理的门诊药房高危药品作为观察组,比较门诊高危药品发药差错事件发生率、发生原因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差错发生率为0.03%,对照组0.18%,观察组因个人素质发生差错占16.67%,低于对照组的62.16%,观察组实施后满意率为98.33%,高于实施前的92.50%,以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HEL模式降低了门诊药房高危药品发放差错率,人员素质是发药差错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法联合PDCA循环法在医院西药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我院实施常规药品管理阶段8名西药房管理人员设为对照组,将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我院实施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法及PDCA循环法后的8名西药房管理人员设置为实验组,对比2组研究对象药房调剂内部差错事件数(每周药品种类错误、数量错误、药筐取错等事件的发生次数),对比患者对两组研究对象服务满意度及研究对象药品管理质量评分,对比2组研究对象风险值(RPN)。结果①试验组西药房管理人员各类药房调剂内部差错事件数均低于对照组管理人员,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试验组西药房管理人员药品管理质量评分及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评测得分均高于对照组管理人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试验组西药房管理者RPN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管理人员(P<0.05)。结论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法联合PDCA循环能够显著降低西药房管理人员药房调剂内部差错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及药房管理人员药品管理知识的掌握度,同时能够降低各类风险事件的发生风险值。  相似文献   

10.
张金义 《海峡药学》2016,(11):284-285
目的 研究并探讨PDCA循环法降低西药房药品调剂内差的作用.方法 于2014年1月~12月,对该阶段内我院西药房药品调剂中出现的内部差错事件共320起进行统计和回顾性分析,对发生原因进行分析.于2015年1月~12月,在该阶段内我院西药房药品调剂管理中实施PDCA循环法,对2014年1月~12月和2015年1月~12月这两个阶段内我院西药房管理中的药品调剂内部差错事件发生情况及药品调剂管理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2014年1月~12月,我院西药房药品调剂内部差错事件发生的原因包括客观因素、主观因素、易混淆因素以及其他因素,分别占比为37.50%、25.00%、21.88%、15.63%.2015年1月~12月我院西药房共发生170起药品调剂内部差错事件,较2014年1月~12月明显更低(P<0.05),同比下降46.875个百分点.2015年1月~12月的药品调剂管理质量评分为(89.36±9.26)分,较2014年1月~12月明显提高(P<0.05).结论 在西药房药品调剂管理中实施PDCA循环法,可有效减少药品调剂内差的发生,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用药安全性和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中国药房》2017,(28):3956-3960
目的:减少我院门诊药房相似药品调剂差错,实现门诊药品溯源。方法:在对医院信息系统(HIS)药品字典后台数据库中加入药品电子监管码字段的基础上,改进我院门诊药房处方调剂流程,在二次审核发药操作前增加药品电子监管码扫码审核操作,并据此实现药品终端溯源。通过对比改进前、后12个月的调剂外差率、盘点中发现的与相似药品调剂差错有关的"特殊异常数据"占比、患者候药时间等指标,评价改进前后门诊药房处方调剂质量。结果:增加药品电子监管码审核操作后,相似药品引起的调剂外差由22例降低为1例(占总处方数比例分别为0.019 7‰、0.010 3‰),"特殊异常数据"数量由836条下降为436条(占总异常数据比例分别为31.5%、16.8%),患者平均候药时间未见明显延长(分别为10.85、10.88 min),并实现了大部分门诊药品从药房到患者之间的溯源查询。结论:利用药品电子监管码可减少门诊药房相似药品调剂外差,有利于药品溯源链的建立、提升药学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门诊西药房药品的管理和发放进行探究分析。方法将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我院门诊西药房实施的数字化药品管理作为观察组,并将2009年9月至2011年8月未实施的数字化药品管理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取药时间和药品盘点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账目相符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药品报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门诊西药房实施药品管理,能够有效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并将药学服务充分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药品合理分类与药品监管制度在医院西药房管理中的意义。方法将我院西药房管理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对其药品合理分类及药品监管制度实施前后患者满意率及药房差错发生率。结果药物合理分类及药品监管制度实施后,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差错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医院西药房管理中实施药品合理分类及药品监管制度能够减少药房差错,改善护患关系,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吴锐 《北方药学》2018,(1):166-167
目的:研究分析门诊西药房药品管理与发放中出现差错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方法:收集本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门诊西药房药品管理和发放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明确药品管理和发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结果:10起药品发放差错事件中,4起药品种类错误,占比为40.00%;3起药品剂型错误,占比为30.00%;3起药品剂量错误,占比为30.00%.结论:加强门诊西药房药品管理、优化账目管理、做好沟通工作、做好药物咨询工作以及强化药师责任意识有助于减少药品发放差错.  相似文献   

15.
陈文珠 《齐鲁药事》2013,32(4):241-242
目的分析我院门诊药房内部调剂差错发生率及类型,提高调剂工作质量。方法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我院门诊药房2010年4月~12月三个季度内发生的1 191例内部处方调剂差错。结果内部调剂差错分为5类,内容包括药品标签粘贴不规范、药品用法错误、药品错配、药品数量多配及药品数量少配,其中药品数量差错发生率占总内部调剂差错发生率的64.23%,第四季度的内部调剂差错发生率最低(P<0.01),各类型内部调剂差错发生率均较前两个季度有大幅下降(P<0.01)。结论药品数量错配是构成门诊处方内部调剂差错的主要因素,应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中南药学》2019,(6):932-936
目的建立门诊药房非惩罚性药品调剂差错报告体系,以便更多地收集药物调剂错误报告,分析发生差错的原因,提出改进意见,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少差错的发生。方法收集本院2014-2017年门诊药房药品调剂差错报告,比较实施非惩罚性报告系统前后药品调剂错误的上报率、差错上报认知度的差异。对药品调剂差错进行根源分析,采取干预措施,对管理成效进行系统的总结和分析。结果与之前惩罚性报告制度相比,实施非惩罚性报告制度12个月后,门诊药房药品调剂差错上报率由0.002%提高到0.080%(χ~2=623.5,P <0.01);药师对药品调剂差错上报的认知度达90.5%~100%。导致药品调剂差错的主要原因是药品名称相似、药品包装相似、药品摆放位置相邻及药品剂型及药品功效相似等。针对药师调剂环节,我们采取更新设备、改变工作流程、提高易混淆药品的辨识度、加强教育培训等多种防范措施,药品调剂差错发生率由0.226%(2016年)降至0.079%(2017年)(χ~2=543.4,P <0.01),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建立非惩罚性药品调剂差错报告制度,能增强一线药师调剂差错的报告意识,从而获得更加真实、全面、可靠的药品调剂差错数据和信息,有助于找到药品调剂差错发生的系统原因,从根本上杜绝同类差错的发生,达到预防和避免严重用药错误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门诊西药房药品管理与发放探讨.方法 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2011年6月~2013年6月本院门诊西药房实行数字化管理为研究组,数字化管理前2年的药品管理和方法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取药时间、库存药品盘点时间以及账目的 符合率.结果 研究组取药时间、库存药品盘点时间以及账目的 符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药品的管理和发放工作可以有效的发挥药学服务,更好的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屠秀琴 《中国药业》2012,21(14):73-74
目的探讨医院门诊西药房药品管理方法和发放中的注意事项,以利用药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至2010年,门诊西药房药品发放的情况,总结西药房药品管理和发放中容易出现的差错,并提出改进意见。结果门诊西药房发生药品发放错误共129例,其中2007年46例,2008年32例,2009年30例,2010年21例。主要类型为药品差错58例,剂量差错50例,剂型差错20例,时效差错1例。发生差错的主要原因为制度不完善、单人配发,个人疏忽大意、责任心不强、药品摆放不合理。结论药品发放的质量好坏与准确,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需采取各种措施,提高药品管理水平,避免差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西药房药品管理方法及发放中的注意事项。方法:选取自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中我院西药房采用药品管理的药品资料2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组,并选取同时间段内未采用药品管理的200例药品资料为参照组,依据两组资料所采用的护理方法不同,对两组资料的管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资料的发放出错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参照组资料,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的患者满意程度显著优于参照组,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医院西药房中实行药品管理方法可以有效减少药品发放差错,同时患者的满意程度得到提高,值得临床医学中的进一步推广以及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门诊药房药品调剂与药品管理工作的经验,以提高药房工作质量,对门诊药房进行规范化管理。方法探讨门诊药房药品调剂工作及药品管理工作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具体分析门诊药房常见调剂差错,提出防范对策。结果药品调剂工作易出差错,应提高药师专业素质,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改善工作质量。结论应加强门诊药房药品管理工作,避免调剂差错,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