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自体血回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36例脊柱手术患者,分为自体血回收(A组)及非回收组(B组).测定术前、术后3 h术后24 h静脉血RBC、Hb、Hct、PLT、及PT、ATPP、Fib.测定术前术后24 h的R及K时间.结果:A组回收血及输注异体血量少于B组.两组各时间点检验值无差别.术后3 h、24 h PLT下降,PT、APTT延长;术后24 h的R及K时间延长.结论:自体血回收对凝血功能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
自体血液回输对脊柱手术病人血常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脊柱前路手术中自体血液回输对血常规的影响 ,评估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脊柱前路手术患者 4 5例分为两组 ,Ⅰ组 :自体血液回输组 (n =2 7) ,Ⅱ组 :非自体血液回输组 (n =18)。对两组病人术前、术后第1天、第 7天的血常规进行观测。结果 :两组术后血常规变化规律一致 ;分别比较术前、术后第 1天、第 7天两组间血常规 ,均无显著性差异。组内白细胞 (WBC)计数、中性粒细胞含量 (neut% )在术后有一过性显著增高 (自体血液回输组为P <0 .0 1,异体血输入组为P <0 .0 5 ) ,术后第 7天两组均恢复正常 (P >0 .0 5 )。红细胞 (RBC)计数、血红蛋白含量 (Hgb)、红细胞比积 (Hct)均较术前有显著降低 (P <0 .0 5 )。未发现应用自体血液回输出现并发症。结论 :自体血液回输仅对血小板有破坏、清除 ,对其他血液成分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临床上对于肿瘤患者自体血液回收技术的研究,虽有徘徊,但一直谨慎而又坚定的向前发展;最近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肿瘤手术中回收的自体回收血质量可能优于储存库血。采用简单的方法便能去除回收血液内的肿瘤细胞,如使用改良的白细胞滤器,即可进一步提高回收血液质量和安全性;因此目前仍需要进一步研究而获得改善患者预后的确凿证据,但自体血液回收的确为改善肿瘤患者手术预后提供了1个可行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洗涤式自体血液回输联合冰冻血浆在脊柱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本院择期接受脊柱手术且符合输血标准的142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其中A组47例在手术过程中接受同种异体输血;B组48例给予洗涤式自体血液回输;C组47例给予洗涤式自体血液回输联合新鲜冰冻血浆。对三组患者术中和术后输血量,术前和术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电解等指标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后引流、术中输血和术后输血量均以A组最高,在术后引流量和术后输血量方面C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三组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和血细胞比容(Hct)均显著降低,且B组和C组在Hb含量方面均显著低于A组( P<0.05);术后B组纤维蛋白原(FIB)显著低于A、C两组( P <0.05),A组血小板(PL T )最高,B组最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显著延长;术后 A组血浆钾和钙下降显著,且低于其他两组(P <0.05),B组氯离子升高显著(P <0.05),术后B和C组pH略有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洗涤式自体血液回输联合冰冻血浆对脊柱手术患者电解质影响小,可明显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减少异体输血并降低术后输血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自体血回输对脊柱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脊柱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自体血回输组(观察组)和异体血回输组(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24 h凝血功能、总输血量及输血相关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总输血量为(968±63)ml,对照组总输血量为(1304±75)m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术中自体血回输在脊柱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是安全可靠的,能明显减少输血入量,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腹部外伤手术患者自体血液回收中不同浓度肝素抗凝剂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 以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于该院接受腹部外伤手术治疗且使用自体血液回收技术的78例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期间使用肝素抗凝剂浓度的差异性划分为a、b两组,每组39例;其中a组肝素抗凝剂浓度为12500 U肝素钠混合500 mL浓...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回收式自体输血对产科手术患者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腹部手术的患者50例,分为自体输血组(A组)和异体输血组(B组)。输血前及输血后分别观察2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变化。结果 2组输血后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较输血前明显下降(P0.05)。红细胞聚集性、红细胞刚性,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等指标在输血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1 h 2组FIB及血小板计数均显著降低(P0.05),但APTT、PT及ACT均明显延长(P0.05)。结论回收式自体输血可维持产科手术患者血液流变学的稳定,对凝血功能的影响与异体输血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自体血液回收在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将自体血回收方法应用于外科手术中。方法 使用国产2000型血液回收机将患者术中积血或伤 口创面的血液回收,经过抗凝、过滤、洗涤、浓缩后回输患者。结果 208名患者自体血总回收量为339412ml,最大 回收量为15600ml(1名肝移植患者),最小回收量为600ml,平均每例回收1632ml;均及时回输、补充患者的缺血, 赢得了抢救时间;所有自体血回收患者未出现溶血、细菌感染和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术中自体血回收安全有效, 既能节约血源,又避免了输异体血可能传播的疾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自体血回输对脊柱外科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该院150例脊柱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术中采用自体血回输,对照组采用异体输血,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总失血量、术中输血量、手术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总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输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活动度(ACT)较术前均有所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热、皮疹、血红蛋白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血回输未引起凝血功能指标异常,能显著减少脊柱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11.
输血是手术患者常见的辅助治疗方式,主要包括自体输血和同种异体血输注。肿瘤患者由于血供更为丰富,手术中极易发生大失血,需要及时输血纠正循环变化,改善机体功能。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异体输血对肿瘤患者的预后是不利的。随着各项技术的进步,自体血在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优势开始显现,并且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自体输血应用于肿瘤手术中更能使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国产型血液回收治疗仪在骨科手术中自体血液的回收效果。方法 60名骨科手术患者,根据血液回收设备的不同,随机分为2组:国产组(北京型)和进口组(美国型),每组30例。检测比较2组回输血液的Hb、Hct、WBC、Plt、p H、Na+、K+、Ca2+、乳酸(Lac)含量,记录回收血量和回输血量,比较红细胞回收率。结果国产组与进口组比较,2组回输血液的Hct均在50%(P0.05);其余各项检测指标(P0.05);2组红细胞回收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在95%。结论国产型血液回收治疗仪在骨科手术中自体血回收效果与进口型相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术中自体血液回收是否增加回收血中激活血小板、黏附白细胞的含量及是否有并发症发生。方法30例骨科患者,40~65岁,ASAⅠ-Ⅲ级预计术中失血量800—1000ml,利用流式细胞仪对回收血和体内血中血小板表面的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P-选择素)进行检测,比较两者的血小板激活程度、激活的血小板表面黏附的白细胞含量。术中观察患者的血压,术野的出血情况有无异常,有无血红蛋白尿发生。术后随访患者有无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结果回收血中激活血小板的含量,与血小板相黏附的白细胞量,均明显高于体内血;术中和术后患者均未出现低血压,弥散性出血,呼吸功能不全的表现。结论血液回收的过程可激活血小板和白细胞,且洗涤过程并不能去除所有的血小板和自细胞,但术中、术后未发现自体血回收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自体血回收在脑膜瘤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回收式自体输血在脑膜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术前估计出血量大于800 ml的择期脑膜瘤手术患者20例,术中使用全自动自体血液回收机收集、抗凝、回收、洗涤、过滤程序处理后的红细胞悬液回输给患者。观察术中出血量、回输血量及输异体血量自体血回输过程患者的变化,术后血肿及感染情况。结果:脑膜瘤手术患者出血量(1 572±721.03)ml,洗涤红细胞悬液(840.59±407.46)ml,占出血量的50.5%。2例未输异体血,18例输异体红细胞、7例输新鲜血浆。术后除1例因出血量多而发生颅内血肿须紧急手术清除血肿外余均无血肿、切口感染发生。结论:自体血回收在脑膜瘤手术中,尤其是出血较多的巨大脑膜瘤手术,可以减少输注异体血量,缓解血源紧张、节约用血,还可预防过多输注异体血引起的不良反应及血源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体血回输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对50例患者术中进行自体血回输,并给予密切护理配合。结果:本组均于全身麻醉下行手术治疗,术中均未出现输血反应,术后1例患者由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其余均恢复顺利。结论:自体血回输操作中密切的护理配合对于成功回输自体血,减少术中、术后输血并发症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袁金喜 《当代护士》2002,(10):33-34
自体输血是指采集受血者的血液,输还给受血者自己的输血技术,以满足本人手术或紧急情况下的需要.由于自体输血是具有不传播疾病,节约血源,减轻病人经济负担,不产生免疫反应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外科临床.  相似文献   

17.
目的自体血回输与急性等容量血液稀释对脊柱外科手术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脊柱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自体血回输组、急性等容量血液稀释组,每组20例。对照组在术中出血多时就输入异体库存血。自体血回输组在术中联合使用自体血回收装置,血红蛋白低下时就输库存血。急性等容量血液稀释组先经外周静脉输入一定晶体液或胶体液,再经颈内静脉缓慢的抽出机体血液装入专用的含有抗凝的血袋内,经血液摇摆机不停地摇动,适当的时候输入。术前(T1)、术后2h(T2)、6h(T3)、12h(T4)及24h(T5)各时间点抽血5mL,检测白细胞(WBC)、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记录术后有无并发症。结果自体血回输组和急性等容量血液稀释组回收血WBC计数均高于T1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在T2~T5时间点血清IL-6、TNF-α及WBC水平与T1时间点检测结果比较显著增高,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无一例并发症。结论自体血回输组和急性等容量血液稀释组可以有效降低术中及术后全身炎症反应,明显节约血资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术中自体血回输(IAT)在脊柱外科大手术中的作用,以及对围手术期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49例接受术中自体血回输的患者为IAT纽,以同期49例常规异体输血手术患者为库血组.比较两组输血量、术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bg)X.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IAT组中红细胞回收率为65.60%。术后IAT组49例患者中仅15例加用异体库血输注.回输自体血占总输血量的76.62%,平均异体输血量明显小于库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70,P〈0.05)。IAT组术后第1天Hb、HCT相对术前均有不同程度减少,PT显著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5.55、5.09、4.51。P均〈0.05),IAT组术后第3天Hb、PT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7。14、5.09,P均〈0.05);但库血组Hb、PT在术后第3天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77、0.84,P均〉0.05);IAT组Hb、HCT和胛在术后第7天内亦能较快恢复,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1.43、0.98、1.12。P均〉0.05)。术后IAT组较库血组并发症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P〈0.05)。结论IAT技术可达到较高红细胞回收率,明显减少异体库2b.用量;术后并发症少,血液和凝血相关指标较快恢复,可安全应用于脊柱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检测术中自体回收血液的流变学指标,评价血液回收技术对红细胞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观察20例2018年1~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择期行非停跳冠脉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拟使用术中自体血液回收机对术野血液进行回收的患者。采用椎板法对患者静脉血、术中自体回收血液和同期10份使用枸橼酸-磷酸-葡萄糖-腺苷保护液贮存10~15 d的悬浮红细胞进行聚集指数,变形指数和全血黏度检测。结果自体回收红细胞的聚集指数和变形指数分别为4. 37±0. 83和0. 84±0. 22,静脉血红细胞分别为4. 55±0. 83和1. 01±0. 25,两者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413,0. 051);自体回收红细胞的切变率200/s、切变率30/s、切变率5/s和切变率1/s时的全血黏度分别为3. 40±0. 54 m Pa·s、4. 36±0. 84 m Pa·s、7. 12±1. 85 m Pa·s和15. 10±5. 15m Pa·s,静脉血红细胞分别为3. 15±0. 90 m Pa·s、4. 05±1. 18 m Pa·s、6. 67±2. 06 m Pa·s和14. 25±4. 80 m Pa·s,两者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234,0. 310,0. 428,0. 543)。贮存10~15 d的悬浮红细胞的聚集指数和变形指数分别为4. 55±1. 41和0. 91±0. 30,与静脉血红细胞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892,0. 863);悬浮红细胞在切变率5/s和切变率1/s时全血黏度分别为6. 45±1. 29 m Pa·s和13. 79±3. 35 m Pa·s,与静脉血红细胞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103,0. 203);悬浮红细胞在切变率200/s、切变率30/s时的全血黏度分别为3. 08±0. 58 mPa·s和3. 91±1. 05 mPa·s,较静脉血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20,0. 041)。结论术中自体回收红细胞保持了良好的抗聚集能力和变形能力,能为气体交换提供足够的交换面积并变形通过毛细血管为组织供氧。综合考虑回收红细胞同时具有良好的携氧、释氧能力以及流变学性质,在术中需要输注红细胞时应首选自体回收红细胞。  相似文献   

20.
余涛  郑祥德  王耀华 《华西医学》2009,(8):1995-1997
目的:探讨自体血液回收技术对循环、血细胞和凝血功能的影响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急诊大失血手术患者27例,采用ZITI-2000型血液回收机回收血液,经过滤、离心、清洗后回输给患者。分不同时点观察HR、SBP、MAP、DBP、SPO2的变化,并监测RBC、Plt、HB、Hct、FIB、PT、APTT的变化。计算输血量和异体输血率。随机选择8例进行回收原血和回输血血细胞学比较。结果:(1)术前血压较低,心率较快,回输血液后,HR显著降低(P〈0.01),SBP和MAP显著升高(P〈0.01)。(2)术前RBC、HB和Hct均低于正常水平,回输后各时点均升高明显(P〈0.01)。术前FIB和Plt低于正常水平,回输后各时点增高,但无显著意义。PT、APTT无明显变化。(3)回收原血平均每例3735 mL,回输血平均每例1589 mL,异体输血率为25%。(4)回输血RBC、HB和Hct均显著高于回收原血(P〈0.01)。结论:自体血液回收技术用于临床安全可靠,能有效维持循环的稳定,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节约血源,减少异体输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