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共68例(81眼)采用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本组81眼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6月进行手术前、手术后视力、前房深度、眼压测定比较P〈0.01有显著的差异性。结论采用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既可以达到治疗青光眼,降低眼内压。又能够解除白内障晶状体浑浊所引起的视力下降,无青光眼手术后由于滤过手术器械操作等并发症。减少了因多次眼内手术可能增加术后囊样黄斑水肿,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李辉 《中国医药科学》2014,(14):242-243,246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闭角性青光眼38例(43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分析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术后患者眼压显著下降,前房深度显著提高(P<0.01)。与术前比较,术后患者矫正视力得到显著提高(P<0.01)。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能够显著降低眼压,改善患者视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4.
钟文金  李梅 《贵州医药》2023,47(1):100-101
目的 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86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小梁切除术,n=28)和观察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置入术,n=58)。对两组治疗前后的眼压变化、前房深度、视力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前方深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视力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有助于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的降低,扩大其前房深度,提高患者的视力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及后房型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以及术前术后房角形态的改变。方法连续性选取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有白内障的患者77例96只眼,随机分为超声乳化组(Phaco组)和小梁切除手术组(Trab组)。观察手术前后视力、中央前房深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视野、房角及眼压的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平均随访11个月。结果 Phaco组术后视力明显提高而Trab组提高不明显;眼压Phaco组手术后6个月时由术前(36.42±5.37)mmHg降低为(15.37±4.29)mmHg,Trab组由术前(38.25±3.39)mmHg降低为(15.55±2.00)mmHg,两组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haco组手术后3个月时的前房深度由术前(1.66±0.24)mm加深为(3.31±0.34)mm,房角均较术前有增宽,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而Trab组则无明显变化。两组患者术后视野均无缩小。结论对于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是一种便捷、安全、有效的方法 ,具有降压、增视及改善房角形态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对伴有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应用超声乳化和房角分离术联合进行治疗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伴有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64例,将之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2例,研究组应用超声乳化和房角分离术联合进行治疗,对照组则应用传统的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眼压情况的变化。结果:研究组、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88%和81.25%,临床效果方面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χ~2=4.01,P=0.0452);治疗前两组患者眼压不存在明显差别(t=0.029,P=0.977),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眼压水平均得到一定程度降低,但研究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t=5.394,P=0.000)。结论:对伴有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应用超声乳化和房角分离术联合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眼压水平,促进患者视力和视野的恢复,能够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可以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2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34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均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进行治疗。观察手术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改善情况,术后出现的并发症情况。结果手术后患者视力明显提高,眼内压降低,中央及周边前房深度加大,眼房角开放角度减小,与手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现前房炎症2眼,虹膜纤维素样渗出1眼,角膜水肿3眼,合并老年黄斑性病变影响视力恢复1眼,脉络膜脱离1眼,未出现瞳孔人工晶体状粘连。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安全有效,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4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均给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观察并分析患者术前、术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情况。结果术后视力〈0.1、0.1-0.4患者数量明显比术前少,0.5-0.8、0.9-1.0患者数量比术前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眼压明显低于术前,前房深度大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及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集的30例(30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伴有白内障患者,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比较手术前后眼压、视力、前房角及周边前房变化。结果术前药物控制平均眼压为(19.22±4.68)mm Hg(1 mm Hg=0.133 k Pa),术后为(12.58±3.56)mm Hg,术前术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视力相比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前房角及周边前房较术前明显加深。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后患者眼压明显降低,视力提高,前房角及周边前房明显加深,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84例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两组均给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照组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视力改善情况、眼压、前房深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前,观察组视力(0.08±0.03)与对照组的(0.08±0.0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 P=1>0.05)。术后,观察组视力(0.61±0.16)高于对照组的(0.53±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眼压(14.68±6.46)mm Hg(1 mm Hg=0.133 kPa)低于对照组的(18.35±6.25)mm Hg,前房深度(2.32±0.49)mm高于对照组的(2.00±0.3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76%低于对照组的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医药科学》2016,(10):201-203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分析。方法 2012年6月~2015年6月期间,于我院收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中,随机选取82例均分两组进行研究,两组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和人工晶状体植术,其中对照组联合小梁切除术,而研究组则联合房角分离术,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85.37%),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视力、眼压、中央房前深度预后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对A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视觉改善,有着积极的临床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研究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82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依据治疗术式差异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2例)。观察组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周边虹膜根切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眼压及视力水平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观察组眼压低于对照组,视力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76%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可有效降低患者眼压,改善视力并提升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对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方法:方法: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至2017年的64例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观察组加用房角分离术,比较临床效果。结果:结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两组治疗前眼压、前房深度和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对应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论:结论:给予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18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压、视力、中央前房深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眼压(14.3±2.7)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19.1±3.4)mmHg,而中央前房深(3.31±0.15)mm明显高于对照组(3.01±0.11)mm,并且实验组患者出现前房炎症和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7.
18.
王静 《北方药学》2012,9(2):41-42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收治的46例(52眼)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进行治疗,比较术前术后患者的眼压、前房角开放程度及视力等.结果:术前眼压平均为(39.2±2.4)mmHg(1mmHg=0.133kPa),前房角开放程度(224.3±25.6)°,视力0.2±0.1,术后眼压平均为(15.2±1.4)mmHg,前房角开放程度(69.5±7.4)°,视力0.6±0.2,术前术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对患者的眼压、前房角开放程度、视力等指标均有显著疗效,术后并发症和后遗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裴锦云  林羽  杨海燕 《天津医药》2016,44(7):906-909
目的 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市黄河医院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的 PACG 合并白内障患者 71 例, 共 98 眼; 男 21 例(30 眼), 女 50 例(68 眼), 年龄 53~ 94 岁, 平均(73.94±6.43)岁。包括: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缓解期 47 例, 64 眼, 为急闭组;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进展期 24 例, 34 眼, 为慢闭组。 观察并比较 2 组患者手术前后矫正视力、眼压(IOP)、房角、中央前房深度(CCT)、降眼压药物使用次数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随访 6 个月 。 结果 随访期末, 2 组术后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 眼压较术前明显下降, CCT 较术前明显加深, 房角较术前均明显增宽, 降眼压药物(点及口服)应用数量减少(P < 0.01), 2 组间术前和术后视力、IOP、房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2 组间术前和术后 CCT 均是慢闭组高于急闭组(P < 0.05); 慢闭组术后无药物眼压控制率为 76.5%(26/34), 8 只眼需点眼药(0.50±0.12)次, 而急闭组为 100%(64/64), 术后均未用药。 2 组共有 14 眼发生角膜水肿, 8 眼出现虹膜纤维性渗出, 无其他严重并发症。 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可以有效降低眼压、提高视力, 术后并发症少, 是治疗 PACG 合并白内障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