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癌病人手术前后外周血中微转移标志物癌胚抗原(CEA)mRNA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巢式实时PCR技术检测50例胃癌病人手术前后的外周血中CEA mRNA的表达情况,并选择2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阴性对照组,选择10例新鲜胃癌组织作为阳性对照组。结果:胃癌病人术前外周血中CEA mRNA的表达阳性率为48.00%(24/50),术后阳性率为60.0%(30/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及临床分期间具有相关性(P〈0.05),而与病人性别、年龄及有无淋巴结转移间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20名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均无CEA mRNA阳性表达;而在10例新鲜胃癌组织中,均显示阳性表达。结论:CEA mRNA的表达可能与肿瘤微转移相关,采用巢式RT-PCR方法检测外周血中CEA mRNA的表达,可能是一种较理想的预测方法。手术对微转移影响尽管存在,但在临床上尚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检测细胞角蛋白19(CK19)和CK20的表达对结直肠癌微转移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44例结直肠癌患者(结直肠癌组)及18例非恶性病变腹部手术患者(良性病变组)门静脉血和外周血CK19和CK20的表达。结果良性病变组患者门静脉血和外周血均无CK19或CK20阳性表达。结直肠癌组患者外周血和门静脉血中CK19和(或)CK20均阳性表达者34例(77.3%)。与良性病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外周血CK19和CK20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4%和52.3%.门静脉血则分别为59.1%和72.7%,高于外周血的阳性表达率(P〈0.05):Ⅲ期结直肠癌患者CK19和(或)CK20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外周血CK19和(或)CK20阳性表达者术后转移或复发率61.5%,明显高于仅在门静脉血中CK19和(或)CK20阳性者的25.0%(P〈0.05)。结论外周血和门静脉血中CK19和CK20的RT—PCR检测是判断结直肠癌患者有无血行微转移的敏感和特异性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特异性基因DD3在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中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集44例中晚期前列腺癌(PCa)患者、2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及18例健康男子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提取总RNA.RT-PCR琼脂糖电泳法检测DD3 mRNA,以β-actin为内参照,以出现311-bp和184 bP片段为DD3 mRNA阳性,仅出现184 bp片段为DD3 mRNA阴性. 结果 20例BPH患者和18例健康青年男子外周血标本中均无DD3 mRNA表达,44例PCa血标本中DD3mRNA表达13例(29.5%).B期、C期及D期患者DD3 mRNA阳性率分别为0%(0/3)、18%(2/11)及37%(11/30),各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a伴骨转移患者外周血中DD3 mRNA阳性率为44%(10/22),而无骨转移者其阳性率为14%(3/2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a未治疗组、去势治疗组的DD3 mRNA阳性率分别为64%(7/11)、18%(6/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Ca患者外周血中可检测到DD3 mRNA表达,DD3 mRNA可望作为诊断PCa血行转移和治疗监测的良好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检测结肠癌患者门静脉血中细胞角蛋白20(CK20)mRNA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31例病理学确诊的结肠癌患者门静脉血和2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K20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结肠癌患者中CK20mRNA阳性率为25.81%,而对照组阳性率为5%,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随着临床分期的具体化,患者门静脉血中CK20mRNA表达率随之提高,但各分期间阳性率相比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DukesLC期与D期患者中〉10拷贝/ml者高于A期与B期患者。结论 术中检测结肠癌患者门静脉血CK20mRNA表达水平,对判断肝脏微转移有一定的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乳腺癌患者血清中期因子(Midkine,MK)mRNA的表达,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清中MK mRNA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RT-PCR方法检测42例乳腺癌患者血清中MK mRNA的表达,并与25例良性乳腺疾病患者血清对照。结果:42例乳腺癌患者中78.57%(33/42)外周血可检测出MK mRNA,而对照组中只有8.70%(2/33)阳性表达(χ^2=31.283,P〈0.001)。在乳腺癌患者中,MK m-RNA的表达与浸润程度、淋巴转移有关(P〈0.05),与肿瘤直径的大小、肿瘤分化等级无关(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血清中MK mRNA的表达与肿瘤的生成、发展及转移、浸润程度有关,有望成为判断乳腺癌转移、复发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上皮膜抗原(EMA)和表皮糖蛋白基因(EGP-2)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微转移的关系. 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53例乳腺癌患者(乳癌组)和24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良性病组)EMA和EGP-2mRNA在外周血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 结果乳癌组外周血EMA和EGP-2mRNA的表达率分别为33.96%和28.30%,而在良性病组外周血表达率分别为0和4.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MA和EGP-2mRNA的检出率与腋窝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等临床参数呈正相关;EMA和EGP-2mRNA联合检测敏感度和准确性在乳腺癌组分别为52.83%和66.23%,相对于EPG-2 mRNA单项检测敏感度及准确性有明显升高,但与EMA mRNA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EMA和EGP-2联合检测时准确性明显升高,故两者可作为标志物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有可能对乳腺癌的疗效和预后判断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人乳腺珠蛋白(hMAM)mRNA和CD44v6-mRNA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ested-RT-PCR)技术检测67例乳腺癌、16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hMAM-mRNA和CD44V6-mRNA表达。结果乳腺癌患者外周血hMAM-mRNA阳性表达率为50.7%;Ⅳ期乳腺癌患者外周血hMAM-mR-NA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Ⅲ期者(P〈0.05);hMAM-mRNA在健康人外周血无表达,乳腺良性肿瘤中仅6.25%阳性表达,乳腺癌患者外周血hMAM-mRNA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及健康人(P〈0.05)。而CD44V6-mRNA在乳腺癌、乳腺良性肿瘤及健康志愿者中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MAM-mRNA特异性表达于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检测出hMAM-mRNA提示可能有血循环转移;而CD44V6-mRNA作为血液中乳腺癌细胞的标志缺乏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大肠癌患者外周血鸟苷酸环化酶C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大肠癌患者术前外周血鸟苷酸环化酶C的表达,并分析临床、病理各项指标.结果 8例非肠管肿瘤患者外周血中GC-C mRNA检测均为阴性(0/8),52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GC-C mRNA检测阳性率为50%(26/52),外周血GC-C mRNA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脉管瘤栓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外周血CEA无统计学意义,联合检测外周血CEA和GC-C mRNA,可提高大肠癌患者血液微转移检测的阳性率.DukesA、B、C和D期大肠癌患者GC-C mRNA的阳性率分别为0(0/3)、47.06%(8/17)、52.38%(11/21)、63.63%(7/11),随临床分期的增加,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GC-C mRNA的阳性表达率有上升的趋势,但是二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GC-C在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有不同程度的表达,是大肠癌微转移的诊断和术后随访监测中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的新的肿瘤标记物,并可用于肠源性肿瘤的来源判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基因诊断方法,分析CK19 mRNA、MUC1 mRNA作为胃癌微转移检测分子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52例胃癌462枚常规病理阴性淋巴结中黏蛋白1(MUC1)mRNA、细胞角蛋白19(CK19)mRNA表达;对照组为4例胃良性病变患者的38枚淋巴结。结果 胃良性病变患者38枚淋巴结中CK19 mRNA和MUC1 mRNA表达均为阴性;CK19、MUC1 mRNA在胃癌患者462枚常规病理阴性的淋巴结中223枚(48.3%)阳性表达,其中180枚(39.0%)淋巴结CK19 mRNA阳性表达,136枚(29.4%)MUC1 mRNA阳性表达,CK19 mRNA和MUC1 mRNA均为阳性者有125枚(27.0%)。不同组织类型淋巴结CK19、MUC1 mRNA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同肿瘤浸润层次、原发肿瘤大小、肿瘤位置的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MUC1、CK19基因均可作为RT-PCR法检测胃癌患者淋巴结微转移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细胞角蛋白5/6(CK5/6)和Ki-67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62例乳腺癌患者中CK5/6与Ki.67的表达情况,分析CK5/6与Ki.67表达的相关性以及其与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结果162例乳腺癌患者中三阴性乳腺癌(ER、PR及Her阴性)共12例。CK5/6和Ki.67在162例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0.9%(50/162)及65.4%(106/162),其在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其在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CK5/6:75.0%(9/12)比27.3%(41/150),X=11.837,P=0.001;Ki-67:100%(12/12)比62.7%(94/150),X=6.847,P=0.009]。CK5/6与Ki.67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均与患者年龄无关(P〉0.05),均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CK5/6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乳腺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O.05),而Ki.67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却与其有关P〈0.05)。CK5/6与Ki.67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s=0.271,P=-0.000)。Ki.67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为(++)和(+++)的病例共64例,其中CK5/6阳性率为43.8%(28/64),明显高于飚.67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为(-)和(+)时的22.4%(22/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233,P=0.004)。CK5/6和Ki.67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均与ER、PR表达呈显著负相关(CK5/6与ER:rs=-0.446,P=0.000;CK5/6与PR:rs=-0.370,P=0.000;Ki-67与ER:rs=-0.518,P=0.000;Ki.67与PR:rs=-0.515,P=0.000),二者均与Her-2的阴性表达无明显相关性(CK5/6与Her-2:rs=-0.105,P=0.183;Ki.67与Her-2:rs=-0.068,P=0.393)。结论CK5/6与Ki.67联合检测可以从来源及发展上评估乳腺癌疾病的基本规律,为乳腺癌术后化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及ER/PR,HER2,Ki67,CyclinA2的疗效预测价值。方法 2004年10月~2009年12月50例Ⅰ~Ⅲ期原发性乳腺癌,采用含紫杉类(TP/TC或TE/PE/TEC方案)或蒽环类(EC/FEC方案)联合方案,术前化疗2~6周期,45例接受手术,术后完成规定化疗,应用B超结合触诊判断临床疗效。结果化疗前后肿瘤中位最大径分别为3.6 cm和2.2 cm,有统计学差异(Z=-5.723,P=0.000)。临床疗效:CR 3例(6%),PR 35例(70%),SD 11例(22%),PD 1例(2%),临床RR 76.0%(38/50)。45例接受手术,术后3例pCR(3/45,6.7%),3例tpCR(3/45,6.7%)。4年无病生存期(DFS)为86.2%,4年总生存率为93.1%,中位DFS 62.4月[SE:2.535,95%CI(57.450~67.388)]。不同情况下肿瘤缩小比例并无统计学差异,包括月经状态(绝经前vs.绝经后,46.4%vs.40.6%,P=0.536)、激素受体状况(阳性vs.阴性,43.0%vs.42.2%,P=0.929)、HER2(阳性vs.阴性,41.3%vs.43.9%,P=0.774)、Ki67(阳性vs.阴性,47.2%vs.43.1%,P=0.363)、CyclinA2(阳性vs.阴性,34.3%vs.50.0%,P=0.375)、分化程度(高分化vs.中分化vs.低分化,44.1%vs.42.9%vs.41.3%,P=0.983)以及不同化疗方案(TP/TC vs.TE/PE/TEC vs.EC/FEC,52.7%vs.39.8%vs.38.9%,P=0.440)。结论紫杉类及蒽环类药物联合方案用于浸润性乳腺癌的术前化疗,可有效控制肿瘤。ER/PR,HER2,Ki67,CyclinA2的状态与肿瘤缩小比例之间并无统计学意义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雌二醇(E2)对唑来膦酸预防骨转移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收治的乳腺浸润性导管或小叶癌行改良根治术、术后常规化疗后给予唑来膦酸预防骨转移的患者216例,根据2011年St.Gallen乳腺癌专家共识分型,其中luminalA型55例,luminalB型63例,HER-2阳性型50例,三阴型48例。根据血清E2水平分为2组:①E2低水平组,39例,化疗后均行药物卵巢去势;②E2正常组,177例,未行卵巢去势。2组均给予唑来膦酸预防骨转移,临床总观察时间为化疗后3~5年或直至病情进展(包括出现复发、骨转移或远处其他脏器转移等病情进展视为观察终点)。结果发生骨转移情况:E2低水平组共发生7例(17.95%),E2正常组共发生105例(59.32%),E2低水平组发生骨转移率明显低于E2正常组钟:21.91,P〈0.05);其中luminalA型、luminalB型、HER-2阳性型及三阴型患者中E2低水平组骨转移发生率亦均明显低于E2正常组(1uminalA型:5.13%(2/39)比12.43%(22/177),χ2=4.54,P〈0.05;luminalB型:7.69%(3/39)比13.56%(24/177),χ2=6.04,P〈0.05;HER-2阳性型:2.56%(1/39)比15.25%(27/177),χ2=3.95,P〈0.05;三阴型:2.56%(1/39)比18.08%(32/177),P〈0.05]。E2低水平组各型乳腺癌患者骨转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5,P〉0.05)。结论从本组有限的数据初步总结,绝经前年轻乳腺癌患者去势后应用唑来膦酸预防骨转移有明显临床获益,并且这种获益在各型乳腺癌中无明显差异;未行去势且雌激素水平正常或升高的患者应用唑来膦酸临床获益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乳腺癌肿块表面皮肤浸润情况,从分子水平上探讨乳腺癌肿块表面皮肤乳腺癌细胞浸润的特点,为乳腺癌手术方式、防治复发、乳腺重建等方面提供重要的临床指导。方法应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人乳腺珠蛋白(hMAM)mRNA在15例乳腺增生组织及15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及相应表面皮肤中的表达情况,同时检测60例乳腺癌组织及乳腺癌患者肿瘤表面皮肤hMAM mRNA表达,并且分析其表达与年龄、肿瘤直径、腋窝淋巴结转移、肿瘤距乳头中央距离、肿瘤分期的关系。结果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hMAM mRNA表达阳性率为40.00%(6/15),乳腺增生组织中为53.33%(8/15),乳腺纤维腺瘤组织及乳腺增生组织表面皮肤均未检出hMAM mRNA表达;60例乳腺癌组织中hMAM mRNA表达阳性率为83.33%(50/60),乳腺癌肿块表面皮肤中检查出3例(5.00%)hMAM mRNA表达阳性。乳腺癌组织中hMAM mRNA表达阳性率较乳腺纤维腺瘤组织及乳腺增生组织明显增高(P〈0.05)。乳腺癌肿块表面皮肤中hMAM mRNA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直径及肿瘤分期无关,但在腋窝淋巴结有转移及肿瘤距乳头中央距离〈4 cm患者的乳腺癌肿块表面皮肤中hMAM mRNA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腋窝淋巴结转移及肿瘤距乳头中央距离≥4 cm者。结论从本组有限的数据结果初步得出,在乳腺癌组织中hMAM mRNA高表达,hMAM mRNA在乳腺癌的皮肤浸润诊断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价值,在腋窝有淋巴结转移及肿瘤距乳头中央距离〈4 cm乳腺癌患者中容易发生肿瘤皮肤浸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检测原发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微转移的方法。方法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Southern杂交方法,检测腋窝淋巴结中CK-19基因表达。同时与免疫组织化学(组化)方法比较其检测敏感性。结果 RT-PCR、Southern杂交及免疫组化方法的检测敏感性分别为1∶5×10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及保乳手术在Ⅱ,Ⅲ期乳腺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观察组46例Ⅱ,Ⅲ期乳腺癌经新辅助化疗后接受保乳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并与59例患者对照研究。新辅助化疗方案为表阿霉素60 mg/m2第1天静脉注射,紫杉醇150 mg/m2。第2天持续3 h静脉滴注,21 d为1个疗程。保乳手术方式为象限切除或肿块局部广泛切除联合腋窝淋巴结清除。对照组常规行根治性切除术。术后对乳房外形及局部复发、远处转移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新辅助化疗后,观察组术前肿瘤病灶临床完全缓解(CR)9例,部分缓解(PR)37例。术后病理学检查发现,观察组癌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细胞间质水肿,纤维增生,炎性细胞浸润;其中病理完全缓解(PCR)4例。对保乳综合治疗(放疗+化疗)结束后1年的31例患者进行外形评估,其中优19.4%(6/31),良58.1%(18/31),差22.6%(7/31)。观察组局部复发率为8.7%(4/46),对照组为6.8%(4/59),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远处转移率为6.5%(3/46),与对照组(15.3%,9/59)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后行保乳手术治疗Ⅱ,Ⅲ期乳腺癌基本是安全的,可达到根治性手术的效果。新辅助化疗,规范化切除,术后放疗、化疗是保乳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乳腺X密度等级与乳腺癌保乳术后复发风险的关系。方法 2002年1月~2005年7月,180例接受保乳手术的乳腺癌在术后5~8年(平均6.1年)进行随访,对术前X线乳腺钼靶像按照BI-RADS标准,以乳腺百分密度分为25%、25%~50%、51%~75%、75%4个等级,以包含乳腺密度在内的11个相关因素做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意义的影响因素再进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评价乳腺密度与乳癌保乳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 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放疗和乳腺密度是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Waldχ2=9.429,P=0.002;Waldχ2=9.346,P=0.002);4个密度组的复发率依次为6.2%(3/48)、12.0%(6/50)、11.6%(5/43)、28.2%(11/39),乳腺密度越高,局部复发风险越大。乳腺密度不是术后转移的影响因素(Waldχ2=2.944,P=0.400),各密度组间远处转移率依次为16.7%(8/48)、14.0%(7/50)、7.0%(3/43)、7.7%(3/39),远处转移风险不随乳腺密度增高而加大。术后化疗和腋窝淋巴结转移是术后转移的影响因素(Waldχ2=4.334,P=0.037;Waldχ2=4.417,P=0.036)。结论乳腺密度与乳腺癌保乳术后复发有相关性,但不是术后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三算子及血氧功能成像系统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1年11月~2013年8月对我科收治的73例疑似乳腺癌行超声、钼靶和乳腺三算子及血氧成像系统检查,通过与术后病理对比,比较3种检测方法在诊断乳腺癌上的准确性。结果 超声、钼靶与三算子及血氧功能成像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4.3%(50/53)、94。8%(55/58)、90.8%(59/65);误诊率分别为50.O%(3/6)、50.0%(3/6)、100.0%(6/6);漏诊率分别为25.4%(17/67)、17.9%(12/67)、11.9%(8/67);准确率分别为72.6%(53/73)、79.4%(58/73)、80.8%(59/73)。3种检测方法的阳性预测值、误诊率、准确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算子及血氧功能成像的漏诊率显著低于超声(Z=-1.988,P:0.047)。结论 三算子及血氧功能成像对乳腺癌诊断的准确率不逊于超声和钼靶,在乳腺癌的诊断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CD44是细胞表面黏附分子,与乳腺癌的转移和预后关系密切,但其与乳腺癌化疗耐药的关系尚未明确。本研究主要探讨CD44与乳腺癌化疗耐药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73例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CD44的表达,分析新辅助化疗敏感患者与耐药患者化疗前后CD44的表达情况;用RT-PCR和流式细胞免疫的方法检测乳腺癌细胞株MCF-7与其对应的阿霉素耐药细胞株MCF-7/ADR在mRNA和蛋白水平CD44的表达,并分析其差异。结果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耐药患者化疗前肿瘤组织CD44表达强于化疗敏感患者(X^2=4.22,P〈0.05);耐药患者化疗后肿瘤组织CD44表达亦强于敏感患者(X^2=9.954,P〈0.01);化疗前后比较发现化疗后肿瘤组织CD44表达较化疗前增高(t=3.43,P〈0.01);耐药细胞株mRNA和蛋白水平CD44表达都升高。结论CD44表达与乳腺癌化疗耐药密切相关,可作为乳腺癌化疗耐药的预测指标,化疗可富集CD44阳性表达的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