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保留距下关节截骨矫形内固定手术治疗陈旧性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20足)陈旧性跟骨骨折患者采用愈伤组织切除、骨折后再复位、关节面合并、对跟骨力线矫正、恢复Bohler角和Gissane角度、骨移植填充治疗、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随机访问5~20个月,所有骨折患者均愈合。Maryland足部得分:优12足,良5足,可2足,差1足。术后跟骨长度,宽度,波勒角,Bohler角和Gissane角与术前明显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距下关节截骨矫形内固定手术治疗陈旧性跟骨骨折能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陈旧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与距下关节融合两种不同手术方式的远期疗效进行前瞻性对比研究。方法将42例陈旧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平分为2组各21例,复位内固定组行单纯切开复位,植骨及跟骨钢板内固定术,关节融合组行距下关节融合,植骨及钢板内固定术,对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Bohler’s角与Gissane’s角进行测量以评价跟骨解剖形态,并采用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对术后半年、1 a、2 a、4 a的功能情况进行随诊和比较。结果2组手术方式术后跟骨解剖形态均较术前恢复(P均<0.01),2种手术方式对术后Bohler’s角与Gissane’s角的恢复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术后半年、1 a、2 a、4 a 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2组同一随访时间优良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时间与出血量复位内固定组比关节融合组少(P均<0.01)。结论对陈旧跟骨骨折做距下关节融合并未能提高远期疗效,其手术治疗的目的和意义在于尽可能骨折复位内固定,恢复跟骨解剖形态以抢救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3.
王斌  胡年宏  罗毅文 《新中医》2012,(10):42-44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手术矫形方法及术后康复方法,并观察临床疗效。方法:根据分型分别采用不同术式矫形治疗。I型:病程在16周以内的患者,通过扩大外侧入路,切除外侧壁骨突,对距下关节进行复位,尽可能恢复其平整性,进而采用截骨、跟骨形态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Ⅱ型:行跟骨外侧壁骨突切除,距下关节面损伤严重者并行距下关节融合,关节面损伤≤1/3者则对距下关节进行复位,尽可能恢复其平整性,同时矫正内翻畸形。III型:通过外侧骨突切除,恢复跟骨宽度,再行截骨矫正内翻,同时取对侧髂骨植骨,距下关节融合。术后配合中药熏洗及辅助疗法。结果:术后随访10~25月,平均17月。AOFAS踝、后足临床评分由术前的41.3分(25~58分)升至术后的89.3分(62—100分)。结论:手术治疗应充分根据术前影像学评估以及术中所见而采取尽可能保留功能的合理有效的个性化治疗,术后视病情恢复情况早期鼓励患者进行主动锻炼配合物理治疗,选择恰当时机配合中药熏洗治疗,对于患足功能的恢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累及距下关节的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开窗自体髂骨植骨有限内固定的手术方法对 2 2例 (30足 )累及距下关节的跟骨骨折进行手术治疗 ,并观察、分析其治疗结果。结果 本组 2 2例 (30足 )随访 8~ 2 2个月 ,优良率 93%。结论 开窗植骨有限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不失为一有效的治疗手段 ,可有效减少跟骨骨折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王京华 《新中医》2016,48(11):86-87
目的:探讨手法配合外侧小切口复位植骨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距下关节移位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32足)距下关节移位的闭合性跟骨骨折患者,施行手法配合外侧小切口复位植骨克氏针内固定。结果:术后X线片测量:B觟hler角平均31°,Gissane角平均133°;Gissane角、B觟hler角在术后4月后测量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足部功能按Maryland评分系统评定:优19足,良12足,可1足,优良率达96.88%。结论:手法配合外侧小切口复位植骨克氏针内固定技术治疗距下关节移位跟骨骨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三维截骨矫形距下关节融合锁定钛板内固定术治疗Stephens-SandersⅢ型陈旧性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9年4月至2012年10月,采用三维截骨矫形距下关节融合锁定钛板内固定术治疗Stephens-SandersⅢ型陈旧性跟骨骨折畸形愈合患者42例。男31例,女11例。年龄29~58岁,中位数45岁。病程2~7个月,中位数5个月。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于末次随访时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39个月,中位数20个月。骨折均愈合。末次随访时,按照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价疗效,优30例、良9例、中2例、差1例。均无切口感染、皮肤坏死、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三维截骨矫形距下关节融合锁定钛板内固定术治疗Stephens-SandersⅢ型陈旧性跟骨骨折畸形愈合,骨折愈合率高,能促进足部功能的恢复,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林小永  余小冬  郑臣校 《新中医》2016,48(10):95-96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治疗跟骨骨折术后距下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单侧SandersⅡ~Ⅲ跟骨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各30例,2组患者均予外侧扩大切口切开复位异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组术后3周后加用本院制剂红栀洗剂熏洗患处,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观察2组临床疗效,并按照Maryland Foot Score标准进行患足功能评价。结果:足部功能恢复优良率治疗组为96.67%,对照组为90.00%;2组疗效比较,经Wilcoxon秩和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3、6、12月,治疗组足功能评分均较对照组同时间段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栀洗剂熏洗患足防治跟骨骨折术后距下关节僵硬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以探求降低跟骨骨折的后遗症及手术并发症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我科经手术治疗的115例(共128足)跟骨关节内骨折住院患者入组,观察记录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术后影像学资料评价、功能评分(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制定的踝-后足评分系统),以分析、评价骨折疗效。结果:切口愈合情况:128患足切口均一期愈合拆线,7患足切口转角处表皮坏死;影像学评价:Bohler角及Gissane角恢复良好者(与健侧比较角度差异≤5°)93.7%,关节面恢复满意者(台阶≤1mm)90.6%,轴位像跟骨体内翻角度恢复良好者(与健侧比较角度差异≤5°)91.4%;AOFAS评分:优62足,良55足,一般6足,差5足,优良率91.4%。结论:跟骨关节内骨折正确运用术中复位技巧,重视恢复Bohler角及Gissane角、距下关节面平整度,纠正跟骨体内翻,能有效促进术后患肢功能恢复并减少骨折后遗症,同时结合围手术期中医综合治疗,可有效地降低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法配合外侧小切口复位植骨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距下关节移位跟骨骨折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距下关节移位跟骨骨折患者共80例,以随机区组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分别采用常规AO钢板内固定方案与手法配合外侧小切口复位植骨克氏针内固定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手术前后跟骨解剖学指标水平、Maryland评分、AOFAS评分,术后关节活动度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Bhler角和Gissane角均显著大于对照组、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Maryland评分和AOFA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关节活动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配合外侧小切口复位植骨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距下关节移位跟骨骨折具有操作简便、术中创伤小及术后恢复时间短等优势,可有效促进骨折愈合,改善足部功能和关节活动度,并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0.
陈旧性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祥善 《中医正骨》2002,14(4):31-32
自 1991~ 1999年 ,我们应用距下关节融合配合跟骨截骨植骨术治疗陈旧性跟骨骨折 19例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19例 ,男 13例 ,女 6例。年龄 2 2~ 5 6岁 ,平均 3 6岁。左足 8例 ,右足 11例 ,全部为高处坠落致伤。 2例合并胸腰段单纯压缩骨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跟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手术的适应证及围术期处理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对Sander's II、Ⅲ、Ⅳ型跟骨骨折33例37足进行切开复位,人工骨植骨内固定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内固定方法均采用Y型解剖钢板,2例IV型跟骨骨折采用三关节融合治疗。疗效评定标准采用Mayo后足与踝部评分系统。结果:35例39足骨折术后获6~15个月随访,患足功能优32足(82.05%),良7足(18.95%)。切口术后两组愈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切开复位、人工骨植骨、钢板内固定配合中药内服可作为治疗跟骨骨折的良好选择,中药围术期使用可以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12.
采用手法整复、骨圆针撬拨、自制跟骨撬拨支架固定治疗跟骨骨折37例52个跟骨,经6-12个月,平均8.2个月随访,结果优40例,良7例,优良率达90.4%,认为该支架具有多方面,多部位,多角度可调性挤压和牵拉的特点,尤其是地粉碎性跟骨骨折的撬拨固定,效果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3.
跟骨牵引复位外固定支架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自行设计的跟骨牵引复位外固定支架(简称跟骨支架)治疗跟骨骨折30例。方法是在跟骨结节上缘与足骰骨或第3楔骨上平行穿入2枚钢针,用跟骨支架的支撑杆和螺杆将钢针两端与通过足底的连杆将内外侧支具固定在一起,使形成三角形稳定结构。临床观察结果表明,利用足底连杆附加足弓垫来增加支架的稳定性,可同时恢复足内外侧纵弓;利用足底为支点,经过旋转螺杆使之逐渐缩短并增加牵引应力,能使跟骨向前向下倾移而恢复Bohler氏角;同时结合手法整复或撬拨复位等方法,可使骨折达到解剖对位,获得满意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采用跟骨夹加穿针撬拨、石膏固定的方法治疗38例44个跟骨骨折,经随访5个月~4年,优良率达86.4%。疗效高于文献报道的手术复位和单纯手法复位。观察结果表明,跟骨夹接触面广,压力均匀、持久,能纠正跟骨增宽畸形,使骨折块相互靠扰、嵌插,有利于撬拨;穿针撬拨复位后与石膏于形成内外固定相结合,能有效恢复和稳定结节关节角,保持跟腱张力,有利于术后功能恢复。具有损伤小、操作简单易行、疗效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跟骨脂肪瘤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跟骨脂肪瘤是一种少见的骨肿瘤,以往的文献以病例报告为主,通过本院治疗的1例双侧跟骨脂肪瘤结合文献回顾,总结跟骨脂肪瘤诊治的基本原则。方法:查阅Medline和万方数据库,收集国内外病例63例,分析跟骨脂肪瘤的发病特点、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结果:发现跟骨脂肪瘤发病年龄集中于32~60岁之间,男性占2/3,临床表现非特异,影像学表现为跟骨内部骨质缺损区,95%发生于跟骨颈基底部,患者预后良好。结论:对于有症状之跟骨脂肪瘤建议行肿瘤刮除加植骨术,无症状者以随诊为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根据Zwipp分型及Sanders分型对跟骨骨折块区块化固定的临床价值。方法:共纳入58例患者,其中男35例,女23例;年龄26~54岁,平均48.5岁。其中双侧骨折4例,共手术62足。合并跟骰关节骨折11例。SandersⅡ型17足,Ⅲ型38足,Ⅳ型7足。按Zwipp分型,4部分+1关节14足,4部分+2关节19足,5部分+2关节29足。均行切开复位钛钢板内固定加植骨术,将跟骨骨折块分为5大区块,以外侧钢板为中心,每一区块保证至少2枚螺钉固定。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5个月,平均22.1个月。术前Bhler’s角平均为-12.05°,Gissane’s角平均为93.12°。术后Bhler's角平均为29.35°,Gissane’s角平均为124.26°。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优30例,良19例。AOFAS评分优31例,良14例。结论:结合Zwipp分型及Sanders分型,将跟骨骨折块区块化,从而指导螺钉的固定方式,手术效果良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跟骨复住器配合克氏针撬拨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2月-2013年6月对苏州市中医医院30例36足跟骨关节内骨折,采用跟骨复位器配合克氏针撬拔治疗。其中男性26例,女性4例;按照Sanders分型标准:SandersⅡ型21足,SandersⅡ型15足。术前及术后测Bohlers角和Gissanes角,足部功能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分。结果:30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足部功能按照Maryland评分系统评分:SandersⅡ型优良率95.2%,SandersⅢ型优良率86.6%,术后3月测量SandersⅡ型B6hlers角为(33.2±2.9)°,Gissanes角(137.5±2.6)°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andersⅢ型B6hlers角为(33.2±2.9)°,Gissanes角(137.5±2.6)°,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跟骨复位器配合克氏针撬拨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具有明显的临床特色和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级与治疗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为探索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法选择的客观依据。通过对临床6项观察指标的评分分级,确定不同的治疗方法,并在临床232例该病患者中进行验证。根据临床评分分级情况,Ⅰ、Ⅱ级患者采用保守治疗,Ⅲ、Ⅳ级患者采用保守配合手术治疗,其治疗优良率分别为94.44%、92.86%、92.31%、85.00%。表明,本文报告的腰椎的盘突出症的临床评分分级方法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对该病治疗方法的中以提供较为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加外用中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跟骨骨折行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后配合中药外用,观察临床疗效。结果:25例患者中,治愈23例,好转2例。结论: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加外用中药治疗跟骨骨折,固定牢固,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效防止关节粘连,促进骨折愈合,是一种较好的治疗跟骨骨折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脊柱牵引在强直性脊柱炎康复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新忠  杨雪 《中医正骨》1998,10(6):13-14
为探讨脊柱牵引在强直性脊柱炎康复中的作用,随机将13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4例在药物及物理治疗的同时给以脊柱牵引;对照组60例仅给以药物及物理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优良率高(P<0.05),疗程短(P<0.01),疗效优于对照组。认为脊柱牵引对于提高疗效,缩短疗程,预防畸形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