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2.
阿胶珠炒(烫)辅料与加工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将我们对阿胶珠炒(烫)辅料及加工方法改进的体会报告如下. 1辅料的改进 过去多用蛤粉为辅料,但全国各地所用比例出入太大,很难统一.如以炒(烫)100斤阿胶为例,蛤粉用量:北京为30斤,南京为25~30斤,保定为50斤,苏州为100斤,浙江为200斤,上海为400斤,各不相等,云南则提出“蛤粉适量”. 根据《本草纲目》,《本草求真》等典籍中曾提到用面粉炒的记载.我们通过摸索,将辅料选用米面粉,比例为:粳米粉30%,糯米粉30%,面粉40%.阿胶与辅料之比为1:1,这种配比炒(烫)阿胶珠较成功.…… 相似文献
3.
基于色彩色差计和电子鼻的槟榔炒制火候判别及其指标量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引进色彩色差计和电子鼻,将经验指标数据化,实现槟榔炒制"火候"判别的客观数量化,为研究中药炮制共性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及思路.方法:以槟榔为研究对象,在全国范围内采集槟榔及炮制品,应用色彩色差计和电子鼻采集其颜色特征参数和气味特征参数,通过统计分析总结炮制经验,建立"火候"判别的数学预测模型和90%参考值范围.结果:建立了基于L*a*b*色度空间的槟榔炒制火候判断的数学判别模型,其判别符合率为100%,双侧90%参考值范围分别为生品:L*(50.07~55.03),a*(4.136~6.906),b*(6.65~8.82);炒品:L*(43.874~47.998),a*(3.816~6.732),6*(3.786~6.558);焦品:L*(38.744~40.616),a*(1.11~3.01),b*(-1.434~0.538);电子鼻采集不同炮制品的气味数据,通过线性判别分析(LAD)和主成分分析(PCA),证明不同炮制程度的槟榔气味存在显著区别,建立了数学判别模型.结论:通过实验证明色彩色差计和电子鼻均可区分不同炮制程度的槟榔样品,采用色彩色差计和电子鼻判别中药炮制的"火候",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对深入研究中药传统理论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阿胶为马科动物驴Equus asinus L.的干燥皮或鲜皮经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阿胶珠系用阿胶加蛤粉或蒲黄烫制而成。我院使用的蛤粉烫阿胶,使用量较大,市场供应的阿胶珠其阿胶来源难于掌控,成品大小不均匀,时有颜色焦黑,内有溏心的现象,为保证阿胶珠的品质,我院自主生产炮制。我院对阿胶珠的规模化生产炮制工艺进行了研究,采用炒药机炮制的方法,现将与其它炮制方法对比如下。 相似文献
5.
《药典》苦杏仁炮制方法:“取净苦杏仁投入沸水中,翻动片刻,火单至种皮能搓去时,捞出,放冷水浸泡,除去种皮,晒干”。[1]按此法炮制的饮片,外观性状较难达到理想要求,带有“透油”之色。导师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拟定出一种与《药典》相结合的新方法(简称... 相似文献
6.
桃红合剂是我院在桃红四物汤的基础上加减而制成的中药制剂,具有散瘀止痛,活血通经的功能。临床用于跌打损伤,疮疡肿痛及经闭、痛经等症。为控制产品质量,笔者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药物进行定性鉴别,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实验材料桃红合剂由本院制剂室生产,所用药材购... 相似文献
7.
8.
9.
不同方法加工全蝎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不同加工方法对全蝎药材质量的影响,为规范化养殖确定合理的加工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用清水煮烘、盐水煮烘、直接烘干以及烫死烘干4种方法对全蝎进行加工,观察其外观性状,测定其出干率、蛋白质含量、氨基酸含量、各种元素含量等指标,并对其水与乙醇提取液紫外吸收成分差异进行比较,依据上述指标对4种加工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盐水煮烘全蝎出干率最高,清水煮烘者最低,其它方法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不同方法加工的全蝎失水状况不一,外观性状有一定差异;盐水煮烘全蝎的浸出物含量最高,清水煮后烘干者最低,其它处理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清水煮烘全蝎的蛋白质含量最高,盐水煮烘者最低,其它方法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总氨基酸含量以直接烘干者最高,盐水煮烘者最低;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以盐水煮后烘干者最高,清水煮后烘干者最低,其它方法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各种元素含量变化不甚规律,但总体上以直接烘干者最高;不同方法加工全蝎的水与乙醇提取液的紫外吸收成分基本一致,在最大吸收波长与最大吸收度方面有一定差异,水提液以烫死烘干全蝎的吸收度最大,醇提液以直接烘干全蝎最大。结论:进行全蝎加工宜采取沸水烫死后烘干。 相似文献
10.
11.
12.
中药糖浆剂口味好,携带和服用方便,疗效确切,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但因为含糖量高,营养丰富,在制备和贮藏过程中极易被微生物污染而使糖浆霉败变质。为保证质量,《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附录)》中规定:非最终灭菌口服液体药品的暴露工序生产环境空气洁净度级别的最低要求是10万级。但规定中只有要求而没有具体操作方法,我们在生产实践中根据有关理论和我们的实际摸索出了一套能达到《中国药典》标准的控制方法,该方法是强调从事后把关变为预防为主,“实施工序控制变结果为管因素”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