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梅毒感染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为妊娠合并梅毒感染孕妇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2年8月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医院产科收治204例及2012年8月至2015年10月成都市西区医院产科收治120例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统计孕妇出现不良妊娠结局的情况,比较不良妊娠结局和正常妊娠结局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分析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发生妊娠不良结局的影响因素,将对不良妊娠结局有影响的因素再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分析妊娠合并梅毒感染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针对危险因素探讨预防妊娠合并梅毒感染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措施。结果:324例妊娠合并梅毒感染患者中有24例(7.41%)出现不良妊娠结局,对正常组300例患者和不良结局组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结果显示,产次、年龄、就诊时梅毒分期、其它传染病、驱梅疗程、随访执行情况是影响妊娠合并梅毒感染患者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就诊时梅毒为中晚期、有其他传染病、完成驱梅疗程≤1、未严格执行随访计划是妊娠合并梅毒感染患者妊娠结局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妊娠合并梅毒感染患者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病率较高,影响妊娠合并梅毒感染不良妊娠结局的因素较多,在加强对孕妇进行梅毒筛查的同时,应加强梅毒感染孕妇的后续治疗和管理,确保梅毒感染得到有效控制,降低梅毒感染对妊娠结局的不良影响,提高孕妇的妊娠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深圳市宝安区梅毒血清固定的妊娠期孕妇的状况进行筛查及了解规范性治疗对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深圳市宝安区医疗单位进行免费梅毒保健筛查的妊娠期孕妇作为观察对象。对妊娠期梅毒患者的数量及梅毒血清固定的人数比例进行分析。梅毒血清固定孕妇,根据第一疗程、第二疗程同时驱梅用药患者作为治疗组,而两疗程没有同时进行药物治疗或两疗程均没有驱梅用药的患者作为未治疗组,选取同期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观察规范性治疗对妊娠结局和新生儿影响。结果 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深圳市宝安区梅毒筛查中,3年的梅毒确诊分别为204例、154例和195例;血清固定孕妇占比分别为5.39%、9.74%和3.07%;在血清固定组患者中不良结局妊娠上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中治疗组新生儿血清梅毒阳性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未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中采取药物治疗对于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降低新生儿血清感染率和不良疾病发生率上均具有较好帮助,值得在梅毒血清型固定妊娠妇女中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快速血浆反应素(RPR)高滴度(≥1:16)的妊娠梅毒患者治疗后的妊娠结局,以便选择更好的治疗时机与方案。方法:根据孕妇孕周,将116例妊娠梅毒患者分为3组,即早孕组(63例),中孕组(36例)和晚孕组(17例)。各组均予规范苄星青霉素驱梅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的妊娠结局。结果:63例早孕组患者接受治疗后未发生先天梅毒、早产、死胎、低体重儿及新生儿死亡;36例中孕组患者经治疗后未发生先天梅毒、早产、低体重儿及新生儿死亡,出现死胎1例,死胎发生率2.78%;17例晚孕组患者接受治疗后未发生先天梅毒、早产、低体重儿及新生儿死亡,出现死胎2例,死胎发生率11.76%;早孕组与中孕组妊娠结局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孕组死胎率明显高于早、中孕两组,妊娠结局与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早对孕妇行产前梅毒筛查并积极治疗,即使是RPR高滴度患者也可得到理想的治疗结果,能很好地改善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抗梅毒治疗和梅毒TRUST滴度对梅毒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72例妊娠期梅毒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选取60例同期健康孕产妇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根据治疗时机分为四组:A组(14例)在孕12周内予以驱梅治疗,B组(18例)在孕28周后予以治疗;C组(24例)整个孕期均进行驱梅治疗;D组(16例)孕期未给予驱梅治疗。比较两组及观察组不同治疗时机、TRUST滴度的妊娠结局和新生儿情况。结果:观察组早产、流产、死胎发生率及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先天梅毒、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RUST滴度≥1∶8时明显高于TRUST滴度<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81.4%)明显高于A组(50.0%)、B组(55.6%)及C组(3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大小依次为:D组>B组>A组>C组;A组新生儿情况明显好于B、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B、D组次之。结论:抗梅毒治疗时机和梅毒TRUST滴度对梅毒孕妇妊娠结局及新生儿预后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妊娠梅毒患者772例母婴梅毒传播阻断效果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干预时机及妊娠梅毒患者血清滴度水平与母婴梅毒传播阻断效果的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0年全程随访的772例妊娠梅毒患者,根据患者孕期实施长效青霉素干预治疗的时间分为早期干预组(<28周)、晚期干预组(28~35周)及未干预/不完整干预组,同时根据妊娠梅毒患者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滴度水平分为低滴度组(≤1:4)、中滴度组(1:8~1:16)及高滴度组(>1:16),研究相同干预时机不同血清TRUST水平对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以及相同滴度水平下不同干预时机对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535例接受规范治疗干预的患者未发生先天梅毒、早产及新生儿死亡;237例未干预/未完整干预的患者先天梅毒、早产、低体重出生儿、新生儿死亡及死胎发生率分别为2.11%,2.95%,6.75%,1.27%和10.13%;患者在早期(<28周)或晚期(28-35周)接受规范干预均能够获得满意的干预效果;未干预/不完整干预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高于规范干预者(P<0.05);未干预/不完整干预妊娠梅毒患者发生不良结局的危险性与血清滴度水平有关(P<0.05)。结论规范青霉素治疗能使妊娠梅毒患者避免发生不良妊娠结局,即使在孕28~35周接受规范干预,仍能获得理想效果;妊娠梅毒患者发生先天梅毒儿、死胎的危险性与血清TRUST滴度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梅毒感染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为妊娠合并梅毒感染孕妇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2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324例妊娠合并梅毒感染患者,统计孕妇出现不良妊娠结局的情况,比较不良妊娠结局和正常妊娠结局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发生妊娠不良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324例妊娠合并梅毒感染患者中有24例(7.41%)出现不良妊娠结局,对正常组300例患者和不良结局组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结果显示,产次、年龄、就诊时梅毒分期、其它传染病、驱梅疗程、随访执行情况是影响妊娠合并梅毒感染患者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就诊时梅毒为中晚期期、有其它传染病、完成驱梅疗程≤1、未严格执行随访计划是妊娠合并梅毒感染患者妊娠结局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妊娠合并梅毒感染患者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病率较高,影响妊娠合并梅毒感染不良妊娠结局的因素较多,在加强对孕妇进行梅毒筛查的同时,应加强梅毒感染孕妇的后续治疗和管理,确保梅毒感染得到有效控制,降低梅毒感染对妊娠结局的不良影响,提高孕妇的妊娠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广州市1 000例早期妊娠妇女梅毒感染的情况,对筛查阳性的孕妇进行早期治疗和干预.方法:对妊娠12周以内的早孕妇女进行梅毒筛查,并对确诊为妊娠梅毒的孕妇,按卫生部疾病控制司2000年颁发的《性病诊断标准与处理原则》中的妊娠梅毒治疗方案给予规范治疗,随访追踪该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入选例数1 000人,妊娠12周以内的早孕妇女梅毒感染率为10.0‰,孕妇均采取早期终止妊娠措施.结论:在妇女早孕期进行梅毒筛查和干预有利于控制梅毒垂直传播及避免其不良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孕周开始治疗妊娠梅毒对妊娠结局影响性,以期降低妊娠梅毒并发症。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5年3月110例妊娠梅毒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实现同一种治疗妊娠梅毒方案,但在不同孕周进行治疗,分别是在16周和≤16周,分别称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对新生儿娩出和妊娠结局影响性。结果:观察组阿氏评分、体重分别为(8.99±1.13)分、(3.61±0.56)kg,对照组阿氏评分、体重分别为(6.78±0.95)分、(2.68±0.45)kg,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在呼吸、心率上比较则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妊娠结局共有异常2例,发生率为3.64%,正常足月活婴占96.36%;对照组妊娠结局中共有异常11例,发生率20%,正常足月活婴占80%,观察组在不良妊娠结局上明显低于对照组,正常足月活婴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16周内对妊娠梅毒进行诊治能有效降低妊娠风险,临床价值高。  相似文献   

9.
梅毒与妊娠     
<正>0024不同治疗时机对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妊娠结局及胎儿预后的影响探究明亚玲(南京市第二医院妇产科)//.-2015,7(9).-40~4266例妊娠合并梅毒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时机将分为A组(孕周12周)、B组(孕周13~28周)、C组(孕周29周),比较三组患者妊娠结局、先天梅毒患儿发生率及母婴RPR滴度。结果:三组患者足月分娩率、早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不同孕期妊娠梅毒患者的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共124例妊娠梅毒妇女接受了驱梅治疗,包括孕早期42例,孕中期40例,孕晚期42例。结果:124例妊娠梅毒患者中不良妊娠33例,包括流产死产14例,先天性梅毒患儿19例。孕早期不良妊娠率为7.14%,孕中期为22.5%,孕晚期为50%,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梅毒患者治疗越早,不良妊娠发生率越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佛山顺德区孕妇妊娠期梅毒感染情况,分析其治疗结果,为该区域孕妇妊娠期梅毒的防治提供参照。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佛山顺德区第四人民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乐从医院产科作产检的12704例孕妇作梅毒筛查,进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TRUST)检查,对阳性病例作梅毒螺旋体血清颗粒凝聚(TPPA)试验,对确诊者作治疗干预,分析其妊娠结局。结果:12704例孕妇,筛查确诊为梅毒者58例,妊娠期梅毒发生率为0.46%。妊娠期梅毒患者中流动人口55例,占94.83%;2009年妊娠期梅毒发生率最高,达0.76%,随后逐渐下降,2013年最低,为0.29%,2014年略有上升,占0.37%;47例作全程规范化治疗的妊娠期梅毒患者,共8例出现不良妊娠结局,占17.02%,不同妊娠时间开始治疗的梅毒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妊娠早期开始治疗的梅毒孕妇其新生儿RPR阳性率低于中晚期开始的治疗梅毒孕妇,以晚期治疗新生儿RPR阳性率最高(P0.05);不同RPR滴度梅毒孕妇不良结局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滴度≤1∶2孕妇,新生儿RPR阳性率50.00%,明显低于RPR滴度≥1∶4梅毒孕妇的91.67%(P0.05)。结论:重视产前、孕前梅毒筛查,强调在妊娠早期对梅毒孕妇作干预治疗,可预防先天性梅毒,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妊娠梅毒8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改善妊娠期梅毒的妊娠结局和围产儿预后的方法。方法将85例妊娠期梅毒患者分为治疗组和未治疗组,比较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和梅毒儿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的足月妊娠率达81.32%,早产、死胎发生率分别为1 6.9 8%和1.8 9%,两组妊娠结局有显著性差异(P<0.0 5)。治疗组、未治疗组梅毒儿的发生率分别为23.08%和72.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妊娠期梅毒患者及早的、规范的驱梅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妊娠结局和围产儿预后,降低梅毒儿的发生;应该对高危人群进行性健康教育和梅毒血清学筛查。  相似文献   

13.
不同阶段驱梅治疗的妊娠结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在不同阶段驱梅治疗后的妊娠结局,以及其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根据注射首剂青霉素时的孕期,将261例妊娠梅毒患者分为3组:早孕组(妊娠≤12周)92例,中孕组(妊娠13~28周)94例,晚孕组(妊娠≥29周)75例。各组均予以规范青霉素驱梅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三组梅毒孕妇的妊娠结局、围产儿预后及先天性梅毒的发病率,同时根据孕妇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滴度高低,分为RPR≤1:4组和RPR≥1:8组,观察血清RPR滴度与围产儿预后的关系。结果早孕组、中孕组和晚孕组三组梅毒孕妇的足月分娩率分别为92.83%,89.36%和53.33%;先天性梅毒发病率分别为2.17%,5.32%和28.00%。早孕组及中孕组梅毒孕妇的妊娠结局和围产儿预后均明显优于晚孕组,先天性梅毒发病率明显低于晚孕组。RPR≤1:4组159例,先天性梅毒发病率为1.26%;RPR≥1:8组102例,先天性梅毒发病率为25.49%,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妊娠合并梅毒时,首剂青霉素治疗早晚和其妊娠结局、围产儿预后及先天性梅毒发病率密切相关,早期进行正规青霉素治疗可以有效防止胎儿感染梅毒,且梅毒孕妇血清RPR滴度高低是影响其妊娠结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舟山市2018年-2020年孕产妇梅毒母婴阻断情况及相关因素,为完善舟山市梅毒母婴阻断措施并消除梅毒母婴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导出2018年-2020年舟山市梅毒感染孕产妇的个案资料,分析其基本特征、检测率、治疗率等.结果 2018年-2020年舟山市行梅毒检测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不同妊娠时期的潜伏梅毒孕妇进行驱梅治疗后对其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对早、中、晚妊娠并发潜伏梅毒的50例孕妇分别进行驱梅治疗,于新生儿出生一个月内进行梅毒快速反应试验(RPR)、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梅毒IgM(TP-IgM)检测,比较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发病状况,并与13例未经治疗的潜伏梅毒妊娠所生新生儿的检测结果相对照。结果:不同时期妊娠并发潜伏梅毒经驱梅治疗后,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发生率分别为5.00%、14.29%、35.71%,而未经治疗的潜伏梅毒孕妇所生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发生率为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早对孕妇进行梅毒血清学筛查并及时对潜伏梅毒孕妇进行驱梅治疗是降低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发病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对妊娠合并梅毒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62例妊娠合并梅毒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予超声检查,在入院前超声检查前已规范抗梅治疗作为治疗组,共51例,余11例为未治疗组,将治疗组根据孕周不同分成孕早期组(≤12周)、孕中期组(12~28周)、孕晚期组(≥28周),分别为18例、21例、12例,比较各组相关指标变化。结果:妊娠合并梅毒超声以胎盘水肿、胎儿各类畸形、胎儿水肿、胎儿宫内窘迫为主要表现,其中孕期越晚治疗则超声异常发生率越高,未治疗组流产、死胎、胎儿宫内窘迫、胎儿各类畸形、胎盘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组别,和其他三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治疗者以流产和死胎为主,共10例,先天性梅毒1例,占9.09%,早期规范治疗梅毒则正常新生儿出生率越高,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未治疗脐动脉血流收缩期峰值/舒张末期谷值(S/D值)分别为(1.56±0.14)、(1.71±0.16)、(2.51±0.19)、(4.43±0.23),未治疗组和其他三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产前超声能显示妊娠合并梅毒胎儿异常情况,且能预测胎儿预后临床价值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深圳市孕产妇梅毒患者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收集深圳市各级医疗单位进行产前保健及分娩的全部孕产妇梅毒患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共检出孕产妇梅毒患者423例。年龄以20~30岁为主,最小17岁,最大40岁;职业以无或待业为主,其次为工人;文化程度以高中/中专为主,户籍类别以暂住人口和流动人口为主,各孕周均有孕产妇检出梅毒阳性。结论:孕产妇梅毒筛查工作意义重大,应加强妊娠早期梅毒的筛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