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与老年人髋部骨折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分组设计测量了120名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及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的Singh指数、股骨颈皮质指数和股骨外侧皮质骨厚度。结果显示两组之间有非常显著(P〈0.01)的统计学差异。结论骨质疏松是老年人髋部骨折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采用X线片评定股骨近端骨量改变对于预测髋部骨折的危险性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随机分组设计比较了102名绝经后妇女中股骨颈骨折及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的Singh指数、股骨颈皮质骨指数和股骨外侧皮质骨厚度,结果表明两骨折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均有非常显著(P<0.01)或显著(P<0.05)之统计学差异,认为骨质疏松是老年人髋部骨折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而采用X线平片评定股骨近端的骨量改变对于预测髋部骨折之危险性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密度值(BMD)结合Singh指数在预测髋部骨折风险的意义.[方法]观察组随机抽取老年髋部骨折50例,年龄60岁以上,其中男性13例,女性37例,股骨颈骨折29例,粗隆间骨折21例.对照组50例,年龄60岁以上,男11例,女39例.分别测量骨折组和对照组髋部骨密度(BMD),Singh指数,对比两组的测量结果.[结果]骨折组骨密度平均值(g/m2),股骨颈(0.64±0.13)、WardS三角(0.58±0.14)和转子处(0.69±0.11),对照组股骨颈(0.87±0.07)、WardS 三角(0.69±0.11)和转子处(0.75 ±0.14),组间差异显著.骨折组Sighn指数值3.34±1.05级,对照组Sighn指数值4.46±1.14级,组间差异显著.骨密度值与Sighn指数呈正相关.[结论]低骨密度值(BMD及Singh指数与骨质疏松髋部骨折有明显的相关性,二者结合应用可以更准确预测骨折.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检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腰椎和髋部骨密度(BMD),探索骨折严重程度与骨质疏松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研究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8例,女性71例,男性37例;平均年龄72.77±12.92岁;体重60.20±12.10kg;身高164.35±10.28 cm.按Evans分型,Ia、...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性髋部骨折与Singh指数和股骨近端几何结构的关系。方法髋部骨质疏松骨折性46例。男24例,女22例;年龄56~82岁,平均(67.3±12.5)岁。对照组48例,为同期健康体检的志愿者,男25例,女23例;年龄54~79岁,平均(68.2±11.8)岁。测量两组受试者Singh指数及股骨颈轴长(FNAL)、颈干角(NSA)(髋部骨折组对其健侧进行检测),比较分析彼此间的相关性。结果老年性髋部骨折患者与对照组比较Singh指数明显降低,FNAL长于对照组,NSA较对照组大。结论 Singh指数和FNAL及NSA可以提高对老年性髋部骨质疏松骨折危险性的预测。  相似文献   

6.
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外内固定方法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股骨颈基底部髋关节囊线以下至小粗隆水平以上部位的骨折,约占髋部骨折的一半.国内髋部骨折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髋部骨折女性高峰在60~80岁,男性在70~80岁.股骨粗隆间骨折多与骨质疏松有关,其中约75%病人为女性,病人平均年龄约70岁.  相似文献   

7.
老年髋部骨折的住院治疗费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统计比较我院近6年来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费用的变化.方法 收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患者资料,对2001~2006年6年中50岁以上髋部患者的年龄、性别、骨折类型、住院天数、治疗费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髋部骨折患者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多见于70~89岁;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类型多为GardenⅣ 型(Garden分型)和头下型(按骨折线分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类型多见于Evans-JensenⅢ型;2001~2006年6年中,股骨颈骨折患者357例,平均每年60例,平均住院天数为18d,平均每人所需治疗费用29793元,人均费用每年递增8%;股骨粗隆间骨折328例,平均每年55例,平均住院天数为17 d,平均每人所需治疗费用21666元,人均费用每年递增11.2%.结论 老年髋部骨折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髋部骨折治疗费用昂贵,并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再骨折患者与未骨折患者的Singh指数,评估Singh指数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并手术治疗股骨转子间患者218例,根据术后是否出现对侧髋部骨折分组,对两组患者Singh指数分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a)随访24~60个月,平均42.9个月。转子间骨折术后对侧髋部再发骨折发生率为5.2%,初次骨折后发生对侧骨折的间隔时间平均11.5个月;b)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未骨折组Singh指数分级平均为4.0级,再骨折组Singh指数分级平均3.5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ngh分级低于4级可作为预测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对侧髋部再发骨折的阈值;c)Singh指数分级与骨密度值相关性分析结果,r=0.66,P0.001,二者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Singh指数分级越低,相应骨质疏松程度越严重,术后对侧髋部再骨折发生率越高(P0.05)。Singh指数在评估髋部骨折术后对侧髋部再骨折风险是十分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髋部骨折。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髋部外伤容易导致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粗隆间骨折的不稳定和骨质疏松常使内固定治疗失败。对于老年人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不适用内固定手术的患者,应该考虑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双侧髋部骨质疏松程度的差别与髋部骨折发牛之间的关系,为防治骨质疏松性骨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骨质疏松髋部骨折患者108例,平均年龄79.4岁,对其分别测定骨折侧和对侧髋部的Singh指数和股骨上段皮质厚度.结果 骨折侧的Singh指数平均为2.87 ±1.08,对照侧则为3.47±1.02,两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股骨上段皮质厚度骨折侧平均为0.59±0.16,对照侧为0.69±0.13,两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髋部骨折往往发生在两侧髋部骨质疏松程度较为严重的一侧,故对比双髋的Singh指数和皮质骨厚度可以提高髋部骨折危险性的预测,同时在治疗上可以给予针对性的措施,以防止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