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4 毫秒
1.
黄志明  徐亮 《腹部外科》2013,(5):357-358
目的 总结壶腹入路法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预防胆管损伤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8月至2012年12月实施的腹腔镜经壶腹入路胆囊切除术27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279例中,成功完成LC 278例,中转开腹1例.手术时间35~95 min,平均50 min.以壶腹部与胆囊管移行部为解剖学标志,顺利显露胆囊壶腹部及"三管"结构,手术未发生胆管损伤.结论 在LC中,采用壶腹入路法,结合壶腹骨骼化避险技术,充分游离壶腹,精准判定胆囊管,可有效避免术中胆管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并胆总管探查术中行胆囊管入路一期缝合预防胆道损伤及胆管狭窄的临床意义。方法 2009年1月至2014年4月北京军区总医院肝胆外科应用腹腔镜胆囊管入路法行胆囊切除及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347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以胆囊管为解剖学标志,顺利显露胆囊壶腹部、胆囊管及胆总管,以胆囊管与胆总管移行区为胆总管探查入路,均成功进行了腹腔镜胆囊切除及胆总管探查术,并行胆总管一期缝合,术中未发生血管、胆管损伤,术后随访8~24月,未发现胆管狭窄。结论在腹腔镜胆囊切除及胆总管探查术中,采用胆囊管入路法,通过胆囊管与胆总管移行区行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可有效避免胆道损伤及胆管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胆囊管的解剖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最重要、最关键的步骤。我们采用经胆囊壶腹后间隙入路的方法解剖胆囊管,很少发生肝外胆道损伤。我院自2004年8月至2005年6月共行胆囊壶腹后间隙入路LC 115例,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115例中男73例,女42例,42~78岁,平均58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采用提胆囊壶腹、看Rouviere沟、胆囊后三角入路法切除胆囊,对成功完成LC和预防胆管、血管损伤的临床意义。方法2009年7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应用提胆囊壶腹、看Rouviere沟、从胆囊后三角入路法(研究组)切除胆囊112例,同期常规方法(对照组)行LC55例,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2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组112例成功完成了LC,无中转开腹及并发症发生。对照组55例LC发生并发症3例,其中2例胆管损伤及1例左肝动脉损伤。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0/112)比5.45%(3/55),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中转开腹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出血量:(8.95±3.95)mL比(8.09+3.91)mL,P=0.189;手术时间:(84.72+37.15)min比(77.05±37.22)min,P=0.212;住院时间:(6.40±2.39)d比(7.02±3.41)d,P=0.178]。结论在LC中,采用提胆囊壶腹、看Rouviere沟、从胆囊后三角入路法,相对容易精准解剖壶腹部与胆囊管移行区,完整显露胆囊壶腹部、胆囊管、胆总管及胆囊动脉,既是成功完成LC的保证,又可有效避免术中胆管和血管的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3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典型病历的分析,阐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预防的重要性和及时中转开腹的必要性以及相应的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不同的处理与产生不同结果的关系。结果:3例患者无1例死亡,最后均痊愈出院,在随访期内没有出现阻塞性黄疸。胆瘘、胆管狭窄、胆管炎等表现。结论:为了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过程中出现胆管损伤,术中应该将三管一孔一壶腹(肝总管、胆囊管、胆总管、小网膜孔、胆囊壶腹部即哈特曼氏囊)显露清楚,当这些结构显露不清楚时应该立即中转开腹,以确保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安全。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肝外胆管损伤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预防肝外胆管损伤的有效措施。方法 分析我院近10年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0800例,其中肝外胆管损伤8例,损伤率0.08%,以肝外胆管横断伤最多见6例,其余电灼伤和钳闭坏死各1例。8例损伤均发生在开展腹腔镜前5年的5000例中,后5年5800例LC未发生肝外胆管损伤。结果 8例肝外胆管损伤均行胆肠Roux-en-Y吻合治愈。结论 良好显露Calot三角,靠胆囊纯性分开Calot三角,认淮胆囊壶腹与胆囊管交汇部并游离出其延伸段是确认胆囊管的可行方法,此时,多能辨认清肝总管,胆总管,胆囊管,胆囊壶腹即“三管一壶腹”的相互解剖关系,可有效避免肝外胆管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道损伤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5月至2007年2月使用胆囊壶腹后开窗法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4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有上腹部手术史,1例有急性胰腺炎发作史,腹膜腔几乎闭塞,气体膨胀困难,遂中转开腹。2例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提示意外胆囊癌,中转开腹行胆囊癌根治术,1480例中无一例胆道损伤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住院3、5d。结论:胆囊壶腹后开窗法有助于术中辨认肝外胆管的解剖结构及变异,能有效减少胆道损伤。  相似文献   

8.
复杂类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道损伤的预防与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介绍腹腔镜超声(LUS)在避免复杂类型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胆道损伤的作用。方法:177例LC因胆囊管真实性难以确定、三角区粘连或炎症、急性或萎缩性胆囊炎、可疑的胆道损伤等被界定为复杂的LC,并借助LUS显示的肝外胆管与胆囊壶腹、胆囊管之间的解剖关系施行LC。结果:在LUS辅助下顺利完成151例复杂的LC,另26例病人因LUS提示潜在胆道损伤危险及疑有胆道损伤而转为开腹。结论:通过LUS显示的肝外胆管及在术野中胆囊管、胆囊壶腹的参照下,术者可了解肝外胆系诸结构之间的解剖关系,由此避免胆道损伤。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预防肝外胆管损伤的探讨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目的 :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预防肝外胆管损伤的有效方法。方法 :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0 80 0例的临床资料 ,肝外胆管损伤 8例 ,损伤率 0 0 8% ,以肝外胆管横断伤多见共 6例 ,电灼伤和钳闭坏死各 1例。 8例损伤均发生在开展腹腔镜前 5年的 5 0 0 0例中 ,后 5年 5 80 0例LC无发生肝外胆管损伤患者。结果 :8例肝外胆管损伤均行胆肠Roux -en -y吻合术治愈。结论 :良好显露Calot三角 ,靠胆囊钝性分开Calot三角 ,认准胆囊壶腹与胆囊管交汇部并游离出其延伸段是确认胆囊管的可行方法 ,此时 ,多能辨清肝总管、胆总管、胆囊管、胆囊壶腹即“三管一壶腹”的相互解剖关系 ,可避免损伤肝外胆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胆囊壶腹部切开结合圈套器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及其适应证和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09年7月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胆囊管分离解剖困难者111例,术中应用胆囊壶腹部切开结合圈套器行胆囊管部位结扎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所有病人均恢复良好,无一例发生胆漏、胆管损伤、出血、黄疸及胆囊管残端残余结石等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管分离解剖困难,应用胆囊壶腹部切开结合圈套器行胆囊管部位的结扎安全可行,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术中亚甲蓝示踪技术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预防胆管损伤的价值。方法:LC术中解剖分离胆囊三角、胆囊管前,将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的50%医用亚甲蓝注射液注入胆囊内,使胆囊、胆囊管、肝总管、胆总管染色,术野中胆囊管、肝总管、胆总管三者的解剖关系清晰可见,可预防LC手术过程中损伤胆管。结果:100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在LC时应用了亚甲蓝示踪技术,其中82例胆囊、胆囊管、肝总管、胆总管染色清晰可见;15例胆囊、胆囊壶腹部、胆囊管染色,3例仅胆囊、胆囊壶腹部染色。无一例发生胆管损伤。结论:非急性、结石嵌顿性胆囊良性疾病用此法可避免由于胆囊管、肝总管、胆总管三者关系的错误辨别所致胆管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钝性冷分离结合Calot后三角解剖入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防止胆管损伤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LC术中切断胆囊管前常规先钝性冷分离处理Calot三角,明确胆囊壶腹、胆囊管、胆囊动脉后再切断胆囊管。结果:全组959例(98.5%)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胆道损伤;15例(1.5%)中转开腹,其中8例Calot三角致密粘连,3例因术中冰冻病理报告提示胆囊癌中转开腹行胆囊癌根治术,2例为Mirizzi综合征,2例为胆囊十二指肠内瘘。手术时间20~105 min,平均(50.07±16.2)min;术中出血量5~120 ml,平均(55.11±28.37)ml;术后随访3~24个月,无发热、腹痛、黄疸、胆囊窝血肿、积液及胆道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结论:LC术中采用钝性冷分离结合Calot后三角解剖入路,可有效防止术中胆管损伤,进一步提高LC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Luschka胆管损伤的原因、预防方法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LC Luschka胆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发现Luschka胆管损伤7例,其中6例经迷走胆管漏处再上钛夹后治愈,1例经ENBD治愈;另1例术后发生胆漏、胆汁性腹膜炎,再次经腹腔镜探查并在胆囊壶腹部迷走胆管漏口处上钛夹,并经腹腔引流后治愈。结论:提高对Luschka胆管的认识,是预防迷走胆管损伤和减少术后误诊的关键;建立通畅的腹腔引流、胆管引流、腹腔镜探查是治疗LC Luschka胆管损伤后胆漏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认识与处理胆囊管变异的方法与手术技巧。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发现的57例胆囊管变异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采用分离胆囊壶腹、保持胆囊三角区空虚,明确进入胆囊唯一管道的方法辨认与切断胆囊管。结果:5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3590 min,平均(54.01±13.87)min;术中出血量590 min,平均(54.01±13.87)min;术中出血量580 ml,平均(31.75±15.30)ml;无一例因解剖不清导致胆管损伤。术后发生胆漏1例,系胆囊管囊性扩张钛夹夹闭不全所致,术后引流1周痊愈。术后住院280 ml,平均(31.75±15.30)ml;无一例因解剖不清导致胆管损伤。术后发生胆漏1例,系胆囊管囊性扩张钛夹夹闭不全所致,术后引流1周痊愈。术后住院29 d,平均(4.82±1.39)d。随访19 d,平均(4.82±1.39)d。随访16个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应时刻牢记胆囊管变异的可能性,术中采用分离胆囊壶腹、保持胆囊三角区空虚的原则,可有效辨认胆囊管异常结构,从而避免胆管损伤。  相似文献   

15.
急性胆囊炎腹腔镜切除术:附5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胆囊管结石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近6年来收治的158例胆囊管结石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97例胆囊管结石行开腹手术取出结石;61例胆囊管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其中49例于术中切除胆囊时一并取出结石,12例于术后经十二指肠镜取出结石。结论 胆囊管结石尽可能于术中切除胆囊时一并处理,如结石或结石碎片掉入胆总管,除开腹手术时可切开胆总管取出结石外,行LC者于术后经十二指肠镜处理,不失为一种创伤小、恢复快、疗效肯定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胆囊三角区内胆管、胆囊动脉的解剖特点,并应用于临床实践,确定胆囊三角恰当的处理方式,避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采用经常规防腐处理的成人尸体标本52具,先以H形解剖法浆膜下游离胆囊颈管,行胆囊三角区显微解剖,观测胆囊动脉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型、进入胆囊的位置及与周围结构的解剖关系,以及胆囊管汇入胆总管的方式、位置,并应用于76例LC术中,观察其手术效果。结果:尸体解剖中经胆囊颈管H形解剖法显露的胆囊颈管浆膜下尸体解剖及术中均未发现胆管、血管。尸体解剖中见经右肝前、后动脉及胃十二指肠动脉发出异位胆囊动脉(分别为2例、4例及3例),多支型胆囊动脉与胆囊管伴行支及胆囊管后支(5例),平行型胆囊管(10例)。LC术中经H形解剖胆囊颈入路完成73例,胆囊颈管与壶腹连接处均无紧密粘连,经右肝前、后动脉及胃十二指肠动脉发出异位胆囊动脉分别为1例、2例、2例,多支型胆囊动脉与胆囊管伴行支及胆囊管后支4例,平行型胆囊管6例,胆囊管汇入右肝管2例,向后汇入肝总管后壁2例。全组均无肝外胆管损伤。结论:经胆囊颈管H形解剖法是LC的安全入路,利于辨清胆囊三角内的解剖结构及变异,可有效避免LC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胆囊管结石的治疗:附15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男,44岁,2003年7月7日入院,入院前20d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偶有咳嗽,无痰,伴右上腹疼痛,静脉滴注青霉素等药物后未见好转。3d前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经抢救好转,转入我院。  相似文献   

18.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床胆管损伤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预防及处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时胆囊床胆管(包括右肝管分支及迷走胆管)损伤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04年12月2032例LC中15例胆囊床胆管损伤的临床特征、处理方法及效果。结果5例为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10例为慢性结石性萎缩性胆囊炎。8例右肝管分支损伤,7例迷走胆管损伤。8例用钛夹夹闭损伤胆管,5例缝合损伤胆管,另2例由于裂口较大且靠近右肝管主干而行开腹胆管修补术。术后胆漏1例,引流5d后痊愈。随访半年~3年,平均23个月,症状消失,无黄疸及胆管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预防胆囊床处胆管损伤的关键是紧贴胆囊壁剥离胆囊,术中及时发现并采用恰当的处理方法可获得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