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体输血在小儿心脏外科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体输血在小儿心脏外科的应用上海医科大学儿科医院心血管中心(200032)张善通先天性心脏病是儿科常见病,多数心血管畸形均需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矫治。早期一般1例心内直视手术,在术中及术后需要血量为400~600ml,需2~3个献血员供血。因库血储...  相似文献   

2.
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存在体重低,血容量少,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组织脏器发育不全等特点,体外循环(CPB)手术时对CPB管理有较高的要求。我院2004年2月至2007年6月实施体外循环(CPB)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  相似文献   

3.
大剂量抑肽酶对体外循环后出血量的影响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心脏外科(110003)张贺,王庆善,赵希武,肖福大体外循环术后出凝血功能异常并由此引起的术后大量出血是临床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1〕.本试验观察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病儿应用大剂量抑肽酶(1...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在婴幼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应用静脉-动脉方向持续超滤对排除炎症介质,浓缩血液,防止和减轻体外循环后怖损伤的效果。方法将5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作常规体外循环,不应用超滤。实验组在体外循环中应朋静脉-动脉方向持续超滤,观察患儿血浆中炎症介质浓度、红细胞压积(HCT)、白蛋白浓度和肺功能指标。结果实验组体外循环后白介素IL-6、TNF血浆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红细胞压积(HCT)和血白蛋白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肺功能损害减轻。结论体外循环中采用静脉-动脉方向持续超滤,可有效地排除部分炎症介质,浓缩血液,缩短手术时间,减轻肺水肿和肺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中肺动脉灌注低温Perfadex液对合并肺动脉高压婴幼儿的肺功能保护作用:方法将30例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室间隔缺损患儿分为对照组(15例)和肺保护组(15例),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肺保护组体外循环期间于心脏阻断后向肺动脉灌注低温Perfadex液,对照组不灌注。分别于转流前、转流结束、手术结束、术后6h及术后24h测定两组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以及血浆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水平;计算氧合指数(PaO2/FiO2)和肺静态顺应性(TV/Pause)。结果两组体外循环后IL-6、IL-8、IL-10及MDA水平均升高,手术结束时达峰值,以后逐渐下降,术后24h仍高于术前;肺保护组各时点IL-6、IL-8及MDA上升幅度低于对照组(P〈0.01),各时点IL-10上升幅度高于对照组(P〈0.01);肺保护组手术结束、术后6h及24h血氧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两组肺静态顺应性较术前明显降低,实验组变化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动脉灌注低温Perfadex液能明显保护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后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自1998年1月~2004年2月42例房间隔缺损(ASD)修补手术治疗患儿42例,探讨ASD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采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心内直视手术方法,实行ASP修补术。结果全部患儿手术过程顺利,术后胸腔引流少,无严重心律失常、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等并发症。结论心脏跳动下心内直视手术手术时间短,心肌保护好,术后并发症少,应用于ASD的外科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体外循环术后肺损伤的机制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心脏病是小儿常见疾病之一,体外循环是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的必要条件,由机械物理因素,缺血再灌注等造成的肺损伤,也成为体外循环术的一大并发症,严重影响患儿预后。通过对体外循环术后肺损伤机制的研究,为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常温(35℃)及浅低温(32℃~34℃)体外循环(CPB)下,心内直视手术患儿围手术期血浆S-100b蛋白的含量以及手术前后脑电图(EEG)的变化。方法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患儿40例,分为常温(35℃)组(n1=20)和浅低温(32℃~34℃)组(n2=20)。所有患儿均在麻醉诱导前(a点)、CPB开始后15min(b点)、CPB结束后1h(c点)、术后24h(d点)、术后48h(e点)以及术后7d(f点)采取血标本,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血浆S-100b蛋白的含量。同时于术前和术后7d对全部患儿进行脑电图检查,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PB结束后以及术后24h,两组血浆S-100b蛋白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且持续到术后48h仍高于术前水平(P〈0.05),至术后第7天基本降至术前水平;比较两组各对应时间点血浆S-100b蛋白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计算两组EEG异常率,术后EEG结果较术前明显变差(P〈0.01),但两组术后第7天EEG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时,EEG的异常变化滞后于血浆S-100b蛋白的改变。结论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儿术后脑功能有不同程度损害,术后血浆S-100b蛋白浓度和EEG检查对脑损伤的评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未发现常温(35℃)体外循环明显增加心内直视术后的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开展小儿心内直视手术的经验和教训。方法 自1996年初至2001年5月对103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行心内直视手术,其中房缺修补25例、室缺修补62例、部分房室管畸形矫治5例、法乐氏四联症根治5例、肺动脉瓣切开4例,其它2例。结果 术后心脏自动复跳65例,电击复跳23例,心脏未停跳15例;术后并发症:出血2例,心包填塞1例,心律失常1例;术后死亡3例。结论 掌握好适应症,选择合适的病例,加强术前、术中及术后各个环节的处理,增强医护人员责任心,基层医院开展小儿心内直视手术还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小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对血浆细胞因子IL 6、IL 8、IL 10水平的影响。方法  30例房室水平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患儿 (体外循环组 ) ,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分别于麻醉诱导后、转流后 10~ 15min、转流结束、术后 2h、术后 1、2、3d采集外周血 ,双抗夹心法酶联吸附试验 (ELISA)定量测定血浆中IL 6、IL 8、IL 10水平。随机抽取同期非CPB胸科或腹部手术患儿 2 0例 (对照组 )。结果 CPB组体外循环停机后血奖IL 6、IL 8、IL 10水平开始明显升高并于术后 2h达到峰值 (P <0 0 5 )。对照组血浆IL 6、IL 8、IL 10水平于术后 2h达到峰值 (P <0 0 5 ) ,但其参数的变化幅度显著小于体外循环组相应时间点参数值的增高程度。体外循环组引起血浆IL 6、IL 8、IL 10水平的升高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小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可导致IL 6、IL 8、IL 10等促炎症和抗炎症介质的释放 ,在体外循环诱发的全身炎症反应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血管紧张素Ⅱ(AⅡ)是近年发现体内最强的血管舒缩活性肽。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时血浆CGRP和AⅡ含量的变化对心脏有影响。本研究在这方面进行了临床探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体外循环下不阻断升主动脉心内直视术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先天性心脏病患儿58例,采用枸橼酸芬太尼、维库溴铵静脉诱导麻醉,常规建立体外循环,阻断上下腔静脉,不阻断升主动脉,心脏在空跳情况下手术。结果58例均无手术死亡,无相关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体外循环时间(36.29±12.74)min,术后9-14 d均痊愈出院。结论心脏不停跳法是一种较接近生理状态的心肌保护方法,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心肌缺氧缺血损伤、避免再灌注损伤,而获得较理想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体质量<5 kg婴儿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CPB)的管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心内直视手术的体质量<5 kg 婴儿168例的临床资料.男104例,女64例;年龄3 d~6个月;体质量2~5 kg其中常温5例,浅低温88例,中低温52例,深低温低流量23例,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10例.深低温患儿应用pH稳态、甲泼尼龙、甘露醇.CPB中监测ECG、平均动脉压、经皮血氧饱和度、鼻咽温、肛温、尿量和中心静脉压.结果 CPB时间为18~155(45.26±23.36)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18~85(33.22±20.25) min;自动复跳率为98.2%.患儿均顺利脱离CPB.15例出现并发症,包括低心排综合征、低氧血症各3例,延迟关胸2例,肺不张、气胸、肾功能不全、纵隔感染、消化道出血各1例,再次开胸止血及残余分流各1例.术后死亡4例,病死率为2.34%,主要死亡原因为心肺功能衰竭.结论 CPB中应用个体化管理和采用综合措施是婴儿心内直视手术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小儿心内直视手术后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危险因素及探讨其防治对策.方法 以2001年1月至2008年10月间连续1 408例施行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手术患儿为研究对象,进行术后ARDS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术后发生ARDS 32例,发生率为2.27%.术后ARDS患儿病死率为46.9%.单因素分析显示:紫绀型先心病、体外循环时同、主动脉阻断时间、呼吸机通气时间、每公斤体质量引流液总量、围手术期意外、术后并发症与术后ARDS有关.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外循环时间超过180 min、每公斤体质量引流液总量超过18 ml、围术期发生意外、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为小儿心内直视手术后ARDS的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具有ARDS高危因素的心内直视手术患儿,应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这对防止心内直视手术后发生的ARDS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胎儿心脏外科——新世纪的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胎儿超声波检查在孕期12周即能对某些先天性心脏畸形作出诊断,如在20周时进行畸形纠正可以中止畸形向复杂转化、简化手术方法、增强疗效、避免胎儿夭折与生后复杂的心脏手术以及巨大的手术风险。成熟的体外循环支持技术是进行胎儿心脏手术成功的关键。从上世纪90年代起,Champsaur、Hanlley、Sakata等已预见了胎儿心脏外科时代的必将来到并开始对胎儿体外循环技术进行了卓越有成效的开拓性研究。这是一个不同于婴儿与成人体外循环更为复杂的探索领域。胎儿心脏外科将是新千年的一个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10kg以下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CPB)的特点。方法对近3年来实施的52例10kg以下婴幼儿CPB进行总结。结果全组婴幼儿CPB过程平稳。结论CPB转流过程中,对婴幼儿应选择合理的管道,制定合理的预充计划,注意心脏保护,酸碱平衡和电解质平衡,缓慢地降温和复温,加强利尿与超滤。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国内外越来越多地使用体外膜肺氧合支持装置(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抢救心肺功能衰竭患者,并且取得很好的效果。我国目前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ECMO在心脏外科领域的应用主要是成年患者,关于婴幼儿的报道很少。随着小儿心脏外科手术技术和体外循环技术的提高,ECMO在新生儿及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的应用将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18.
婴幼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3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婴幼儿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的治疗经验。方法总结2002年1月至2005年11月315例婴幼儿先心手术患儿资料。其中男187例,女128例;年龄4d~3岁,其中<6个月23例,~1岁41例,>1岁251例;体重2.5~18.5kg,平均(10.30±2.65)kg。非紫绀型心脏病254例,紫绀型心脏病61例。所有病例在体外循环下行根治性手术314例,姑息性手术1例。结果术后死亡11例,死亡率3.49%;术后出现并发症46例(14.60%)。结论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必须早诊断、早手术治疗;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是把握好手术指征和时机,选择适当手术方式,加强术中心肌保护和术后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盐酸戊乙奎醚对体外循环婴幼儿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随机选择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患儿40例,随机分为盐酸戊乙奎醚组和对照组各20例。盐酸戊乙奎醚组在体外循环开始时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0.02mg/kg;对照组静脉注射9g/L盐水0.02mg/kg。二组体外循环管理均采用德国Stockert-Ⅲ型体外循环机,膜式氧合器,血液中度稀释,连续监测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65%。病例均自动复跳,窦性心率。二组分别于体外循环转流前、开始30min、转流后30min观察其动脉血乳酸(BL)水平,术后观察动脉血氧分压变化、胸部X线情况、气管分泌物量及拔出气管导管时间。结果盐酸戊乙奎醚组在转流中及转流后BL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a〈0.05)。转流后盐酸戊乙奎醚组动脉血氧分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肺炎发生率为36%,盐酸戊乙奎醚组发生率为17%,盐酸戊乙奎醚组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盐酸戊乙奎醚组气管分泌物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戊乙奎醚能改善婴幼儿肺的氧合能力,对体外循环肺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416例婴幼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死亡病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416例婴幼儿心内直视术患儿死亡病例的年龄分布特点及死亡原因。方法分析416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男249例,女167例,平均年龄(13.1±9.3)个月。结果416例婴幼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共死亡21例,病死率5.0%;其中2004年1月~12月的144例患儿中死亡4例,病死率2.8%。婴幼儿的病死率在各年龄段的分布中以小于1岁的患儿较高。在死亡原因方面,以死于低心排综合征的婴幼儿比例最高,占21例死亡婴幼儿的57.1%(12/21),其次是死于呼吸功能衰竭的婴幼儿占21例死亡婴幼儿的28.6%(6/21)。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死亡病例在各年龄段死亡病例中占有较大比例。结论婴幼儿患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时年龄越小病死率越高,死于心、肺功能衰竭的患儿比例较高;因此在提高婴幼儿各种先心病矫治技术的同时应加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的心肺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