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Eales病亦称视网膜静脉周围炎、青年复发性玻璃体出血,1882年Henry Eales首先报道了该病[1],它是一种原发的视网膜血管炎,主要累及青年男性,其发病原因目前不明,临床特点为反复玻璃体出血,最终可以产生血管增殖性视网膜疾病,严重可致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并失明[2],因目前Eales病的发病机理尚不清楚,但认为可能与结核、自身免疫及遗传有关[3],对于患Eales病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进行治疗,术前应用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术,对视网膜复位及视力改善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Eales病行玻璃体切割术时玻璃体劈裂的意义及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Eales病行玻璃体切割术时玻璃体与视网膜粘连的解剖关系。方法:对18例(18只眼)男性Eales病行玻璃体切割术的患者进行观察研究,玻璃体出血9例,牵引性视网膜脱离4例,玻璃体出血伴牵引性视网膜脱离3例,牵引出裂孔伴视网膜脱离2例,术中取出的视网膜前膜做光镜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所有病例均有不完全玻璃体后脱离,83.3%眼可见到多处玻璃体视网膜粘连,有纤维血管增殖的10只眼,仅有纤维增殖的8只眼,有3只眼出现放射状牵引皱襞,可见双层膜引起玻璃体视网膜粘连和切线牵引,视网膜前膜的成分主要是II型胶原蛋白和淋纠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结论:纤维增殖和纤维血管增殖都发生在玻璃体与视网膜多处粘连处,II型胶原蛋白的存在提示玻璃体胶原蛋白可能参与组成玻璃体后皮质的粘连,形成双层膜,术后识别双层膜对分离粘连减轻牵引手术成功有帮助。  相似文献   

3.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亦称Eales病或青年性复发性玻璃体积血,多见于男性青壮年,双眼先后发病,有复发趋势,常因反复发作而引起玻璃体积血导致失明。因此,积极探索有关本病的防治方法,具有重要意义。近4年来,我们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6例患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激光治疗Eales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例(28只眼)Eales病患者采用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眼内激光治疗。结果:随访5个月~5年,平均26个月,矫正视力≥0.25者为22只眼(占78.6%),视力0.1~0.2者为2只眼(占7.1%),4只眼(占14.3%)视力无明显变化,未出现视力下降。无一例出现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视网膜脱离及继发性视神经萎缩。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激光是治疗Eales病行之有效的方法.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视力,有效预防玻璃体反复出血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一、概述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逐年上升趋势[1]。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作为糖尿病眼病的终末期是糖尿病患者视功能严重受损甚至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2],在1970年以前属于"不治之症",自从Machemer首开玻璃体手术治疗PDR并发玻璃体出血的先河后,目前此手术已成为其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3]。  相似文献   

6.
1病例报告患者女性,49岁,汉族。主因:左眼反复玻璃体出血1月。曾就诊于当地医院,诊为“玻璃体出血”,给予促积血吸收药物,未见明显好转。发病1月后就诊于我院门诊,眼部检查见:左眼前节未见异常,左玻璃体出血,周边可见血管白线,门诊疑为“Eales病”。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及治疗,于2  相似文献   

7.
柳玲  范湘鸿  田苗  李凡 《护理学报》2010,17(13):75-77
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硅油或气体填充术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手术方法^[1],目的是借助硅油或气体的上浮力顶压脱离的视网膜使其复位^[2],术后要求患者始终保持头低位及裂孔处在高位,有利于手术的成功^[3],防止并发症发生。目前国内对患者视网膜脱离术后保持体位的时间尚无统一标准,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玻璃体出血的原因。方法 对2002~2006年我院136例(153眼)玻璃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玻璃体出血主要原因:外伤29例(21.3%),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22例(16.2%),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视网膜病变18例(13.2%),视网膜裂孔18例(13.2%),视网膜静脉周围炎14例(10.3%)。结论 避免外伤,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可以减少玻璃体出血危害视功能。  相似文献   

9.
开放性眼球外伤往往引起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1]。若PVR合并视网膜表面和玻璃体后面广泛纤维增殖膜收缩、牵拉而引起视网膜脱离,或合并严重的玻璃体积血,均需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2]。进行手术时正确处理玻璃体视网膜嵌顿或视网膜裂孔,有助于视网膜修复,改善预后状况。  相似文献   

10.
高磊 《临床误诊误治》1996,9(3):137-138
视网膜脱离冷凝术后并发早期玻璃体出血二例山东省烟台市毓璜顶医院[264000]高磊我院自1993年10月开始间断应用冷凝结合硅胶材料施行巩膜扣带术治疗视网膜脱离,有2例冷凝后并发严重的早期玻璃体出血,短期内因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致视网膜...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是眼底血管性疾病之一,其患病率随年龄和病程增长而增高,是糖尿病患者致盲的主要原因[1].我国DR病人一般在进入病变中晚期,也称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方来就诊,此时因玻璃体新生血管膜出血机化,牵引视网膜脱离,预后不良.玻璃体切割手术是治疗PDR唯一有效的方法[2],手术难度大,护理要求高,恢复时间长.现将我院2000年至2002年66例PDR病例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黄斑全层裂孔形成后,液化的玻璃体经此孔到达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下而造成的,是眼科临床常见疾病[1],其发生率占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10%~20%[2],较早即产生严重的视力损害,常造成视力下降、视物变形及视野缺损等.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治疗较为棘手,实施手术治疗对术后视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自20世纪70年代开创现代玻璃体手术以来,玻璃体视网膜手术领域取得了极大的发展,微创玻璃体切割术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3].23 G高速玻璃体切割术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新型微创玻璃体切割术,与传统20 G玻璃体切割术相比,具有切口小、免缝合、损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4].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12月对接受23G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的20例(20只眼)特发性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是美国成人失明的主要原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可分为两大类型,称为非增殖性型及增殖性型.前者主要为视网膜静脉扩张,继发微细血管瘤及视网膜出血,严重时还会有小血管新生.眼底检查可见其改变只局限于视网膜,小血管渗漏,以致视网膜水肿,如果这种改变发生于黄斑部,将明显降低视力.这种类型改变约占糖尿病视网膜病的60%。后者增殖性视网膜病,为视神经乳头附近有小血管新生,可穿过视网膜的内界膜,在视网膜的表面生长,进而长入玻璃体,严重地影响了视力,更严重的是若出现出血、纤维的沉积可使玻璃体发生疤痕性收缩,甚至招致视网膜剥离.1970 Robert Machemer 等(注)介绍了他们的治疗血管新生及出血的可行手术办法,他们创制了玻璃体灌吸切器(Vitreous infusion suction cutter.)用  相似文献   

14.
正视网膜猪囊尾蚴病是一种寄生虫引起的疾病,是人误食猪肉绦虫虫卵或孕节后,在小肠内发育为猪囊尾蚴,并寄生在人体的眼内引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眼内猪囊尾蚴多数寄生在玻璃体和视网膜~[1],寄生在视网膜的称之为视网膜囊尾蚴病或视网膜猪囊尾蚴病。云南省大理地区少数民族:白族,因喜食生猪皮而成为该病多发地区。猪囊尾蚴进人眼内后,囊液中的毒素及异种蛋白质经囊壁释放,在眼内引起局部组织肉芽肿性炎症反应,伴纤维增生,早期视网膜  相似文献   

15.
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旧称晶状体后纤维增生症,是早产儿视网膜血管异常形成而导致的双眼疾病,多见于极低出生体重儿。1942年首先由Terry报道,1984年正式命名为早产儿视网膜病[1]。病变包括视网膜和玻璃体的异常血管化、细胞成熟和分化异常等,表现为视网膜缺血、新生血管形成和增生性视网膜病变,重者可引起视网膜脱离导致失明[2]。随着新生儿医学的进步,早产儿的存活率逐渐上升,越来越多的低体重儿、极低体重儿得以存活,使ROP的发生率有逐年上升趋势[3,4],故防治ROP对提高早产儿未来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本…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抗新生血管药物联合玻璃体切割视网膜复位术治疗严重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严重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Ⅵ期患病者42例50眼,均于术前10~14 d行Bevacizumab(Avastin)1.25mg/0.05 ml玻璃体腔注射,而后联合玻璃体切割视网膜复位术并眼内填充硅油或惰性气体.结果 50眼术后视网膜解剖全部复位,术中出血较少.所有病例术后验证反应较轻,眼压控制良好,眼内留置硅油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抗新生血管药物联合玻璃体切割视网膜复位治疗严重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能够明显减少术中出血,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  相似文献   

17.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amilial exudativevit-reoretinopathy,FEVR)是常染色体的显性遗传性眼科疾病,临床上较少见,criswick和schepen曾于1969年[1]首次报道,近些年国内也见报道[2,3],特点是视网膜血管的异常发育,双眼缓慢进展,严重的可永久存在视网膜血管活动性病变.它的病变过程、临床表现、遗传方式多样化,偶有性连锁或常染色体隐性遗传[4].我科近期收治一例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和分析玻璃体出血机化病例超声诊断结果和玻璃体手术中发现情况的差别,以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性,并指出术中的关键部位,指导手术操作。方法分析133例玻璃体出血机化病例,其中107例接受了玻璃体手术, 26例行药物保守治疗,对比超声诊断和手术中的发现。结果超声诊断和术中发现完全符合有88例(占82.2%)。不符合的病例中,视网膜脱离光带与玻璃体条膜的混淆是最主要的,尤其在糖网病和外伤病例中。结论超声诊断可以提供玻璃体出血机化病例的手术适应证,指导术中操作注意点,估计预后。而视网膜脱离的存在与否往往是超声探测失误之处,故应将视网膜脱离与玻璃体机化膜相鉴别。  相似文献   

19.
目前玻璃体切割手术的主要适应证为各种原因所致玻璃体积血混浊、感染性眼内炎、复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特发性黄斑裂孔.  相似文献   

20.
尚菊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22):1709-1710
1998年10月~2005年7月,我院行玻璃体切割手术758例,效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758例,其中玻璃体出血260例,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176例,视网膜脱离200例,眼内异物112例,感染性眼内炎10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