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侧唇裂直接修复法具有设计及操作简便,术后近期外观较好,但鼻底易裂开或形成凹陷,前唇常形成弧岛状畸形,为此,我们在前唇两侧各增加一个三角瓣插入鼻底,避免鼻底裂开及凹陷;将两侧口轮匝肌交错缝合,恢复口轮匝肌的连续性,防止弧岛状畸形的形成;两侧唇红瓣在前唇下交叉,相互镶嵌缝合,以弥补前唇部红唇厚度不足。作者应用于6例患者,效果满意。本文介绍了手术方法,并对继发畸形的成因和改进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2.
双侧矩形瓣法修复双侧唇裂术后上唇短小畸形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胡伟文 《中国美容医学》2004,13(4):445-445,C007
唇裂是面裂中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仅次于四肢畸形。发病率为0.1%,而双侧唇裂在所有唇裂中占14.33%。由于手术设计不当或操作失误导致双侧唇裂患者术后上唇短小,门齿外露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外形和心理,必须设法修复。笔者应用双侧矩形瓣法进行上唇短小畸形的修复,效果满意。现将手术方法及其优点予以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探讨并改进重度双侧唇裂的修复方法。方法:根据Black设计的叉形瓣并作适当的改进。深达骨膜的绕鼻翼切口使鼻翼基部及口轮匝肌充分游离,重建鼻底及正常的口轮匝肌环;前唇粘膜瓣用于加深唇沟;侧唇唇红瓣修复前唇唇红和唇珠。应用本方法修复重度双侧唇裂57例。结果:53例创口I期愈合,鼻底宽度及丰满度较满意,上唇在静态和动态时的外形均较好,但有不同程度的上唇过紧,鼻翼、鼻尖有不同程度的塌陷。2例感染、1例抓伤、1例摔伤导致伤口部分裂开。结论:叉形瓣法功能性修复重度双侧唇裂能获得较好的鼻唇外形和唇部功能,并为Ⅱ期修复创造了条件,可作为修复重度双侧唇裂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双侧唇裂畸形多较复杂,修复术后常出现唇过紧,唇红过薄等继发畸形。为矫正畸形,设计了在直线修复术的基础上增设鼻唇沟瓣及两个小三角瓣的手术方法,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认为本方法可恢复前唇的正确功能,有利鼻的发育。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的Millard手术方法功能性修复双侧唇裂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在Millard的术式基础上通过设计侧唇的红唇粘膜肌瓣,旋转于前唇下方重建唇弓,并增加鼻翼侧脚切口,离断口轮匝肌的异常附着,重建口轮匝肌的连续性。结果:术后患者上唇饱满,唇弓连续完整、自然生动,红唇丰满。结论:应用该方法可较好地可再造红唇,使唇弓自然连续,并重建口轮匝肌的连续性,术后形态功能俱佳,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解剖学重建双侧唇裂的口轮匝肌功能,减少术后畸形。方法选择8个月至21岁的双侧唇裂患者,根据年龄和畸形程度,选用原长法或加长法。术中在鼻翼基底的下方,将异常附着于鼻孔、梨状孔边缘的鼻唇束切断,然后沿鼻翼外缘转向外上切断,止于鼻翼外侧脚及深部骨膜的鼻束,将裂隙两侧的口轮匝肌附着端向近中水平旋转、复位,并梳理为深浅两层,浅层梳理为鼻束、鼻唇束,对位缝合两侧同名口轮匝肌断端,恢复其正常的环形结构。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口轮匝肌运动时上唇各部分协调一致,上唇及鼻静态、动态外形满意。结论双侧唇裂行口轮匝肌解剖学重建术,可获得满意的外形及功能效果。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双侧唇裂口轮匝肌解剖学修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目的 探讨解剖学重建双侧唇裂的口轮匝肌功能,减少术后畸形。方法 选择8个月至21岁的双侧唇裂患者,根据年龄和畸形程度,选用原长法或加长法。术中在鼻翼基底的下方,将异常附着于鼻孔、梨状孔边缘的鼻唇束切断,然后沿鼻翼外缘转向外上切断,止于鼻翼外侧脚及深部骨膜的鼻柬,将裂隙两侧的口轮匝肌附着端向近中水平旋转、复位,并梳理为深浅两层,浅层梳理为鼻束、鼻唇束,对位缝合两侧同名口轮匝肌断端,恢复其正常的环形结构。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口轮匝肌运动时上唇各部分协调一致,上唇及鼻静态、动态外形满意。结论 双侧唇裂行口轮匝肌解剖学重建术,可获得满意的外形及功能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无鼻翼切口的Mul l i ken术式修复双侧完全性唇裂唇鼻畸形术后美容效果。方法:应用原长法的原则进行唇裂整复,术中恢复口轮匝肌的连续性,并行牙龈沟的再造及鼻底的封闭,利用侧唇的粘膜肌肉瓣修复唇珠,通过裂缘和前唇切口将大翼软骨、侧鼻软骨与粘膜和鼻翼皮肤潜行剥离,贯穿缝合上提并固定大翼软骨内侧脚,贯穿缝合将一侧大翼软骨外侧脚悬吊固定至对侧鼻软骨,同期初步矫正鼻畸形。结果:36例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随访3个月~1年,前颌骨均有不同程度的回缩,人中明显,唇珠丰满,红唇缘整齐,鼻小柱得以延长,鼻翼塌陷得以纠正,鼻畸形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结论:采用无鼻翼切口的Mul l i ken法修复双侧完全性唇裂同期矫正鼻畸形,可获得良好的唇鼻部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双侧唇裂同期修复唇鼻畸形的远期效果.方法 以16例先天性完全性双侧唇裂患儿为实验组,选取30例正常儿童为对照组,均在修复唇裂的同时在鼻唇角部位做V-Y成形术,解剖和保护鼻小柱前唇动脉,以确保前唇血运,显露及矫正错位的两侧鼻翼软骨并相互缝合,修复鼻畸形.术后10年随访时拍摄面部正、侧及后仰位像片,并测量鼻唇部解剖标志点的直线距离和角度值,与对照组正常儿童进行比较,以评估手术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儿鼻形态可以令人接受,远期效果稳定.但与正常同龄对照组测量数据比较,鼻小柱及鼻长相等,其中鼻宽度、鼻小柱宽度、鼻尖突度、鼻唇角均大于正常值(P<0.05).结论 在仔细解剖、妥善保护鼻小柱前唇动脉及前唇血运的前提下,同期修复双侧唇裂和鼻畸形,可以获得令人接受和稳定的远期效果,是较为可取的修复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先天性双侧唇裂的口轮匝肌一期修复重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统的双侧唇裂修复术不行口轮匝肌的复位矫正 ,术后患者常出现上唇低平、切口两侧运动性球状突起、鼻小柱短小、鼻底过宽等畸形。近年来 ,我们对 2 3例先天性双侧唇裂进行了口轮匝肌一期重建 ,效果较好。临床资料 本组 2 3例 ,男 11例 ,女 12例 ,年龄 2~ 2 1岁 ,双侧完全性唇裂 13例 ,双侧不完全性唇裂 10例 ,均系初次手术。手术方法 根据患者年龄、畸形程度选择直线法或Bar sky法定点修复。 3岁以下患儿鼻中隔较软 ,前颌不需作特殊处理 ;3~ 6岁者则需于术前以弹性绷带压迫前颌 1~ 2个月 ,拆线后继续压迫 1~ 2个月 ,使前突的前…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双侧唇裂修复术延长前唇的唇肌功能整复法。方法:自1980年以来应用该法治疗146例,详细描述了手术步骤。结果:本法保留了较多的唇部组织,术后唇肌功能恢复较好,前唇延长较多,张力降低,唇弓、唇峰、唇珠形态自然美观。结论:本法定点设计简单、合理,术后静态及功能效果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介绍改良直线缝合法修复双侧唇裂的方法和体会。方法 在Veaum术式的基础上,于双侧唇裂的两侧唇部设计A、B皮肤黏膜瓣,衬垫于前唇部的内侧。以增加创面的接触面积并加厚前唇部;在前唇部上方内侧设计C黏膜瓣加深唇龈沟,并将两侧唇肌肉分离固定于鼻前嵴、鼻翼基底及前唇,以达到唇肌的功能性修复。结果 本组12例患者,术后上唇及唇红较丰满,动态畸形不明显,效果满意。结论 采用改良直线缝合法修复双侧唇裂,能增加切口抗张力和改善术后上唇形态,减轻术后动态畸形及上唇塌陷。同时,此法还能保留较多的上唇组织,有利于唇裂Ⅱ期畸形的修复。  相似文献   

14.
改良Black术式修复完全性双侧唇裂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采用改良Black术式修复先天完全性双侧唇裂畸形效果.方法 应用改良的Black术式修复先天完全性双侧唇裂畸形36例,其中前唇组织特别短小者19例,皮肤、唇珠组织不足,均采用裂隙侧唇组织修复.结果 术后随访全部受术者3个月至3年,前唇部唇高正常,两侧唇高对称,唇珠丰满,唇弓静态及动态自然,上唇无明显过长、过紧,唇珠与红唇颜色无差异,切口瘢痕不明显,效果满意.结论 改良术式弥补了Black术式修复双侧完全性唇裂前唇组织特别短小的患者时,出现中央唇高不足、唇珠不够丰满的缺陷,使修复的上唇功能及美容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介绍改良直线缝合法修复双侧唇裂的方法和体会。方法在VeauⅢ术式的基础上,于双侧唇裂的两侧唇部设计A、B皮肤黏膜瓣,衬垫于前唇部的内侧,以增加创面的接触面积并加厚前唇部;在前唇部上方内侧设计C黏膜瓣加深唇龈沟,并将两侧唇肌肉分离固定于鼻前嵴、鼻翼基底及前唇,以达到唇肌的功能性修复。结果本组12例患者,术后上唇及唇红较丰满,动态畸形不明显,效果满意。结论采用改良直线缝合法修复双侧唇裂,能增加切口抗张力和改善术后上唇形态,减轻术后动态畸形及上唇塌陷。同时,此法还能保留较多的上唇组织,有利于唇裂Ⅱ期畸形的修复。  相似文献   

16.
上唇双侧裂的前唇原长法修复,由于前唇唇弓缘的自身缺点使修复后人中部唇峰平坦,唇弓不明显,我们应用了在不增加前唇原长的情况下利用侧唇唇弓缘再造人中部唇弓的修复术14例,效果满意。本设计的两侧红唇肌瓣各带到一段1mm宽的侧唇唇弓缘,再以再建人中部唇弓缘和红唇,使人中部唇弓缘清析,唇峰显著,避免了该法的固有缺陷。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采用改良Black术式修复先天完全性双侧唇裂畸形效果.方法 应用改良的Black术式修复先天完全性双侧唇裂畸形36例,其中前唇组织特别短小者19例,皮肤、唇珠组织不足,均采用裂隙侧唇组织修复.结果 术后随访全部受术者3个月至3年,前唇部唇高正常,两侧唇高对称,唇珠丰满,唇弓静态及动态自然,上唇无明显过长、过紧,唇珠与红唇颜色无差异,切口瘢痕不明显,效果满意.结论 改良术式弥补了Black术式修复双侧完全性唇裂前唇组织特别短小的患者时,出现中央唇高不足、唇珠不够丰满的缺陷,使修复的上唇功能及美容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采用改良Black术式修复先天完全性双侧唇裂畸形效果.方法 应用改良的Black术式修复先天完全性双侧唇裂畸形36例,其中前唇组织特别短小者19例,皮肤、唇珠组织不足,均采用裂隙侧唇组织修复.结果 术后随访全部受术者3个月至3年,前唇部唇高正常,两侧唇高对称,唇珠丰满,唇弓静态及动态自然,上唇无明显过长、过紧,唇珠与红唇颜色无差异,切口瘢痕不明显,效果满意.结论 改良术式弥补了Black术式修复双侧完全性唇裂前唇组织特别短小的患者时,出现中央唇高不足、唇珠不够丰满的缺陷,使修复的上唇功能及美容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韦强  于海生 《中国美容医学》2009,18(12):1759-1761
目的:探讨修复双侧唇裂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4月~2009年2月我科采用改良皮肤切口及口轮匝肌功能性复位对23例双侧唇裂患儿进行手术修复。该方法通过设计侧唇的皮肤红唇粘膜三角瓣插入前唇皮肤粘膜交界处,以补充前唇的组织量,再造唇弓和唇珠。同时重建口轮匝肌的连续性。结果:术后随访1~6个月,23例双侧唇裂患者术后双侧唇高、鼻翼和唇红对称,鼻孔等大,鼻堤明显,无鼻底凹陷,唇弓自然,效果满意。结论:此法修复双侧唇裂能较好地恢复口轮匝肌的连续性、再造唇弓和唇珠,具有设计简单易行,切除组织量较少,瘢痕较小,术后形态功能俱佳的特点。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双侧唇裂畸形多较复杂,修复术后常出现上唇过紧,唇红过薄等继发畸形。为矫正畸形,设计了在直线修复术的基础上增设鼻唇沟瓣及两个小三角瓣的手术方法,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认为本方法可恢复前唇的正常功能,有利鼻的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