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治疗弓形虫病的几种新药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元聪 《右江医学》1999,27(4):224-227
近年来,弓形虫病的治疗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治疗弓形虫病主要以乙胺嘧啶和磺胺类药物的联合应用为主(1),虽有一定疗效,但疗效不太理想,疗程长,复发率高,毒副反应多,不能根治(只能杀灭速殖子,不能消灭包囊)等问题。因此寻找新的替代药物甚为迫切。本文就弓形虫病治疗方面的一些新近进展综述如下。大环内脂类抗生素  1.螺旋霉素(Spiramycin):是较早应用于弓形虫病治疗的大环内脂类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妊娠期获得性急性弓形虫病。该药较安全,成人的剂量通常为2~4g/d,分4次服。小儿60~…  相似文献   

2.
陈新华 《现代医学》2004,32(1):40-41
目的探讨弓形虫感染的诊疗方法。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84例患者血清中弓形虫特异性IgM抗体确定弓形虫感染,分别或联合应用螺旋霉素、磺胺类或阿奇霉素等药物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82例经治疗后体温降至正常,症状缓解,显效率为97.6%,2例治疗2个月仍无效。结论ELlSA法测定血清中弓形虫特异性IgM抗体具有确诊价值。应用螺旋霉素、磺胺类或阿奇霉素等药物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3.
弓形虫是重要的机会性感染病原体,可导致人兽共患弓形虫病,目前尚未找到理想的治疗药物.本文综述了抗生素类药物、其它类化学药物、生物制剂及中药抗弓形虫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对抗弓形虫药进行了总结.其中复方中药在治疗急性弓形虫病有很大的应用价值,西药联合用药,可适当减少药量、降低不良反应和耐药性的产生,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独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磺胺类药与螺旋霉素联合应用治疗弓形虫病的效果。方法:弓形虫血清学检测。结果:单独应用磺胺嘧啶静脉点滴有效率达80%,螺旋霉素疗效达75%,磺胺类药与螺旋霉素合用疗效达95%。结论:磺胺类与螺旋霉素联合应用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宠物在家庭中普遍存在,从而导致由宠物感染人的疾病越来越多,其中在猫、狗等宠物身上的弓形虫特别典型,由它们感染引起的弓形虫病也日渐增多。弓形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机体免疫力低下者和孕妇均易感染,孕妇感染弓形虫可致流产,经胎盘垂直传播给胎儿,导致胎儿畸形及神经系统损害。为探讨弓形虫病新的治疗药物,保障母婴的身心健康,笔者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检验,对筛查出的弓形虫感染的育龄妇女,采用乙酰螺旋霉素、斯利安和维生素E联合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刚地弓形虫遍布于世界各地,人群感染广泛。人感染弓形虫后,眼弓形虫病的发生率仅次于脑弓形虫病。弓形虫可在眼部引起局灶性坏死性视网膜炎或视网膜脉络膜炎,是后葡萄膜炎最常见的病因之一,相关临床和实验室研究将对该病的防治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本文就眼弓形虫病的病因、临床症状、风险因素和治疗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人体弓形虫病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梅雄  张述义 《医学综述》2002,8(6):356-358
弓形虫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的寄生虫病。我国 2 0世纪 5 0年代在福建从猫、兔、猪、鼠等动物分离出其病原 ,6 0年代在江西发现了首例人体病例。 70年代后期 ,在上海市发现了猪弓形虫病的大流行[1 ] ,这不仅引起了兽医界的广泛关注 ,而且也引起了人医部门的高度重视 ,并纷纷参与人体弓形虫病的研究 ,进而把弓形虫病的研究和防治课题作为重点 ,掀起了上海市人体弓形虫病研究的热潮。近 2 0年来 ,上海市的人体弓形虫病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本文试就其病原学、流行病学及病例和治疗等方面的进展概述如下。1 病原学1.1 弓形虫病的发现与虫株分离…  相似文献   

8.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的重要机会致病性原虫(Opportunistic protozoan),因其生活史和致病机理复杂,直至目前尚未找到理想的治疗药物^[1]。近年来,弓形虫疫苗和免疫保护性研究已逐渐引起了重视,并认为疫苗接种可能是预防弓形虫病的最佳策略^[2]。随着生命科学高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药抗弓形虫感染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弓形虫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专性细胞内寄生原虫,可寄生在人及190多种动物体内。世界平均感染率为25%~50%[1],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特别是妊娠期弓形虫感染可引起胎婴儿先天性异常,是导致胎儿宫内感染的最重要的生物学因素之一,因此弓形虫病的治疗是当前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目前,临床上弓形虫病的治疗药物以乙胺嘧啶、螺旋霉素、磺胺嘧啶为主,但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抑制骨髓、损害肝功能、致畸以及出现皮疹等毒副作用,不能长期服用,而停药后复发率高,根治效果差。因此,进一步探索高效、低毒抗弓形虫中药甚为迫切。中草药是我国医药的宝库,其来…  相似文献   

10.
红皮病     
病因及发病机制 药物过敏 药物过敏引起的剥脱性皮炎,临床上多见于磺胺类、抗生素类(青、链霉素)、镇痛解热剂、巴比妥类及重金属(砷、金、汞)等。但由于某些药物临床应用减少或己被淘汰(如磺胺类、重金属类)及临床诊断、治疗水平不断提高,由急性药物性皮炎演变或剥脱性皮炎病例明显减少。[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