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院自1984年7月~1989年7月先后为23例,27人次行人工心脏起搏治疗,现将其临床疗效及其并发症进行初步分析。资料和方法本组23例2(?)人次,男12例,女11例,年龄23~78岁。临床主要症状为心悸12例,晕厥10例,头昏1例。23例病人中:冠心病17  相似文献   

2.
<正> 自1988年以来,我们采用重剂大黄为主的方剂治疗胆石症23例,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23例患者中,男6例,女17例;年龄最大者52岁,最小者23岁;其中年龄23~40岁者15例,40岁以上者8例;病程最长者三年,最短者3天。全部病例经 B 超证实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小儿不完全川崎病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收治不完全川崎病患儿23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选择典型川崎病患儿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本组23例不完全川崎病患儿表现为发热(23/23)例;眼结膜充血(17/23)例;口唇潮红干裂(19/23)例;指(趾)端脱皮(12/23)例,手足硬肿(9/23)例;颈淋巴结肿大(4/23)例;皮疹(4/23)例。两组患儿血小板(Pt)、外周血白细胞(WB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反应蛋白(CRP),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3例患者经治疗后,于0.5~4天发热均消退,患儿住院时间10~15天,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冠状动脉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不完全川崎病患儿早期由于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容易漏诊或误诊,但早期实验室检查各指标与KD症状相同,因此,可作为诊断的重要指标引起临床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肺结核并发呼吸衰竭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菊英  唐密 《当代医学》2010,16(13):39-39
目的总结分析肺结核并发呼吸衰竭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近10年收治917例肺结核并发呼吸衰竭23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归纳其临床特征。结果23例并发呼吸衰竭,占2.5%(23/917),23例中有12例伴肺部普通感染,电解质酸碱失衡8例,重度贫血5例,大咯血3例,气胸4例,肺性脑病2例,糖尿病6例,其它1例。结论肺结核并发呼衰病人伴有其它严重并发症,与肺部感染、电解质、酸碱失衡,糖尿病、大咯血、严重贫血等相关,显示预防和治疗并伴发症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1年5月期间,我医院通过手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105例进行分析。按受伤机制Fernandez的分类Ⅱ、Ⅲ、Ⅳ型骨折,按解剖的M(u|¨)ller Ao分类:23-B1、23-B2、23-B3、23-C1、23-C2、23-C3型。比较用斜T钢板治疗Ⅱ型20例、Ⅲ型10例、Ⅳ10例,锁定钢板治疗Ⅱ型25例、Ⅲ型30例、Ⅳ20例,斜体钢板治疗23-B1型10例、23-B2型10例、23-B3型10例、23-C1型5例、23-C2型5例;锁定钢板治疗23-B2型10例、23-B3型15例、23-C1型15例、23-C2型15例、23-C3型20例。结果:Fernandez分类Ⅱ型,A0分类23-B1、23-B2型,两者无差别;Fernandez分类Ⅲ、Ⅳ型,A0分类23-B3、23-C型锁定钢板治疗效果很好,其发生并发症少,术后康复锻炼,腕关节功能均能达到极大程度的恢复。结论: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理想,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现将我院7年来2533例心血管病住院患者中,经心电图证实的23例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报道如下。临床资料分析 1.本组23例患者中,男11例,女12例。年令43—84岁,平均65.8岁;65岁以上16例,占69.6%。23例中主要临床诊断为慢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双侧气胸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双侧气胸的诊治水平,降低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双侧气胸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中有15例以慢性阻塞肺疾患(COPD)为基础疾病。23例中治愈17例,死亡6例(26.1%)。结论COPD已经成为双侧气胸及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而及时正确的诊治是影响预后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头孢他啶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46例临床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3例,使用痰热清联合头孢他啶治疗。对照组23例单用头孢他啶治疗。结果:治疗组23例经治疗后总有效率91.30%,对照组23例经治疗后总有效率78.26%,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痰热清联合头孢他啶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对23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的护理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23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均好转出院。结论:通过对23例小儿支气管哮喘进行护理及预防,能有效地防止病情反复,促进患儿康复,对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的护理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西医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5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宫颈糜烂患者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及实验组23例。对照组采用微波治疗,实验组采用Leep刀治疗宫颈糜烂。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23例患者微波治疗后总有效率为43.5%,实验组行Leep刀环切术治疗的23例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2.5%。实验组治疗后发生阴道流血流液等不良反应较对照组少。结论:对于宫颈糜烂的患者临床上行Leep刀环切术治疗较微波治疗效果更明显。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在急诊抢救时对心脏骤停及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实施体外无创性临时心脏起搏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8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急诊科抢救的83例心脏骤停患者、45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根据当时疾病的严重程度及不同医生的治疗观点分为二组:A组:实施体外无创性临时心脏起搏结合药物治疗;B组:常规药物治疗。治疗期间严密观察心电监护,心跳,血压,统计比较两组恢复正常心跳的成功率。结果通过临床观察对比统计,A组:心脏骤停及缓慢性心律失常病例中恢复心跳分别为36例(85.7%)和23例(100%)。B组:心脏骤停及缓慢性心律失常病例中恢复心跳分别为23例(56.1%)和15例(68.1%)。A组恢复正常心跳成功率较B组高。结论在急诊抢救领域中对心脏骤停及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实施体外起搏的临床疗效较好,抢救成功率高,并且使用安全、简便、快捷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预防和抢救心脏骤停的好手段,值得在临床急救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急诊体外循环(EECC)手术的疗效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1980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应用EECC技术辅助抢救心血管疾病濒危患者23例。结果:建立EECC最快8min,平均约20min,总体外循环时间28-275min,平均约113min;全组无体外循环并发症,均顺利停机。1例心脏瓣膜双瓣置换术后次日因急性心衰死亡,其余22例均存活并顺利康复,手术成功率95.7%,术后随访6个月,生存良好。结论:EECC对心血管外科濒危患者的救治,是一种可行的、卓有成效的、有广泛应用前景的重要抢救措施。  相似文献   

13.
艾涛  胡平  高劲谋  赵山红  向江侠 《重庆医学》2015,(11):1507-1509
目的:探讨紧急剖胸术(ET)在胸部创伤救治中的应用指征和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3月经ET救治的35例胸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5例,损伤严重度评分(ISS)12~65分,平均31.63分。穿透伤23例,钝性伤12例。入院时休克28例(80.00%)。失血量1000~5000mL,平均2400mL,其中22例失血量大于3000mL。急诊室ET6例,手术室ET29例。入院至手术时间均小于30min。死亡12例(34.29%),死亡组平均ISS评分48.26分,死亡原因主要为心脏压塞及失血性休克。存活23例(65.71%),穿透伤和钝性伤存活率分别为78.26%(18/23)和41.67%(5/12),存活者中并发症发生率为39.13%(9/23)。结论严重胸部创伤所致大出血、通气障碍和心脏压塞是ET的重要指征;胸部高危部位穿透伤应积极行剖胸探查;对于符合ET指征者,迅速剖胸是成功救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高原地区开展腹主动脉瘤(AAA)外科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分析6年间收治的23例肾下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病变范围仅累及腹主动脉9例,累及腹主动脉及髂动脉13例,2例施行急诊手术.结果:全组无死亡,1例术后发生肺梗塞,1例切口疝形成.结论:高原地区腹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交通伤的临床特点,观察院前与院内联合急救重型颅脑交通伤的效果。方法2005年1月至2010年10月我院医疗队实施院前与院内联合急救192批次,救护重型项脑交通伤伤员672例,对伤员现场分类,心、肺、脑复苏,手术急救,后送途中有效处理,院内急救?手术与术后处理,观察临床治疗结果。结果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判断:在672例伤员中,良好264例(39%),中残154例(23%),重残74例(11%),植物生存27例(4%),死亡153例(23%),其中死于伤后1h以内39例(25%),24h以内101例(66%),24h以上52例(34%);死于院前51例(33%),急诊室10例(7%),住院后92例(60%):结论颅脑交通伤的创伤因素多,具有创伤重,变化快,多伴复合伤、多发伤,预后差的特点。采用院前与院内联合急救措施可明显降低颅脑交通伤的死残率。  相似文献   

16.
薛碧萍 《河北医学》2011,17(8):1057-1059
目的:探讨小儿心跳或呼吸停止的病因、临床特点及心肺复苏预后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小儿急诊心肺复苏(CPR)成功率与改善预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急诊行CPR患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发病原因及预后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呼吸停止者38例(42.2%),出院时存活23例(60.5%);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切除术后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原因、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间收治的23例胃切除术后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中有10例行急诊胃镜检查,4例行超选择性血管造影检查,1例通过剖腹探查而得以诊断;有6例接受手术治疗,4例行超选择性血管栓塞治疗;治愈17例(73.9%),死亡6例(26.1%)。结论:超选择性血管造影及胃镜检查,有利于明确出血的部位及原因;选择恰当的治疗方式对防止再出血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8.
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急诊外科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并发肠梗阻的急诊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7月-2005年7月间150例结直肠癌并发肠梗阻行急症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右半结肠癌并梗阻105例,左半结肠和直肠癌并梗阻45例,其中一期切除吻合107例(右半结肠一期切除吻合88例,左半结直肠一期切除吻合19例),Hartmann手术16例,Dixon手术9例,回肠乙状结肠或回肠直肠吻合捷径手术11例,肿瘤近端肠管造口7例,术后出现并发症23例(15.3%),为切口感染、腹腔感染和肠瘘;死亡2例;148例(98.6%)痊愈出院。结论术中经阑尾残端行结肠灌洗并一期切除吻合治疗结直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是方便可行而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杨吉乡  张戬 《海南医学》2004,15(7):24-25
目的 强调气管插管在急诊科严重创伤患者中应用的重要性。方法 对 41例严重创伤患者插管指征、方式、时机及影响插管的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口明视下气管插管 (orotrachealintubation ,OTI)组成功 10例 ,8例插管失败 ,成功率 5 5 .6%( 10 18) ;经鼻盲探气管插管 (blindnasotrachealintubation ,BNTI)组成功 19例 ,4例插管失败 ,成功率 82 .6%( 19 2 3 )。结论 对急诊科严重创伤患者施行气管插管 ,能有效地保证气道开放和通气、保护气道减少误吸 ,为进一步检查和治疗提供了基本的生命支持。提倡在急诊科强化此项急救技术的培训 ,使之成为所有急诊医务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医疗技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经手术证实的27例胃肠损伤和穿孔病例,探讨超声在胃肠损伤和穿孔急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B型超声对27例胃肠损伤和消化道溃疡穿孔病例进行急诊检查。结果:急诊超声诊断与手术诊断符合者23例(85.2%)。4种声像表现中心腹腔积液(88.9%)和游离气体征(85.2%)最为常见。结论:腹腔游离气体征是超声诊断胃肠破裂和穿孔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