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肛门Ⅰ期手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肛门Ⅰ期巨结肠根治术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采用不开腹经肛门斜彤切断直肠(前高后低),拖出式处理直肠、结肠系膜和达正常神经节细胞的结肠并予切除病变肠管,行结直肠Ⅰ期“斜形”吻合的方法,治疗短段型及普通型巨结肠共40例。结果40例患儿经肛门完成手术,无需扩肛,随诊6-24个月,每日排便2、3次,无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骶前感染和污粪。半年后可排成形便,无不良并发症。结论经肛门Ⅰ期斜形切断直肠拖出式治疗婴幼儿巨结肠,是一种微创的手术路径,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近期疗效良好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3.
4.
逯元军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5(2):85-87
目的 探讨经肛门I期巨结肠根治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采用单纯经肛门环形切开齿状线上方直肠粘膜、处理结肠系膜,拖出病变肠管并予以切除,经肛门I期吻合的方法,治疗新生儿巨结肠18例。并通过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盆腔污染、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肛门狭窄率、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病死率、肛门控便能力、病理符合率等9项指标与采用传统手术治疗的对照组进行临床比较,测定、评估手术效果。结果 实验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中盆腔无污染,术后肠蠕动恢复快,无术后并发症,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病理符合率基本相同,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经肛门I期巨结肠根治术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一种全新术式;应用该术式治疗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手术操作相对简捷,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患儿控便能力相对良好,患儿生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5.
改良环钳斜吻合治疗先天性巨结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院自1991年始采用改良直肠结肠环氏斜吻合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31例,效果良好,消除了闸门综合症,无吻合口漏,由于采用了四壁分别牵引,直肠内翻满意,巨大直肠尤为适用。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D)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畸形,约占小儿消化道梗阻的20%[1].1998年De La Torre[2]首创经肛门Soave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取得了满意效果.目前,该术式因操作简便、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逐渐成为流行术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经肛门Ⅰ期拖出术治疗小婴儿先天性巨结肠的手术方式、治疗结果及短期随访。方法 自2001年10月至今采用该术式治疗小婴儿先天性巨结肠16例,其中常见型14例、长段型2例。结果 全部患儿经肛门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80min,术中出血量约10~20ml,切除肠管长约15~25cm,无术中并发症,术后2~3d进食,术后3~6个月排大便正常。结论 经肛门Ⅰ期拖出术治疗小婴儿先天性巨结肠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远期效果有待随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下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HSCR)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11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外科治疗的HSCR患儿93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Soave组45例,接受常规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治疗,腹腔镜组48例,接受腹腔镜辅助下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 相似文献
9.
10.
张美霞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6):2472-2473
目的对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经肛门手术治疗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探讨,评价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先天性巨结肠临床患儿80例(均为采用经肛门手术治疗),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的护理只进行常规护理,而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进行护理干预,主要包括术前护理、症状护理、用药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等。对两组患儿的治愈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统计比较,判断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的治愈率(97.5%)显著高于对照组(77.5%),而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却比对照组要低,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经肛门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过程中开展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患儿的治愈率,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患儿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儿童先天性巨结肠12例手术采用改良Duhamel法-环钳斜吻合法。结果吻合口无狭窄,直肠内无隔膜,无肛门感染及肛瘘并发症,无腹胀。每日排便1-2次无污粪现象。随访5个月-5年患儿均发育良好。 相似文献
12.
经肛门行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组病例9例,男7例,女2例,年龄3—18个月,平均年龄5个月。临床表现均有胎粪排出延迟史,不同程度便秘和腹胀,需经用开塞露或洗肠方法帮助排便。术前诊断为短段型先天性巨结肠6例。常见型先天性巨结肠3例。皆经肛门行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采用大斜面吻合的方法。术后病理诊断均符合先天性巨结肠。 相似文献
13.
14.
15.
栾汝建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21(2):130-131
目的报告经肛门非开腹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临床效果。方法经该术式治疗先天性巨结肠10例。术前行直肠粘膜吸引检查以确诊和X线钡灌肠摄片确定病变范围,短段型3例,常见型7例。齿线上1 cm切开直肠粘膜1周,游离直肠粘膜管,直视下游离扩张的直肠近端和乙状结肠,妥善处理肠系膜血管,向上游离达正常结肠,拖出的结肠与直肠切缘全层间隙吻合。结果全部患儿经肛门完成手术,切除肠管平均长度23.6cm(12-32cm),平均手术时间112 min(90-15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32min(15-80 ML)。1个月内大便成形正常,无手术并发症出现。结论经肛门非开腹巨结肠根治术适合于新生儿和婴幼儿短段型及常见型巨结肠,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分析经肛门与经腹Soave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创伤大小和治疗效果。方法:将2005年12月-2010年10月本院收治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并经手术治疗的35例患者随机分为A、B组,分别行经肛门或经腹传统Soave巨结肠根治术,比较两组的创伤大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禁食时间、平均住院日、术后小肠结肠炎和术后肠粘连发生率等方面明显优于B组,两组在手术时间、吻合口瘘与狭窄方面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经肛门Soave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在手术创伤、美观和术后并发症等方面优于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肛门I期拖出根治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经验。方法采用该手术方法治疗42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术后常规括肛并随访1年以上。结果平均手术时间90min(60-150min),术中切除结肠16-45cm,出血平均约50ml。术后1例发生小肠结肠炎,4例肛门糜烂。随访1年大便次数为每天1-3次,2例患儿有间断性便秘,无经常污粪。结论经肛门Soave I期拖出根治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安全有效、创伤小。 相似文献
18.
先天性巨结肠是儿童较常见的肠道发育畸形 ,病因是胸壁肌间神经丛或粘膜下神经节缺如 ,临床上表现为低位动力性肠梗阻 ,症状如出生后胎便延迟 ,腹胀、呕吐等 ,传统的手术治疗为三期 :造瘘—根治—关闭造瘘 ,需多次手术 ,时间长 ,且并发症多。我院自 2 0 0 1年 11月~ 12月开展肛门一期术根治先天性巨结肠共 8例 ,全部病例均经病理诊断证实。手术后效果满意。现将术中护理配合体会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8例均为男性患儿 ,最大 1岁 ,最小 13d ,体重 8 5~3 1kg。临床症状 :出生后无自行排便或排便延迟 ,腹胀、呕吐、营养不良等 ,钡透后诊断先…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介绍经肛门Ⅰ期结肠拖出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经验。方法:10例先天性巨结肠均经肛门Ⅰ期结肠拖出术治疗,方法为在直肠齿状线上0.5cm处游离直肠粘膜达腹膜返折后切断肌鞘1周,后壁肌鞘“V”形切除,游离拖出近端正常结肠与肛缘二层吻合。结果:10例经肛门Ⅰ期结肠拖出术根治的患儿,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反应轻,无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结论:经肛门Ⅰ期结肠拖出术适宜治疗3岁以内的短段型、普通型先天性巨结肠,较经腹切口巨结肠根治术简单、安全,且达到同样效果。 相似文献
20.
先天性巨结肠是较常见的肠道发育畸形,居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第二位。由于此病的病因病理较复杂,在术式的探讨和改进上一直是同道学者们关注的问题C1994~1997年,我们采用肛门外断肠“V”形吻合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4例,近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II&床资料本组4例,男3例,女1例。14岁以上2例,6岁2例。常见型3例,长段型1例。术后发生肠疾1例,后经肠疾修补术后治愈。术后均无肛门括约肌失禁和肛门狭窄现象,4例均为治愈出院。2手术方法取立中下腹经腹直肌切口,开腹后探查病变肠段,并于病变肠段与正常肠段交界处维一标志线。游离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