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合并糖代谢异常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合并糖代谢异常的诊治水平。方法对68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合并糖代谢异常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糖尿病5例与肝病同时出现,其他在肝病1个月~25年后出现。以肝病临床表现为主,典型的糖尿病症状轻,无慢性并发症。入院后肝功能均升高,63例(92.65%)HBsAg阳性,空腹血糖轻度增高33例(48.53%),中重度增高27例(39.71%)。全部病例在护肝和控制饮食治疗上,或予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随着肝病恢复,空腹血糖控制较好36例(52.94%),好转28例(41.18%),死亡4例(5.88%)。结论糖尿病轻重与肝损害程度成正比,很少有并发症,经及时诊断治疗,绝大部分预后较好,其死亡原因多为原发肝病。加强原发肝病治疗将有利于纠正血糖,同时对肝源性糖代谢异常及时诊断及时治疗,也有利于原发肝病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肝硬化与糖代谢的关系。方法对既往无糖尿病病史的肝硬化患者,通过抽取空腹和(或)服糖72g后2h静脉血,分析其糖代谢异常。结果肝硬化患者糖代谢障碍发生率很高,且肝硬化对血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结论肝硬化患者糖代谢异常普遍存在,以IGT和DM为多,且肝硬化继发性DM与遗传性胰源性糖尿病不同。  相似文献   

3.
张沛怡 《肝博士》2010,(5):21-21
肝脏是葡萄糖代谢的主要器官,肝脏功能严重受损时往往会影响正常的糖代谢,甚至可出现糖耐量减低或糖尿病,这种继发于慢性肝功能损害的糖尿病统称为肝源性糖尿病。大约有80%的慢性肝病患者存在糖耐量异常,糖尿病比率可达50%,而正常人群糖尿病发生率仅为0.6%。肝源性糖尿病临床表现均有原发肝脏疾病的表现,如乏力、腹胀、尿黄、消化道症状等。因此,对肝病尤其是肝硬化并发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应该区别于一般性情况对待。  相似文献   

4.
肝源性糖尿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肝源性糖尿病与慢性肝病临床类型的关系。方法:对肝源性糖尿病121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源性糖尿病的发生率在乙型肝炎患者中为10.3%(121/1246),其中慢性肝炎患者中为7.3%(42/575),慢性重型肝炎中为5.9%(26/41);肝硬化中为23.0%(53/230),与慢性肝炎、慢性重型肝炎相比,差异显著(P<0.01)。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中血糖重度升高的比率,肝硬化与慢性肝炎、慢性重型肝炎相比,差异显著(P<0.01)。通过控制饮食、保肝、抗病毒和/或胰岛素治疗,除2例死亡外,其他患者血糖水平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糖尿病是慢性肝病的常见并发症,多发生于肝硬化患者,糖尿病轻重与肝损害程度成正比。在控制饮食、保肝、抗病毒和胰岛素治疗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肝源性糖尿病是继发于慢性肝脏实质损害基础上的糖尿病,对肝病发展、预后有重要意义.导致慢性肝脏实质损害的疾病其中以病毒性乙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为多数.慢性肝病可影响正常的糖代谢,从而可导致肝源性糖尿病发生.现将我院2001-2006年62例病毒性乙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伴发肝源性糖尿病,采用保肝治疗同时予以抗病毒阿德福韦酯和胰岛素诺和灵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肝源性糖尿病11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慢性肝病并发糖尿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114例慢性肝病并发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各种治疗措施对血糖的控制特点.结果 20.59%肝病患者出现肝源性糖尿病,其中14.94%患慢性乙型肝炎,40.14%患乙型肝炎肝硬化,9.4%患酒精性肝病,36.3%患慢性丙型肝炎,25%患血吸虫肝病.结论 基础治疗是控制肝源性糖尿病血糖主要措施,注重各种治疗措施对肝源性糖尿病的血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手段及应用价值。方法取本院肝病科2015年至2018年诊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患者40例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相关临床数据资料梳理整合后归纳临床特点。结果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肝病相关症状,仅有少部分患者出现典型"三多一少"的糖尿病症状,肝硬化、肝源性糖尿病两者病情呈现正相关联系;对患者采取对症治疗后肝功能、血糖指标等均得到有效改善,前后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源性糖尿病是乙型肝炎肝硬化出现率较高的并发症,应该及时诊断并采取有效治疗,保障患者预后和生命健康。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80例乙肝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乙肝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肝源性糖尿病6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对肝源性糖尿病6 9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慢性肝病(慢性肝炎、肝炎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共6 7例,占所有病例的97.10 % ,肝源性糖尿病的发生率在乙型肝炎患者中为主,其中慢性肝炎患者中为32例;慢性重型肝炎11例;肝硬化为2 4例。通过控制饮食、保肝、抗病毒和/或胰岛素治疗,患者血糖水平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肝源性糖尿病多见于慢性肝炎病毒性肝炎,多发生于肝硬化患者。在控制饮食、保肝、抗病毒和胰岛素治疗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肝病患者糖代谢异常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提高消化科医生对肝源性糖尿病的认识,提高诊断水平,早期诊断肝源性糖尿病,以便早期正确治疗,降低肝硬化患者的死亡率。方法:对我院1999~2002年收治的45例肝病患者有糖代谢异常,即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诊治情况及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肝源性糖尿病男性发病多于女性,以中老年居多,临床以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居多。本组病历共32例占71.1%(32/45),在患慢性肝病5a以上后发病占84.8%(38/45)。以餐后血糖升高以主,本组36例占80%(36/45)。缺乏糖尿病“三多一少”症状,而以肝病的临床症状为主,占80%(3g45)。缺乏糖尿病“三多一少”症状,而以肝病临床症状为主,占80%(36/45)。并且与肝炎病毒感染密切相关。很少引起糖尿病并发症。轻症患者随肝病的好转预后良好,伴有糖尿病后肝硬化者预后较差,本组病历死亡7例,均系肝硬化患者,均死于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自发性腹膜炎等并发症,而非糖尿病并发症,死亡率25.9%(7/27)。结论:(1)此类患者在糖尿病发病前没有糖尿病病史而有明确的、多年的肝病病史。(2)多缺乏糖尿病特征症状而以肝病症状为主。(3)血糖以餐后血糖增高为多见。(4)血管并发症少见。(5)肝硬化伴有糖尿病者生存期短,多死于肝硬化并发症。肝源性糖尿病的治疗应以原发病为主。摄入水量可根据尿量适当调整。慎用瞳凛类利尿剂及皮质激素,以免诱发糖尿病。关于降糖药的应用,轻症患者只需调整饮食,严密观察血糖、尿糖变化,一般无须用降糖药。对重症或肝功明显异常及糖代谢变化明显者,应及早应用胰岛素,以控制高血糖症,增加肝糖元合成,促进肝功能恢复。口服降糖药因大多数对肝功有损害,故以不用为宜。对慢性肝病者应注意监测血糖及糖耐量的变化,以便及早发现糖尿病,及早治疗。糖代谢紊乱可加重肝损害,使患者生存期缩短。临床上消化科医生应高度重视,合理使用葡萄糖、利尿剂等,避免加重糖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1.
张长山 《海南医学》2013,24(8):1187-1188
目的提高肝源性糖尿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23例慢性肝病并发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慢性乙型肝炎5例,慢性丙型肝炎2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10例,丙型肝炎后肝硬化3例,酒精性肝炎后肝硬化2例,原因不明肝硬化1例。综合治疗后,21例患者好转出院,2例因肝病并发症死亡。结论肝源性糖尿病多继发于肝硬化,且肝功能受损越重,发病率越高。经综合治疗,随着肝功能的好转,血糖恢复正常。多数患者预后较好,死亡多因肝病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肝病合并糖代谢异常3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肝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35例肝病引起糖代谢异常患者的临床表现、肝功能和血糖检查结果及治疗效果。结果 糖尿病9例(25.7%)与肝病同时出现,其他在肝病6个月~20年后出现糖尿病。临床表现以肝病表现为主,表现为乏力、纳差、腹胀,典型的糖尿病症状轻,无慢性并发症表现。肝功能检查转氨酶升高33例,黄疸17例,乙肝三系阳性33例。糖化血红蛋白、OGTT检查及胰岛素释放试验均呈糖尿病曲线。全部病例在护肝及控制饮食治疗上或予胰岛素或予少量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后,空腹血糖控制理想10例(28.6%),控制较好22例(62.9%)。控制较差2例(5.7%)。1例死亡。结论 糖尿病可随肝病恢复而好转;肝源性糖尿病多发生在肝硬化者,且以餐后高血糖为特征,及时诊断及合理治疗,有利于原发肝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钟锐 《中国医药导报》2012,9(16):60-62,6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病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特征及其可能机制,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慢性乙型肝病肝源性糖尿病(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179例(慢性乙型肝病伴发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26例肝源性糖尿病中107例血清HBV-DNA〉103copies/mL,92例是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26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与179例慢性乙型肝病伴发2型糖尿病患者相比人体质量指数(BMI)、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白蛋白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均呈低水平,无慢性乙型肝病伴发2型糖尿病多饮、多食、多尿症状和酮尿酸中毒、心、脑、肾等血管疾病,空腹血糖(6.82±2.42)mmol/L,显著低于慢性乙型肝病伴发型糖尿病[(9.50±2.34)mmol/L](P〈0.01);空腹和餐后2 h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均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病伴发2型糖尿病患者(P〈0.05)。在抗病毒治疗、改善肝功能、抗纤维化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经控制饮食,应用胰岛素联合胰岛素增敏剂可有效控制血糖。结论肝源性糖尿病临床表现主要是肝功能损害的症状,而慢性乙型肝病伴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以餐后高血糖为特征;HBV感染引起肝脏、胰岛损伤及其引发的胰岛素抵抗可能是肝源性糖尿病重要的发病机制,抗病毒治疗和积极应用胰岛素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利用瞬时弹性成像技术测量慢性肝病肝硬化患者肝硬度值及脾硬度值,评估不同Child-Pugh分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出血情况慢性肝病肝硬化患者肝硬度值及脾硬度值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1年4月—2014年12月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住院的所有接受电子胃镜检查的慢性肝病肝硬化患者34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70例,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35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46例,酒精性肝病肝硬化患者55例,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硬化患者34例,分别检测血常规、凝血常规、肝功能、电子胃镜检查、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以及进行瞬时弹性成像技术检查测量肝硬度值及脾硬度值。比较不同Child-Pugh分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出血情况慢性肝病肝硬化患者肝硬度值及脾硬度值的差异。结果 Child-Pugh B级、Child-Pugh C级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酒精性肝病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硬度值及脾硬度值高于Child-Pugh A级患者(P<0.05);Child-Pugh C级各型慢性肝病肝硬化患者肝硬度值及脾硬度值高于Child-Pugh B级患者(P<0.05)。轻度静脉曲张、中度静脉曲张、重度静脉曲张各型慢性肝病肝硬化患者肝硬度值及脾硬度值高于无静脉曲张患者(P<0.05);中度静脉曲张、重度静脉曲张各型慢性肝病肝硬化患者肝硬度值及脾硬度值高于轻度静脉曲张患者(P<0.05);重度静脉曲张各型慢性肝病肝硬化患者肝硬度值及脾硬度值高于中度静脉曲张患者(P<0.05)。单次出血、反复多次出血各型慢性肝病肝硬化患者肝硬度值及脾硬度值高于无出血患者(P<0.05);反复多次出血各型慢性肝病肝硬化患者肝硬度值及脾硬度值高于单次出血患者(P<0.05)。结论 Child-Pugh 分级越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越重、出血情况越重慢性肝病肝硬化患者肝硬度值及脾硬度值越高;瞬时弹性成像技术可以有效地预测慢性肝病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程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源性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53例慢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硬化依据Ch ild-Pugh分级,C级患者肝源性糖尿病的发病率最高。肝硬化并发糖尿病患者餐后2小时血糖、谷丙转氨酶高于慢性乙肝及慢性丙肝组(P<0.05),而白蛋白则较其它两组低(P<0.05)。结论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以肝病为主,糖尿病的临床症状不典型,以餐后高血糖为特征。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5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铭  李卫  黄敏  吴兆进  李永华 《安徽医学》2009,30(6):646-64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与肝源性糖尿病的关系和临床特点。方法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53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住院的45例无肝源性糖尿病的乙型肝炎肝硬化病例进行对照。结果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肝病的症状,较少出现糖尿病的“三多一少”症状,肝源性糖尿病的轻重与肝硬化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肝性脑病、各种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肝源性糖尿病也是乙型肝炎肝硬化常见的并发症,应予以积极的护肝、控制血糖和肝硬化等并发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费琰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7,21(2):131-131,133
目的:总结慢性肝病并发肝源性糖尿病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慢性肝病并发肝源性糖尿病60例临床资料。结果:慢性肝炎22例,肝炎肝硬化30例,慢性重型肝炎6例,肝癌2例。空腹血糖7.2~16.2mmol/L,平均8.92mmol/L。经护肝、退黄、降酶、利尿及支持治疗,空腹血糖>11.1mol/L者应用胰岛素治疗后病情得以控制。结论:慢性肝病并发肝源性糖尿病积极治疗原发肝病的同时,注意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肝病并发糖尿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肝病并发糖尿病的发病情况.方法 对2000~2005年收治的800例慢性肝病的临床资料整理分析.结果 丙肝肝硬化并发糖尿病的发病率最高,为37.3%,乙肝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和慢性丙型肝炎其次,分别为22.9%、20.0%和16.7%,重型肝炎和慢性乙型肝炎最低,为6.0%、3.7%.结论 慢性肝病需常规检查空腹及餐后血糖,以便及时发现及处理肝源性糖尿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两组均予常规保肝、降糖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组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与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转率、治疗前后肝功能与血糖指标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BV-DNA阴转率为67.39%、HBeAg阴转率为39.13%,分别高于对照组的43.48%和1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效果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有利于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20.
朱顺强 《中外医疗》2011,30(23):90-90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并发糖代谢异常的临床特征,为该病患者进行治疗和预后提供基础。方法将2009年4月至2010年9月我院收治的5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先行口服糖耐量试验,后分为糖耐量异常组、糖调节正常组及糖尿病组,实行C肽释放试验,观察比较各组之间的血糖(G)、胰岛素(INS)和C肽水平。结果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糖糖耐量异常组、糖调节正常组及糖尿病组胰岛素分泌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均升高,各组之间不存在差异(P〉0.05)。结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存在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肝源性糖代谢异常的防治应从血糖正常时即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