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A型行为及人格特征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A型行为问卷”和“艾森克(成人)人格问卷表”(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onaire,EPQ)对138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和51例正常人分别进行了A型行为和人格特征的调查分析,结果: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A型性格所占比例和A型为得分中TH、CH+CH得分值均明显高于正常人,有显性意义(P<0.05或<0.01);闭角型青光眼患EPQ人格结构中N、L值亦显升高,有显性意义(P<0.05或<0.01)。说明A型行为和心理负担较重的人格特征是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基础。  相似文献   

2.
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不同类型和不同证型的眼压、房水流畅系数的改变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闭角型青光眼3组的眼压升高,房水流畅系数(C值)降低,与正常组相比,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其指标的变异程度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慢性期组。闭角型青光眼中医证型4组与正常组相比,眼压升高,C值下降,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其指标的变异程度为肝胆火旺证>肝郁气滞证>肝阴虚阳亢证>肝胃虚寒证。说明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的高低与C值的高低呈负相关关系,患者各中医证型组在眼部均存在神水瘀积的病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机理。方法:将90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分为慢闭组、急闭Ⅰ组和急闭Ⅱ组,并与24例正常人进行对照,对其血管内皮和血小板功能指标的改变及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慢闭组、急闭Ⅱ组与正常组相比,血浆血栓素B2(TXB2)、血浆β-血栓球蛋白(β-TG)、von Willebrand因子(vWF)、6-酮-前列环素F1α(6-keto-PGF1α)、T/K比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而急闭I组与正常组相比,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闭角型青光眼中医辨证分型各组与正常组比较,均表现为TXB2、β-TG、vWF和T/K比值升高,6-keto-PGF1α下降。其中肝郁气滞证和肝阴虚阳讥证组分别与正常组相比,TXB2、β-TG、vWF、6-keto-PGF1α和T/K比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肝胃虚寒证组与正常组相比,T/K比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肝胆火旺证组与正常组相比,所有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和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慢性期患者均存在明显的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和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血液呈现高凝状态的血瘀病理改变,而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患者的血瘀改变不明显。在中医证型中,这种血瘀病理以肝郁气滞证最明显,肝阴虚阳亢证次之,肝胆火旺证最轻,呈现肝郁气滞证>肝阴虚阳亢证>肝胃虚寒证>肝胆火旺证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运用“A型行为问卷”和“艾森克(成人 ) 人格问卷表”(EysenckPersonalityQuestionaire,EPQ) 对1 38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和 5 1例正常人分别进行了A型行为和人格特征的调查分析 ,结果 :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A型性格所占比例和A型行为得分中TH、CH、TH +CH得分值均明显高于正常人 ,有显著性意义(P <0 .0 5或 <0 .0 1) ;闭角型青光眼患者EPQ人格结构中N、L值亦显著升高 ,有显著性意义(P <0 .0 5或 <0 .0 1) 。说明A型行为和心理负担较重的人格特征是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基础  相似文献   

5.
对115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和34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房水蛋白进行了测定。结果:闭角型青光眼 疾病分类各组及中医证型各组均表现为房水白蛋白和总蛋白含量增高,与老年性白内障组相比,各组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闭角型青光眼疾病分类组间比较及中医证型组间比较,房水白蛋白和总蛋白含量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证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血-房水障碍功能遭受破坏,房水的粘度增加,房水淤积于眼内。  相似文献   

6.
张娣  肖玲  钟立青  李斌 《四川医学》2006,27(4):423-424
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性青光眼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A超检测62只原发性闭角性青光眼及60只正常眼的活体眼前节结构,并对两组测量参数进行对比研究。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闭)40只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慢闭)22只眼。结果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与正常眼相比.角膜小、前房浅、眼轴短、晶体厚、相对晶体位置偏前,以上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急闭与慢闭相比,前者前房更浅,相对晶体位置更偏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与其自身的解剖特点有关。其中晶体位置前移导致的瞳孔阻滞及继发的房角变窄是闭角型青光眼发病的共同机制,对于急闭而言,瞳孔阻滞是其发病的更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收住本院的非青光眼的单纯白内障26例(28眼),连续选择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60例(70眼),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以下简称急闭)临床前期14眼,发作期29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以下简称慢闭)27眼。术前视力手动/眼前~0.8,均有不同程度的晶状体混浊。入院后行超声乳化术。随访时间为3~24个月,平均(8.5&#177;4.5)个月。结果:①单纯白内障组术前术后眼压无显著差异(t=1.9201,P〉0.05)。急闭临床前期组术后平均眼压下降(t=3.9910,P〈0.01)。急闭发作期组术后平均眼压比术前明显下降(t=4.7441,P〈0.01)。慢闭组术后平均眼压比术前明显下降(t=4.4976,P〈0.01)。②急闭发作期,慢闭组平均使用青光眼药物术后较术前明显减少。⑧急、慢闭组术后前房角均较术前增宽。④前房深度急、慢闭组术后较术前增加;周边前房深度两组术后均较手术前增加。⑤56只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48只眼(85.7%)最佳矫正视力提高,28只眼(50.0%)矫正视力〉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单纯白内障术后眼压无影响,对急闭临床前期产生降低眼压作用,可治疗急、慢闭,急闭疗效优于慢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眼房水蛋白含量的改变及其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溴甲酚绿比色法对128例128只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64例64只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房水蛋白进行了测定。结果开角型青光眼疾病分类各组及中医证型(肝郁气滞证、痰湿犯目证、肝肾阴虚证)各组均表现为房水白蛋白和总蛋白含量增高,与老年性白内障组相比,各组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开角型青光眼疾病分类组间比较及中医证型组间比较,房水白蛋白和总蛋白含量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血-房水屏障功能遭到破坏,房水的粘度增加,房水淤积于眼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眼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及其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成像(CDI)对102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眼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进行了检测。结果开角型青光眼及其中医证型(分为肝郁气滞证、痰湿犯目证、肝肾阴虚证)在眼动脉(OA)血流参数中,与正常组相比,PSV、EDV、A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视网膜中央动脉(CRA)血流参数中,与正常组相比,PSV、EDV 和A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变异程度依次为肝郁气滞证组>痰湿犯目证组>肝肾阴虚证组。结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OA和CRA的血流速度下降明显,血流阻力增加,眼局部血液循环障碍,OA和CRA的血流参数可作为反映开角型青光眼及其中医证型间局部血瘀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青光眼患者血清及房水一氧化氮浓度的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测定青光眼患者血清及房水一氧化氮(NO)浓度并探讨其在青光眼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各型青光眼患者(实验组)及白内障患者(对照组)血清及房水NO浓度。结果:两组患者血清NO浓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各青光眼类型之间血清NO浓度无差异(P>0.05),实验组房水NO浓度高于对照组(P<0.01),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房水NO浓度低于对照组及其它类型青光眼组,闭角型青光眼房水NO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开角型青光眼由于房角原生型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的减少引起房水NO浓度的降低,导致房水外流阻力增大,眼压升高可引起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房水NO浓度升高,损伤小梁及邻近的葡萄膜和视网膜组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汉族健康人和重性抑郁症患者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G1287A基因多态性与EPQ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健康人群和重性抑郁症(MD)患者各100例。人格的评定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G1287A基因多态性的检测应用焦磷酸测序PSQ96MA测序仪。结果1.女性健康者EPQ各维度均分在不同基因型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P纬度均数存在组间不同的趋势(t=1.92,P=0.06)。2.女性MD患者E、N维度均分在不同基因型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值分别为4.646和4.121,P〈0.05)。E、N维度不同等级间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有显著性(χ^2值分别为6.335和11.942,P〈0.05)。结论G1287A基因与女性人格特征存在一定关联性,GA基因型是女性健康人群P型(精神质)人格的可疑危险因素,AA基因型可能与女性MD患者E型(外倾)和非N型(非神经质)人格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机制。方法将85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分为高眼压型组、正常眼压型组,并与24例正常人进行对照,对其血管内皮和血小板功能指标的改变及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高眼压型患者和正常眼压型青光眼患者与正常组相比,内皮素(ET)、血浆血栓素B2(TXB2)、血浆β-血栓球蛋白(β-TG)、vonWillebrand 因子(vWF)、6-酮-前列环素 F1α(6-keto-PGF1α)、T/K 比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 P<0.01)。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中医辨证分型各组与正常组比较,均表现为ET-1、TXB2、β-TG、vWF和T/K比值升高,6-keto-PGF1α下降。其中肝郁气滞证和肝肾亏虚证组分别与正常组相比,TXB2、β-TG、vWF、6-keto-PGF1α和T/K比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痰湿泛目证组与正常组相比,T/K比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高眼压型患者和正常眼压型青光眼患者均存在明显的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和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血液呈现高凝状态的血瘀病理改变,而正常对照组的血瘀改变不明显。在中医证型中,这种血瘀病理以肝郁气滞证最明显,肝肾亏虚证次之,痰湿泛目证最轻,呈现肝郁气滞证>肝肾亏虚证>痰湿泛目证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视神经炎患者的人格特征、中医证型特点,为视神经炎的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症状评分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对89例视神经炎患者进行调查,检测其中医证型和人格特征,健康对照组30例.结果 视神经炎肝经火盛、肝郁气滞2型累计百分比达65.2%;视神经炎各证型得分存在差异,肝经火盛型、肝郁气滞2型症状得分较阴虚火旺、气血两虚型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视神经炎患者EPQ人格特征P、E、N、L得分均较健康对照组高,其中N、L值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视神经炎以肝经火盛、肝郁气滞2型为主;患者人格特征表现为容易激惹、紧张、焦虑、急躁易怒,心理负担较重是视神经炎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测得正常人、高眼压者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的厚度并进行比较。方法选取门诊就诊的患者和正常志愿者,根据眼压、视野和视乳头形态分为正常组76名(152眼),高眼压组70例(109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组67例(112眼),采用OCTCIRRUSZeiss分别测得3组的平均RNFL和4个象限的RNFL。结果正常组平均RNFL为(107.61±8.03)μm,高眼压组平均RNFL为(105.26±9.22)μm,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组平均RFNL为(91.00±10.55)μm。正常人平均、上方和下方RNFL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眼压组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组之间平均RNF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组和高眼压组之间平均RNF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RNFL厚度的分析,为高眼压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鉴别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孙敏  穆俊林  马建东 《中国民康医学》2005,17(12):721-722,740
目的:探讨P300电位及人格测定在抑郁症司法鉴定评定中的价值。方法:对61名经司法鉴定为无或限定责任能力的抑郁症患者及30名正常者进行了P300电位、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测定,并将结果加以比较及回顾性分析。结果:无责任能力组及限定责任能力组的抑郁症患者P300电位中N2、P3潜伏期和P3波幅较正常组明显延长(P〈0.01或P〈0.05),其中无责任能力抑郁症患者组P300电何成分中N2及P3滞伏期较限定责任能力组延长,P3波幅降低,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无责任能力组及限定责任能力组EPQ特质中N量表分明显高于正常组(P〈0.Ol或P〈0.05),E,L分低于正常组(P〈0.05)。结论:P300电位及人格测定在抑郁症司法鉴定评定中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青光眼病人的眼A超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美国JEDMED公司生产的DGH4000型眼用A超测量仪对102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及44例正常人的眼轴长度、前房中央深度、晶体厚度进行了测量。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闭青)患者以上测量值(x)分别为22.25mm,2.42mm,5.03mm;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慢闭青)患者分别为22.28mm,2.57mm,4.87mm;慢性单纯型青光眼(慢单青)患者分别为23.59mm,3.46mm,4.10mm;正常人分别为23.22mm,3.40mm,3.98mm。同时计算了前房中央深度与眼轴长度比、晶体厚度与眼轴长度比、前房中央深度与晶体厚度比。发现急闭青与慢闭青患者的以上测量数值及相应比值与正常人之间差异有显著性(r<0.01),而慢性单纯型青光眼患者与正常人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解剖因素在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原因中起主要作用,可建立自己实验的正常人和青光眼病人眼A超测量的标准值,对提高青光眼的诊断水平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机理。方法将85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分为高眼压型组、正常眼压型青光眼组,并与24例正常人进行对照,对其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及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高眼压型患者和正常眼压型青光眼患者与正常组相比,高(VH)、中(VM)、低(VI)切变率下全血表观粘度值、红细胞压积升高,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中医辨证分型各组与正常组比较,均表现为红细胞压积升高(P<0.01)。其中肝郁气滞证和肝肾亏虚证组分别与正常组相比,高(VH)、中(VM)、低(VI)切变率下全血表观粘度值、红细胞压积升高;痰湿泛目证组与正常组相比,红细胞压积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高眼压型患者和正常眼压型青光眼患者与正常组相比,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中臂-脉络膜充盈时间(A-CT)、臂-视网膜动脉充盈时间(A-AT)、视网膜动-静脉充盈时间(A-VT)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中医辨证分型各组与正常组比较,均表现为A-CT、A-AT、A-VT延长。其中肝郁气滞证、肝肾亏虚证组与痰湿泛目证组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高眼压型患者和正常眼压型青光眼患者均存在明显的血液呈现高凝状态的血瘀病理改变,而正常对照组的血瘀改变不明显。在中医证型中,这种血瘀病理以肝郁气滞证最明显,肝肾亏虚证次之,痰湿泛目证最轻,呈现肝郁气滞证>肝肾亏虚证>痰湿泛目证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4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2例,都给予小梁切除手术治疗。结果:术后1个月患者的视力都有明显提高,与术前对比差异明显( P<0.05)。术后1个月患者的平均眼压为12.5±1.7mmHg,明显低于术前的26.5±3.2mmHg,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应用小梁切除术能有效改善视力,降低眼压,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与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初步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在我院通过手术治疗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共计40例(66眼)相关手术治疗以及随访统计资料。结果:手术一组患者在治疗后,视力提升超过0.1者共计13例(21眼),占63.6%,明显高于手术二组患者视力恢复百分比(33.3%),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一组与手术二组患者在治疗前的眼压数据与 C 值数据水平类似,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而在治疗后半月时,手术一组患者眼压降低程度明显大于手术二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合小梁切除手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手术对于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具有更优秀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肝阳上亢证与相关证情绪状态测量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阳上亢证患者的情绪状态特征,以指导临床进行心理干预。方法从病证结合的角度选择226例高血压与偏头痛患者,根据同病异证、异病同证的要求分为肝阳上亢证组、对照组为肝郁气滞证、肝肾阴虚证组、健康人对照组,采用中医肝脏象情绪量表(ERSG)对各组进行情绪测量。结果肝阳上亢证、肝郁气滞证、肝肾阴虚证患者ERSG测值各项积分均明显高于健康人对照组(P〈0.01);ERSG肝阳上亢证肝经维度积分明显高于肝郁气滞证对照组、肝肾阴虚证对照组(P〈0.01),但肝郁气滞证组与肝肾阴虚证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阳上亢证组ERSG总分均明显高于肝肾阴虚证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焦虑维度积分明显高于肝郁气滞证对照组及肝肾阴虚证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肝郁气滞证对照组、肝肾阴虚证对照组抑郁维度明显高于肝阳上亢证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结论肝阳上亢证、肝郁气滞证及肝肾阴虚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状态;肝阳上亢证具有明显的肝经定位症状;肝阳上亢证组的焦虑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肝郁气滞证、肝肾阴虚证。说明肝阳上亢证患者以焦虑情绪状态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