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9 毫秒
1.
乙型肝炎是危害人类健康最主要的传染病之一,我国是乙肝的高发区,每年有超过35万人死于慢性乙型肝炎(CHB)的并发症,为控制乙肝发展为肝硬化,肝癌,减少病死率,本院采用大剂量胸腺肽联合(IFNa)治疗CHB取得较好疗效,并实验研究探讨其作用机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VAD方案治疗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10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护理对策。方法:2007年2月~2008年6月收治1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分别采用VAD方案、VTD方案和T-D化疗方案,地塞米松剂量均为40mg/d,静脉输入4d(VAD方案和VTD方案,每28d为1疗程;T-D方案间隙5d),治疗3个月,联合补钙、制酸、抗凝治疗;根据患者情况加抗菌药物、集落细胞刺激因子及血液制品的治疗。结果: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2例,好转2例,无效4例。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症状得到了及时的治疗和护理。结论: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加强症状护理、饮食护理、口腔及肛周护理,有助于化疗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改良VMCP方案治疗Ⅲ期多发性骨髓瘤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徐才刚  吴俣  朱焕玲  刘霆 《华西医学》2003,18(3):343-344
目的 :比较VMCP与MP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4 9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采用VMCP和MP方案化疗 6~ 10疗程后全面评价其疗效及副反应 ,用STATA5 0完成两组资料的X2 检验。结果 :2例患者因发生感染自动出院、治疗未满 6个疗程不纳入统计 ,有 4 7例病人可供分析。VMCP组总有效率 87 5 %、治疗后平均开始显效疗程数 4疗程 ,MP组总有效率 6 9 6 %、治疗后平均开始显效疗程数 6 12 5疗程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值分别小于 0 0 0 1和 0 0 1)。VMCP组和MP组出现中性粒细胞、血小板下降及发生感染情况无差异。VMCP组患者骨痛缓解情况明显优于MP组 (P <0 0 0 1)。结论 :VMCP方案疗效好、起效快、无严重副反应 ,可作为治疗MM的首推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对难治复发的多发性骨髓瘤,国外报道反应停单用有效率30%,加用地塞米松可达60%以上。但国外应用反应停的剂量较大,其副作用国人多难以耐受,另外,应用反应停的疗程及持续时间仍在探究中。本研究试图减低反应停剂量并间断使用、加用大剂量地塞米松来提高其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30例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难治性MM的缓解率和生存率。方法:30例患者均在第1阶段采用改良M2治疗2个疗程无效,第2阶段以反应停联合VTD方案化疗,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评估后者对难治性MM的疗效。用统计软件STATA5.0作配对卡方检验。结果:本组病例中,缓解10例,部份缓解9例,进步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0%。结论:反应停联合VTD方案治疗能明显提高难治性MM的缓解率和有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临床中联合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不良反应,并分析其护理方法。方法对该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8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实施硼替佐米联合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严密监测不良反应,并加强针对性护理。结果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2.5%。其中完全缓解患者24例(30.0%)、部分缓解患者42例(52.5%)、稳定患者10例(12.5%)、进展患者4例(5.0%)。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血小板减少(41.3%)、白细胞减少(51.3%)、贫血(20.0%)、中性粒细胞减少(30.0%)、带状疱疹(10.0%)、胃肠道反应(20.0%)和皮疹(5.0%)等。结论临床中应用联合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各种不良反应,临床中应密切监测,并且给予针对性护理,从而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大剂量胸腺肽治疗重症肝炎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探讨VD方案和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到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59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VD组(38例)和VAD组(21例)。VD组接受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3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VAD组接受长春新碱、阿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4周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分别对两组疗效、中位生存时间、1年和2年生存率和不良反应进行评估。结果表明,VD组和VAD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3.78%和59.09%,VD方案优于VAD方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D组中位生存时间和1、2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VAD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VD组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毒性和周围神经病变,症状较轻微,在停药和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或缓解。VAD组主要不良反应为感染、脱发和血液毒性等,其中感染多以3-4度为主。结论:V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优于VAD方案,不良反应轻微,患者可耐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寇兰 《华西医学》2009,(6):1387-1390
目的:观察低剂量反应停(thalidomide)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方法:18例MM患者中10例为初治患者、8例为复发难治性患者。反应停初始剂量为50~100 mg.d-1,每周增加50mg,2周后增加到200 mg.d-1;至少每天100 mg/d,服用3-6个月。同时联合地塞米松10mg.d-1,连服4天,每月1次。结果: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6例,微缓解(MR)7例,无效2例。无不能耐受的副反应。结论:地剂量反应停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初发和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临床分型及疗效的关系,分析其临床意义.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76例MM患者血清VEGF浓度,分析其与MM患者年龄、临床分期、分型、疗效的关系.结果表明,与老年组(>65岁)相比,年轻组(≤65岁)患者血清VEGF水平较高,但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IgG型患者血清VEGF水平最高,轻链型次之,IgA型最低,但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DS分期Ⅲ期患者血清VEGF水平较Ⅱ期患者有增高趋势,但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ISS分期Ⅰ期患者VEGF水平较Ⅱ/Ⅲ期患者低,但也未见明显差异(P>0.05).MM患者经治疗后,获得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或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ery good partial remission,VGPR)的患者VEGF水平较治疗前有所降低,而获得PR以下疗效患者的VEGF水平则较治疗前有所升高.根据VEGF的血清水平(≤150 ng/L)将患者分为2组,2组之间中位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存在明显差异(P<0.05),VEGF水平高的患者生存期明显缩短.结论:MM患者血清VEGF水平与患者年龄、分期和分型无明确关系,但与MM患者疗效及生存期具有相关性,是MM患者的危险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3.
MPT及MP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MPT方案与单用MP方案治疗42例初发多发性骨髓瘤(MM)的近期疗效.[方法]MPT组20例,沙利度胺100 mg/d开始口服,1周后加量为200 mg/d,长期口服维持;马法兰8 mg/(m2·d),口服,d1~4;强的松60 mg/(m2·d),d1~4,每4周重复.MP组22例,马法兰+强的松用法同MPT组.两组均治疗4个疗程后判断疗效.[结果]①有效率MPT组高于MP组(分别为60.0%和27.3%,P〈0.05).②MPT组治疗前后M蛋白、骨髓瘤细胞比例、血红蛋白变化差异均有显著性(均为P〈0.05).MP组治疗前后骨髓瘤细胞比例、血红蛋白变化差异有显著性(均为P〈0.05).MPT组治疗后M蛋白明显低于MP组(P〈0.05).③20例采用小剂量沙利度胺治疗者不良反应轻微,均可耐受.[结论]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MP方案不仅近期疗效优于单用MP方案,而且耐受性好,是一有效的MM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循环骨髓瘤细胞(circulating myeloma cells,CMC)和骨髓骨髓瘤细胞(marrow myeloma cells,MMC)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采用四色流式细胞术对55例MM患者同时检测CMC和MMC的百分率,并结合患者的β2微球蛋白(β2-MG)、血浆白蛋白(Alb)水平、染色体核型、肾功能等预后相关指标进行系统分析。将患者分成4组:A组为同时检测到CMC和MMC患者;B组为仅检测到MMC患者;C组为仅检测到CMC患者;D组为未检测到瘤细胞患者。结果发现:与其他各组相比,A组的β2-MG和肌酐浓度显著增高,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下。就上述预后因素而言,在检测到与未检测到骨髓瘤细胞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初发、复发/难治患者的CMC和MMC百分率明显高于部分缓解和完全缓解的患者。骨髓瘤患者CMC与MMC显著相关。结论:骨髓瘤患者CMC和MMC百分率不仅反映肿瘤负荷,而且预示病情进展,特别是同时检测到CMC和MMC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联合脂质体多柔比星和地塞米松(PDD)方案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初治MM,采用PDD方案:硼替佐米1.3 mg/m2,第1、4、8、11天,脂质体多柔比星40 mg,第1天,地塞米松20 mg,第1-2,4-5,8-9,11-12天,每4周1个疗程,共2-6个疗程,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平均接受(4.1±1.1)(2-6)个疗程,有效率为25例(96%),2个疗程有效率23例(88%)。26例2个疗程达严格意义完全缓解(sCR)4例(15%),完全缓解(CR)8例(31%),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8例(31%),部分缓解(PR)3例(12%),轻微反应(MR)2例(8%),疾病稳定(SD)1例(4%)。骨髓瘤细胞、血清单克隆M蛋白均较治疗前下降。最常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改变,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其次为胃肠道反应,便秘。另外,周围神经病变(PN)较为多见。结论PDD方案治疗初治MM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0年1月至2005年6月住院治疗的121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1例MM患者发生医院感染33例,感染率(27.27%),粒细胞缺乏组医院感染率、感染致死率和平均感染日明显高于非粒细胞缺乏组(P〈0.01、P〈0.05)。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致病病原体以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为主。MP和COMP方案化疗患者的感染率(20%和23.08%)与VAD组的(64.71%)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多发性骨髓瘤医院感染发病率高,应积极治疗和预防。  相似文献   

17.
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本研究观察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7例初治患者均采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另3例复发难治患者中2例采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1例同时加用米托蒽醌和沙利度胺治疗。结果显示,根据EMBT标准判定疗效,7例初治患者中1例完全缓解(CR),5例部分缓解(PR),1例轻微缓解(MR);3例复发难治患者中2例部分缓解(PR),1例轻微缓解(MR)。总缓解率(CR+PR)80%。3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血小板减少,1例出现腹泻,1例足部麻木,经对症处理后均恢复。结论:硼替佐米治疗初发及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均有较好的疗效,对治疗相关的副反应患者可耐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R-ISS分期联合“多重打击”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预后判断价值及不同“多重打击”组合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并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9年10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初诊MM患者220例,所有患者均经过FISH检测。比较R-ISS分期联合“多重打击”以及不同“多重打击”组合对预后的影响。结果:R-ISSⅡ和Ⅲ期中,“多重打击”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时间、总生存(OS)时间和持续缓解(DOR)时间均短于无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HRCA)和仅包含一种HRCA的患者(P<0.05),而TTR(达到反应时间)明显延长(P<0.05)。不同“多重打击”组合中,1q21+合并del(17p)、1q21+合并t(14;16)及1q21+合并t(4;14)3种“双打击”组合之间,1q21+合并del(17p)患者的预后最差。结论:不同“多重打击”组合的患者预后不同。R-ISS分期与“多重打击”相结合更有利于精准判断MM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多发性骨髓瘤44例肾损害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多发性骨髓瘤(MM)肾损害患者临床特征及其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对经临床、病理明确诊断的MM肾损害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M肾损害的发生率为40.9%(18/44),临床症候群以肾功能不全(血肌酐〉177 μmol/L)最为常见(77.8%),其次为肾病综合征(16.7%)、无症状尿检异常(5.56%).血清轻链阳性率为72.2%(13/18),尿中轻链阳性率为77.8%(14/18例),以λ链为主.骨髓浆细胞数量和尿本周蛋白与肾功能损害之间有显著相关关系(P〈0.01和P〈0.05),贫血及多发性骨损害与肾脏损害有相关关系(P〈0.05).【结论】MM伴肾损害患者临床症候群以肾功能不全多见,血清与尿液中轻链以λ为主.骨髓浆细胞增殖及尿轻链蛋白产生可能是MM肾脏损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