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婴幼儿轮状病毒肠外感染及免疫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轮状病毒(RV)肠外感染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重要问题,多发生于重症或有免疫缺陷的患儿;RV疫苗的研制已取得了初步成功,为人工预防RV感染性疾病开创了美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轮状病毒是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6月龄~3岁婴幼儿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出现呕吐、腹泻等只是轮状病毒胃肠炎最明显和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轮状感染可通过全身性病毒血症,造成肠道外的全身系统性影响.国内有关轮状病毒感染肠外表现的相关报道并不多,许多问题尚需要进一步探讨.该文针对轮状病毒感染常见肠外损害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  相似文献   

3.
轮状病毒的肠道外感染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近年来发现轮状病毒(RV)可发生肠道外感染,常见于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及肠管外的其他消化器官感染,这提示RV可能在存在新的感染途径和感染机制,为其感染的预防和临床治疗提出了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肠外表现及可能机制,为进一步认识该疾病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68例确诊为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病例资料。结果轮状病毒肠炎合并有肠外表现的发病率依次为心肌损害、呼吸系统、肾脏损害、肝脏损害等,住院过程给予对症治疗后均预后良好。结论轮状病毒感染不仅有胃肠道症状,还可以有其他系统的损害,虽说轮状病毒性肠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但也有可能引起多系统损害,甚至衰竭,临床上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轮状病毒肠道外感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不断有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在病程中出现各种肠道外脏器损伤的报道,主要见于肺、心、肝胆、肾以及神经系统的损伤,并且在部分受累器官中已找到明确的证据,提示轮状病毒可能存在新的发病机制和感染途径,但目前仍未完全清楚.  相似文献   

6.
北京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7.
轮状病毒感染胃肠外脏器损伤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调查轮状病毒(RV)胃肠外感染的情况,对1998年11月-1999年1月RV流行高峰期来我院就诊且符合急性RV肠炎诊断标准的44例患儿(男24例,女20例;年龄6个月-2岁),在发病后3~5d内,采取静脉血,用AU-800型血生化仪对心、肝、肾等组织损伤特异性指标进行检测。结果发现:查转氨酶41例患儿中,ALT出现轻度升高12例(29.27%),显著升高3例(7.32%);44例患儿中CK-MB出现轻度升高22例(50.00%),显著升高3例(6.82%);  相似文献   

8.
轮状病毒肠道外感染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轮状病毒是一种双链RNA病毒,其基因序列已经基本查明.它是引起婴幼儿严重腹泻最常见的病原体,不仅可以引起胃肠道疾病,还可导致全身各个脏器的病变,发病机制和多个因素有关.肠道外发病可能是免疫功能异常(或正常)的情况下,轮状病毒穿透胃肠道屏障通过血液播散,感染肠道外多个器官所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RV)感染肠道外脏器受损的相关因素、临床表现特点及预后。方法将2006年10月~2007年1月在本院住院的轮状病毒(RV)肠炎患儿146例,按其肠外脏器受损的有无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2组的一般情况、肠道症状、肠外表现、实验室资料及预后。结果63.70%的RV肠炎合并肠外脏器受损,心肌、呼吸道、肝脏、中枢神经、血液系统受累比例分别为54.11%、26.03%、15.07%、2.74%、2.05%,有1个、2个、3个脏器受累的比例分别46.58%、15.07%、2.05%。≤6个月小儿最易有肠外表现(P<0.01),发热、脱水、酸中毒、C-反应蛋白升高亦与肠外表现相关(P<0.05)。观察组肠道症状消失时间明显延长,2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但肠外脏器受累预后较好,心肌酶、肝酶、CRP1周内基本恢复正常,仅少数2周左右恢复。结论RV是一种能引起全身脏器损害的疾病,在诊治RV肠炎患儿时,应重视肠外脏器受损情况,予以及时有效处理。  相似文献   

10.
亚洲地区轮状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概况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1973年Bishop等首次发现轮状病毒(Rotavirus,RV)以来,关于轮状病毒感染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迄今为止,轮状病毒仍是世界范围内两岁以下婴幼儿严重腹泻疾病的最主要病原,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每年至少有60万病人死于轮状病毒腹泻,通常是婴幼儿致命性腹泻的首要病因。疫苗是控制轮状病毒感染的最有效途径,对轮状病毒疫苗的研究一直在坚持不懈地进行着,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各种疫苗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1.
轮状病毒的肠道外感染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来发现轮状病毒 (RV)可发生肠道外感染 ,常见于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及肠管外的其他消化器官感染 ,这提示着 RV可能存在新的感染途径和感染机制 ,为其感染的预防和临床治疗提出了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致肠外脏器损害的状况,分析可能引起肠外脏器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多脏器损害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03例轮状病毒感染患儿(感染组)和同时期的65例非感染的急性腹泻患儿(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肠外脏器损害的情况;同时对轮状病毒感染后可能引起肠外脏器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分析血清PCT与多脏器损害的关系.结果 感染组罹患呼吸道感染、心肌损害以及肝脏损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高热是心肌损害的高危因素.而PCT水平在多脏器损害组中明显高于未损害组以及仅有一个脏器损害组(P<0.05).结论 轮状病毒感染易引起肠道外的脏器损害;高热是心肌损害的高危因素;而PCT的升高提示轮状病毒感染可能引起肠外多个脏器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3.
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的肝脏损害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近年来有关轮状病毒的肠道外感染正逐渐引起重视 ,但发生肝脏播散引起肝炎[1] 的报道甚少。我院自 1993年8月~ 1995年 10月收治的 193例轮状病毒肠炎并肝脏损害2 1例 ,现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一、临床资料  193例中男 119例 ,女 74例 ,年龄 <6个月 31例 ,~ 1a 79例 ,~ 2a 5 3例 ,~ 3a 30例。 2 1例ALT升高的患儿入院前均无重度营养不良及肝炎病史。二、方法  1.肝功能及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 (HBVM)采用美国BECKMANCX9ALX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ALT >40U为异常。 2 .入院后均常规检测肝功能 ,肝功能异常者行H…  相似文献   

14.
15.
应用单克隆抗体酶联免疫吸附直接法,对200例小儿肺炎的鼻咽分泌物进行轮状病毒检测,其中19例阳性。60例正常儿童用同样方法检查咽拭子全部阴性。19例阳性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较轻,无1例死亡,全部治愈。患儿各年龄组间的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6.
轮状病毒疫苗临床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轮状病毒是小儿生感染性腹泻病最重要的病原,婴幼儿接种疫苗可望控制控制轮关病毒胃肠炎,并降低其病死率。在人轮状病毒核酸11个基因片段中,保留编码VP7的第9片段,其余10个片段由动物轮状病毒基因替代重排后,复制出新型重组病毒株,制成单价或四价重组恒河猴-人轮状病毒疫苗(RRV-SPRRV-TV),现场实验显示具有较强保护力,并显著降低嗣后状病毒胃肠炎,为现阶段最有的疫苗株。  相似文献   

17.
轮状病毒肠道外损害10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新疆奎屯地区2005年1月~2007年1月轮状病毒(RV)感染及其肠道外损害的状况.方法 对105例RV感染患儿的各系统损害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方面作临床统计.结果 单纯RV感染者20例(19%);RV感染肠道外损害85例(81%),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及其他消化系统损害.结论 RV感染致肠道外病变表现多样化,以呼吸道、心脏、神经系统受累常见,提示RV感染者有新的感染途径及靶器官.  相似文献   

18.
随着对轮状病毒感染免疫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细胞免疫已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T淋巴细胞参与了轮状病毒感染的免疫及保护,特别是轮状病毒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不仅出现在轮状病毒感染的肠道粘膜表面,而且能与不同轮状病毒血清型感染的靶细胞交叉反应,能保护宿主抗轮状病毒肠炎和使轮状病毒排泌暂时停止。  相似文献   

19.
轮状病毒肠炎的肠道外表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分析轮状病毒(RV)肠炎的肠道外表现。方法 对155例RV肠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RV肠炎的同时,出现呼吸系统表现,88例并鼻塞,流涕,咳嗽,气促,26例肺部闻及罗音,肺炎6例,支气管炎34例。神经系统表现抽搐6例,前囟隆起1例。5例伴皮疹。丙氨酸转氨酶增高26例,天冬氨酸转氨酶增高89例。心肌酶谱中乳酸脱氢酶增高23例,羟丁酸脱氢酶增高13例,肌酸激酶增高104例。X线胸片检查肺纹理增粗34例,双肺斑片影6例;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动过速38例,T波改变7例,右室高电压3例,左室高电压,室早伴室性融合波,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各1例;脑电图1/7例异常,头颅CT检查1例示左颞叶低密度灶,1例示左侧豆状核点状钙化,脑沟略增宽等。结论 RV可发生肠道外感染,以呼吸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居多,病毒血症可能是RV多系统播散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广州地区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感染及其型别的研究   总被引:47,自引:1,他引:47  
目的 以广州地区为代表,了解我国南方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感染的特点及病毒的型别分布。方法 从1994年11月至1998年1月(连续39个月、历经四个轮状病毒感染的流行季节)收集因非细菌性腹泻而收入广州市儿童医院住院患儿的粪便标本共1207例,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检测轮状病毒基因组RNA,对轮状病毒阳性标本用RT-PCR分别扩增病毒VP7和VP4基因,对RT-PCR阳性标本再进一步用套式PCR(对VP7)和斑点杂交(对VP4)作型别鉴定。结果 1207例标本中,有537例检测到轮状病毒基因,阳性率为47.5%。这些阳性标本主要来自2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的高峰集中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2月。VP7以1型(G1)为主(86.0%),VP4以1A型(P1A)为主(83.1%)。G1 P1A组合占所检测到的标本的84.1%,其次为VP7 2型、VP4 1B型(G2 P1B)(5.7%)和VP7 3型、VP4 1A型(G3 P1A)(2.3%),还有一些混合感染的病例。结论 轮状病毒是广州地区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