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勇 《职业与健康》2002,18(6):132-134
结直肠癌肝转移十分常见,约有50%的结直肠癌病人最终死于肝转移。在结直肠癌初次确诊癌时已有20%~40%病人发生肝转移,而在原发肿瘤切除后5a内尚有约50%病人发生肝转移。有学者报告,结直肠癌病例死亡后尸检时发现的肝转移高达36%~81%。未经治疗的结直肠癌肝转移预后极差。据文献报告,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孤立病灶者平均生存期约为  相似文献   

2.
正结肠癌和直肠癌统称为结直肠癌,俗称大肠癌。临床上约25%的病人在确诊为结直肠癌时就已经发生了肝转移,另有超过25%的病人会在确诊后的6个月或以后发生肝转移。大多数人以为,结直肠癌一旦发生肝转移已属于晚期,生存时间不多,手术已无价值。其实,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认识误区。研究显示,只要能够将肝脏上的肿瘤完整切除,辅以术后的放化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性治疗,目前一样可以获得理想的预期效果。甚至还存在肺、肾上腺等肝外的寡转移灶,也可一并切除,获得较好的效果。所以,一旦  相似文献   

3.
<正>大肠癌(结直肠癌)是我国第5大恶性肿瘤。目前,我国大肠癌5年生存率仅为32%。肝转移是大肠癌治疗失败的最主要原因,约10%~25%的患者在确诊时已有肝转移,20%~25%的患者在术后发生肝转移。10年前如遇到大肠癌肝转移的  相似文献   

4.
《临床医学工程》2017,(12):1689-1690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HBV)感染对不同部位结直肠癌肝转移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78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HBV感染对不同部位结直肠癌肝转移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HBV阳性患者和HBV阴性患者的结直肠癌肝转移发生率分别为17.9%(10/56)和25.6%(185/7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0)。在左半结直肠癌患者中,HBV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的结直肠癌肝转移发生率分别为9.1%(4/44)和25.9%(136/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在右半结直肠癌患者中,HBV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的结直肠癌肝转移发生率分别为50.0%(6/12)和24.7%(49/1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结论 HBV感染主要降低了左半结直肠癌患者肝转移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位居全球恶性肿瘤第三位[1].肝脏是结直肠癌血行转移最主要的靶器官,首次确诊时已有15% ~ 25%的患者发生肝转移,20%~25%的患者在术后不同时间发生肝转移,结直肠癌肝转移(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is,CRLM)是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1],也成为临床治疗的难点.然而,近年临床上通过建立多学科综合团队(MDT)的综合诊疗,实行手术切除联合全身、区域化疗或靶向治疗等方案,已使CRLM患者5年生存率由以往的30%~35%提高到45%~60%[2],明显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延长了生存期.本文以肝转移灶能否切除为依据,将CRLM分为可切除、潜在可切除、不可切除三类,综合国内外文献对CRLM最新治疗动态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正据了解,肝脏是结/直肠癌远处转移最常见的器官,肝转移也是结/直肠癌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认为,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只有通过手术根治性切除才可能获得治愈。然而,70%~90%的患者在确诊肝转移时已经属于癌症晚期,失去根治性切除的机会。没有手术机会,是不是就等于无技可施呢?随着对肠癌生物学特性的认识、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循证医学证据的丰富以及临床医生操作技能的提升,肝转移瘤微创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超过50%的结直肠癌转移患者会发生肝转移,手术切除是唯一可能治愈的方法。欧洲肿瘤治疗研究协作组(EORTC)40983研究表明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行术前化疗对比单纯手术可以提高3年无进展生存率(PFS)9.2%;而不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应首选有效的化疗及靶向治疗,部分患者经转化后可获得手术切除的机会。如出现化疗后肝转移灶影像学上消失(CRR)(4%~38%),应用肝动脉灌注化疗(HAI)、患者小于60岁、低CEA水平的患者容易获得临床完全缓解(CCR),而临床完全缓解(CCR)并非是病理完全缓解(CPR),CCR病灶留在原位未做处理有较高的复发率,但术后的5年生存率可高达40%~80%,因此不应作为手术的禁忌症。为获得R0切除,可以考虑联合应用门静脉栓塞/门静脉结扎(PVE/PVL)、射频消融(RFA)等治疗手段。为降低复发风险,可考虑辅助HAI及全身化疗。  相似文献   

8.
徐剑 《健康大视野》2007,15(6):84-84
结直肠癌术后预后不佳一直是外科治疗的难点问题,尤其是Dukes C期及Dukes D期的结直肠癌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是腹腔局部和区域复发以及肝转移。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结直肠癌腹腔内化疗(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v,IPC)进行了越来越多的探索。我院自1999年4月~2004年6月共对中晚期结肠癌26例采用腹腔内化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联合开放肝转移灶切除术治疗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效果。方法90例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联合开放肝转移灶切除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完全开放性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及术后指标、并发症。结果两组的手术指标、治疗总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联合开放肝转移灶切除术治疗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可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对于结直肠癌患者而言,发病机制不够明确,但是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结直肠癌的发生率居于前三位.部分患者在确诊的时候存在远处转移现象,一旦患病,患者的5年生存率不足10%.有关数据显示,结直肠癌患者在原发肿瘤确诊的时候,肝转移的发生为15%~25%,在术后出现肝转移的发生率为20%.现如今,手术...  相似文献   

11.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疗效以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11例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1例患者3、5年生存率分别为64.0%(71/111)和49.5%(55/111).有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率(42.3%,30/71)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62.5%,25/40)(P=0.002),有脉管侵犯者5年生存率(39.7%,25/63)显著低于无脉管侵犯者(62.5%,30/48)(P=0.025).肝转移灶个数≤3个者5年生存率(53.2%,50/94)显著高于>3个者(29.4%,5/17)(P=0.021).肝转移灶局限于半肝者5年生存率(51.0%,53/104)显著高于左右肝者(28.6%,2/7)(P=0.001).结论 手术切除是惟一可能治愈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方法.原发灶无淋巴结转移、无脉管侵犯、肝转移灶不超过3个、转移范围局限于半肝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羧肽酶A4(CPA4)、几丁质酶(Chitinase)水平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相关性,分析CPA4、Chitinase诊断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75例结直肠癌患者,根据是否合并肝转移分为肝转移组(21例)和非肝转移组(54例),另取健康志愿者50例为健康对照组。检测3组血清CPA4、Chitinase水平,分析CPA4、Chitinase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关系及诊断肝转移的价值。结果肝转移组、非肝转移组血清CPA4、Chitinase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肝转移组上述指标高于非肝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肝转移组原发肿瘤T3-4分期比例、原发性肿瘤低中度分化比例、原发肿瘤区域淋巴结转移比例、血清CA19-9、CEA水平高于非肝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性别、年龄、原发肿瘤大小、原发肿瘤部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肿瘤T3-4期、原发肿瘤区域淋巴结转移、血清CEA、CPA4、Chitinase水平是结直肠癌患者发生肝转移的危险因素(均P0.05)。CPA4和Chitinase联合检测诊断结直肠癌肝转移的AUC为0.933,高于CPA4、Chitinase单独检测。结论高水平CPA4、Chitinase与结直肠癌患者发生肝转移密切相关,两者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区居民1973-2005年结直肠癌发病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1973-2005年上海市区居民结直肠癌发病率的时间变化趋势.方法 结直肠癌发病资料来自上海市肿瘤发病登记处,共采集32 962例结肠癌患者资料和24 662例直肠癌患者资料.根据人口普查资料中性别、年龄构成估算各年人口数,利用世界标准人口,采用直接法计算标化发病率.标化发病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估算采用对数线性回归法,并用病例数进行加权.结果 1973-2005年男女性结直肠癌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结肠癌的标化发病率分别从6.09/10万和5.70/10万上升至14.70/10万和14.35/10万,APC分别为3.03%(t=14.77,P<0.01)和3.21%(t=22.15,P<0.01).男女性直肠癌标化发病率分别从7.68/10万和6.51/10万上升至11.45/10万和8.28/10万,APC分别为1.34%(t=7.28,P<0.01)和0.93%(t=7.34,P<0.01).女性结直肠癌的APC在85岁~组达到最高,分别为5.86%和2.79%;而男性在80岁~组APC最高,分别为4.64%和2.38%.男女性45岁及以上各年龄组结肠癌的APC大于直肠癌.33年间,男女性结直肠癌的平均发病年龄由57~60岁推迟到66~70岁.结肠癌发病年龄较直肠癌略晚[2003-2005年,男性结肠癌平均发病年龄为(68.61±12.17)岁,男性直肠癌为(66.81±12.62)岁,t=4.90,P<0.01;女性结肠癌为(69.20±12.13)岁,女性直肠癌为(67.75±12.54)岁,t=3.81,P<0.01].结论 上海市区男女性结直肠癌的标化发病率在33年里稳步上升,其中结肠癌上升趋势更加明显,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杨科 《中国卫生产业》2014,(24):105-106
目的探究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的外科手术疗效和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收集自2007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行同时性手术的结直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患者共37例的临床及预后资料,另选取同期内行异时性手术的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手术效果和术后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肝转移瘤直径、转移瘤数目、转移瘤分布、原发肿瘤部位等临床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性手术组1、3、5年累积生存率为78.4%、37.8%和10.8%;异时性手术组患者1、3、5年累积生存率为76.0%、36.0%和12.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行同期手术与分期手术术后生存率相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增加,对于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尽量考虑同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小切口行结直肠癌肝转移一期手术切除的可行性和优势.方法 选取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8例,行腹腔镜辅助小切口一期手术切除.结果 8例均成功进行了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腹腔镜辅助小切口一期手术切除.手术时间150~220(168±30)min,术中出血量50~ 180(125±15)ml.术后7~8d拆线,术后住院7~15(9.0±1.5)d.随访2~8(11.0±2.5)个月,无穿刺口及皮肤切口肿瘤种植病例发生.结论 有选择地进行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腹腔镜辅助小切口一期手术切除是安全、可行的,并能为肝脏手术提供恰当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在我国普通人群的发病率承逐年增高的趋势.其远处转移是影响CRC预后的重要因素,肝脏转移在CRC远处转移中最为常见.且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资料表明,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只有一年半左右.因此如何通过合理有效的治疗延长患者的生命是医师面临的问题.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7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几种治疗措施对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的临床特点以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09年6月到2011年6月收治的40例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治疗情况。结果本组40例结直肠癌合并结肠梗阻患者,有37例患者痊愈出院,有效率为(92.5%)有3例患者因临床治疗无效而死亡,病死率为7.5%,其中3例患者死亡的原因主要因为中毒性休克、心肌梗死、肺部感染或者肾功能衰竭。结论结直肠癌合并结肠梗阻患者临床实施行一期肿瘤切除和吻合手术相对比较安全,并且在临床治疗时还应该患者病理的类型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以不断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的疗效。方法分析长沙市一医院2005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1日收治的51例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资料,分析手术治疗对其生存率的影响。结果21例肝转移患者同期手术8例(38.1%),30例肝转移患者分期手术12例(40%)。分期手术组手术死亡率(3.3%)高于同期手术组(1.9%)(P〈0.05=。结论同期手术是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的首选治疗方法,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手术生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联合糖类抗原50(CA50)、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9-9(CA19-9)和癌胚抗原(CEA)等其他肿瘤标志物检测在监测结直肠癌肝转移中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 2018年5—11月,选取经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诊治的125例结直肠癌患者,其中结直肠癌肝转移者70例,结直肠癌无肝转移者55例,并随机抽取同期健康检查者7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结直肠癌肝转移者、结直肠癌无肝转移者和健康对照者血清PIVKA-Ⅱ、CA50、AFP、CA19-9和CEA浓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指标单独和联合诊断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价值。结果健康组、无肝转移组和肝转移组PIVKA-Ⅱ、CA50、CA19-9和CEA的浓度均依次上升,其中肝转移组显著高于无肝转移组和对照组(P0.01),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肝转移组AFP浓度与无肝转移组、健康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IVKA-Ⅱ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37(95%CI:0.649~0.825),检测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界值为38.5 mAU/mL,敏感度为61.4%,特异度为85.5%,相比于CA50、CA19-9和CEA的检测,特异度有显著提高,敏感度稍低。PIVKA-Ⅱ、CA50、CA19-9和CEA联合诊断结直肠癌肝转移ROC曲线下面积为0.803,诊断价值显著高于PIVKAⅡ、CA50、CA19-9单独检测,灵敏度为81.4%,高于PIVKA-Ⅱ、CA19-9单独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为80.0%,较CA50、CA19-9、CEA单独检测有显著提高。而AFP诊断结直肠癌肝转移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595,诊断价值较低,故未纳入联合诊断。结论血清PIVKA-Ⅱ可用于结直肠癌肝转移辅助诊断,与CA50、CA19-9、CEA联合检测,可弥补单项检测的不足,提高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动脉灌注及栓塞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19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采用超选择性肝动脉灌注抗癌药物及栓塞术治疗,肝功能好、肿瘤血供丰富者加用明胶海绵栓塞。结果 19例患者半年、1年及2年生存率分别为100%、52.6%、21%,生存期3年、4年和5年各1例。结论超选择性肝动脉灌注抗癌药物及栓塞术痛苦小、疗效好、并发症少,可作为肝转移性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