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65年Blumberg发现”澳大利亚抗原”,随后确定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1970年英国的Dane等人在电镜下鉴定了直径为42nm完整的乙肝病毒颗粒,又称为Dane颗粒,并阐明了颗粒的HBsAg、HBcAg、HBeAg等成份。1990年Petit等观察到乙肝病毒前S1(Pre-S1)抗原主要存在于血清中完整HBV表面,电镜观察也显示:Pre-S1抗原存在于Dane颗粒区带。近几年来,随着对。Pre-S1抗原在乙型肝炎发病机制、HBV感染与复制等方面研究的深入,发现它对早期诊断、传染性强弱及预后判断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前S1抗原(PreS1)、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与乙肝病毒DNA(HBV—DNA)检测三者之间的关系,判断乙肝病毒在体内的复制情况。方法对550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用ELISA方法检测PreS1、两对半标志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定量检测HBV—DNA并分析3者之间的关系。结果HBsAg(+)、HBeAg(+)、HBcAb(+)的模式中,PreS1与HBV-DNA检出率分别为5213%与88.4%,HBsAg(+)、HbeAb(+)、HBcAb(+)的模式中PreS1和HBV—DNA检出率分别为31.1%和47.5%,HBsAg(+)、HBcAb(+)的模式中PreS1和HBV-DNA检出率分别为47.3%和63.4%。结论PreS1能较好的反映HBV病毒感染及复制情况,可作为一种新的HBV血清标志物和监测指标,三者联合检测互相补充,更有助于临床疾病的诊治。 相似文献
3.
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定量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Objective 探讨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定量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1月至2010年6月申请做乙肝两对半的血清样本204例,进行定量TRFIA法和定性的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结果 两种检测方法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各项阳性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乙肝定量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明显,可以检出低水平复制的标本,避免漏检,可以解决隐源性肝炎HBV标志物的诊断难题;量化的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指标对临床诊治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乙肝病毒前S1抗原与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前S1抗原(PreS1-Ag)与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联合检测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328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PreS1-Ag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5项HBV血清标志物。结果 PreS1-Ag在HBsAg(+)、HBeAg(+)、HBcAb(+)组和HBsAg(+)、HBeAg(+)组的阳性率显著升高,分别为87.3%和80.0%;在HBsAg(+)、HBeAb(+)、HBcAb(+)组和HBsAg(+)、HBcAb(+)组及HBsAg(+)组的PreS1-Ag阳性率分别为47.5%、63.9%和25.0%;PreS1-Ag在HBeAg(+)组的阳性率为86.2%,明显高于在HBeAg(-)组的52.1%(χ2=21.33,P<0.01);328例乙型肝炎患者中,PreS1-Ag阳性率为61.9%,HBeAg阳性率为28.7%(χ2=73.098,P<0.01)。结论 PreS1-Ag能较好地反映HBV的复制情况,且对HBV感染的早期诊断和判断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分析乙肝病毒携带者乳汁中乙肝病毒检测结果,探究乙肝病毒携带者母乳喂养的安全性.方法 从2009年10月到2012年6月期间来该院进行产前检查为HBsAg阳性的孕妇中选取110例,其中HBsAg阳性、HBeAg阴性者为单阳,有55例作为对照组,HBsAg阳性且HBeAg阳性者为双阳,有55例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静脉血及产后乳汁进行乙型肝炎病毒检测,对比记录两组产妇乳汁中检出HBsAg阳性、HBeAg阳性和HBV-DNA阳性的比例,比较血清HBV-DNA检出情况与乳汁HBV-DNA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产妇乳汁中检出HBsAg阳性、HBeAg阳性和HBV-DNA阳性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血清中HBV-DNA载量检测〈1×106者乳汁中HBV-DNA检出量为0,产妇血清中HBV-DNA载量检测〉1×106者乳汁中HBV-DNA检出率高.结论 孕妇产检HBV-DNA阳性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产后乳汁中HBV-DNA的检出率高,要根据静脉血中HBV-DNA载量参考是否选择母乳喂养,HBV-DNA载量小于1×106copies·mL-1的产妇选择母乳喂养相对较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 B V)-D N A与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H B V-L P)联合检测在乙型肝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228例乙型肝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比不同H B V-M模式H B V-D N A和H B V-L P检测结果,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不同H B V-M模式H B VD N A和H B V-L P的阳性率不同,其中H B s A g和H B e A g同为阳性患者H B V-D N A与H B V-L P均有较高阳性率,H B e A g阴性患者H B V-D N A和H B V-L P阳性率相对较低;联合检测阳性率为8 8.6%,明显高于单独检测H B VL P(8 2.0%)及H B V-D N A(7 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 B V-D N A拷贝数和H B V-L P吸光度呈正相关。结论H B V-D N A和H B V-L P联合检测能更准确地反映患者体内H B V复制水平,是监测H B V患者体内病毒复制、疾病进展及预后较好的方法,结论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中国医药指南》2016,(26)
目的探讨针对乙型肝炎患者,分析乙肝病毒前S1抗原阳性在实施疾病检验过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乙型肝炎患者1628例作为实验研究对象;于临床选择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所有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以及患者的乙型肝炎标志物实施检测。与此同时对所有患者HBV-DNA含量实施检测,最终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对所有乙型肝炎患者完成临床检测后发现,表现出乙肝病毒前S1抗原阳性的患者1089例,所占百分比为66.89%;表现出HBV-DNA阳性的患者1068例,所占百分比为65.60%;对于乙型肝炎患者,其乙肝病毒前S1抗原阳性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增加,同HBV-DNA水平表现出正相关。结论临床针对乙型肝炎患者在实施疾病检查的过程中,通过对乙肝病毒前S1抗原阳性实施检测,表现出显著检测价值,针对肝功损伤也表现出显著的诊断价值,最终为乙型肝炎疾病的治疗提供准确依据,显著提高乙型肝炎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9.
乙型肝炎病毒 (HBV)外膜蛋白包括S、前S1和前S2三种成分 ,前S1蛋白在病毒侵入肝细胞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前S1蛋白主要存在于Dane颗粒和管型颗粒上 ,它在病毒感染、装配、复制和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此我们应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ELISA试剂盒 ,对乙肝患者检测并作相应的分析。材料与方法一、材料 :136份慢性轻至中度肝炎 (CHB轻到中度 )患者血清 ;31份急性乙肝 (AHB) ;2 3份慢性重度肝炎 (CHB重度 ) ;9份原发性肝癌 (LC)病人 ;4 6份症状HBsAg携带者 (ASC)和 2 14份健康人… 相似文献
10.
<正>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的传染性疾病。HBV由外膜蛋白和内核组成,其外膜蛋白主要成分为表面抗原(HBsAg),其基因组分别编码S、前S1、前S2三种蛋白。前S1蛋白(Pre-S1)由108或119个氨基酸组成,出现于HBV病毒复制期,在病毒感染、装配、复制和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等方面起有十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并探讨实时荧光PCR法检测乙肝病毒DNA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首先要对患者采用血清学标志物这种方法检测,进一步确定他是乙型肝炎的患者。再次就是选择500例患者进行检测,这样有利于保证实验的准确性。结果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的乙肝病毒DNA数据与采用血清学标志物方法检测的乙肝病毒数据大致一致,但是采用荧光PCR方法检测的病毒DNA数据更准确,更详细。大三阳、小三阳患者血清中PCR的结果拷贝数均较高,而HbsAb(+)或HbsAg(-)的标本PCR有个别阳性结果嘲。结论实时荧光PCR法可以准确检测出乙肝病毒和其详细数据,这说明实时荧光PCR法检测乙肝病毒DNA具有良好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HBV-DNA定量和HBV-M模式对我院33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 大三阳检出率(96.1%)最高,其次为小三阳检出率(77.9%),再次为HBsAg(+)HBcAb(+)(63.9%).大三阳的检出率与HBV-DNA的含量同其他HBV-M模式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HBV-DNA和HBV-M模式的联合检测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情早期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们在1998年3月~10月,对450例戒毒者做了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的检测,年龄19~35岁,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我院450例住院戒毒者的空腹静脉血。1.2 试剂:由珠海亚利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的快速20ELISA试剂盒(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卫生部临检中心的临界值质控血清做质控物与标本一起进行检测。1.3 检测仪器:MR600酶标仪。1.4 方法:各项检测均采用ELISA法,操作规程按照试剂盒的说明书方法检测。2 结果(见附表)… 相似文献
14.
15.
通过对250份血清样品的检到,对混合样本分析法作了详尽描述。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的检到结果符合率为100%,且节约了62%的物力和时间。因此该法是一种实用的HBsAg检到方法,尤其是在从业人员及其它大规模的人群HBsAg吃阳性率调查中,其实用价值尤为显。 相似文献
16.
郭惠芬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0):84-85
在乙肝病毒(HBV)感染的不同时期,随着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抗原抗体发生相应的动态变化,为探讨HBV各血清标志物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现对我室近期的HBVPre—SI蛋白与乙肝五项、HBV-DNA检测结果做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纤溶系统是人体防止血栓形成,维持血流畅通的主要成份,其主要功能是清除淤积在血管壁上的纤维蛋白,维持肌体凝血与抗凝血之间的平衡。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PAI)是纤溶系统的关键物质。tpa可使纤溶酶原转变成纤溶酶。后者使血栓中纤维蛋白水解。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XⅢ(FXⅢa)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1]。其血浆浓度的升高反映了纤溶活性增强和凝血酶生成增多,是一项鉴别原发性纤溶和继发性纤溶以及监测溶栓治疗的有价值的指标。本研究主要测定D二聚体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1 临床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前S1抗原与HBeAg及血清HBV DNA之间的相关性,其在乙肝病毒复制、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CR法检测HBV DNA,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前S1抗原和ELISA法检测HBeAg。结果 16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HBV DNA及前S1抗原的总检出率分别为45.0%(72/160)和49.4%(79/160);在72例HBV DNA阳性患者中前S1抗原和HBeAg阳性率分别为76.6%(53/72)和55.6%(40/72)(P<0.05);在HBV DNA载量升高时,前S1抗原阳性率、HBeAg阳性率均随之增高。结论乙肝病毒前S1抗原检测可作为乙肝病毒复制、传染性的指标,同时也可用于指导临床由于病毒变异和其他原因造成HBeAg阴性CHB患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临床工作体会并结合近年研究报道,对抗乙肝病毒药物临床应用的有关问题,包括治疗时机、药物的选择、疗效的判断、疗程以及特殊人群用药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我所在1995年建立了聚合酶链反应(PCR)实验室,几年来通过对门诊患者用 PCR技术检测乙肝病毒 DNA(HBV-DNA)及性传播疾病(STD)病原体的检测,从而对PCR技术用于上述两项检测方面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检测对象①乙肝患者414例,男261例,女153例,年龄9~72岁。②1996~1999年到我所门诊就诊疑有淋病奈瑟菌(NG)、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感染的患者,其中男286例,女209例,为无选择的随机样品(取其宫颈和尿道分泌物做为样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