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983年6月,我科收治一例盘状红斑狼疮(D.L.E.)患者,口服氨苯砜(D.D.S)后出现固定红斑损害,兹报道如下: 张××,男性,33岁,已婚,往院号558494,因面部患DLE两年,近月日晒后皮损加重,损害向周围扩延,自觉灼痒难忍,收住院活疗。既往肯磺胺类药物过敏史,家族史无特殊。检查:系统性检查及血清免疫学检查无异常发现。皮肤科情况:损害以鼻部为中心,两面颊至鬓角有暗红斑,呈对称分布,外观呈蝶  相似文献   

2.
<正> 慢性盘状红斑狼疮继发鳞状细胞上皮癌者,国外文献有不少报道,但在国内仅有顾氏于1964年报道2例。作者观察1例,报告如下:患者侯××,女,55岁,颜面、手足发生红斑角化损害20年,初起在双足跟有红色斑块,后双足背、颊及下唇亦有同样损害,冬天和日晒后加剧,关节不痛。体检:发育营养中等,心肺(-)肝脾未触及。皮肤情况:双足跟、双手背及左腕部有椭圆形及不规则的暗红色斑块,浸润明显,境界清楚,表面角化过度,中央稍凹陷,轻度萎缩,双颊有指甲大萎缩性色素沉着性瘢痕,下唇干裂肿胀,显淡红  相似文献   

3.
深在性红斑狼疮(LEP)比较少见,兹将我们所见一例报告如下: 鲁××,女性,49岁。主诉右臀部皮下硬块6年、表皮发红有鳞屑3年。患者素来健康,于6年前右臀部多次肌注维生素B_(12)后出现一个黄豆大硬结,无痛痒。经热敷未消退,缓慢增大。无全身不适。近3年来结节显著增大,表皮发生红斑和鳞屑,且逐渐向下凹陷。就诊前硬块有鸭蛋大,与衣裤摩擦有轻度疼痛。  相似文献   

4.
1例播散型盘状红斑狼疮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盘状红斑狼疮是一种具有特征性损害的慢性皮肤型红斑狼疮 ,属自身免疫性疾病。好发于面部 ,少数可播散到四肢、躯干 ,成为播散型盘状红斑狼疮。此型伴有低热、乏力、关节痛、雷诺氏现象 ,5%~10 %可转变为系统性红斑狼疮。 1998年 6月我院收治 1例播散型红斑狼疮。现报道如下。1 病例介绍  患者 ,男 ,60a,因颜面部、胸前区红斑伴瘙痒 8个月 ,加重伴发热1个月余入院。 1997年患者因注射青霉素后出现上述症状 ,曾在外院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 ,经治疗体温降至正常 ,但红斑未消退 ,为进一步诊治遂入我院。既往有“冠心病”史。入院后体…  相似文献   

5.
<正> 田××,男性,43岁,社员,就诊日期:1980年4月20日。病史:3年前下腰部出现白色鳞屑性斑片,随后上下肢、躯干、头皮均出现同样的斑片,冬季加重。发病一年后指甲生长速度加快,前端变厚,因有疼痛不能剪除而任其生长,成为爪状,已丧失劳动能力。查体:全身除面部外均有大片状鳞屑性红斑,除去鳞屑有鲜红色的薄膜,有点  相似文献   

6.
李××,女,45岁,邮电职工,1969年11月17日因头部有盘状皮疹,鳞屑,秃发,诊断为盘状红斑狼疮,因治疗不规则,因此皮疹未曾痊愈。1982年3月起,左耳前又出现暗红色浸润斑块和结节,有触痛,临床疑为深部红斑狼疮,乃作病理切片检查得以证实病理如下结果:表皮角化过度,角质栓  相似文献   

7.
《中国全科医学》2005,8(12):988-988
为了进一步修订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制定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分类标准,2003年,国际协作组在瑞典兰德举行会议,对现有的SLE分类标准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Petri和Magder将会议内容整理成文并发表在Lupus杂志(2004,13:829)上,供临床医师及研究人员参考。ACR制定的1971年,1982年和1997年SLE分类标准见表1。表1ACR制定的1971年、1982年和1997年SLE分类标准比较1971年分类标准1982年分类标准1997年分类标准蝶形红斑蝶形红斑蝶形红斑盘状红斑盘状红斑盘状红斑光敏感光敏感光敏感口腔溃疡口腔溃疡口腔溃…  相似文献   

8.
韦××,男性,20岁,农民,1986年6月25日入院.X线片号:15777。患者反复尿频、尿急、尿痛十年零七个月,经常有尿线中断现象,尿痛难忍,近一年来自觉下腹坠胀,排尿困难日渐加重,每日6~8次,有时有血尿,经常须变动体位或卧下后,小便始能点滴状排出.神清合作,五官正常,心肺正常,腹软,肝脾未触及,于耻骨联合上缘可触及一鸭蛋大硬块,活动,有明显压痛.四肢正常.X线照片:于耻骨联合上偏左侧,见一7.5×6.5cm长圆形,同心圆状,边缘较毛糙之致密影(图1见281页)。诊断:巨大膀  相似文献   

9.
<正> 厌氧菌广泛存在于人的皮肤和粘膜等部位,一般情况下为非致病菌。但是当条件改变时,厌氧菌可以引起多种疾病,厌氧菌侵入血液,同样引起菌血症、败血症。现将从一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血液中分离出一株专性厌氧解糖消化球菌报告如下: 临床病例:患者王××,男性,47岁,因面、唇、颈、前胸部红斑,伴乏力,关节痛一年余,加重10天,  相似文献   

10.
环磷酰胺冲击治疗SLE加重皮疹及蛋白尿1例李军平(如皋市人民医院肾内科,如皋226500)患者女性,35岁。因面部光过敏蝶形红斑,全身关节疼痛就诊。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用雷公藤多甙10mg×3/d,强地松5mg×3d口服治疗。半年后出现向...  相似文献   

11.
患者谭××,女,35岁,工人,于1982年3月21日上午7时无任何先兆左眼突然黑蒙伴眼球胀痛感。于3月22日上午8时步行来诊。体查:发育管养中等,BP118/80,呼吸、脉博、体温均正常。面颊部有典型蝶形红斑,四肢皮肤有散在性红斑,心律整,心尖区可闻Ⅲ级收缩期杂音,肺-,肝脾不大,未引出病理性神经反射。胸部透视,心电图正常。  相似文献   

12.
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Subacute Cutaneous LupusErythematosus, SCLE),是近10多年才引起注意的一个SLE的亚群,约占SLE的10%~15%,故并不十分少见。由于病人常常首次就诊于皮肤科,有人亦称该病为离心性红斑、播散性盘状LE、多形性日光疹、浅表性播散性LE,、银屑病样LE、糠疹样LE和自家免疫性环状红斑等,国内已有为数不多的报道,现报告1例如下: 患者,尤××,女性,48岁,汉族,无婚,农民,于1994年3  相似文献   

13.
患儿,男,岁,注射结核菌素48小时后出现:发烧,鼻。颜面出观点状红色皮疹、病痒,逐渐播及全身。既往无皮肤病史及过敏史。查体:体温38.2℃,颜面及全身可见皮肤密集大小不一,鲜红或暗红多形红斑,压之不退色,边缘不清楚,有的融合成大片状,有的为含有大量渗出液的大疮性多形红斑。血常规:白细胞12.4×109/L,,中性粒0.63,淋巴0·32,血小板140×109/L。其他常规检查均正常。诊断为结核菌素引起大疱型渗出性多形红斑。给予他塞米松、扑尔敏、维生系C、钙剂、法霉素、辅以皮肤局部用药,9天后痊愈出院。讨论接种生物制品和…  相似文献   

14.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格林—巴利综合征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发于青年女性的自身免疫性累及多脏器的炎症性结缔组织病,它可引起多种神经系统并发症,但引起周围神经病变的少见,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合并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病例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 患者×××,女性,18岁。1年前曾因面部红斑,肾损害在我院经有关检查确认为系统性红斑狼疮。长期口服强的松、雷公滕等药物维持治疗,间断做农活。入院前半月患者出现发热伴吞咽困难,四肢无力入院。既往无糖尿病、肾炎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2例颈部淋巴管瘤如下: 例1 张××,女,9个月,左颈腋肿物9个月。患儿生后其母发现腋下有一鸡蛋大小肿物,质软。后因肿物日益增大,从左腋下发展到左颈侧而入院。体查:心肺、五官正常,肝脾未扪及。左腋下肿物延至左颈部,呈枕头状,大小为25×15cm,表面凹  相似文献   

16.
患者,金某,女,20岁,工人,未婚,入院时间:1988年1月28日,住院号:343号。患者于1986年7月,发现鼻翼两侧有红色皮斑,约1×1cm大小,后经北京某医院检查,狼疮细胞阳性,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经治疗(未用激素)后皮斑消失。此次病症复发一月,红斑增大,约3×4cm大小,无何异常感觉,T36.6℃,Bp14/10kPa,神清,无心、肺、肝、肾及神经系统并发症。既往无癫痫病史。入院后给予“蝮蛇抗栓酶”(抚顺青风制药厂,辽卫药准字(85)2077—3号)0.75~u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日一次静点。应用第一疗  相似文献   

17.
周某某,女,34岁。因反复发热,关节疼痛,面部皮疹及肾脏、肝脏、神经等多种脏器损害,确诊为系统性红斑性狼疮已7年。6天前又因高热、关节疼痛、咳嗽以系统性红斑狼疮、上呼吸道感染再次收入住院。体检:体温39℃,心率120次/分,呼吸28次/分,热病容,忧郁状,双肺呼吸音粗糙,肝肋下2cm、剑下4cm,双肾区叩痛,双膝关节红肿。化验:血红蛋白64g/L,白细胞9.2×10~9/L  相似文献   

18.
某女,51岁,于28年前左侧和右侧面部相继出现麻痹,治疗后好转,但未恢复正常。1982年10月右侧面部出现片状水肿性红斑,痒,经对症治疗皮疹消退。一周后皮疹复发,并扩大,累及左侧面部及上、下唇部,融合成大片状,且日渐加重,影响进食。有磺胺过敏史。月经正常,生四个子女,其中一子有沟状舌。 体格检查:T、P及BP均正常,心肺未见异常。WBC6.5×10~9/L,N0.70,LO.28,M0.02;Hb 115g/L。纤维胃镜示“十二指肠溃疡”。心电图、脑电图、B超、胸片、纤维结肠镜等检查  相似文献   

19.
<正> 患者邓××,女,14岁,本县籍。因左鼻不通一年余、流脓涕、时而头痛半年,于1979年9月9日就诊。检查:右鼻正常。左鼻腔有粘脓性分泌物,并有臭味,通气不畅,各鼻窦区无压痛,清拭分泌物时见一黑色异物堵塞于总鼻道内,以枪状镊触之,坚硬如石,但尚可活动,滴入1%麻黄素液收敛鼻粘膜后,用小麦粒钳夹持异物顺利取出。该物为不整形结石,体积约16×10×8mm~3,重2.4克,核心为黑色布屑。取出后鼻腔通气好,查鼻中隔及中下鼻甲均无异常。  相似文献   

20.
例1: 男,34岁,左面部肿胀一年半,右面部肿胀半年,无痛。体格检查:T、P、R及BP正常,神志清楚,查体合作,发育正常,营养一般,面部下1/3不对称,左侧可触及一4×3.5cm~2大的下颌骨肿物,质硬,右侧可触及一2×2cm~2的肿物,质硬。全景X线口腔片示:87根大的下颌骨肿物,质硬,右侧可触及一2×2cm~2的肿物,质硬 。全景X线口腔片示:根尖部有一约3×3.5cm~2的透亮区下颌角部有一6×2cm~2的透亮区。下颌骨正侧位片示:双下颌骨均见囊状及多房状的透亮区,髓腔膨胀,皮质菲薄,其中可见骨性间隔及少许条状,小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