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38例患者术肢的护理方法和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术肢的术后护理临床资料,着重分析护理方法。结果经积极治疗与全面有效的术后护理,38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没有发生供血管移植区肢体的感染或是心理问而题影响机体的整体康复,均痊愈出院。结论从观察术肢皮温皮色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防止术肢感染,加强血糖、血压、心功能不全的观察与控制,嘱患者术后早期活动及合理安排营养,心理护理等方面做好患者的术后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是中、老年的常见病。随着心血管外科的发展.冠状动脉旁路术的手术护理成为康复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对26例冠状动脉旁路术的病人,根据康复护理的特点,制定护理计划.预防了术后并发症.促进病人早日康复。现就其术后康复护理体会小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并行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疗效。方法比较并行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6例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术后旁路通畅率为100%。住院时间并行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8±7)d,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8±8))d;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时间:并行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48±14)h,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57±32)h;心房颤动发生率:并行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16(6%),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为4/33(12%)。结论并行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也是一种合理和安全的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处理原则。方法选择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49例,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在体外平行循环支持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40例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装置25例,其中术前置入18例,术中置入5例,术后置入2例。术中同期行二尖瓣手术8例,围术期死亡3例,病死率6.1%。结论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治疗危重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方法,但需要多学科的心脏中心以及一定数量的常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技术和经验。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研究冠心病患者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效果。方法106例择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分为两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59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47例,对两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在平均搭桥支数、平均动脉桥支数、死亡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ICU天数、平均住院天数以及胸腔引流量和输血量均低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均是冠心病外科治疗有效的方法;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相比,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缩短呼吸机支持时间、减少胸腔引流量、输血量和平均住院天数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在冠状动脉旁路术后发生移植静脉或自身冠状动脉狭窄的病人中,应用经皮肤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的结果。方法:在1978年12月至1983年4月,61例曾作过冠状动脉旁路手术的病人在69次手术中进行了105次冠状动脉成形术。血管成形术与旁路术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提高,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出现多种不同术式以满足临床上的各种需求,其最终目的都是重新恢复远端缺血心肌的血运。血运重建越来越呈现出创伤小、风险小、效果好、多种技术交叉的趋势,从而更好的缓解心绞痛症状,达到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的目的。目前心脏外科领域除了传统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外,还有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归纳右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与旁路移植方式,探索影响右冠状动脉桥血管术中流量和术后早期通畅率的相关因素,为制定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并筛选2017年8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完成患多支血管复杂病变且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冠心病患者,纳入其中靶血管包括右冠状动脉的患者241例,其中男性178例,女性63例,包含262支右冠状动脉区域桥血管。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右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特点、手术相关资料,统计不同旁路移植方式下右冠状动脉的特点,以及术中桥血管流量和术后早期桥血管通畅率的预测因素。结果:全组患者均干预右冠状动脉系统,241例患者以老年[(62.5±8.8)岁]、男性[178例(73.9%)]为主,其中合并高血压151例(62.7%)、NYHA心功能分级为Ⅰ/Ⅱ级55例(22.8%)。接受非体外循环旁路移植术153例(63.5%),平均靶血管数3.2个。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部位选择的方式包括:单纯右冠状动脉主干旁路移植76例(31.5%),单纯后降支(PDA)旁路移植81例(33.6%),单纯左心室后支(PL)旁路移植15例(6.2%),PDA+PL旁路移植54例(22.4%),右冠状动脉主干+PDA旁路移植12例(5.0%),右冠状动脉主干+PL旁路移植3例(1.2%)。术后总体桥血管通畅率为96.2%。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靶血管吻合于右冠状动脉远端分支的桥血管流量预测值差于吻合于右冠状动脉主干(B=-11.126,P0.001),序贯吻合与非序贯吻合相比其桥血管流量显著提高(B=19.954,P0.001),而桡动脉桥是预测术后早期桥血管闭塞的独立危险因素(OR=21.973,95%CI:4.657~103.687,P0.001)。结论:移植于右冠状动脉主干和序贯吻合桥可能是提高桥血管流量的独立因素;而桡动脉桥是术后早期桥血管显影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需行冠状动脉旁路术患者合并肾动脉狭窄的肾动脉支架治疗,以防止冠状动脉旁路术术后发生急性肾功能不全.方法自2001年4月至2005年1月,我院对拟行冠状动脉旁路术的892例患者中的874例(98%)在冠状动脉造影同时行肾动脉造影,共检出肾动脉狭窄行支架术治疗患者82例(占9%),狭窄肾动脉104支,狭窄>70%或跨狭窄压差>20 mm Hg(1 mm Hg=0.133kPa).82例中男56例,女26例,平均年龄66.6±5.1(56~77)岁,合并高血压者77例,肾功能减退者21例.肾动脉支架术前不用抗血小板药物及低分子量肝素,术前抗凝用肝素.支架内径4~7mm,长度14~22mm.肾动脉支架术均先行球囊扩张,再置入支架.每例患者造影剂一次用量35ml~200mi.80例肾动脉支架术后5天内行冠状动脉旁路术,2例肾动脉支架术后第13、15天内行冠状动脉旁路术.结果104处病变肾动脉支架成功率100%,无并发症.术前肾功能减退者中9例于出院时血肌酐下降,3例支架术后一过性血肌酐升高;术前肾功能正常者中4例支架术后一过性血肌酐升高,P>0.05.所有支架术后一过性血肌酐升高均为双侧肾动脉重度狭窄.892例接受冠状动脉旁路术者术后未发生急性肾功能不全;2001年4月之前我院共行冠状动脉旁路术106例,术前均未行肾动脉造影,其中2例术后发生急性肾功能不全.结论肾动脉狭窄可致冠状动脉旁路术术后急性肾衰的发生,本组冠状动脉旁路术前行肾动脉支架术者占9%.需冠状动脉旁路术者肾动脉狭窄病变多符合动脉硬化病变特点,由于术前成功置入肾动脉支架,冠状动脉旁路术后无一例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肾动脉支架术是治疗肾动脉狭窄的安全有效且简便易行的方法.为防止冠状动脉旁路术术中及术后出血并发症,肾动脉支架术者于冠状动脉旁路术术前应停用抗血小板药及低分子量肝素,因此,尽量缩短肾动脉支架术与冠状动脉旁路术的时间间隔,既可以减少肾动脉支架术后血栓并发症,亦可以减少患者持续卧床的时间.肾动脉支架术对冠心病行冠状动脉旁路术合并肾动脉狭窄并肾功能减退患者的术后肾功能改善有益.  相似文献   

10.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与传统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相比,心肌损伤和术后出血较少,但仍有发生。2002年6月~2003年12月,我们在10例OPCAB中应用抑肽酶,预防OPCAB心肌损伤及术后出血,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常温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麻醉管理方法。方法:32例冠心病人在静脉吸入复合麻醉下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中心率控制于50—70次/min,平均动脉压大于60mmHg。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1例改用体外循环,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具有创伤小,病人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但对麻醉有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非体外循环下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旁路移植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技巧和术中处理方法。方法:连续57例患接受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中予以适量扩容、小剂量α受体兴奋剂以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采用心脏稳定器控制局部心肌运动幅度,阻断冠状动脉或在置入血管塞控制冠状动脉出血情况下进行血管吻合。全组吻合前降支57例,对角支21例,右冠状动脉27例,钝缘支42例,后降支20例。结果:术后1例死于并发感染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余患痊愈出院。随访所有患心绞痛症状均消失,冠状动脉造影示桥路和吻合口通畅。结论:选择合适的病例进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极为重要。弹力线阻断靶血管近远端或腔内置入血管塞法均能有效地控制切开的冠状动脉出血。冠状动脉吻合的顺序应是先行前降支和右冠系统的吻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高龄病人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的特点.方法 对近8年来32例75岁以上冠心病病人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其中行不停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5例,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4例(占12%),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加二尖瓣置换3例(占9%).结果 32例高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无院内死亡,平均术后气管插管时间12 h,重症监护病房停留时间4 d,术后住院时间18 d,术后引流量831 ml.共有29例次术后发生各种不同的并发症.20例随访3~88个月,晚期死亡3例(占9%),其中因心脏病死亡2例(占6%).结论 高龄冠心病病人只要一般情况好,无严重肺、肝、肾和脑疾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可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不停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院内病死率,为高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4.
高龄病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分析——附32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高龄病人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的特点.方法 对近8年来32例75岁以上冠心病病人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其中行不停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5例,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4例(占12%),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加二尖瓣置换3例(占9%).结果 32例高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无院内死亡,平均术后气管插管时间12 h,重症监护病房停留时间4 d,术后住院时间18 d,术后引流量831 ml.共有29例次术后发生各种不同的并发症.20例随访3~88个月,晚期死亡3例(占9%),其中因心脏病死亡2例(占6%).结论 高龄冠心病病人只要一般情况好,无严重肺、肝、肾和脑疾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可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不停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院内病死率,为高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并发症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近3年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62例,分析术后并发症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心律失常,其次是胸腔积液、低心输出量综合征、低氧血症、神经系统并发症、下呼吸道感染。结论随着心外科、麻醉、体循、监护室等相关科室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并发症已逐渐减少,经对症治疗,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6.
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简称成形术)治疗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已经在全世界迅速发展。成功的成形术和冠状动脉旁路术(CABG,简称旁路术)一样能减轻病人临床症状。由于成形术能获得满意效果,它比旁路术可能病残率较小,死亡率较低,且住院日期短,故越来越多地被广泛采用.为证实这种说法,本文对在同期内应用成形术和单支血管旁路术的疗效加以比较并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17.
为评价冠状动脉旁路术在治疗冠心病中的近期临床效果,1994年9月~1996年8月间我们为53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术。采用低温冷血间断灌注心肌保护;体外循环时间平均为149±54分;升主动脉阻断时间平均90±41分;每例平均搭桥3.1根。结果:病死率为1.89%,其余患者心绞痛消失。心输出量术前平均3.89±1.72;术后平均4.98±1.54。心脏指数术前平均2.18±1.04;术后平均2.76±0.75。术前与术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认为:(1)低温冷血间断灌注对缺血心肌保护良好;(2)冠状动脉旁路手术能消除心绞痛,改善心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旁路术对变异型心绞痛病人的手术疗效尚有争论,其原因为变异型心绞痛常伴有冠状动脉痉挛,故有人提出去除心脏的神经支配以解除冠状动脉痉挛。本文报道在冠状动脉旁路术时加作神经丛切除术的手术操作、疗效及术后心绞痛复发的情况。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严重器质性冠状  相似文献   

19.
心肌血管重建术后移植血管通畅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十年代末期,心肌血管重建术获得成功。手术通过重建冠状动脉血液循环,为缺血的心肌提供氧合血,从而缓解症状恢复因缺血而受损的心功能。目前临床最多采用的手术方式为:主动脉大隐静脉冠状动脉旁路术及乳内动脉冠状动脉旁路术。虽然冠状动脉旁路术已广泛推广,但术后仍有15~20%的患者不能满意地解除症状,导致心绞痛的持续发作或复发。其常见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八十年代以来 ,随着冠状动脉溶栓术、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冠状动脉内扩张术、冠状动脉旁路术等技术的推广应用 ,心肌再灌注损伤 (myocar dialreperfusioninjury ;MRI)已越来越受到广大基础和临床工作者的重视 ,探索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药物已成为当今医学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1 抗氧自由基药物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自由基 (OFR)清除剂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过氧化氢酶 (CAT) ,使心肌收缩力及心功能有明显改善。含疏基化合物的特点是含疏基 ,提供氢原子 ,使OFR变成不活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