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发各种心脑血管事件的患病率及其与不同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水平的关系.方法收集原发性高血压单纯并发心脑血管事件住院病例共238例,计算脑出血(CH)、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脑梗死(CI)、高血压性心脏病所致的心力衰竭(HF)、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生率以及其在不同SBP、DBP、PP水平的发生率.结果 CI 94例(39.5%);CH 52例(21.8%);HF 46例(19.3%);SAH、AMI分别为30例(12.6%)和16例(6.7%).各种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均随SBP、DBP、PP水平的增高(大)而增高.SBP≥160 mm Hg,CH、SAH占同组病例90%以上,CI、HF占70%,AMI占50%.DBP≥90 mm Hg,CH、HF占同组病例90%以上,SAH占80%,CI、AMI占75%以上.PP>40 mm Hg,各种心脑血管事件占同组病例90%以上.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发各种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CI最高,CH次之,HF居第3位.各种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随着SBP、DBP、PP的增高(大)而增高.SBP≥160 mm Hg,DBP≥90 mm Hg,PP≥40 mm Hg,各种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最高.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和脉压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陈小玲 《高血压杂志》2005,13(9):580-58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发各种心脑血管事件的患病率及其与不同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水平的关系。方法收集原发性高血压单纯并发心脑血管事件住院病例共238例,计算脑出血(CH)、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脑梗死(CI)、高血压性心脏病所致的心力衰竭(HF)、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生率以及其在不同SBP、DBP、PP水平的发生率。结果CI94例(39·5%);CH52例(21·8%);HF46例(19·3%);SAH、AMI分别为30例(12·6%)和16例(6·7%)。各种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均随SBP、DBP、PP水平的增高(大)而增高。SBP≥160mm Hg,CH、SAH占同组病例90%以上,CI、HF占70%,AMI占50%。DBP≥90mm Hg,CH、HF占同组病例90%以上,SAH占80%,CI、AMI占75%以上。PP>40mm Hg,各种心脑血管事件占同组病例90%以上。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发各种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CI最高,CH次之,HF居第3位。各种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随着SBP、DBP、PP的增高(大)而增高。SBP≥160mm Hg,DBP≥90mm Hg,PP≥40mm Hg,各种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最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对社区高血压人群实施综合防治的效果,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高血压防治的模式.方法以社区健康教育为基础,以控制疾病危险因素为基本手段,以"社区高血压病监控管理系统"软件运用为运作模式,对治疗组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强化干预和管理治疗,并与1809例高血压病患者采用随意治疗进行对照研究,连续随访观察6年.结果治疗组累计发生终点事件54例,事件发生率为2.93%,事件发生率为脑出血(CH)0.81%、脑梗死(CI)0.65%、蛛网膜下腔出血(SAH)0.33%、心肌梗塞(AMI)0.33%、心脑血管死亡0.33%、其他病死亡0.65%.对照组累计发生终点事件111例,事件发生率为6.14%,事件发生率为CH 1.33%、CI 1.82%、SAH0.66%、AMI 0.99%、心脑血管死亡1.33%,其他疾病死亡0.50%,意外死亡0.80%,两组病例构成比标化后,治疗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对照组低52.30%(P<0.01),其中CH低38.72%(P<0.01),CI低64.35%(P<0.01),SAH低50.97%(P<0.01),AMI低50.97%(P<0.01),心脑血管死亡低38.72%(P<0.01),而其他事件均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在社区对高血压人群实施综合防治提高了高血压病人群防治效果、降低了高血压病发病率、死亡率,减少了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是值得进一步推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晚近发现,脉压(PP)为非老年人心血管终末事件的强力预测指标,然而其与老年人心血管终末事件间关系尚未见报道.本文首次就PP可否为老年人心血管终末事件[冠心病(CHD)发病、心衰(HF)发生、以及总死亡率]的独立预测指标进行了大样本分析. 对象与方法 2152例受试老人,年龄≥65岁.研究初始均无CHD和HF佐证,同时检测各自SBP、DBP,藉此计算PP.嗣后人均随访10年,观察分析PP与继后CHD发病率、HF发生率以及总死亡率间的相关关系. 结果 PP与使用利尿剂、β-阻滞剂、洋地黄药、口服降糖药,以及平均动脉压(MAP)、SBP、高血压均明显正相关,与DBP不相关.随访10年间,在2152例受试老人中,罹发CHD事件328例(CHD死亡154例,MI174例),罹发HF事件224例(HF死亡26例,HF住院者198例),不幸死亡包括CHD致死者共1046例.分析显示,PP与继后前述3事件间均存在明显的线型相关关系.如PP每递增1.33kPa,则CHD风险相应升高22%,HF风险相应升高22%,总死亡风险相应升高16%.校正年龄、性别、地区差异、各合并症以及CHD诸公认危险因素后,PP每递增1.33kPa,则CHD危险仍相应升高12%,HF危险亦相应升高14%,总死亡危险相应升高6%.且SBP及MAP亦均与罹发前述3事间正相关,DBP与之不相关.进一步将PP与其它血压参数(SBP、DBP、MAP、高血压等)一同进行分析后发现,PP仍与前述3事件明显正相关,与其它血压参数逆相关;若将PP汇同伍用药物及正常血压、高血压一同分析后显示,PP与纯收缩期高血压发病正相关,与舒张期高血压发生并不相关. 讨论本文结果表明,即使在老年人群,PP增大仍为其远期心血管终末事件(CHD、HF发病以及总死亡率高低)的强力独立危险因素和可靠预测指标. (袁志敏摘)  相似文献   

5.
单纯舒张期高血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宋尚明 《山东医药》2008,48(29):114-115
高血压病分为三种亚型:单纯舒张期高血压(IDH,SBP<140 mmHg、DBP≥90 mmHg);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SBP≥140 mmHg、DBP<90 mmHg);收缩、舒张双期高血压(SDH,SBP≥1140 mmHg并DBP≥90 mmHg).现就IDH的概况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与早期肾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PP)、SBP、DBP及平均动脉压(MAP)与早期肾损害的关系。方法选择180例初诊或停药2周以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PP、SBP、DBP和MAP检查,以血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2.6mg/L作为肾损害的标准,分为肾损害组和非肾损害组,其中肾损害组84例,非肾损害组96例。将两组血压参数进行比较,并与血β2-MG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肾损害组PP[(59±10)mmHg]及SBP[(168±28)mmHg]较非肾损害组[(41±8)mmHg,(151±10)mmHg]明显增高。(2)相关分析显示血β2-MG与PP、SBP呈正相关,尿β2-MG与PP、SBP、DBP、MAP呈正相关。其中与PP、SBP相关性较好。结论PP与SBP、DBP、MAP增高均可导致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而PP、SBP增大是导致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航海人员(包括水下和水面作业)中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参数变化特征.方法选择偶测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的37例航海人员中高血压患者行24 h ABPM, 并与94例血压正常的航海人员(<140/90 mmHg)对比观察.结果航海人员中高血压患者24 h平均SBP和DBP、白昼或夜间平均SBP和DBP,白昼或夜间SBP和DBP负荷值,均明显高于血压正常组;高血压患者夜间SBP和DBP均值下降>10%(>10 mmHg);水下作业组的高血压患者白昼或夜间SBP和DBP负荷值高于水上作业组.结论本组航海人员中高血压患者均显示杓型高血压,可能与轻、中度高血压(35/37)较多有关;水下作业组高血压患者负荷值升高明显,提示水下作业人员的工作环境与生活条件等受多种复杂因素影响,易产生增压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中、老年人心脑血管危险因素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关系。方法:采取病例配对的方法,对98例首次发生心脑血管事件患者进行心血管危险因素分析,对照组随机选择同期因呼吸、消化疾病住院的中老年患者。以心脑血管事件为因变量,以各种危险因素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并对事件组患者进行危险因素的回顾性探讨。结果:事件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静息心率(RHR)、血糖(GLU)、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均高于对照组,STT异常、左室肥厚(LVH)发生率较高。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LVH、TG、TC、PP、RHR、STT异常与心脑血管事件呈正相关,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高血脂、静息心率增快、STT异常、左室肥厚等心血管危险因素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随着年龄增高,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脉压升高是心脑血管事件的最常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脉压研究的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量研究均提示脉压(pulse pressure,PP)是心脑血管疾病尤其冠心病、心力衰竭的危险因子,其对中老年人冠心病发生和死亡的预测作用甚至大于SBP与DBP,有些学者甚至提出高血压治疗指南中应包括对PP的控制.但是现在尚不能肯定PP对冠心病的预测作用是否独立于SBP和DBP,亦不清楚PP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在不同年龄段是否有所不同,PP对冠心病危险的界值也没有统一的看法.有些研究也得出了相反的结论.另一方面,许多观察性资料都显示,目前降压治疗中普遍存在"60/90规则",即大约90%的患者DBP能控制在90mm Hg以下,但只有60%左右的患者SBP可以控制在140 mm Hg以下.这又引起了高血压降压治疗过程中SBP与DBP下降不平行是否会导致PP加宽的争论.中国目前大约1.3亿高血压人群,中老年人群中则有一半以上患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而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类型,这使对脉压研究的重要性更显突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血压与非高血压病人在运动试验中的血压变化。方法根据患者有无高血压及冠心病分为对照组、单纯高血压组、单纯冠心病组和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观察患者在平板运动试验(TET)中的血压变化,通过电话随访方式追踪患者高血压及其他心脑血管事件发病情况。结果四组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平均收缩压(SBP)的变化在组内与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舒张压(DBP)和心率的变化在组内有明显差异,而组间无明显差异。新发现高血压患者11例,利用ROC曲线描绘出运动时SBP差值界值和SBP界值,分别为80.7和200.5mmHg。结论相比较运动时DBP的变化而言,SBP的变化可以作为运动性高血压较理想的指标。运动时SBP最高压≥200.5mmHg,和(或)SBP最高值与运动前的差值≥80.7mmHg时,提示今后发生高血压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1.
老年高血压危象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基本概念 老年高血压患者易患重症高血压的原因:从一项对100万高血压患者的回顾性分析发现,与年轻的患者比较,在同样血压水平,心脑血管事件的死亡率随着年龄的老化而进行性升高。因此,老年人患高血压时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可能随着血压升高而增大。Staessen等荟萃分析了8项临床试验(共15693例)对年龄≥60岁、收缩压(SBP)≥160mmHg、舒张压(DBP)≤95mmHg,统计发现SBP与总死亡率呈显著正相关(P=0.0001),DBP与总死亡率呈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昼夜血压节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高血压患者再发心脑血管事件影响及血管内超声特征的影响。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采用动态血压检测仪检测该院心内科收治的60例AMI合并高血压患者24 h血压。根据患者血压变化分为非杓型血压组18例,杓型血压组16例,超杓型血压组14例及反杓型血压组12例,应用血管内超声仪分析四组患者血管病变情况。对上述患者随访1年,观察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四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体质指数(BMI)、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BG)、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日间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无统计学差异(P0.05)。非杓型血压组24 h SBP及DBP、夜间SBP及DBP均高于其余三组(P0.05)。非杓型血压组最小管腔面积(MLA)、脂核负荷小于其余三组,而斑块面积、狭窄百分比、纤维帽厚度大于其余三组(P0.05)。非杓型血压组新发短暂性脑缺血、缺血性脑卒中、神经源性死亡、复发性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以及心源性死亡等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其余三组(P0.05)。结论非杓型及反杓型血压节律的AMI合并高血压患者再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较高,动脉斑块面积较大,危险程度较高,临床应加强对非杓型血压节律及反杓型的AMI合并高血压患者出院后的随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不同舒张压(DBP)水平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75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缺血性心脏病患者,按不同DBP水平以5 mmHg(1mmHg=0.133kPa)为界限分成6组:1组DBP70mmHg;2组DBP 70~75mmHg;3组DBP 76~80mmHg;4组DBP 81~85mmHg;5组DBP 86~90mmHg;6组DBP90mmHg,统计终点事件数,采用SPSS 16.0软件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并绘制曲线图进行趋势分析。结果:与4组比较,1组、2组、5组和6组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对风险(RR值)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校正危险因素后,与4组比较,1组、5组和6组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对风险分别增加67%、173%及222%(P0.05、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合并缺血性心脏病患者DBP应降到合理的范围,DBP下降过程中"J形曲线"现象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14.
晚近发现,脉压(PP)为非老年人心血管终末事件的强力预测指标,然而其与老年人心血管终末事件问关系尚未见报道。本文首次就PP可否为老年人心血管终末事件[冠心病(CHD)发病、心衰(HF)发生、以及总死亡率]的独立预测指标进行了大样本分析。对象与方法 2152例受试老人,年龄≥65岁。研究初始均无CHD和HF佐证,同时检测各自SBP、DBP,藉此计算PP。嗣后人均随访10年,观察分析PP与继后CHD发病率、HF发生率以及总死亡率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血压水平与脑血流动力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水平与脑血流动力学的关系。方法根据108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控制水平(收缩压(SBP)<140mmHg及/或舒张压(DBP)<90mmHg、140mmHg≤SBP<160mmHg及/或90mmHg≤DBP<100mmHg、SBP≥160mmHg及/或DBP≥100mmHg)依次分为A组(n=31)、B组(n=49)、C组(n=28)。经颅多谱勒超声(TCD)监测患者大脑中动脉(MCA)、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的收缩期血流速度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血管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及TCD频谱变化特征。结果(1)血压控制欠佳的B、C两组均以SBP、PP(脉压)增高为主,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2)B、C两组与A组比较及C组与B组比较,MCA、VA和BA的PI、RI明显增高,而MCA、VA的Vm和Vd和BA的Vd均显著降低(均P<0.01)。(3)随着SBP、PP的增高3组频谱形态异常的发生率显著上升(P<0.05,P<0.01)。结论血压水平与脑血流动力学密切相关,老年高血压患者宜应积极控制血压,降低收缩压,缩小脉压,减轻脑血管的损害。  相似文献   

16.
我国心血管病流行特征分析(3)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3 我国高血压流行趋势及有关危险因素的分析我国于1959、1979~1980年和1991年分别对15岁以上人群739000、4012128和950356人进行过3次全国性规模较大的高血压调查,得出临界以上[SBP≥18.8 kPa(141 mmHg)和(或)DBP≥12.1 kPa(91 mmHg)]患病率约分别为5.11%、7.73%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脉压变化对尿微量白蛋白(UmALB)排泌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脉压(PP)水平分成PP<70mmHg组,77例和PP≥70mmHg组,83例,两组均行系统降压治疗1月,将血压达标(BP140/90mmHg)者再继续治疗观察5月,分析这些患者治疗前后PP及UmALB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PP<70mmHg组治疗前后UmALB量无明显改变。PP≥70mmHg组治疗后有60例血压达标,该组总的UmALB分泌量减少,其中治疗后PP<70mmHg病例比治疗后PP≥70mmHg病例的UmALB分泌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随着脉压变化可引起UmALB排泌量的变化,PP从≥70mmHg降至PP<70mmHg时UmALB排泌量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8.
氯沙坦钾和盐酸苯那普利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疗效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氯沙坦钾和盐酸苯那普利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0例轻中度高血压者随机选用氯沙坦钾50mg或盐酸苯那普利10mg,每日一次口服,共24周。24h动态血压监测血压的改变。结果共62例完成随访。氯沙坦钾组(n=35)治疗后总体SBP和DBP较治疗前下降9.05mmHg和4.89mmHg;盐酸苯那普利组(n=27)治疗后总体SBP和DBP较治疗前下降7.19mmHg和2.00mmHg,有效率分别为51.43%和51.85%,两组无显著性差别。随访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期间无一例发生心脑血管事件。氯沙坦钾组中咳嗽发生率占2.86%,低于盐酸苯那普利组的25.93%。结论氯沙坦钾治疗老年轻中度高血压和盐酸苯那普利均有效,安全性好且耐受性优于盐酸苯那普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对远期心脑血管死亡事件预测价值的差异。方法对中老年人群10786例进行基线调查,随访8年,应用Cox回归分析4个血压指标对远期心脑血管死亡事件预测价值的差异。结果校正其他因素后,MAP和SBP分别为中、老年人最强烈的预测远期心脑血管病死亡事件危险程度的血压指标。中老年人4个血压指标每升高1个标准差(SD),其发生心脑血管病死亡危险的相对危险度(RR)由高到低分别为:(1)中年组:MAP(1.837),SBP(1.782),DBP(1.775),PP(1.750);(2)老年组:SBP(1.345),MAP(1.343),DBP(1.219),PP(1.215)。结论4个血压指标对心脑血管死亡事件的预测在不同的年龄段是不同的。中年人应着重于总体血压的控制,老年人应首先控制SBP。  相似文献   

20.
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的24h血压及脉压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的 2 4h动态血压特征及脉压情况。方法 收集 2 0 0 1年以来门诊及病房的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 12 1例 ,男 5 3例 ,女 6 8例 ,年龄≥ 6 0岁。所有患者均作 2 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随着年龄的增加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诊室、2 4h、白天及夜间的收缩压 (SBP)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舒张压 (DBP)却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所有患者的脉压 (PP)均明显增大 (PP >6 5mmHg) ;不同年龄组之间 2 4h、白天、夜间的PP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加 (P <0 .0 5 )。年龄 >70岁组的 2 4h和白天的DBP水平显著低于年龄≤ 70岁组 (P <0 .0 5 )。体重指数 (BMI)≥ 2 5患者组的 2 4h平均SBP、夜间平均SBP及DBP均高于BMI<2 5组 (P <0 .0 5 )。动态血压的夜间SBP和DBP的下降率分别为 4 .6 %和 7.0 % ,昼夜节律减弱。白天和夜间的SBP负荷明显增加 ,而DBP负荷正常。结论 随着年龄的增大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诊室、2 4h、白天及夜间的SBP均有升高 ,SBP负荷和脉压明显增加 ;昼夜节律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