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CT仿真内窥镜在主动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仿真内窥镜 (CTvirtualendoscopy,CTVE)对主动脉病变的显示能力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147例主动脉病变进行CTVE成像 ,5 8例并行DSA检查 ,37例经手术证实。结果(1) 147例主动脉中 ,139例获得了满意的CTVE图像。 (2 )CTVE良好地显示了血管内腔内壁 ,夹层动脉的内膜瓣 ,假性动脉瘤的破口。结论 CTVE集内镜与CT血管成像 (CTA)的优点于一身 ,可以明确诊断各种动脉疾病 ,帮助和指导手术 ,有着独特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CT仿真内窥镜成像技术临床应用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34,自引:13,他引:134  
目的探讨CT仿真内窥镜成像技术的原理、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将螺旋CT容积扫描数据传输到工作站。通过软件功能调整CT值阈值和透明度,显示含气器官或主动脉的内腔,赋予人工伪彩色,重建出沿空腔器官中轴行程一致的多幅器官内表面图像。再用电影功能依次回放,获得仿真内窥镜效果。用此方法检查21例患者及正常人,其中喉部8例,气管支气管3例,结肠5例,主动脉5例。全部病例均经纤维内窥镜或手术病理证实。结果喉、气管支气管及结肠CT仿真内窥镜获得类似纤维内窥镜显示管腔器官腔壁或腔内病变形态的效果。尚能从梗阻远端观察病变情况。主动脉CT仿真内窥镜能显示血管内壁、假性动脉瘤的破口、夹层动脉瘤的内膜瓣。结论CT仿真内窥镜提供了一种无创伤性的诊断方法,可作为纤维内窥镜的补充手段,但其敏感性及特异性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提高。  相似文献   

3.
螺旋CT仿真血管内窥镜是一种新的血管成像检查方法,因其可观察血管内表面,可结合其他螺旋CT血管三维成像技术对血管病变进行全面的观察,有利于血管病变的诊断和治疗.对螺旋CT仿真血管内窥镜的技术原理、操作方法、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临床应用价值及限度、应用前景和展望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吴晓  黄小燕  何剑   《放射学实践》2011,26(6):610-612
目的:回顾性分析急性胆道穿孔CT影像表现与手术所见,研究CT诊断要点,以求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对28例患者均采用CT平扫加增强,将层厚1 mm,层距0.5 mm薄层图像传至CT工作站,利用多平面重建(MPR)方法重建图像.结果:28例病例中22例利用MPR重组发现破口.25例显示胆囊或胆总管张力明显减低,胆囊、...  相似文献   

5.
螺旋CT三维重建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3D)重建的方法和技巧。材料与方法 使用HiSpeed CT/i扫描机,准直1.0-5.0mm,螺距1.0-2.0,骨或标准算法,重建间隔0.1-2.0mm,应用软件功能(Advantage Windows3.1工作站)对300例病人进行了各种3D成像(包括MIP,MinIP,SSD,RaySum或叠加成像)。结论 所有病例都获得了满意的3D图像。3D重建可从不同角度和方位了解病变的形态,起源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论 高质量的3D图像依赖于扫描及图像重建参数的合理选择和匹配,选择合适的重建方式及阈值,以及操作者的技巧和熟练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MS3D-CTA)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夹闭术前后的MS3D-CTA资料。用16层螺旋CT扫描仪获得原始图像,然后采用容积重组(VR)、薄层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多平面重组(MPR)技术对图像进行后处理。结果16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复查共发现17个动脉瘤夹,其中后交通动脉瘤6例,前交通动脉瘤5例,大脑中动脉瘤4例,胼周动脉瘤1例2个动脉瘤夹。MS 3D-CTA检查未见异常7例,动脉瘤残留2例,载瘤动脉局限性狭窄4例,伴有血管痉挛3例,所有患者均未见载瘤动脉闭塞及动脉瘤夹滑脱移位征象。VR上12例清晰显示瘤夹及载瘤动脉的三维空间关系,3例较清晰显示,1例胼周动脉瘤使用2个瘤夹者线束硬化性伪影明显而显示较差;动脉瘤夹的形态及大小在薄层MIP与MPR上均能准确显示,但瘤夹与载瘤动脉的三维空间感较差。结论MS3D-CTA是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快捷、安全和有效的随访检查手段,VR与薄层MIP、MPR结合可更好地显示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改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仿真内窥镜在喉部的应用价值。方法:正常12例,喉癌3例,声带息肉6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对其进行CT仿真内窥镜重建。结果:CT仿真内窥镜准确显示喉腔,并可多方位多角度观察,与纤维喉镜及手术所见具有良好的对应性。结论:CTVE可作为一种准确而无创性的检查方法,有助于临床医师治疗、手术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相似文献   

8.
螺旋CT仿真血管内镜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螺旋CT仿真血管内镜 (VIE)成像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5 6例临床怀疑血管病变的患者进行螺旋CT增强扫描。容积扫描所得原始数据在同机工作站重建横断面图像 ,使用内镜导航软件进行仿真血管内镜(VIE)成像 ,并采用多平面重组 (MPR)、表面遮盖显示 (SSD)、最大密度投影 (MIP)等后处理技术显示并观察靶血管。结果 :VIE能显示主动脉夹层内膜片、真假腔 ,可显示或推测破口位置是否累及重要分支 ;能直观的显示假性动脉瘤破口大小及位置 ;能清晰显示时主动脉炎时不规则的血管内壁和狭窄 ;可显示术后血管支架位置及有无支架外渗漏 ;显示血管壁钙化情况 ;判断上腔静脉狭窄程度 ;观察动静脉瘘之间的异常血管连接。结论 :螺旋CT仿真血管内镜成像技术能获得血管管腔内表面的仿真内镜图像 ,可直观、立体地观察血管病变 ,有利于显示血管全貌 ,结合其它三维重组方法 ,可为临床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 ,但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9.
多层螺旋CT胆道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胆管阴性成像(N-CTC)及曲线平面成像(CPR)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血管对比剂做增强扫描,扫描数据经工作站后处理,16例高位梗阻病例获得最小强度投影(M inIP)及表面遮盖法(SSD)图像,55例胆道梗阻病例进行多平面重建及曲线平面重建显示图像,分别分析各种处理的图像质量及梗阻定位定性诊断的能力。结果16例N-CTC中15例完成,均正确识别梗阻的部位,结合ASI定性准确率为80%(12/15)。5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CPR,定位诊断率为100%,定性诊断率为91%(50/55)。结论N-CTC适合于高位梗阻的病例,CPR显示胆管梗阻有很大优势,完全可以作为胆管疾病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CT仿真内窥镜技术的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系统分析主要扫描参数对CT仿真内窥镜 (CTVE)图像质量的影响 ,寻找可获得较好图像质量的扫描参数组合。评价CTVE对不同大小、形态的模拟病变的分辨能力 ,进一步确定图像的真实性。方法 应用不同扫描参数分别对不同组别模拟病变的模型进行扫描 ,观察图像质量及模拟病变的分辨情况。结果 准直器宽度、螺距、重叠重建率及重建方式的变化均会不同程度地影响CTVE图像质量。在准直器宽度≤ 3mm、螺距 1.0~ 2 .0、重叠重建率 6 0 %、标准 (STD)重建方式的参数范围内可获得较满意的图像质量 ,并具有可分辨微小结构及较真实显示结构形态的能力。结论 适当选择扫描参数、有效分辨伪影及变形 ,CTVE技术将成为显示空腔脏器病变及结构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磁共振仿真内镜(MRVE)对胆系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47例胆系梗阻性病变的患者行MRVE检查。将快速自旋回波(FSE)和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SSFSE)获得的二维T2WI数据传输至工作站,用导航软件显示胆管内腔。结果:MRVE清晰显示了胆管内解剖结构、梗阻部位和梗阻端的表面形态,FSE序列的MRVE和SS-FSE序列的MRVE对病变的定位准确率都为100%,检出病变的敏感性分别为92.2%和96.0%。结论:FSE序列的MRVE和SSFSE序列的MRVE都能显示胆系腔内结构。MRVE是对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技术的有益补充,但对胆系梗阻性病变诊断的特异性较性。  相似文献   

12.
胃肠道螺旋CT三维成像方法及临床应用评价   总被引:42,自引:2,他引:40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方法及其在胃肠道诊断领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63例患者行胃肠道螺旋CT检查,采用实时螺旋扫描,工作站后处理,设定CT域值和进行图像切割,分别获得胃肠道的仿真内窥镜、气体铸型、模拟管腔和立体剖面等不同的三维图像,并与临床病理对照。结果 临床病理资料较为完整者245例,获得的三维图像能较好的显示胃肠道的解剖关系及病的定位。对于胃癌、大肠癌的大体分型准确率为92.3%(3  相似文献   

13.
CT仿真内镜对鼻腔及鼻窦临床应用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CT仿真内镜对鼻腔及鼻窦病变的显示能力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健康志愿者6例及临床疑为鼻部病变的患者30例共71例鼻腔,分别进行CT仿真内镜及硬管内镜检查,将两种方法所得显示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并利用Wilconxon Wtest和x^2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鼻腔解剖结构和病变的显示,VE与RE有良好的一致性,VE可完整显示大部分未受侵犯的结构及大的病变;VE较RE能更清楚完整地显示鼻窦肿瘤、囊肿和息肉,本组显示例数均多于RE。结论:VE具有操作简便、无生、多入路方式及多观察方向的特点。对鼻腔病变的诊断上,VE可作为一种补充手段;对鼻窦病变的诊断,VE有一定优势,可作为一种主要手段运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4.
张廷  陈新晖  葛昊  李晓 《临床放射学杂志》2005,24(12):1071-107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原位肝移植受体手术前后的评估. 资料与方法对14例临床拟行肝移植受体进行MSCT多期增强扫描,并行2D、3D血管重建,观察肝脏、血管情况.5例行原位肝移植手术患者的MSCTA图像与手术对照分析. 结果 14例患者的肝脏病变及肝动脉和门静脉系血管结构清晰显示,其中肝硬化6例,肝硬化合并肝癌5例,Budd-Chiari综合征1例,Budd-Chiari综合征合并肝硬化1例,Budd-Chiari综合征合并小肝癌1例. 肝动脉解剖走行常见型11例,变异3例,腹腔干狭窄2例,肝动脉狭窄1例,脾动脉瘤1例.显示门静脉系血栓5例,门脉高压侧支循环形成6例;胆管结石3例.5例肝移植受体术前门脉癌栓1例,门脉高压侧支循环形成3例,术后未发现并发症. 结论 MSCTA对肝移植受体术前术后提供更多准确的信息,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王东  张挽时  熊明辉  喻敏  徐家兴 《空军总医院学报》2003,19(4):187-191,F003,F004
目的 探讨CT仿真内窥镜(CTVE)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适应证,并对其应用前景作一展望。方法 对493例经纤维内窥镜、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患者作了CTVE成像,分别观察CTVE上各部位的正常解剖结构图像、分析不同疾病的CTVE影像学表现,计算CTVE显示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与纤维内窥镜、手术病理结果及其他成像方法对照。结果 通过选择不同的观察方位、角度和阈值,CTVE能清楚显示靶器官内正常解剖结构的立体影像和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及其侵犯范围。CTVE显示病变的敏感性为72.7%~93.8%。结论 CTVE对腔内病变的显示提供了一种非创伤性、全新的影像学技术,能弥补常规CT图像和纤维内窥镜的不足;应根据病变的部位和性质合理选择CTVE成像技术,并密切结合轴位和MPR图像才能对病变做出全面、准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磁共振仿真内窥镜成像技术临床应用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目的探讨MR仿真内窥镜(VE)技术与方法的临床应用。方法 将62例MR水成像(尿路33例,胰胆管16例,椎管8例,脑室5例)和20例MR血管造影(脑,腹部各10例)二维或三维扫描数据传输至工作站,用寻航软件选择适当成像方式,阈值,视角及方向和人工伪彩色重建沿管腔长轴行进的内表面图像。结果 MR VE获得了逼真的尿路,胰胆管,椎管,脑室和血管纤维内窥镜样管腔内表面图像,较好地显示了内腔,分叉处及出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