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人“关于使用超低频交流电疗法的建议”[1] 一文在中华理疗杂志 2 0 0 0年第 1期上发表后 ,刘挺等[2 ] 提出了一些“异议”和疑问 ,其影响深广 ,曾有多位读者函询 ,现答复如下。“超低频电疗法”是“超低频交流电离子导入疗法”的简称[2 ] ,它主要用来进行离子导入 ,这是“建议”一文的主旨。就离子导入作用而言 ,直流电与低频交流电各有优、缺点。前者能有效地导入药物离子 ,但同时产生极化 ,时间长了不仅难以继续有效地导入离子 ,还会发生电解灼伤 ;后者不会产生极化及电解灼伤 ,但却不能有效地导入药物离子 ;介乎直流电与传统低频电之…  相似文献   

2.
通过高频电超短波联合碘离子和中药离子导入的方法治疗盆腔炎,并于同期单纯药物治疗比较。结果:高频电超短波联合碘离子和中药离子导入治疗组所需治疗时间短,盆腔炎的炎症消除较快,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用超短波联合药物离子导人是目前治疗盆腔炎的理想方法,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超短波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和中频电刺激分别联合短波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疗效.方法 选取KOA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离子导入组和中频电刺激组,每组50例.电离子导入组采用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联合短波进行治疗,中频电刺激组采用中频电联合短波进行治疗.治疗后3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及Lysholm评分对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电离子导入组治疗后3个月VAS评分及Lysholm评分分别为(2.4±1.2)分和(73.8±7.3)分,中频电刺激组治疗后3个月VAS评分及Lysholm评分分别为(4.1±2.4)分和(61.6±11.7)分.2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与中频电刺激组比较,发现电离子导入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程度明显优于中频电刺激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的Lysholm评分均较治疗前增高(P<0.05),且电离子导入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水平显著优于中频电刺激组(P<0.05).结论 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联合短波治疗KOA的疗效较好,可明显缓解疼痛,减轻肿胀,提高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4.
<正> 药物离子导入是指带电的药物粒子(或离子)在直流电或其它整流的脉冲电流作用下,引入人体以达到治疗目的一种电疗法。有称电离子透入疗法(Iontherapy,Iontophore-sis)与电泳(Electrophoresis)。现统称药物离子导入法。它已有170多年的历史。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药物离子导入的方法在不断改进,所用药物种类在不断扩大,治疗病种不断增多。60年代以前,一些学者对离子导入的某些问题做过研究并得出了许  相似文献   

5.
关于使用超低频交流电疗法的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超低频交流电离子导入法简称超低频电疗法,是物理疗法分类命名中首次提出的,因此可以称是一种新疗法,但它与一般概念的新疗法又有所不同,它是在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临床应用已有百年历史,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和比较完整的理论基础,其中绝大部分可为低频电疗法吸收利用。近几十年来国内外许多理疗学者在用低频电(指交流型)进行药物导入问题上进行了大量探索,但由于未能突破传统低频电频率的限制而未能推广。超低频电疗法的“新”在于它突破了传统低频电的频率界限,采用了介乎传统低频电与直…  相似文献   

6.
<正> 正弦调制电流不同于直流电,具有更显著的止痛和刺激作用,当用其整流形式时还可作离子导入法。作者对173例伴有疼痛症候群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比较了三种不同疗法的作用。病程1~15年,第一组48例用一般疗法(不包括电疗),第二组62例应用前列腺区透热疗法,第三组73例以直肠内药物电导入为主要疗法。  相似文献   

7.
<正> 1990年10月在莫斯科举行了“关于药物电导入疗法的现状、未决问题与发展前景问题”讨论会。强调了研究药物电导入疗法发展前景、作用机制及探求某些基本问题如药物是否进入了机体,是否趋向器官等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如果这些基本机制是由于皮肤的反射作用,那么就应弄清其发生的具体机制。不管怎样,都必须进行临床与实验的综合研究。指出:尽管药物电导入疗法在临床上已成功地应用了近200年,对其作用机制的认识仍有问题,在药物电导入的  相似文献   

8.
<正> 据报道,用负压电极进行药物电导入对于骨折、营养性溃疡、闭塞性脉管炎及许多皮肤科、口腔科疾病有良好疗效.实验资料证明,在负压条件下进行药物离子导入,药物能透入到深部肌肉和骨骼,在组织内所达到的浓度比普通电导要大2~5倍.这是由于所引起的负压损伤使组织阻抗下降之故.  相似文献   

9.
单纯疱疹性角膜炎 (HSK)是目前较为严重和常见的角膜病 ,近十几年来有明显的上升加剧趋势 ,发病率已占角膜病的首位[1] 。由于该病具有反复发作迁延不愈 ,重症病例增多 ,对药物治疗抵抗等特点 ,已成为难治的眼病之一。我们采用高压低频电并锌离子直流电导入综合治疗 50例 ,取得较满意的效果。资料和方法  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患者 150例 ,均经我院专科确诊 ,随机分为高压低频电并锌离子导入组 (A组 )50例 ,男 30例 ,女 2 0例 ;年龄 2 2~ 6 1岁 ,平均4 1.5岁 ;病程 7~ 30d ,平均 18.5d ;浅层型 (树枝状和地图状 ) 2 6例 ,深层型 (盘状…  相似文献   

10.
<正> 眼球由于组织结构的特殊,用药后能否到达眼组织的治疗部位,取决于给药方法和药物本身的理化特性.为此,在研究给药方法时,近年来国外学者利用药物离子电导入方法,进行了大量的动物实验。因为眼角膜是无血管的组织,药物离子进入后,不易马上被血循环带走,可产生较长期的作用:房水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综述了影响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治疗效果的技术因素。共有以下12种:①电流:治疗中电流强度发生变化,主要在开机后10分钟内。电流强度的掌握应依年龄、性别、部位、衬垫面积、病种、方法等具体情况而定。②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时间延长,导入量反而减少。③药物浓度:有人测定69种药物电导率,大多数随浓度升高而上升,少数达一定浓度时不再上升,有的反而下降。④药物性质:应掌握药物电离的极性,选定导入的电极。不能电离的药物是不能作直流电导入的,如氢化考的松,醋酸考的松就是非电离型化合物,不宜作电导入。⑤溶剂:二甲基亚砜是万能溶媒,可增加导入量1.5~2倍。黄连素的盐酸盐制剂几乎不溶于水,故不宜作电导入,而应用其硫酸盐或枸橼酸盐制剂。⑥药液的pH值:某些有机化合物属于两性电解质,在不同的pH值溶媒中,带有不同的电荷。不同药物采用阳极、阴极或非极化电极。⑦寄生离子:配制剂时必须用纯水配制,不宜用开水、自来水、河水、井水等配制。导入衬垫必须分别清洗,一药一垫,不可混用,混洗。⑧皮肤状态:去毛后24小时,以摩擦法除去角质层再导入,可使疗效提高。⑨导入电流的种类:平稳直流,平稳加直角脉冲,脉冲直流,半波音频,半波中频,双向交流中频电,文献报告意见不统一。⑩与其它理疗的联合应用:导入前作热疗,导入时作冷敷,可增加导入量。音频电或调制中频与直流电导入同时联合应用可提高导入率。直流电与超声联合应用可提高导入量15%~130%倍。(11)导入方法;眼杯法是衬垫法导入量的16~19倍。离子交换薄膜可提高导入量近3倍。保持衬垫厚度不小于1cm。(12)时律:直流电药物导入宜于上午进行。  相似文献   

12.
<正> 对52例患有大、小病灶或透壁性心肌梗塞病人,进行了综合性康复措施,包括按莫斯科心脏病疗养院所拟定的医疗体操、饮食治疗、心理治疗与理疗(电睡眠与离子导入)及药物治疗.根据体力负荷的耐受力和心血管系统的临床-功能状态,将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超声药物离子导入结合半导体激光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方法将8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超声药物离子导入结合半导体激光治疗;对照组40例,超声药物离子导入;治疗30 d.结果治疗组治愈18例、显效19例、有效3例、无效0例;对照组治愈6例、显效21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超声药物离子导入结合半导体激光治疗慢性盆腔炎有较高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药物经直流电导入加旋磁治疗婴幼儿先天性肌性斜颈(CIMT)的增效作用.方法230例CIMT患儿随机分为3组.结果3组患者治疗30d后的临床治愈率、好转率分别为33.3%、12.8%;53.9%、18.4%;63.2%、26.3%.碘离子加旋磁组和中药加旋磁组均显著高于碘离子组(P均<0.05);中药加旋磁组显著高于碘离子加旋磁组(P<0.05).中药加旋磁组的治愈时间显著缩短(P<0.05),其中以小龄患儿疗效最为显著.结论直流电药物导入加旋磁治疗CIMT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纯直流电碘离子导入法,其中以直流电中药导入加旋磁方法的疗效最优.  相似文献   

15.
杨洪达 《现代康复》1999,3(5):551-551,553
目的:为探讨物理因素对离子型和非离子型药物透皮的影响。方法:用强离子型药物青霉索钠和弱离子型药物乙酸,分别在不同摩尔浓度下作自由扩散和电泳实验.分别计量扩散距离和电泳速度。结果:药物自由扩散不受电场力的影响.其扩散速度与浓度成正比。在同场强下离子电泳速度与分子量成反比,青霉素离子运动速度为026mm/h(0.07cm×10^-4/5);乙酸运动速度为0.33mm/h(0.09cm×10^-4/5)。结论:在药物导入时宜用高浓度溶质以提高前沿离子数量.增加药物导入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联合短波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9例患者采用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联合短波疗法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临床控制38例(占55.1%);显效17例(占24.6%);有效11例(占15.9%);无效3例(占4.3%)。总有效率95.6%。结论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和短波治疗骨性关节炎疗法联用具有明显的协同功效,且疗效显著持续时间长,是一种安全、无痛苦、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法,疗效优于其他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电针并药物离子导入治疗面瘫后遗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电针并药物离子导入对面瘫后遗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先给患者用电针治疗,局部取穴为主,配合循经远取、辨证选穴,每次电针治疗结束后在患者面部用维生素B12进行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按药物离子导入操作规程操作。结果:15例患者,11例基本治愈,4例有效,有效率100%。结论:电针并药物离子导入治疗面瘫后遗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两种离子导入治疗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比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应用直流电VitB1和碘离子导入的疗效差别,筛选更加适合的治疗方法组合。方法:按照病例纳入标准,选择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44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1例,B组23例。所有患者的药物治疗和急性期的物理治疗均相同。恢复期,给予红外线、神经肌肉电刺激、面部运动功能训练作为基础治疗,另外A组患者配合VitB1直流电导入疗法,B组患者配合碘离子直流电导入,两组患者恢复期均连续治疗4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应用面神经功能观察指标和计分标准对两组患者的面神经功能进行评分并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自的面神经功能评分值均较治疗之前显著降低(P0.001),两组间比较VitB1组疗效优于碘离子导入组(P0.05)。结论:综合性康复治疗对于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有较好疗效,其中直流电VitB1导入治疗的组合疗效优于碘离子导入治疗的组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调制中频电中药离子导入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机制及临床疗效。方法 :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 5 7例分为观察组 32例和对照组 2 5例。观察组给予糖尿病基础治疗的同时 ,采用自制的经络疏通仪加中药离子导入 ;对照组给予糖尿病基础治疗、维生素和能量合剂。 2组均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和肌电图检查分析。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u =3 731,P =0 0 0 0 2 )。观察组治疗后神经感觉和运动传导速度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经络疏通仪的半波型调制中频电可使局部血管扩张 ,血流增加 ,有助于中药离子导入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超音频单向脉冲电流离子导入法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人体和体外实验模型进行“超音频”单向脉冲电(脉宽为2μs,重复频率66KHZ)和直流电离子导入对比观察,结果证明当两者电流平均值相等时离子导入量相似,但“超音频”单向脉冲电对人体几乎没有刺痛感,优于直流电离导入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