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蛋白质是遗传信息表现的功能形式。1883年Mulder用"protein"一词来表示这类生物大分子。蛋白质组(proteome)指由一个基因组表达的全部蛋白质,1995年Wilkins提出,源于蛋白质(protein)和基因组(genome)两单词的组合。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是研究基因组编码的全部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学科。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将是阐明癌症发生的本质及提供有效防治措施的最有力手段~[1]。  相似文献   

2.
赵丽中  王宏磊 《中国肿瘤》2014,23(2):103-108
大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大肠癌的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因此大肠癌高危个体的识别和早期诊断显得尤其重要。常用的筛查措施主要包括粪便潜血实验、钡灌肠检查、纤维乙状结肠镜和结肠镜检查等。目前适用于人群筛查的最佳方法尚不确定,分子筛查及其他新的技术有望用于人群大肠癌筛查。对于各种筛查方法,如何进一步提高其特异性和敏感度,同时在效价比和人群依从性等方面上做出改进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3.
结直肠癌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随着近年来微生物组学技术的发展,很多研究报道了微生物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发现了具核梭杆菌、脆弱拟杆菌等微生物促进结直肠癌发生的分子机制以及短链脂肪酸等细菌代谢产物抑制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作用。利用结直肠癌患者与健康人群之间的差异微生物,可以建立基于微生物标志物的结直肠癌诊断模型,使结直肠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成为可能。在结直肠癌的治疗领域,微生物可能成为抑制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药物靶点,并且能够影响化疗药物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本文以微生物与结直肠癌的关系为切入点,结合近年的相关文献及自身研究,对微生物与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作为全球第三大常见癌症,是导致人类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针对CRC的诊断手段仍在不断完善,液体活检作为一种新兴的无创活检组织检查技术,受到广泛关注。液体活检主要对生物源液体特定成分进行分析,其中主要包括循环肿瘤细胞、循环肿瘤DNA、细胞游离DNA、外泌体、肿瘤相关血小板及循环肿瘤相关微粒等。本文就以上生物源液体特定成分在CRC诊断中的最新应用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程卫  邱辉忠 《癌症进展》2013,11(1):22-25,30
正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三大肿瘤之一,并且每年以4.2%的速度增长,远超2%的国际增长水平。CRC的死亡率居国内恶性肿瘤死亡的前五位,其术后生存率与诊断时的临床分期明显相关:肿瘤局限在结直肠的早期患者(Dukes A期)在肿瘤完全切除术后的5年生存率能达到90%,而晚期有远处转移的患者(Dukes D期)5年生存率仅有10%。因此选取适当的方法早期诊断CRC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然而早期CRC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当出现症状而就诊时往往已到中晚期。值得庆幸的是  相似文献   

6.
郑树 《中国肿瘤临床》2012,39(18):1333-1336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08年全球新发病例约120万,居恶性肿瘤发病率第3位,年死亡例数约60.8万。在我国,近年来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不断增高。2007年中国38个市县共登记结直肠癌新发病例17715例,死亡8464例,较2005年(发病14771人,死亡7049人)增加16%左右,总的5年生存率徘徊在50%~60%。虽然结直肠癌筛查对早诊早治降低发病率与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结直肠癌在国内外均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治疗策略的选择依赖于TNM分期.目前,T分期在预后预测中的权重正越来越得到重视.在多项研究中,肿瘤侵犯浆膜或邻近脏器(pT4期)被认为与其不良预后相关,且这类患者需要接受更强的辅助化疗.然而,对结直肠癌pT4期的准确诊断是一个全球共性难题,临床实际工作中,存在pT4期诊断不足...  相似文献   

8.
血清肿瘤标志物对结直肠癌诊断的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癌胚抗原(CEA)、癌相关糖抗原(CA19-9)和(CA-50)血清标志物均为非特异的肿瘤相关抗原。近年来肿瘤相关标志物已广泛应用于肿瘤临床诊断,但各报道结果并非一致,我们对我院部分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血清CEA、CA19-9、CA-50、甲胎蛋白(AFP)和血清铁蛋白(SF)的联合检测结果进……  相似文献   

9.
蛋白质芯片质谱技术在肿瘤蛋白质组学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治文  朱樑  谢谓芬 《实用癌症杂志》2004,19(4):429-431,439
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是后基因组时代生命科学研究的1个主要方向。基因组工程获得的大量信息说明了肿瘤的遗传基础。然而,这并不能精确描述肿瘤细胞蛋白质水平所发生的一切。目前,在没有特异性治疗手段的情况下,肿瘤的治疗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肿瘤蛋白质组学(oncoproteomics)研究有助于了解肿瘤的病理生理、诊断和抗肿瘤药物的发现。  相似文献   

10.
11.
c-metprotoncogene在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早期诊断肝转移对结直肠癌预后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探讨c—metprotoncogene(c—met)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关系,评价其在结直肠癌肝转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无肝转移、术时合并肝转移和术后发生肝转移各30例结直肠癌组织、30例癌旁正常粘膜组织中的c—met表达水平,分析与性别、年龄、Dukes分期等临床特征之间的联系,比较无肝转移、术后肝转移、术时肝转移的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c—met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c—met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性别、年龄、术前CEA和CA19-9无关(P〉0.05),与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c—met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粘膜组织(P〈0.05);c—met在术时肝转移组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无肝转移组(P〈0.05),术后肝转移组与无肝转移组中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met过度表达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肝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12.
李俊龙 《陕西肿瘤医学》2000,8(3):180-180,167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的原因以及如何降低误诊率,方法:对38例结直肠癌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结果:结直肠癌的误诊与患者的年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社会因素以及某些医生的麻痹思想有关。结论:要降低结直肠癌的误诊率,须加强对高危人群的普查,对临床上出现大便习惯改变,腹泻与便秘交替、里急性后重、粘液、脓血便等症状按肠道良性病治疗无效,无明显原因便性,进行详细肛查、钡剂藻肠或纤维结肠镜检查,以利早期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较小病变(大小≤2 cm)早期结直肠癌临床内镜特征,以期指导内镜医师诊断较小早期结直肠癌,协助选择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91例(201例早期结直肠癌病变)早期结直肠癌患者(病变大小≤2 cm)资料,分别对早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特点、内镜特征、病理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早期结直肠癌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1.81:1),以左半结肠为主(141/201), < 1 cm早期结直肠癌形态学以Ⅱa型为主(20/67,P=0.037)、1~2 cm早期结直肠癌形态学以Ip型为主(52/134,P < 0.01)。  结论  早期结直肠癌在结直肠分布和内镜下表现存在一定的特征,虽然高危腺瘤定义是病变>1 cm,但本研究纳入191例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其中67例 < 1 cm。因此不论病变大小,如果内镜下观察到以下特征:分叶状、基底棘皮征、充血糜烂、病变饱满、表面凹陷等,均应警惕结直肠病变癌变可能,均应进一步详细评估。   相似文献   

14.
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治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转移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手术切除肝转移灶目前公认最有效治疗手可明显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原发肿瘤的生物学特性,肝转移灶的数量,手术切缘情况等因素可影响手术预后,肝转移灶切除术后复发再手术切除可进一步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5.
结直肠癌脑转移的发病率很低,既往较少受到关注。但是随着结直肠癌综合治疗手段的提高,患者生存期逐渐延长,出现脑转移的几率逐渐增加。目前国内外报道大多来自单中心的回顾性病例分析,描述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对其转移机制和治疗模式进行相应的探索。结直肠癌脑转移好发于左半结肠,多发生在病程晚期,多数合并肺转移。血行转移是最主要的转移途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主要依靠对高危患者进行头颅增强磁共振成像筛查。这部分患者总体预后较差,治疗方式的选择通常需综合考虑患者的一般状态、脑转移瘤的数量和部位、颅外转移情况、预期生存时间等,而针对特定患者行积极的手术治疗可很大程度上改善预后,延长生存。本文将从结直肠癌脑转移的临床特征、转移机制、诊断治疗等方面分别进行综述,以期为结直肠癌脑转移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生、发展及诊疗、预后已成为当前临床研究关注 的热点。microRNAs (miRNAs) 是一类内源性的、19~25个碱基长度的小分子非编码RNA,在人体生命 活动中具有广泛的调节功能。目前发现,部分miRNAs异常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提 示miRNAs可作为结直肠癌临床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特异性新型生物标志物。文章综述了miRNAs作 为结直肠癌临床早期诊断、预后和治疗结果评估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揭示结直肠癌miRNAs参与的 基因表达调控机制, 展望miRNAs作为结直肠癌新型诊断分子标志物及治疗靶点的广阔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高王军  李福广 《癌症进展》2016,14(9):910-912
目的:分析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结直肠癌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收治的86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每组各43例,开腹组行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组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两组患者胃动素、胃泌素水平均有所降低,其中腹腔镜组胃动素和胃泌素水平均高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患者肺部感染、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与常规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能够减少患者出血量,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结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健康,早期发现诊断结直肠癌对于确定其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多层螺旋CT(Muh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后处理技术是将CT扫描获得的原始数据传入后处理工作站,运用专业后处理软件进行二维重建及三维处理,有效的完成了结直肠癌病变的定位、定性及定量诊断,对于结直肠癌病变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万德森 《中国肿瘤》1993,2(8):19-22
本文就早期发现和普查,术前分期、手术和综合治疗等方面,简述了近年我国结直肠癌诊治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结直肠癌,即老百姓俗称的大肠癌,近年来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最新的资料显示,大肠癌发病率在我国所有的恶性肿瘤中排第3位,死亡率排第5位。根据2013年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的数据,北京市大肠癌发病率快速增加,已经上升到恶性肿瘤的第2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