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 CT血管造影(CTA)已成为影像学研究的热点,近年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目的 探讨CTA在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其斑块类型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江北院区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冠心病(CHD)患者98例,均接受CAG和CTA检查.记录CTA对冠状动脉管腔的评价结果,以CAG为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定量斑块参数评估冠心病心肌缺血性损伤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衢州市中医医院行冠脉造影和CCTA检查的冠心病患者130例,根据入院48 h内超声心动图检查及心肌酶检测结果分为心肌损伤组(86例)和无心肌损伤组(44例).测定斑块长度(PL)、最小管腔面积(...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是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无创影像学手段。随着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技术不断完善,其可提供斑块性质、血管周围脂肪组织衰减指数、血流储备分数及心肌灌注等大量信息,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发展,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尽早确诊冠心病对医师制订积极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冠状动脉造影是确诊冠心病的金标准,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冠心病治疗中最重要和最有成效的治疗手段。随着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多排螺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DSCT-CA)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6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于1个月内接受DSCT-CA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并以CAG检查结果为标准,评价DSCT-CA在冠状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结果:本组患者共2 260段冠状动脉节段,其中CAG检查正常1 586段,狭窄血管674段;而DSCT-CA检查正常1 628,狭窄血管632段。DSCT-CA检查的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3.77%、97.94%和96.62%,与CAG检查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SCT-CA在冠状动脉明显狭窄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可以作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筛查和评价的辅助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评价粥样硬化斑块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进行血管内超声和DSCT检查。结果:DSCT诊断斑块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94%、98.32%、96.09%和95.52%;诊断软斑块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83%、93.33%、97.78%和80.46%。结论:DSCT对诊断粥样硬化斑块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可有效区分斑块的性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下称冠脉)CT血管成像(CCTA)斑块定量分析在斑块类型鉴别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预测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4月西湖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100例,均行CCTA检查,测定脂质体积、脂质百分比、纤维体积、纤维百分比、钙化体积、钙化百分比,其中,有易损斑块的患者57例(易损组),无易损斑块的43例(稳定组)。组间比较各测值,随访3个月,根据有无发生MACE分成MACE组和非MACE组,采用ROC曲线分析各测值对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 易损组的脂质百分比大于稳定组,纤维体积、钙化体积、钙化百分比低于稳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钙化体积诊断易损型斑块的价值最高,其次为钙化百分比、纤维体积、脂质百分比。MACE组脂质百分比大于非MACE组,纤维体积、钙化体积、钙化百分比低于非MAC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钙化体积预测MACE的价值最高,其次为钙化百分比、纤维体积、脂质百分比。结论CCTA斑块定量分析鉴定UAP患者斑块类型、发生MACE事件中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糖尿病(DM)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血管特征及检查时机的选择。方法 536例疑似冠心病的DM患者按年龄段进行分组,40~60岁163例,61~80岁299例,≥81岁74例,引发冠心病的高危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吸烟等,比较不同年龄组和同一高危因素不同年龄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以及钙化积分的差异。结果三组男性比例均大于女性;平均年龄、患高血压、高血脂、吸烟、DM病程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比、肥胖度(BMI)方面比较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40~60岁患者,冠状动脉主要以轻度狭窄为主(52.00%),单支病变所占比例(30.67%)最大,钙化水平主要是轻度钙化(39.88%),61~80岁患者中冠状动脉主要以轻度和中度狭窄为主,双支病变(32.56%)、中度钙化(33.78%)为主;≥81岁患者中,重度狭窄、多支病变、重度钙化尤为显著。相关性分析显示,血管钙化程度、病变累及支数、血管狭窄水平与年龄均程正相关(r=0.723,0.608,0.522,均P0.05)。结论对于不同年龄段DM患者均应早期进行冠脉检查,并定期进行相关检查,积极治疗,防止症状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9.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是评价冠状动脉解剖学狭窄的重要手段,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阴性预测价值,但其不能准确地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的生理学意义。近年来,国内外涌现出一系列基于CCTA的无创冠状动脉生理学评估手段,包括:基于CCTA的血流储备分数(CT-FFR)及其衍生指标、基于CCTA的瞬时无波形比值(iFRCT)等,有望实现冠状动脉功能学缺血程度与解剖学狭窄程度的一站式评估,对冠心病的早期筛查和精准诊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CCTA的冠状动脉生理学研究进展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辐射剂量CT血管成像用于评估老年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的方法。方法将体重指数28 kg/m2、心率≤70次/min拟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的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老年患者53例随机分成A、B、C 3组,A组以管电压100 k Vp行前瞻性心电图(ECG)门控检查,B组以管电压100 k Vp行回顾性ECG门控检查,C组以管电压120 k Vp行前瞻性ECG门控检查。比较3组冠状动脉支架近端管腔CT值、支架内的CT值、支架腔内吸收值增加比率、图像噪声、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图像质量评分及辐射剂量等。结果 53例患者共置入95枚冠状动脉支架,A组及B组的支架近端管腔CT值、支架内CT值均大于C组,3组支架腔内吸收值增加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及B组噪声均大于C组,A组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均低于B组及C组,但采用改良Likert 4分法评价图像质量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有效剂量(ED)较B组降低约50.7%,较C组降低约28.3%。结论采用100 k Vp管电压、前瞻性ECG门控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评估老年患者冠状动脉支架不仅减少了患者受辐射的剂量,而且图像质量可满足诊断需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2年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8例ACS患者当做观察组,40例SA患者当做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斑块的形态和数量和CT值的变化情况。结果在78例患者中总共检测到的斑块有163个,其中在3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中检测到77个斑块,在4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检查到86个斑块。对照组的Ⅱ型和Ⅲ型斑块比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在163块斑块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总共有77块斑块,有44个斑块的冠状动脉重构指数大于等于1,正向重构率为57.1%。稳定性心绞痛总共86块,有21个斑块的冠状动脉重构指数大于等于1,正向重构率为24.4%。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有38致病斑块,其CT值约为(29±23)HU,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有40致病斑块,其CT值约为(68±29)HU。在3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有20例患者有粥样斑块出现在非致病节段中,这些患者的致病节段的CT值约为(23±24)HU,非致病节段的CT值约为(51±27)HU。结论 64层螺旋CT能够有效鉴别斑块的稳定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无创血流储备分数(FFRCT)能对冠状动脉的结构和功能做出非侵入性一体化评估.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进步,FFRCT软件不断更新并表现出了良好的诊断效能.最近研究表明FFRCT在冠心病诊疗中能指导血运重建策略的制定,预测临床结局及产生一定的成本效益.现就FFRCT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DSCTA)评价钙化斑块引起血管腔狭窄的准确性.方法 62例患者DSCTA显示冠状动脉一处或多处钙化斑块,并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钙化斑块大小分为小、中和大.使用各种后处理技术,以确定钙化斑块引起血管阻塞(狭窄管腔直径≥50%),无血管阻塞(狭窄管腔直径<50%),并与CAG比较.结果 DSCTA显示小钙化斑块122处,中钙化斑块44处,大钙化斑块86处.122处小钙化斑块,5%CAG显示有梗阻.44处中钙化斑块,14%梗阻,86处大钙化斑块,42%有梗阻.DSCTA与CAG一致95%(116/122)小钙化斑块、91%(40/44)中钙化斑块、67%(58/86)大钙化斑块.DSCTA低估2例小钙化斑块血管腔狭窄,高估4例小钙化斑块、4例中钙化斑块、28例大钙化斑块血管腔狭窄.86处大钙化斑块引起的血管腔梗阻,DSCTA敏感性100%,特异性44%,阳性预测值56%,阴性预测值100%,准确性67%.结论 DSCTA准确显示90%以上小和中等大小钙化斑块血管阻塞病变,正确诊断约2/3大钙化斑块血管阻塞病变.判断错误通常是高估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CTA)斑块定量分析,比较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和稳定性冠心病(SCAD)患者冠状动脉斑块成分与负荷特征。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1年1月至3月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的116例冠心病(CA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临床诊断结果将其分为ACS组(81例)和SCAD组(35例)。2组患者均在14 d内先后接受CCTA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采用CCTA斑块定量分析软件测量各类斑块成分体积及负荷、最小管腔直径和重构指数(RI)、偏心指数(EI)等影像学指标并比较分析。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Wilcoxon检验及χ2检验。结果 ACS组患者较SCAD组患者具有更大的总斑块负荷(TPB)、非钙化成分负荷(NCPB)和脂质成分负荷(LP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0.5±11.2)%和(51.7±14.4)%,(58.9±12.0)%和(50.1±15.2)%,17.9%(11.6%,27.6%)和14.2%(7.5%,20.8%),均P<0.0...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是筛查和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无创检查手段,但指南对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结果用于临床决策方面并无明确推荐,治疗方案的选择仍多根据临床经验决定.现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和斑块类型等的预后价值及治疗策略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袭,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与稳定斑块相比,容易破裂的斑块具有明显的影像学特征:大斑块体积,低衰减斑块,餐巾指环标志,正性重构和点状钙化,这为在导致临床事件之前运用非侵入性成像识别易损斑块提供了独特的机会。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冠状动脉CT 血管造影(CCTA)无创性评价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作用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笔者就CCTA在评估冠状动脉斑块易损性方面的临床应用现状与进展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高风险斑块可继发血栓,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造影无法详细评估血管壁及识别高风险的斑块。血管内成像可更好地评估冠状动脉病变,识别高风险斑块,进行早期干预,减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该文介绍血管内成像方式包括血管内超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近红外光谱法、近红外荧光分子成像等的成像机制及临床效益。  相似文献   

18.
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双源CT已成为诊断冠心病的重要检查手段,对冠脉粥样斑块的定量及定性分析均有意义,对于支架内再狭窄及闭塞性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亦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320排CT冠脉成像(CTA)在评价冠脉不稳定斑块的价值及其与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有冠心病危险因素且因胸闷、胸痛等原因来该院门诊就诊及住院的患者623例,均行320排CTA,进行常规实验室检查,并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酸及同型半胱氨酸(Hcy)。分析冠脉病变特征及其与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冠脉CTA正常者162例(26.0%);冠脉CTA显示有粥样斑块以及不同程度狭窄者461例(74.0%),斑块特征分析中显示稳定斑块者为284例(61.6%),不稳定斑块者为177例(38.4%)。分析不稳定斑块与危险因素的关系,与稳定斑块组相比,不稳定斑块组中糖尿病(DM)患者及Hcy、hs-CRP、血尿酸升高者明显增多(P0.01或P0.001);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评价不稳定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变量中Hcy、hs-CRP以及DM的Wald检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20排CTA能够客观准确评价冠脉病变特征,DM患者及Hcy、hs-CRP、血尿酸升高者易发生冠脉不稳定斑块,Hcy、hs-CRP以及DM是不稳定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中应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0.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诊断冠状动脉≥50%狭窄中的价值。方法对22例患者行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于1个月内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将两种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选择了99个可以被MSCT检查评估(且图像质量优良)的血管段,并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进行对照,仅考虑可评价的病变血管,敏感率为90.32%,特异性为86.49%,阳性预测率为91.80%,阴性预测率为84.21%。结论MSCT冠状动脉成像对判断冠状动脉狭窄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在冠心病的初步筛选及评价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