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全牙列固定种植修复是为无牙颌或牙列大部分缺失患者修复治疗的新技术,此技术将4-6颗种植体分布在整个牙弓,并采用临时修复实现即刻负荷。大量研究证明这种修复方式安全可靠,即美观又可有效减少牙槽骨吸收,并且相比传统的可摘局部义齿,更大程度上帮助患者恢复咀嚼功能,咬合功能与天然牙列相似[1, 2],而且大大缩短了缺牙和治疗周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并且成功率很高[3]。但全牙列的即刻种植和即刻修复从方案设计、手术实施、到修复操作都相对复杂,  相似文献   

2.
<正>牙列缺失是常见的口腔疾病,全口义齿修复存在固位不良、异物感强、咀嚼功能弱等问题[1],不能达到理想的修复效果,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种植义齿修复,可有效地提高义齿的固位力及咀嚼效率。但无牙颌患者口内情况通常比较复杂,可用骨量严重不足,没有咬合关系,缺乏稳定的解剖学标志来准确预测种植体的位置[2],如何提高精确度、保证修复效果、最大限度利用现有牙槽骨是口腔医生面临的难题。  相似文献   

3.
种植支持式固定义齿修复能够较理想地恢复患者的咀嚼功能,已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无牙颌重建方案.摄影测量技术目前已应用于口腔种植的数字化印模制取,可将患者口内的种植体位置虚拟地转移到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程序中,并用于制作种植体支持的修复体.该文报告了1例应用ICam4D摄影测量系统的无牙颌即刻种植即刻修复病例,并从摄影测量系...  相似文献   

4.
牙列缺失患者种植体支持的固定和可摘义齿的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十年观察期内种植体支持的固定和可摘义齿修复牙列缺失患者种植体的生存率和影响因素。方法:1995-2006年,227例患者(92例男性,135例女性)平均年龄63.7岁,在Charite’大学口腔颌面外科门诊接受种植和修复治疗。共1652颗种植体种植在牙列缺失上颌骨、下颌骨或双侧颌骨,支持76例(24.68%)固定义齿,232例(75.32%)可摘义齿。观察性别,种植体部位、修复方法对种植体生存率的影响。结果:其中有50例患者73颗种植体丧失,累计种植体生存率94.76%,本研究显示种植体生存率女性(93.93%)略低于男性(95.93%),但没有显著性差异。在上颌骨种植的种植体生存率(95.87%)略高于在下颌骨种植(94.53%),但统计学没有显著性意义。10年累计固定和可摘义齿的种植体生存率分别是98.02%和93.55%,两种修复方法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确认了种植体支持牙列缺失患者修复中长期的成功率,并得出结论种植体生存率与性别,种植部位关系不大,与修复方法有关。种植体支持的固定义齿预后比可摘义齿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手术及其他治疗对颌骨造成的创伤可能会对口腔重建修复和功能恢复造成一定的困难。本文旨在介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患者采用Locator附着体支持式种植覆盖义齿修复牙列缺失的应用方法,探讨解决无牙颌导致义齿固位不良的修复新方法。方法:对6例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牙列缺失患者,在颌骨内植入种植体,34个月后进行Locator附着体支持的种植覆盖义齿修复,并对其进行定期复查及种植覆盖总义齿满意度情况调查。结果:种植术后,通过14个月后进行Locator附着体支持的种植覆盖义齿修复,并对其进行定期复查及种植覆盖总义齿满意度情况调查。结果:种植术后,通过15年的临床观察,所有种植体均无松动、脱落,Locator附着体支持式种植覆盖义齿固位良好。种植体植入后及负载后X线片对比,显示种植体-骨结合良好,种植体颈部无明显骨吸收。患者戴用Locator基台种植覆盖义齿,义齿的稳定性有明显改善,咀嚼效率提高,使用效果满意。结论:对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的患者,Locator附着体种植覆盖义齿修复提高了义齿的固位力和稳定性,从而改善了患者的咀嚼效率。另外,其摘带、清洁及维护较为方便,这些都大大增强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使用信心。但是,Locator附着体种植覆盖义齿仍无法弥补因肿瘤手术导致的面部外形的改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DIC种植体联合磁性附着体制作种植覆盖义齿修复牙列缺失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例牙槽嵴萎缩或全口义齿固位不良的牙列缺失患者,在CDIC组合式骨内结合种植体支持的基础上,行磁性附着体覆盖义齿修复,对义齿的固位、咀嚼功能和使用情况进行2年的随访观察。结果:31枚种植体修复前均达到骨结合,平均愈合周期5个月;磁性附着体覆盖义齿修复后,义齿稳定,咀嚼功能、容貌改善明显,达到患者对美观和功能的要求。结论:CDIC种植体联合磁性附着体制作的种植覆盖义齿是修复牙列缺失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其性价比高,更宜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种植义齿修复的咀嚼效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咀嚼效能的测定可以客观反映咀嚼能力的大小,它是检测口腔修复效果的重要方法之一。新近的研究表明种植义齿修复后咀嚼效能明显改善,但不同的上部结构形式对种植覆盖义齿功能有一定影响;单侧后牙缺失患者经柱状种植体支持固定义齿修复后咀嚼效能与正常牙列人群咀嚼效能相似。  相似文献   

8.
<正>种植义齿是近年来修复缺失牙的首选方法,其功能和美观与天然牙最接近。对于前牙美学区,唇侧骨板较薄,牙缺失容易导致水平向骨量不足,将会影响种植体植入位置、初期稳定性、美学效果等关键因素[1],因此牙槽骨缺损的再生及重建修复是口腔种植的关键点[2],目前有多种方法进行水平骨增量,包括自体骨块状移植(onlay植骨)[3],骨劈开,水平牙槽骨牵张术,异种骨移植,单独或与移植材料组合的引导骨再生,但目前对美学区的理想水平骨增量方法尚未达成共识[4]。  相似文献   

9.
种植义齿修复牙列缺失后嚼肌肌电活动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种植义齿修复牙列缺失后咀嚼功能的改善程度。方法:应用种植覆盖义齿及固定义齿修复牙列缺失,定量分析嚼肌肌电图,并对照天然牙列及常规全口义齿修复。结果:在ICP位最大紧咬时,种植覆盖义齿的AMP值明显大于常规义齿,对应嚼肌较高肌力水平,在承受50%MVC时,其MPF值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但150s出现明显下降变化。结论:种植覆盖义齿修复较常规全口义齿明显提高咀嚼功能,种植固定义齿的修复优势未能体现是因为患者担心咬合力过大造成种植体及上部结构破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牙齿重度磨损伴牙列缺损(缺失)种植修复与咬合重建联合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牙齿重度磨损伴牙列缺损(缺失)而致咬合关系紊乱的患者10例,通过暂时修复体进行过渡修复以恢复生理性垂直距离,使患者颌位调整到舒适位,再行种植体支持式固定义齿或覆盖义齿修复,并在种植义齿修复的同时对磨损牙进行固定义齿修复,完成咬合重建。随访31~41个月(平均36个月),评价患者社区牙周指数、种植体骨结合、种植体周围软组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10例患者共植入57个种植体;种植体3年存留率100%,成功率96.6%;2例(2枚)种植体颈部周围发生牙槽骨吸收并伴发软组织退缩(骨吸收平均高度1.8 mm,软组织平均退缩1.5 mm),但无美学并发症;全部患者对修复后的牙齿美观、功能和舒适度满意。颞颌关节和咬肌均无异常反应。结论:对牙齿重度磨损伴牙列缺损(缺失)的患者,采用种植义齿联合常规固定义齿修复重建,可有效恢复患者的面部美观、咀嚼和发音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天然牙与种植体联合固定修复上前牙缺失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2月至2009年4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因上前牙区多牙缺失牙槽骨量不足或基牙分布不均,要求接受种植固定修复的22例患者,其中男8例,女14例,年龄在40-78岁,缺失前牙95颗,植入了44颗IIT种植体,其中11例患者同期行骨劈开引导骨组织再生术,术后两周行过渡义齿修复.种植手术后6个月的骨整合期内,有1例患者的1颗种植体因骨结合不良早期脱落,其余21例完成上部结构修复,采用天然牙与种植体支持的金属烤瓷固定义齿修复.随访3-24个月,行X线片检查,临床观察以及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19例患者的41颗种植体形成良好的骨整合,X线检查见天然牙与种植体周围垂直向骨吸收每年不超过0.2mm.2例患者2颗种植牙出现种植体周围炎,3例患者出现颈缘崩瓷.患者对美观、发音的满意度达98%,修复体固位力、咀嚼能力在种植治疗后明显提高.结论:天然牙与种植体联合固定修复上前牙缺失可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是一种可供选择的修复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十年观察期内用Steri-Oss种植体修复牙列缺失患者种植体生存率和影响因素。方法:自1995-2006年,共有57例无牙颌患者接受种植与修复治疗,共353颗Steri-Oss种植体。其中81颗种植体(22.95%)做固定修复,272颗种植体(77.05%)做可摘义齿修复,观察性别、种植体部位和修复类型对种植体成功率的影响。结果:其中有9例病人24颗种植体脱落,种植体成功率93.20%,女性病人的种植体生存率略低,但性别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累计的种植体生存率上颌骨92.64%,略低于下颌骨93.68%,但统计学上的没有显著差异(P〉0.05)。种植体支持的固定修复的十年成功率是97.5%,种植体固位的可摘义齿成功率99.02%,累计的种植体生存率在可摘与固定义齿修复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确认了种植体支持无牙颌病人修复学中长期成功率。种植体固位的可摘全口义齿治疗方式在种植体生存率上和种植体支持的固定义齿的结果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13.
李昊  王圣男 《口腔医学研究》2021,37(12):1089-1093
目的:探讨基于口内扫描仪和种植模板的数字化全口覆盖义齿的临床应用.方法:将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口腔修复科进行治疗的牙列缺失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全口义齿修复法,实验组采用基于口内扫描仪和种植模板的数字化全口覆盖义齿修复.比较两组患者种植体成功率、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种植体位置偏移以及义齿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种植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种植体肩部偏移、根部偏移、角度偏移、深度偏移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咀嚼功能、固定功能、舒适程度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口内扫描仪和种植模板的数字化全口覆盖义齿应用于牙列缺失患者,能够提高患者种植成功率,降低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种植体位置偏移,改善患者义齿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后牙种植修复体咀嚼效能的初步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目的:将后牙常规义齿与种植义齿的修复效果进行定量比较。方法:选择单侧后牙缺失4颗以下,无其他口腔疾病者无口腔修复史者90例,牙位等同,分为活动组,固定组,种植组各30例。正常牙列对照组30例。用改良吸光度法测量并比较单侧后牙缺失患者行活动义齿,固定义齿及种植义齿修复前后的咀嚼效能。结果:活动修复后咀嚼效能与正常牙列人群咀嚼效能之间有显著性差别(P<0.05);固定修复后,种植修复后与正常牙列咀嚼效能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活动义齿、固定义齿、种植义齿修复均能有效提高后牙缺失患者的咀嚼效能,但活动义齿效果最差。固定义齿和种植义齿修复均能使后牙缺失患者的咀嚼效能提高至与正牙列人群相似。  相似文献   

15.
套筒冠固位种植义齿修复牙列缺失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CDIC一段式叶状种植体、锥状螺旋种植体植入牙列缺失患者的颌骨内,种植体上部修复结构为套筒冠及桥架连接固位,以覆盖或种植义齿修复3例牙列缺失。本文详细介绍该修复义齿的制作方法,并对种植体的选择、义齿设计特点及支持方式进行报告和讨论。笔者临床观察病例一年,一段式种植体稳固,与骨界面形成骨性结合。提出种植体早期应保持无负荷状态并使用过渡性中空保护性义齿是种植体稳固的重要保证。对套简内、外冠及种植体基桩的适应性及缓冲的要求也是修复体成功的重要条件。该修复方法、材料、工艺较为简单,集活动一固定联合修复的特点。患者对其效果满意。有关该修复体在行使功能中对种植体的应力作用特点及义齿的远期效果将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6.
覆盖义齿是指义齿的基托覆盖并支持在牙根或牙冠上的一种全口义齿或可摘局部义齿。它常用于牙列缺损和缺失患者的修复治疗。变异套筒冠全口覆盖义齿就是基牙上只制作金属内冠,在其上制作的一种全口义齿。牙列缺损或牙列缺失后,患者的咀嚼功能降低,影响全身健康。传统总义齿修复  相似文献   

17.
探讨种植体即刻负重在全牙列种植体支持固定义齿修复的临床可行性、技术特点并评估其临床效果.4例患者共计38个种植体,种植体植入手术后12~24小时即刻负重,暂时义齿修复3~6个月后,行全牙列种植体支持固定义齿修复,观察时间6~36个月.种植体即刻负重3~6个月后无种植体失效,4例患者的种植固定义齿修复体临床效果良好,患者满意.因此,选择适当的病例,采用合适的加载方式.种植体即刻负重可成功应用于全牙列缺损固定种植修复的过渡修复处理,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天然牙-种植体联合固定修复上前牙区多牙缺失的临床效果。方法上前牙区多牙缺失牙槽骨骨量不足或基牙分布不均、要求种植固定修复的17例患者,行骨劈开引导骨组织再生术,同期植入Strau-mann种植体共41颗,术后6~9个月采用天然牙与种植体联合支持的固定义齿修复。随访3~24个月,行X线和临床检查。结果术后上前牙区牙槽嵴唇舌向宽度平均增加2.3mm,1例患者的1颗种植体松动,其余16例患者的40颗种植体形成良好的骨整合,X线检查见天然牙及种植体周围垂直向骨吸收每年不超过0.2mm。结论严格筛选适应证,应用骨劈开引导骨再生术同期植入种植体,延期行天然牙-种植体联合固定修复上前牙缺失短期效果评价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采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RI,fMBl)对"骨感知"的中枢神经基础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研究对象为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种植中心2005-2007年无牙颌种植修复复查患者和无牙颌初诊患者20例,共分为3组进行紧咬状态的fMRI扫描,SPM 99软件包统计分析及结果判定.结果 常规全口义齿修复(A组=8例)患者在前额叶皮层激活显著,而与咀嚼运动相关的初级感觉运动皮层激活人数较少;种植体支持固定义齿(B组=3例)患者在紧咬时皮层激活与天然牙列者更为接近,在Broca'S区、初级感觉运动皮层、前运动皮层、岛叶、颞上回、丘脑、基底神经节、海马等激活较显著;种植体支持覆盖义齿(C组=9例)患者前额叶皮层、前运动皮层、顶上回、基底神经节、丘脑等激活较多见.结论 种植体支持固定义齿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对种植体的感觉及运动反馈更加接近于天然牙列,提示种植体支持固定义齿的修复方式能够以更自然的方式恢复患者的咀嚼功能;而常规全口义齿修复患者在咀嚼功能的恢复方面与个体运用义齿的学习、记忆及适应性有更显著的关系,有更强的个体差异性.  相似文献   

20.
王金美 《口腔医学》2011,31(8):509-510
目的 观察86例1~4颗牙余留的患者采用套筒冠修复的效果。方法 对86例单牙列10颗牙以上缺失的患者采用套筒冠义齿修复,并对临床效果跟踪随访。结果 普通义齿咀嚼效率为(43±10)%,套筒冠义齿为(78.3±15)%,差异有显著性。套筒冠义齿易于适应,美观舒适,咬合功能恢复满意。临床检查除2例患者外牙体牙周情况保持良好。结论 套筒冠义齿是修复多数牙缺失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