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3.
第二磨牙错(牙合)的临床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错[牙合]畸形患者中第二磨牙错[牙合]的发病率,分析其相关致病因素。方法:对5012例临床牙颌畸形就诊患者进行模型及全口曲面断层片分析。结果:5012例错[牙合]患者中2067例伴有第二磨牙错[牙合]畸形,发病率为41.24%。错[牙合]畸形主要表现依次为颊向错位、深覆盖、舌/腭向错位、扭转错位及正锁[牙合]。安氏Ⅰ类、Ⅱ类和Ⅲ类错[牙合]患者分别占第二磨牙错[牙合]畸形的41.07%、46.88%和12.5%。83.58%第二磨牙错[牙合]畸形伴有同象限第三磨牙存在。结论:第二磨牙错[牙合]的发生常伴有第三磨牙的存在;在错[牙合]畸形中发病率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双侧第二磨牙正锁(牙合)对下颌骨发育和位置的影响,为正确诊断、制定正畸方案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例双侧第二磨牙正锁(牙合)安氏Ⅱ类1分类高角成年女性作为实验组,30例无第二磨牙正锁(牙合)安氏Ⅱ类1分类高角成年女性作为对照组,最大牙尖交错位时拍摄头颅侧位片,采用Jarabak分析法和模型测量法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第二磨牙正锁(牙合)患者下颌体长度、下颌第二磨牙处基骨弓宽度、∠N-S-Ar和∠Ar-Go-N均减小(P<0.05),S-N/Go-Me和∠S-Ar-Go增大(P<0.05),而下颌升支高度、下颌第一前磨牙、第一磨牙基骨弓宽度、S-Ar/Ar-Go、∠N-Go-Me和∠Ar-Go-Me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双侧第二磨牙正锁(牙合)对下颌体长度、下颌第二磨牙处基骨弓宽度发育起到限制作用,髁突处于关节窝更前位,下颌角点位于矢状向更后位置.临床上对第二磨牙正锁(牙合)患者的治疗,治疗前应对髁突位移情况进行评估,以便正确诊断和提供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上颌第二磨牙正锁(牙合)时常发生,正畸临床矫治有一定的难度.依据错(牙合)的不同情况,作者提出4种临床矫治方法:一是上下颌牙齿交互牵引;二是利用上下颌的正畸弓丝移动上下牙齿向颊、舌方向;三是拔除锁(牙合)牙,让第三磨牙自动近移替代第二磨牙;四是利用种植钉作支抗,用皮链牵引其达到正常牙位;评估了4 种矫治方法的优、缺点.在讨论中叙述了矫治的临床应用、如何选择矫治方法以及在矫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6.
上磨牙颊向错位可以导致锁(牙合),并可能引发颞下颌关节疾病.上磨牙腭向牵引器能够根据矫正需要确定力的方向,迅速可靠地实现患牙的复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锥形束CT影像分析无症状人群上颌窦底壁与上和后牙根尖位置关系,为上颌后牙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53例98侧无症状人群的上颌窦锥形束CT影像,三维重建后在选取的截面上测量784个根尖与上颌窦底壁的距离,上颌后牙根尖的位置据此分为4类,并将各例上颌窦底壁与上颌后牙根尖距离的均值进行95%置信区间估计。结果:上颌第一磨牙远中颊根根尖距离上颌窦底壁的平均距离最短,为(0.44±0.61) mm(置信度95%).上颌磨牙根尖广泛存在于上颌窦底壁密切接触的情况,其中上颌第二磨牙与上颌窦底壁的关系最为密切。结论:上颌磨牙根尖与上颌窦底壁位置关系密切,锥形束CT可精确了解上颌后牙区的解剖情况,从而降低医源性上颌窦炎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微种植体矫治第二恒磨牙正锁牙合的疗效。 方法 选择第二磨牙正锁牙合病例9例,男7例,女2例,年龄18~32岁,平均22.5岁。在锁牙合牙的颊侧及上颌腭侧植入微种植体,链状皮圈牵引竖直、压低倾斜的第二磨牙。对正锁牙合磨牙治疗前后的CBCT进行测量、分析。 结果 微种植体牵引矫治正锁牙合平均疗程4个月。三维测量结果:U7j-矢状面减小、L7j-矢状面增加,P<0.05,有显著差异,表明患侧正锁牙合上下磨牙的牙弓宽度恢复;U7-SN增加,L7-SN减小,P<0.05,有明显差异,说明正锁牙合磨牙的牙轴恢复正常。 结论 微种植体用于纠正磨牙正锁牙合,针对锁牙合发生的机制进行矫治,矫治锁牙合牙颊舌向异常的同时纠正了高度异常,疗程短、疗效好。 相似文献
9.
用交互牵引和MEAW技术矫治后牙正锁(牙合)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晓玲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6,22(11):683-684
目的:应用交互牵引和多曲方丝弓(MEAW)技术矫治后牙正锁[牙合];评价其临床矫治效果。方法:选择后牙正锁[牙合]病例12例,采用交互牵引矫治正锁[牙合];锁[牙合]解除后MEAW技术调整后牙在三维方向的位置。结果:12例患者均取得良好的矫治效果,覆[牙合]覆盖关系正常,尖窝关系良好。结论:后牙正锁[牙合]病例通过交互牵引和MEAW技术的联合应用可有效地调整磨牙关系。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利用改良腭弓矫治伴有上颌第二磨牙颊侧错位的单侧或双侧正锁(牙合).方法:收集2008年6月~2012年8月第二磨牙正锁(牙合)正畸患者20例,男7例,女14例,年龄15~36岁.采用直径1.2 mm不锈钢丝弯制改良腭弓拉颊侧错位的上颌第二磨牙入牙列,根据错(牙合)情况下颌牙弓采用固定矫治器和/或交互牵引配合矫治,观察临床疗效.每个病例正锁(牙合)纠正前后拍摄曲面断层片及头颅侧位片,比较软硬组织的变化.结果:20例患者均在2~4.5个月内完成第二磨牙正锁(牙合)的矫治,磨牙建立良好的咬合关系,颅面软硬组织测量值没有明显变化.结论:改良腭弓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矫治上颌第二磨牙正锁(牙合)的装置. 相似文献
12.
改良(牙合)垫矫治器矫正后牙锁牙合的临床应用2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改良[牙合]垫矫治器矫正后牙锁[牙合]的临床疗效和矫治特点。方法对22例后牙锁[牙合]患者采用改良[牙合]垫矫治器进行矫治。结果22例患者解除后牙锁[牙合],治疗时间为2.1—3.8个月,平均3.1个月,治疗后上下磨牙建立良好的咬合关系。结论改良[牙合]垫矫治器矫正后牙锁[牙合]支抗稳定,牵引方向灵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单侧部分后牙锁(牙合)者的咀嚼运动轨迹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单侧部分后牙锁(牙合)对咀嚼运动轨迹的影响.方法:16 名单侧部分后牙锁(牙合)者,12 名正常(牙合)对照,K6-Ⅰ型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测试分别以左、右侧重复咀嚼5次口香糖时的运动轨迹和速度.结果:①对照组冠状面咀嚼运动呈规则的环形,锁(牙合)组多为垂直出入形(59.38%)或咀嚼侧出入型(同出同入型, 21.88%)咀嚼环;②锁(牙合)组咀嚼时向后运动的幅度、咬合引导轨迹与水平面的夹角、随意咀嚼终点平均速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单侧部分后牙锁(牙合),可以影响咀嚼运动的方向和速度. 相似文献
14.
下颌骨相对颅骨正中矢状面出现不对称时称为下颌偏斜,其致病因素较复杂,错(牙合)畸形中后牙单侧反(牙合)可以引起下颌偏斜.本文就后牙单侧反(牙合)与下颌偏斜的致病机制、组织形态学改变以及诊断治疗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改良Nance弓矫治上颌第二磨牙正锁伴前牙深覆病例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改良Nance弓矫治40例上颌第二磨牙正锁伴前牙深覆患者,对矫治前后X线头影进行测量分析和测量临床牙冠高度,并设空白对照组24例作对照。结果治疗组经过3~4个月的矫治,上颌第二磨牙正锁解除,前面高平均增加(2.63±0.57)mm,后面高平均增加(1.66±0.26)mm,覆平均减少(2.59±1.28)mm,上下前磨牙临床牙冠高度均有显著增加,下颌多于上颌。下磨牙临床牙冠高度亦明显增加,上磨牙不明显。结论改良Nance弓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矫治上颌第二磨牙正锁的口内装置,并能快速打开咬合,尤其适用于深覆低角型患者。 相似文献
16.
后牙锁(牙合)的矫治(附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牙锁(牙合)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错(牙合)畸形,对口腔功能及健康危害较大.矫治锁(牙合)的难点在于对垂直高度的控制.通过临床治疗方案和实施步骤的优化,可增强垂直向控制,取得理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后牙锁(牙合)是较为常见的一种错(牙合)畸形,其中以第二磨牙锁(牙合)最为常见.锁(牙合)中更为严重的是正锁(牙合),即上颌后牙后牙舌斜面咬在下颌后牙颊斜面的颊侧,影响咀嚼功能、牙周健康、颞下颌关节发育,严重者会造成颌面部发育不对称[1].矫正后牙正锁(牙合)的方法有颌间交互牵引、MEAW 技术以及微种植钉等[2,3]... 相似文献
18.
19.
第二磨牙正锁(牙合)的临床矫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金学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8,24(1):141-143
第二磨牙正锁(牙合)的发生率较高,是临床工作中常遇到的问题.但由于患者就医时间晚,以及正畸医师对第二磨牙正锁(牙合)的重视程度不够,加之临床上采用不同的矫治方法,使得第二磨牙正锁(牙合)矫治出现许多不尽人意的情况,为此我们对不同矫治方法进行了临床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20.
改良Nance弓矫治后牙锁(牙合)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牙锁[牙合]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错[牙合]畸形,以第二磨牙正锁[牙合]更为多见.锁[牙合]牙齿不仅在水平向,而且在垂直向及近远中向同时伴有其它各种畸形.临床根据不同情况矫治锁[牙合]的方法较多,本文介绍应用改良Nance弓矫治上颌第二磨牙正锁[牙合]伴前牙深覆[牙合]12 例,既矫正了锁[牙合]又能快速打开咬合,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