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新发食管癌的发病情况、危险因素、预防及治疗。方法对2003年8月至2008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移植中心行肝移植术后生存半年以上并能接受定期随访的416例受者,观察其新发恶性肿瘤的情况,分析新发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该中心肝移植术后新发食管癌1例,发生率为0.24%(国外平均发生率为0.11%)。该例男性患者肝移植时年龄为49岁,术前有长期吸烟史和嗜酒史,术后不完全戒酒、戒烟,术后46个月发现食管癌,从确诊新发食管癌至死亡历时10个月,死于肿瘤进展、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烟酒史、免疫抑制过强是肝移植术后新发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针对高危因素进行规范随诊以及优化免疫抑制方案,是早期防治和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新发肺癌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预防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至2009年12月间接受肝移植术的726例受者中的1例新发肺癌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该院肝移植术后新发肺癌发生率0.14%(1/726)。该例为男性,肝移植时年龄为57岁,从接受肝移植手术至发生肿瘤历时26个月,从确诊新发肺癌至死亡历时10个月,死于肿瘤进展、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肝移植术后新发肺癌的发生率较低;确诊时间较晚,疗效不佳;重视肝移植术后随访,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新发肺癌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肝移植术后新发胃癌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8月至2009年12月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共实施肝移植术726例,其中1例肝移植术后新发胃癌病例回顾该例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该院肝移植术后新发胃癌发生率0.14 %(1/726).患者男性,肝移植时年龄为57岁,诊断肿瘤时年龄为59岁.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新发宫颈癌的诊治和筛查方法。方法 2009年11月3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收治1例55岁肾移植术后4年的新发宫颈鳞癌患者,外院宫颈环形电刀锥切术病理结果示"宫颈中、低分化鳞状细胞浸润癌",B型超声(B超)示宫颈大小22mm×26mm×34mm,宫颈后壁肌层内见12mm×7mm大小的低回声区。诊断为肾移植术后新发宫颈鳞状细胞癌(国际妇产科联盟临床分期Ⅱa期)。予腹腔镜下行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补充拓扑替康单药化学药物治疗(化疗)4个疗程,第1个疗程0.75mg/m2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4d,间隔21d,共行4个疗程,并于第2~4个疗程调整拓扑替康剂量为1.25mg/m2。术后调整免疫抑制治疗方案,停用泼尼松,环孢素改用原剂量的1/4,继续应用麦考酚吗乙酯,并嘱定期规则随访。结果患者手术顺利,对单药拓扑替康辅助化疗耐受良好,除出现Ⅲ度骨髓抑制外,未发生排斥反应及其它并发症。出院后定期随访,随访至投稿日患者已健康存活32个月,复查肾功能正常、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A)正常,生殖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阴道细胞学涂片正常,未见肿瘤复发表现。结论肾移植术后新发宫颈癌的早期治疗以根治性手术为主,肾移植术后接受规范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宫颈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淋巴结结核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武警总医院移植研究所1例肝移植术后淋巴结结核患者的诊治过程,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于患者左颌下扪及肿大淋巴结2个;红细胞沉降率增快,c反应蛋白水平增加;腹部CT示腹腔内多发淋巴结肿大,增强后表现为环形强化;颌下淋巴结内液体涂片见到抗酸杆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淋巴结坏死性肉芽肿。抗痨治疗33d后患者临床表现逐渐消失。继续治疗16个月,未见复发。结论肝移植术后淋巴结结核罕见,主要通过淋巴结坏死物涂片镜检和病理学检查诊断;采用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片+利福喷丁+链霉素+乙胺丁醇+莫西沙星联合用药抗痨方案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脏移植中心报道首例肝移植术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AML-M2)诊疗经过和化疗过程中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经验。通过文献复习,对其临床特点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1 例 42岁男性病人在肝移植术后38个月被确诊为急性白血病,经过适当的免疫抑制剂调整使其安全度过化疗期并获得缓解。复习相关文献肝移植术后发生急性白血病病人17例,1年以内的病死率高达52.94%。结论 肝移植术后急性白血病是一种少见但病死率极高的并发症,病人染色体变异类型、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及肝炎病毒的感染可能和肝移植术后急性白血病死亡有关。  相似文献   

7.
郝庆春  曾强  刘保旺  滕亮  窦剑 《器官移植》2017,8(4):304-307
目的  总结尼曼匹克病肝移植患者术后妊娠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尼曼匹克病B型患者接受肝移植后成功妊娠分娩的临床资料。结果  该例患者于2011年7月8日行肝移植术, 同时行脾动脉结扎, 手术及术后恢复顺利, 术后常规抗排斥治疗, 后逐渐改为单用他克莫司, 剂量2.5 mg/d, 血药浓度维持在2 ng/mL。2015年9月该患者成功妊娠, 于2016年6月2日行剖宫产分娩一男婴。分娩后短期内少量母乳喂养, 产妇及新生儿随访至投稿日, 母亲正常, 婴儿生长发育正常。结论  尼曼匹克病患者肝移植术后妊娠分娩可取得良好结局。  相似文献   

8.
回顾性分析2例肝移植术后军团菌肺炎受者的临床资料, 并结合文献进行总结, 1例治愈出院, 1例于术后60 d死亡。分析肝移植术后军团菌肺炎的临床特征, 提高该病的诊疗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瘤的诊疗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总结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 结果  两例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瘤均为肝内型,同时合并门静脉血栓、门静脉高压表现。例1患者给予针对性内科保守治疗,患者拒绝行再次肝移植手术,出院后病情加重,最终因移植肝衰竭、肾衰竭、肺部感染、感染性休克死亡。例2患者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患者肝功能无改善,接受二次肝移植后恢复顺利。 结论  肝移植术后远期合并门静脉瘤(尤其是肝内型)可能预示预后不良,需正确认识、密切随访、积极处理,适时考虑再次肝移植是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并总结肾移植术后布鲁氏菌病的临床特点和诊疗经验。 方法 收集解放军第309医院2016年10月收治的1例肾移植术后布鲁氏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和诊疗经过,并结合文献复习总结临床经验。 结果 患者肾移植术后3个月出现无明显诱因体温升高,以上午发热为主,持续时间3 d,感染途径不明、其他感染症状不明显,经验性抗感染治疗1周效果不佳。经血培养确诊为羊布鲁氏菌感染。及时给予利福平、多西环素、复方磺胺甲抗感染,积极防治并发症,保护肝、肾功能等治疗,疗效良好。随访至该患者出院后1年,移植肾功能稳定,再未出现发热等感染症状。 结论 肾移植术后感染途径不明的布鲁氏菌病极为罕见,常见症状为波浪热。当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时,应及早多次进行血培养等相关检测尽快确诊,治疗方案为利福平与多西环素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移植(liver transplantation, LT)受者术后再次出现恶性肿瘤后,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CIs)的临床应用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44岁男性肝移植受者移植术后11个月肿瘤复发并接受ICIs治疗的临床资料。以肝移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排斥反应和liver transplantation OR LT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OR ICIsrejection reaction为中英文关键词,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数据库(VIP)、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及Google scholar等中外文数据库中有关肝移植受者出现恶性肿瘤后接受ICIs治疗的文献报道并予以分析。检索时间从数据库建立至2021年12月31日。分析肝移植受者术后出现恶性肿瘤使用ICIs治疗后疾病应答、不良反应及预后情况。结果本例受者经肝穿刺活检证实为慢性排斥反应合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儿童肝移植术后药物性肝损害的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小儿肝移植术后药物性肝损害病例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儿于肝移植术后1年4月余出现肝功能异常,其中血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 phatase,ALP)水平明显升高,经除外急性排斥反应、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胆汁淤积性疾病、病毒感染、骨代谢异常、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及血液系统疾患等原因后,考虑为他克莫司(FK506)不良反应所致肝损害,停用FK506,改为麦考酚吗乙酯(MMF)+环孢素(CsA)抗排斥治疗后,患儿肝功能逐渐好转。结论儿童患者的生理及药物代谢具有特殊性,小儿肝移植术后FK506所致药物性肝损害较为罕见,临床上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肝移植技术在终末期肝病患者中的广泛应用,术后长期存活的受者数量日益增多,随之而来的新发恶性肿瘤逐渐受到广泛关注[1-3]。然而,既往国内研究大多局限于单个器官移植中心的病例报道[4-9],尚缺乏大规模、多中心的研究报道,无法对我国肝移植受者术后新发恶性肿瘤情况进行总体描述及分析。本研究通过检索既往国内相关文献,统计肝移植术后新发恶性肿瘤受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提高我国肝移植医务人员对术后新发恶性肿瘤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肝移植术后病人能否正常妊娠及自然分娩,长期以来一直是肝移植界极为关注的问题.国际上自1963年施行肝移植手术以来迄今施行肝移植已逾10万例,据文献报告已正常妊娠并分娩的仅有百余例.  相似文献   

15.
<正>目前,肝移植手术已成为治疗各种终末期肝病患儿的重要治疗方法[1],在儿童肝移植领域,受其较小的体质量影响,难以匹配到合适的整肝供肝,仍以劈离式肝移植、亲体肝移植等术式为主,并且受到供受体血管管径差异、受体原发疾病、门静脉吻合成角、复杂的血管吻合技术以及术后腹内压等一些潜在危险因素影响[2-3],其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也不容小觑。据报道,儿童肝移植术后血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可达7.2%~35.2%[4-5],门静脉并发症的发生率最高可达33%[6-8],同时,门静脉狭窄的发生率约为2%~14%[9-10]。  相似文献   

16.
在脊柱外科手术中,术后视力丧失(PVL)是一种极为罕见但常导致灾难性后果的并发症.PVL最早由Slocum等[1]于1948年提出,主要表现为术后视力、视野的丧失.据国外文献[2]报道,在非眼科手术中,PVL的发生率仅为0.0008% ~ 0.0030%,但在脊柱手术中达0.2%.然而,许多脊柱外科医师对这一并发症仍较...  相似文献   

17.
朱勤  王学浩 《消化外科》2014,(9):738-739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40岁。因乏力、食欲减退4年于2002年3月人院。患者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后诊断为重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HBsAg阳性病史10年,无乳腺基础性疾病,无不良饮食习惯及不良嗜好。术前检查:ALT173.9U/L,AST184.9U/L,Hb 80g/L。患者于2002年3月7日在全身麻醉下施行同种异体经典原位肝移植。手术时间为8.5h,无肝期45min,术中出血量1500mL,输全血1200mL,血浆400mL。术中给予甲基泼尼松龙1000mg行免疫诱导治疗,并给予乙型病毒性肝炎免疫球蛋白2000U预防乙型病毒性肝炎复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我国肝移植(LT)术后新发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情况。方法  检索万方数据、中国知网及维普资讯三大中文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19年5月9日。中文检索词为“肝移植+术后/新发+恶性肿瘤/癌”。分析我国LT术后新发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受者的年龄分布、性别构成、新发肿瘤的诊断时间和累及器官、治疗及预后。结果  经过筛选最终纳入文献16篇,LT后新发消化系统恶性肿瘤47例,男性受者居多;年龄51(23~65)岁,以中年(45~59岁)最多;术后新发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平均确诊时间为43(2~156)个月,以术后1~3年内发生的例数最多;结肠和胃是最为常见的肿瘤发生部位;治疗主要以手术联合放射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居多,但LT术后新发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总体预后不佳,病死率高达51%。结论  我国LT术后新发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以结肠癌和胃癌为主,新发肿瘤的患者总体预后不佳,应重视术后的监测和预防。  相似文献   

19.
Castleman病(Castleman's disease,CD)又称巨大淋巴结增生症或血管淋巴性滤泡组织增生,是一种以不明原因淋巴结肿大为特征的慢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现将我科收治1例报告如下,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0.
乳腺外Paget病是一种罕见的疾病,现本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 1病例简介 患者男,68岁,以"阴囊湿疹,局部皮肤苔藓样变10余年"来诊.入院查体见阴囊潮湿,阴囊根部近肛门处皮肤可见大小约3 cm×5 cm白色苔藓样变(见图1),局部红肿,轻度糜烂,伴炎性渗出物,边界不清,自述瘙痒、疼痛.双侧腹股沟可触及多个淋巴结,约1 cm×0.8 cm大小,余未见明显异常.B超提示双侧腹股沟可见多个肿大淋巴结,建议结合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