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西中药炮制,从目前的资料来看,是随着樟树“药圩”的发展而产生,其历史源于东汉,迄今有1700多年的历史。自古以来有“药不过樟树不齐(灵)”、“药不过建昌不行”之美称。清·同治四年被列为全国13大药帮之一的江西帮,即樟树帮、建昌带的统称,为我国南方中药业的中心,在全国及东南亚均有较大的影响,亦称“南国药都”。1 江西中药炮制萌发时期自东汉到东晋,直至唐之前,约400年左右,此阶段以“道”、“医”结合为特征。樟树市,古称淦阳,曾为“新淦县旧治”,亦曰“清江镇”。位于江西中部,“袁、赣二水合流绕镇而北”,自古有“吴楚咽喉口,江右冲要”之称,为  相似文献   

2.
江西樟帮、建昌帮、北京、天津地区的京帮是全国三大药帮主流流派,各帮中药材炮制技术和饮片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本文对樟树帮、建昌帮与京帮三个不同地区帮派炮制的历史渊源、特色炮制技术等进行总结分析,以期提高对中药特色炮制技术及其特色文化内涵的认识,促进各帮派炮制技术、加工方法及特色的进一步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药材》2016,(2)
"樟帮"和"建昌帮"是江西传统炮制技术的代表,因其独特的炮制加工技术,一直在业界享有盛名。该文对樟帮和建昌帮炮制技术近年在文献工作研究、炮制机理、辅料作用研究等方面的进展进行了总结和整理,以提高对"樟帮"和"建昌帮"炮制技术的认识,促进江西传统炮制技术和加工方法的传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4.
樟帮和建昌帮两大特色炮制帮派均源自江西,其炮制器具、辅料、方法等独具一格,由此炮制出的饮片特色鲜明,在业界极具代表性。现通过对樟帮和建昌帮特色炮制饮片在辅料的选择及质量控制,水制、火制和水火共制关键工艺参数的质量控制,现代技术在樟帮、建昌帮特色炮制饮片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等3个方面进行文献综述,以提高对樟帮和建昌帮传统特色炮制饮片的认识,促进传统特色炮制饮片在炮制方法和炮制技术上的传承和创新,提高饮片质量标准,满足临床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建昌帮中药传统炮制技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本文对江西特色炮制帮派建昌帮从传统炮制工具、辅料及工艺特色等方面展开论述,为建昌帮传统炮制特色技术的整理挖掘及传承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江西建昌帮炆熟地黄的HPLC指纹图谱,为科学评价及控制炆熟地黄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建昌帮炆熟地黄指纹图谱,并采用国家药典委员会的"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计算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0批次建昌帮炆熟地黄共有13个指纹图谱峰,经相似度计算,整体相似性好。结论:该方法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建昌帮炆熟地黄的的质量评价与控制。  相似文献   

7.
对江西特色炮制帮派建昌帮从炮制技术特色、存在问题、传承发展现状等方面开展论述,为建昌帮传统炮制特色技术的传承发展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8.
消息与会讯     
消息江西中医学院医史陈列馆1992年6月29日开馆,省政协副主席吕良、省卫生厅厅长周标为陈列馆剪彩。医史陈列馆展厅面积245平方米,展出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中国医学通史;第二部分为江西地方医学,重点介绍了江西十大名医、盱江医学流派、樟树与建昌两大药帮、江西医学教育和红色苏区的医药卫生情况。这些内容的展出,对中医药学的教育、科研  相似文献   

9.
江西省南城县,古称建昌府,为传统中药“建昌帮”药业体系发源地。传说二千多年前黄帝时代的丹术家浮邱公,一千七百多年前晋代著名医学家葛洪均来建昌麻姑山采用神功泉水炼丹制药。之后,建昌药业兴旺,药局药肆遍布东南数省,历代师承家传积累了丰富的中药业专业知识,法启后学,流传至今。笔者下面谨就“建昌帮”中药传统膏药的煎熬工艺作一介绍,供同道参考, 建昌帮传统膏药习称“铅膏药”,是从植物油和铅丹(抱朴子称黄丹)为基质,配合各种中药原料煎熬而成。膏药颜色通常分为红、白、黑三种,系按外治不同疾病选用不同处方配料熬制而成。它不仅能治疗外科的跌打损伤,痛肿疮毒、疥癣、湿疹,而且对一些全身性疾病也有疗效。  相似文献   

10.
建昌帮历史悠久,流传地域广,中药文化底蕴深厚,是我国中医药宝库中一个具有显著地方特色的药帮。建昌帮随着时代的变迁经历了兴衰变化,目前,在中医药强国战略背景下,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走向了复兴之路。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当地调研,本文对建昌帮发展历程及炮制特色进行了探究,以期为建昌帮中药文化的发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枳壳炮制前后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枳壳炮制前后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比较枳壳的药典炮制方法与江西地方炮制方法的不同。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试验条件:C18色谱柱,甲醇∶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996PDA检测,分离分析枳壳炮制前后的醇提物和氯仿提取物的HPLC指纹图谱的变化。结果:枳壳生品与炮制品的醇提物在UVλ283 nm处所得特征峰几乎无变化,药典法枳壳炮制品和江西樟帮法炮制品的氯仿提取物在UVλ320 nm处所得的14号峰与枳壳原药材和建昌帮炮制品有显著的区别。结论:枳壳的药典炮制法与江西地方的樟帮法在水溶性和脂溶性部分的HPLC指纹图谱相似、与江西建昌帮炮制法在氯仿提取物的14号峰有显著差异。脂溶性部分的HPLC-FP可以作为枳壳炮制前后的特征指纹图谱。  相似文献   

12.
“建昌帮”中药传统炮制技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我国南方各省具有一定的影响和地位,尤在闽赣两省更为突出。它素以精湛的炮制技术,独特的操作工具和形、色、气、味、疗效好而载誉东南亚。如本文介绍的附子煨制,熟地黄的炆制,天麻的姜制,半夏的药汁制等,这些炮制方法在我国中药炮制史上是罕见的。目前,“建昌帮”中药传统炮制技术这一宝贵遗产已濒临失传和湮没之危,因此,发掘整理,势在必行,并请有关方面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13.
<正> 江西建昌帮发祥于江西省南城县(古建昌府),以擅长传统饮片加工炮制、药材集散交易著称,饮片切制风格独具特色。一、工具特色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建昌帮特色饮片四制香附调经止痛的物质基础。方法采用系统溶剂提取法对香附进行分部位提取,从在体、离体和血液流变学三个层面对其活性成分进行测定,并采用NMR对其有效成分进行分析。结果石油醚部位为香附调经止痛的有效部位,其有效成分有豆甾醇、胡萝卜苷、大黄素甲醚和十六烷酸。结论本研究首次采用在体模型、离体模型和血液流变学指标三种方法同时评价建昌帮四制香附调经止痛效应,切入江西地方炮制品种,有利于江西传统炮制流派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基于均匀设计法的建昌帮四制香附炮制工艺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辅料用量、炮制温度及时间对江西建昌帮四制香附主要活性成分的影响.方法:以α-香附酮及总黄酮为考察指标,HPLC测定α-香附酮含量,采用均匀设计法优选江西建昌帮四制香附炮制工艺.结果:盐、醋的用量越小、温度越低、炒制时间越短,α-香附酮含量越高;生姜和黄酒的用量对α-香附酮含量无显著性影响.盐、醋的用量越大、炒制的温度越高,则总黄酮含量越高;生姜、酒及炮制时间对总黄酮含量无显著性影响.结论:建昌帮四制香附炮制辅料盐和醋的用量、炮制温度及时间对主要活性成分α-香附酮及总黄酮的含量有一定影响,且两者呈负相关,提示对炮制工艺的评价应结合药效指标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6.
经考证,发现早在汉代江西的旴江流域已经有了医家的医事活动和著述,浮丘公、张陵、葛玄曾隐居南城的麻姑山和清江的阁皂山,立坛、采药、制药、炼丹、传医和中药炮制法、治病,开旴江流域医药学之先河,因此旴江医学和“建昌”、“樟树”两大药帮得以兴起;“医药相济”,也促进了旴江医药的兴盛.自汉代迄民国,旴江流域16个县市有医家963人、医籍684种;其中,抚州市区域有医家399人、医籍271种,宜春市区域(丰城、清江)有医家246人、医籍96种,南昌市区域有医家324人、医籍340种(三地重复计算医家6人、医籍23种).江西古代十大名医中有八人出自旴江流域.可见,历史上,旴江医学兴起和繁盛于抚州市区域,发展于南昌市区域.  相似文献   

17.
经考证,发现早在汉代江西的盱江流域已经有了医家的医事活动和著述,浮丘公、张陵、葛玄曾隐居南城的麻姑山和清江的阁皂山,立坛、采药、制药、炼丹、传医和中药炮制法、治病,开盱江流域医药学之先河,因此盱江医学和“建昌”、“樟树”两大药帮得以兴起;“医药相济”,也促进了旴江医药的兴盛.自汉代迄民国,盱江流域16个县市有医家963人、医籍684种;其中,抚州市区域有医家399人、医籍271种,宜春市区域(丰城、清江)有医家246人、医籍96种,南昌市区域有医家324人、医籍340种(三地重复计算医家6人、医籍23种).江西古代十大名医中有八人出自旴江流域.可见,历史上,旴江医学兴起和繁盛于抚州市区域,发展于南昌市区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不同炮制方法对附子中3种双酯型生物碱含量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江西建昌帮煨制法、樟树帮法与<中国药典>方法制备附子炮制品,以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测定其中新乌头碱、乌头碱与次乌头碱含量.结果 不同的附子炮制品中新乌头碱、乌头碱与次乌头碱的平均质量分数(ωB)分别为:建昌帮煨制法:(2.11±0.28)μg·g-1,(6.70±0.19)μg·g-1,(11.24±0.93)μg·g-1;樟树帮法:(2.35±0.37)μg·g-1,(3.21±0.89) μg·g-1,(8.05±0.90)μg·g-1;中国药典法:(1.41±0.16)μg·g-1,0,(1.64±0.21)μg·g-1.结论 建昌帮煨制附子中3种双酯型生物碱含量的总量高于其他两种方法,为研究建昌帮炮制技术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盱江医学”名医群体著作璀璨、学术思想影响深远,其形成与临川文化、建昌药帮、尊医尚德、政府重视与发达印刷业等方面密切相关.研究其形成因素,对于挖掘盱江医家的独特治疗方法,丰富我国地方医学流派内容,弘扬中医学术都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小平  王进  陈建章 《陕西中医》2009,30(8):1066-1067
目的:比较建昌帮与樟树帮、中国药典法炮制的熟地黄中多糖的含量差异。方法:采用蒽酮-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结果:三种炮制方法制备的熟地黄中多糖含量分别为:(3.94±0.56)%,(3.28±0.5)%,(2.75±0.74)%。结论:建昌帮炮制的熟地黄中多糖含量高于其他两种方法,为发展建昌帮炮制方法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