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依据《内经》邪正斗争、正虚为主的发病学思想,通过剖析"两虚相得,乃客其形"、"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着而为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同时得病,其病各异"以及"因加而发"等著名论点,提出并论证了《内经》体质发病观,强调人体发病由体质主导,与体质相关,并且存在体质差异决定发病多样性等内涵,深入挖掘《内经》发病学的理论价值,阐发其对临证诊治疾病和养生防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黄帝内经》学术思想为源,阐述中医体质差异论的形成及其与疾病、辨证用药的关系等。认为体质的形成与先天禀赋和后天因素有关,男女体质有差异,每个个体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其体质亦不同,体质类型决定病邪的易感性、发病后疾病的演变过程及疾病的预防和康复。  相似文献   

3.
体质与情志是人体表现于外的不可分割的两大特征,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性。《内经》认为,体质是情志产生的内在基础,情志是影响体质形成的重要因素,也是体质分类的重要依据,因此,应把握体质与情志的关系,调和情志,增强体质,形神合一保健康。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医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基础学科分化和教材改革问题已迫切地摆在我们面前。我们认为,要培养出适应中医学未来发展的合格人才,就要在继承和发扬相统一的思想基础上,对中医基础理论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改革,而作为奠定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内经》课,在整个高等中医教育体系中起着轴心作用。因此,中医基础学科的设置及教材的改革首先必须从《内经》开始。现就有关问题提出我们的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5.
就<内经>体质与疾病、体质与辨证论治的有关理论进行了探讨.(1)探讨体质与发病的关系,从体质的角度来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与预后;(2)探讨体质与辨证的关系,"辨体"、"辨质"固然重要,但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强化辨证;(3)探讨体质与调理治疗的关系,从理论与治疗方法上的创新两方面,展现体质与论治的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6.
《黄帝内经》以藏象为核心构建了体质理论,详细论述了影响体质形成的先、后天因素,并从不同层次和侧面对体质进行了分类,认为疾病的发生转归、辨证论治以及养生防病等,均与体质因素密切相关,为后世体质医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将《内经》"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学术理论应用于实验动物,从阳气的生理病理出发,进行相关体质指标的对比统计分析,揭示阳气与阳虚型、阳盛型体质的内在联系,为改善阳虚、阳盛型体质找出科学性、可行性的理论依据和应对措施,并可指导在此两种体质类型基础上发生的疾病的辨证和治疗。方法:选用W istar雄性大鼠80只,进行选择性造模、分组,共五组:空白对照组、阳虚模型治疗组、阳虚模型对照组、阳盛模型治疗组、阳盛模型对照组,每组10只。造模成功后第2日,阳虚模型治疗组和阳盛模型治疗组分别给予补阳药和清热药汤剂灌服20天,然后进行肛温、体重、进食量、力量测试。结果:用药后,阳虚模型治疗组肛温、体重、进食量、力量升高,与空白对照组无差异(P(0.05),与阳虚模型对照组差异明显(P(0.01) 阳盛模型治疗组肛温、进食量等降低与空白对照组无差异(P(0.05),与阳盛模型对照组有差异(p(0.01),体重升高与空白对照组无差异(P(0.05),与阳盛模型对照组差异明显(p(0.01)。结论:本课题证明了阳气功能失调能扰乱机体阴阳的平衡,并可导致阳虚型与阳盛型体质的产生,而通过给予相关药物的治疗,调整机体的阳气,则能使阳虚及阳盛型体质得到改善,使之达到阴阳平和质。  相似文献   

9.
《内经》在长期的生活和医疗实践中观察和归纳出人生各年龄段的一些约数 ,对认识整个生命过程 ,各年龄段的脏腑气血变化 ,养生防病 ,辨证用药等都有很好的指导意义。试分析如下。1 以小少壮老分人生 4个年龄段   《灵枢·卫气失常》曰 :“人年五十以上为老 ,二十以上为壮 ,十八以下为少 ,六岁以下为小。”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在发展变化之中 ,变化的过程则是生长壮老已 ,这是一切事物都必须遵循的规律。《内经》以这种恒动的眼光看待人体 ,把人的生命阶段划分为老、壮、少、小。 50岁以上为老年阶段 ,2 0~ 50岁为壮年阶段 ,1 8岁以下至 …  相似文献   

10.
论《内经》体质理论与免疫学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内经》的体质理论做了系统的探索,认为其与现代免疫学有着共同的理论基础,从免疫学角度对体质进行研究,是探讨人体脏腑阴阳实质的重要内容,深入研究体质免疫与疾病证治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内经》论地理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因地异质、因地异寿、因地异情、因地异邪等4个方面系统总结了《内经》有关地理环境对人体影响的内容,并结合现代研究成果说明其内容的科学性与实用性,指出深入研究《内经》有关地理环境对人体影响的内容对中医的临床与科研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重温《内经》对“虚实”的分析研究,从“虚实”的概念、辨证、转化、治则四个方面论述,以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3.
《内经》有关衰老性病变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经》对衰老引起的各种生理、病理变化有精辟论述,对不同时期各种变化特征的描述尤为详细,阐述了发生变化的原因、机制;为了延缓衰老、防治病变,《内经》还明确提出了“治未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认识到,要健康必须从优生优育做起。《内经》中关于优生优育的论述极为丰富,认为生和育分别是两个复杂的生理、心理过程,各自又包含着许多环节,任何哪个环节不注意保健,都不利于生育健壮的儿童。故《素问·上古天真论》说,知此道者所生之婴“生而神...  相似文献   

15.
古今有许多病证的名称相同。但其本义已经发生了改变。《内经》中的疟病是指具有外邪入侵,寒热休作有时的一类疾病。不单指疟疾;而现今疟病即是指疟疾。是由疟蚊叮咬.疟邪入血所致的一种疾病.二者有所不同。并就病因病机、症状表现、治疗等几方面对古今疟病的含义作具体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中医望色是望诊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始于《内经》,成熟于《伤寒》,发展于现代,对临床的诊断起着重要的作用。笔者在学习四大经典著作时,重温《内经》,不揣浅陋,  相似文献   

17.
《内经》对汗并无专论,笔者从相关篇章中筛选经文,加以归纳,认为仍不失其完整性。《内经》首先明确指出了汗的来源及化生,进而论及生理、治疗作用,尤其在汗的多少、有无与卫气、阴阳、脏腑等关系的分析上,阐述十分清楚,这对指导临床正确应用汗法及汗证的治疗均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内经》情志致病理论及对后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情志即七情五志,是人的精神活动的一部分,一般情况下是人体对客观外界事物刺激的能动反应,但情志过激就会致病。《内经》认为情志为五脏所主,不同的情志伤人,会影响相应的内脏,从而导致不同的病理过程,但由于心在情志活动中具有主导作用,故情志致病首伤于心。五脏有病,亦可引起情志活动的异常。对于精神情志为主因的病变,应以心理治疗为主,开导劝慰,以情胜情,再结合药物治疗,方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内经》血瘀病机理论及对后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内经》中有关血瘀的内容,将血瘀病因病机归纳为内因及其病机、外因及其病机和复合因素致瘀,外因包括外邪及外伤,内因包括情志、久病、年老、饮食不节、气津运行失常。后世在《内经》血瘀理论基础上发展了血瘀学说,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陈实功的《外科正宗》、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王清任的《医林改错》及现代医学工作者的研究,在不同侧面完善了血瘀理法方药的理论体系,整理了血瘀学说的源流。  相似文献   

20.
1“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语出《素问·太阴阳明论》,被后人广为用以解释风邪与湿邪的特性及侵犯人体的部位,几成格言。笔者曾就“伤于风者,上先受之”,综历代诸家之说,洞其内涵,概之:因肺位至高,其合为皮,其窍为鼻,其通于喉,五脏之中,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