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3 毫秒
1.
目的:研究热水灌胃导致的大鼠萎缩性胃炎(CAG)时胃黏膜组织细胞HSP-70及Fas表达状态,以探讨CAG发病机制及长期热饮食与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热水(55℃,2.5mL,1次/d×8-65wk)灌胃建立大鼠萎缩性胃炎动物模型,免疫荧光及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检测热水组和正常组大鼠胃黏膜组织细胞HSP-70和Fas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组胃黏膜组织细胞未见HSP-70及Fas阳性表达,热水组在24wk胃黏膜在组织细胞的细胞质中可见HSP和Fas阳性表达,呈均质颗粒状,到32-65wk时表达更加明显.双标记中可见两者共同表达.结论:热水长期灌胃可导致胃黏膜萎缩,黏膜组织细胞的HSP及Fas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替米沙坦对脑出血急性应激性胃黏膜病变大鼠胃黏膜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组、替米沙坦组,每组32只,各组再分为1、2、3和5d4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8只大鼠。制作脑出血大鼠模型,大体观察胃黏膜病变并计算溃疡指数;HE染色光镜下观察胃黏膜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黏膜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的表达;TUNEL检测胃黏膜凋亡细胞。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脑出血组大鼠1、2、3和5d胃黏膜溃疡指数明显增大、PCNA表达明显减少、TUNEL凋亡细胞明显增多(P<0.01)。与脑出血组比较,替米沙坦组大鼠1、2、3和5d胃黏膜溃疡指数明显减小、PCNA表达增多、TUNEL凋亡细胞减少(P<0.05)。结论替米沙坦能够减小脑出血急性应激性胃黏膜病变大鼠胃黏膜溃疡指数、增加PCNA表达、减少TUNEL凋亡细胞,减轻应激性胃黏膜病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鼠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的病理变化和细胞增殖分子调控变化 ,探讨CAG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 综合采用 6 0 %乙醇或 2 %水杨酸钠、2 0mmol/L去氧胆酸钠和 0 .1%氨水建立大鼠CAG模型。观察大鼠胃黏膜病理组织变化和黏液分泌功能。测定大鼠血清表皮生长因子 (EGF)和前列腺素E2 (PGE2 )水平 ,免疫组化分析EGF受体 (EGFR)、C erbB2、P5 3、P16和Bcl 2蛋白的表达。结果 鼠CAG胃窦黏膜的炎症改变明显 ,腺体数目和厚度显著降低 ,部分大鼠出现肠上皮化生。扫描电镜可见胃黏膜破溃、细胞脱落。鼠CAG胃黏膜氨基己糖和血清PGE2较正常组显著下降 (P <0 .0 5 )。CAG大鼠血清EGF水平为 (2 .2 4± 0 .83) μg/L ,较正常大鼠的 (0 .6 1± 0 .2 8) μg/L显著升高 (P <0 .0 5 )。鼠CAG胃组织EGFR和C erbB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4 5 %和 70 % ,正常大鼠均无表达 (P <0 .0 5 )。正常大鼠P16蛋白表达率为 75 % ,显著高于模型大鼠的 10 % (P <0 .0 5 ) ,模型大鼠Bcl 2蛋白表达率为5 0 % ,高于正常大鼠的 10 % (P <0 .0 5 )。CAG和正常大鼠的P5 3蛋白表达率分别为 30 %和 10 %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鼠CAG的发生与多种致病因素破坏胃黏膜屏障 ,胃黏膜细胞增殖和凋亡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黄芪、三七及其配伍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运用幽门弹簧植入术配合高盐热淀粉糊灌胃法制备萎缩性胃炎大鼠模型,将造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黄芪组、三七组、黄芪三七组以及叶酸组,每组10只,另设10只空白组。在治疗阶段,空白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均予生理盐水2mL/d灌胃;黄芪组给予黄芪浸膏3.5g/(kg·d)灌胃;三七组给予三七粉冲剂0.7g/(kg·d)灌胃;黄芪三七组给予黄芪和三七溶液灌胃(其中黄芪3.5g/(kg·d)、三七0.7g/(kg·d),共治疗8周。治疗结束后,应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PCNA蛋白表达,液相芯片技术检测血清fas、fasL、EGF和TGF-β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凋亡指数降低(P0.01),PCNA表达增加(P0.01),血清fas及fasL均显著升高(P0.05,P0.01),血清TGF-β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芪三七组、叶酸组可减少凋亡指数,黄芪组和叶酸组可降低PCNA表达,各给药组均能降低血清fas表达(P0.05,P0.01),黄芪组及黄芪三七组能显著降低血清fas-L水平(P0.05)。[结论]黄芪、三七及其配伍可明显改善胃黏膜细胞的增殖及凋亡水平,进一步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病变。  相似文献   

5.
脾胃湿热证胃病患者胃黏膜细胞凋亡基因相关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脾胃湿热证胃病患者胃黏膜细胞凋亡基因相关蛋白的表达。[方法]选取脾胃湿热证胃病患者70例,检测胃黏膜Fas、p53、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cl-2凋亡基因相关蛋白。并与70例脾胃虚寒证胃病患者进行对照。[结果]脾胃湿热证以糜烂性胃炎多见(58.6%),而脾胃虚寒证以萎缩性胃炎多见(22.9%)。脾胃湿热证患者Fas、p53表达明显高于脾胃虚寒证患者,阳性率分别为74.3%、75.7%和55.7%、64.3%(P<0.05),而PCNA、Bcl-2表达则与脾胃虚寒证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脾胃湿热证胃病患者胃黏膜细胞有促凋亡基因相关蛋白的过度表达。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缺血 再灌注对在体家兔房室结细胞凋亡的作用 ,以及凋亡相关调控基因蛋白 (Fas、bcl 2、bax)的表达 ,以家兔为实验对象 ,麻醉后开胸暴露心脏 ,结扎右冠状动脉 ,建立房室结缺血 再灌注模型。于预定时间处死动物 ,快速取出房室交界区组织 (3mm× 2mm× 1mm) ,10 %福尔马林磷酸盐缓冲液固定。采用TUNEL法检测房室结细胞凋亡 ;免疫组化法检测Fas、bcl 2、bax基因蛋白表达。结果 :①对照组及单纯缺血 10 ,30min组均未检测到细胞凋亡 ,缺血 6 0min组可见少量散在的凋亡细胞 ,缺血 12 0min房室结可见大量的细胞凋亡 ;②缺血 再灌注组 :不同缺血时间组均出现细胞凋亡 ,凋亡细胞数随缺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P <0 .0 5 ) ;③随缺血时间的延长 ,Fas、bax的表达明显增加 (P <0 .0 1) ,而bcl 2的表达则无明显增加 (P >0 .0 5 ) ;④缺血 再灌注组较相应时间单纯缺血组细胞凋亡数、Fas、bax表达均明显增加 (P <0 .0 1)。结论 :单纯缺血及缺血 再灌注均可诱导房室结细胞发生凋亡 ,这可能与该条件下Fas、bax基因蛋白的过量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细胞凋亡和增殖在大鼠应激性溃疡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从生化及形态学角度研究应激性溃疡 (SU)发生发展过程中胃黏膜细胞的死亡形式及增殖功能的变化。方法 原位末端标记 (TUNEL)法检测水浸 束缚应激 (WRS)结束前后不同时间点细胞凋亡的发生 ;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 ;免疫组化ABC法原位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的表达。结果 正常大鼠胃黏膜上皮散在TUNEL阳性细胞 ,PCNA蛋白主要在胃腺颈部近胃小凹处呈中等阳性表达。WRS 2h~WRS结束后 5hTUNEL阳性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增多 (P <0 .0 1)并逐渐达高峰 ,而PCN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减少 (P <0 .0 1) ;WRS后 8~ 12hTUNEL阳性细胞逐渐减少 ,而PCNA表达达高峰 ;WRS后 2 4hTUNEL阳性细胞仍高于正常水平 (P <0 .0 5 ) ,PCNA表达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 (P >0 .0 5 )。透射电镜下可见正常胃黏膜细胞形态规则 ,核形规整 ;而发生凋亡的细胞形态各异。结论 应激期胃黏膜细胞凋亡明显增加 ,增殖能力下降 ,它们之间的失衡是溃疡发生的重要原因 ;在应激性损伤恢复的早期阶段 ,大量细胞发生凋亡可能是启动细胞增殖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多囊肾病囊肿衬里上皮细胞增生与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研究多囊肾病囊肿衬里上皮的增生与凋亡及相关蛋白表达。  方法 :应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和免疫组化法 ,对 3例正常肾组织和 12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多囊肾病 (ADPKD)患者 (2例为终末期肾病患者 ,10例为氮质血症期患者 )肾组织中囊肿衬里上皮细胞的凋亡细胞和增生细胞核抗原 (PCNA)阳性细胞计数 ,并检测c myc、bcl 2、bax、p5 3、Fas蛋白表达。  结果 :多囊肾病囊肿衬里上皮细胞增生与凋亡均增加 ,增生较凋亡增加显著 ,PCNA阳性细胞 /凋亡细胞为 3 46± 1 6 8。多囊肾组织c myc蛋白和bcl 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bax、p5 3和Fas的表达并无改变。  结论 :多囊肾病中囊肿衬里上皮细胞的增生和凋亡失调 ,调节这些过程的基因异常表达介导了多囊肾病囊肿形成。多囊肾组织c myc蛋白高度表达 ,与囊肿衬里上皮过度增生、凋亡相关。多囊肾囊肿衬里上皮细胞的凋亡不依赖于bcl 2、p5 3和Fas。  相似文献   

9.
胃癌中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粘膜增殖及凋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胃癌(GC)发展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关系和对胃癌预后意义。方法145例经病理证实,不同胃黏膜病变采用免疫组化检测PCNA基因表达及Warthinstarry法检测Hp感染。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结果在浅表性胃炎(CSG)、萎缩肠化生胃炎(CAG+IM)、异型增生(DYS)、早期GC和进展期GC中,PCNA基因表达率分别为24.53%,46.28%,60.54%,57.67%和71.42%,CAG+IM、DYS、GC均显著高于CSG(P<0.05)。凋亡指数(AI)分别为(4.55±2.33)%、(6.43±5.60)%、(6.45±5.12)%、(6.55±4.80)%、(8.84±5.63)%,进展期GC显著高于CSG(P<0.05)。胃黏膜凋亡指数与PCNA表达强度有密切相关(P<0.05)。PCNA阳性表达与胃癌组织类型、浆膜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而且BorrmannIV明显高于早期胃癌和BorrmannI,II(P<0.05)。PCNA阳性表达与肠型胃癌Hp感染有关。CAG+IM,DYS和GC组PCNA阳性表达中Hp感染者明显高于阴性者。Hp阳性者5年生存期显著短于Hp阴性者。结论Hp感染和PCNA表达与胃黏膜增殖和恶化有关,且与凋亡有相关性。Hp感染与胃癌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0.
张玲霞  张沥  陶梅  宋瑛  曹广周 《胃肠病学》2008,13(8):474-477
背景: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属胃癌癌前状态,高热饮食是CAG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目的:观察热水诱导CAG大鼠胃黏膜组织中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的表达,探讨长期高热饮食与CAG和胃癌的可能关系。方法:以55℃蒸馏水灌胃建立大鼠CAG模型。分别于灌胃第8、12、24、32和65周取腺胃组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胃黏膜组织学改变;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标记p53和PCNA蛋白,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热水灌胃组第24周时胃黏膜开始出现萎缩改变。温水灌胃组各时间点胃黏膜均未见p53和PCNA蛋白表达。热水灌胃组第24周时胃黏膜细胞核中即可见p53蛋白绿色荧光和PCNA蛋白红色荧光表达,第32周和65周时表达更为明显。免疫荧光双标记时可见两种蛋白共表达。结论:热水灌胃可致大鼠CAG并引起胃黏膜癌相关基因p53和PCNA蛋白表达增强,可能与胃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1.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上皮细胞凋亡及调节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胃上皮细胞凋亡及调节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37例HP阳性慢笥胃炎和31例HP阴性慢性胃炎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及P53、bcl-2、Bax、Fas蛋白表达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HP阳性慢性胃炎胃上皮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高于HP阴笥慢性胃炎(P〈0.01),HP阳性慢性胃上皮P53表达显著高于HP阴性高于HP阴性慢性胃炎(P〈0.0  相似文献   

12.
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vitamin E succinate (VES) on the expression of Fas and PCNA proteins as well as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in human gastric carcinoma, and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VES-induced inhibition of gastric carcinoma cell growth. METHODS: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s were used to detect Fas and PCNA expression both in human gastric cancer SGC-7901 cells treated with VES at different doses and in human gastric carcinoma tissues. RESULTS: After the SGC-7901 cells were treated with VES at 5, 10, 20 mg/L for 48 h, the positive rates of Fas expression were 16%, 27% and 48%, respectively,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ompared to that of control group (P< 0.05); while the positive rates of PCNA expression in groups treated with different doses of VES were 20%, 18% and 7%,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compared to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In human gastric carcinoma tissues, the Fas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 was 42.4%(25/59), which declined with the decrease in the degree of tumor differentiation (P<0.05) and with the existence of lymph node metastasis (P<0.001). While the PCNA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 was 91.5%(54/59), no relationship was observed between PCNA expression and clinicopathologic parameters. CONCLUSION: VES inhibited the growth of gastric cancer cells by inducing Fas expression and inhibiting PCNA expression. It is, therefore, considered that the expression of Fas and PCNA genes, through tumor cell apoptosis and proliferation, respectively, may be useful as a clinical predictive index in the application of VES to gastric carcinoma therapy, where as Fas may be of more value than PCNA.  相似文献   

13.
胃粘膜萎缩与肠化的细胞增殖和凋亡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0,他引:10  
目的研究胃粘膜萎缩和广泛肠化的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定量关系.方法 CSG 14例,CAG11例,CAG+IM 20例,对照5例,分别作HE染色,ISEL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PCNA和bcl-2抗体染色.求各组增殖指数(PI)、凋亡指数(AI)、凋亡增殖比和凋亡强度.结果各组PI和AI分别是:15.4%,24.8%,56.9%和8.4%,5.4%,11.6%,1.9%和1.4%;在CSG,CAG凋亡和增殖呈正相关(r=0.5475和0.5839),CAG凋亡强度最大;CAG+IM PI最高,但凋亡和增殖呈负相关(r=-0.6742),凋亡强度异常低,不足对照组的1/5,CSG的1/10,CAG的1/14.结论 CAG的萎缩可能是过度凋亡所致;CAG+IM则出现凋亡障碍,过度增殖,与异型增生和癌的细胞生物学表现相似.  相似文献   

14.
羟基喜树碱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初步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研究羟基喜树碱(HCPT)诱导胃癌细胞的凋亡作用及对凋亡相关基因p53,c-myc,bcl-2,bcl-xl和bcl-xs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TUNEL染色、流式仪、免疫组化和RT-PCR技术等研究HCPT对胃细胞SGC-7901和MKN-45的诱导凋亡作用和对凋亡相关有达的影响。结果:HCPT作用于细胞后,可看到较为典型的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细胞核固缩,染色质凝集,呈新月型紧核膜周边,核碎裂,染色质片段化,凋亡小体形成等。流式细胞仪DNA直方图上出现典型的亚二倍体的“凋亡峰”。流式细胞仪计数显示,10μg/ml的HCPT诱导胃癌细胞SGC-7901和MKN-45的凋亡率为21.88%和12.34%。TUNEL染色法显示,细胞凋亡指数在1.865-9.54%之间。免疫组化和RT-PCR结果显示:HCPT能够明显下调SGC-7901细胞的P53和bcl-2基因的蛋白和mRNA表达,对SGC-7901细胞的c-myc,bcl-xl和bcl-xs基因的蛋白表达无影响。HCPT作用后MKN-45细胞的p53蛋白和mRNA的表达增加,对MKN-45细胞的bcl-2,c-myc,bcl-xl和bcl-xs基因的表达无影响。结论:HCPT能够诱导胃癌细胞凋亡,可能是通过调控胃癌细胞的P53和bcl-2的表达而诱导胃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5.
16.
17.
全反式维甲酸诱导胰腺癌细胞凋亡机制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维甲酸类药物调节肿瘤细胞生长、分化和凋亡是其防治肿瘤的基础。本研究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体外胰腺癌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 胰腺癌细胞Patu8988与ATRA共同孵育。通过DNA断裂分析、TUNEL标记证实凋亡存在,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细胞比例。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凋亡诱导过程中p53、bcl-2和bax基因的水平及其表达变化。结果 ATRA处理组细胞凋亡比例明显增加。TUNEL标记和DNA断裂分析发现典型凋亡特征。ATRA处理组bax和phospho-p53(Ser 46)表达上调,但bcl-2表达下调。结论 ATRA能诱导胰腺癌细胞凋亡,其分子机制可能与bcl-2/bax和p53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8.
胃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细胞凋亡与细胞增殖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9,自引:29,他引:40  
目的 通过观察胃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细胞凋亡与细胞增殖间的关系,探讨细胞凋亡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 UTP 缺口末端标记(TUNEL) 技术及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10 例正常胃粘膜、16 例萎缩性胃炎、36 例肠化生、20 例异型增生和53 例胃癌中的凋亡细胞、增殖细胞进行原位观察和比较.结果 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中凋亡细胞指数(11-9 % ;14-7 % ,8-0 % ) 均显著高于正常胃粘膜和 胃癌(3-5 % ,5-8 % ,t = 2-058 ~7-901 ,P< 0-01 ~P < 0-05) ;异型增生、胃癌与肠化生相比,凋亡细胞明显减少、增殖细胞明显增多( P< 0-05) ;胃癌细胞增殖指数(47-5 % ) 显著高于异型增生(30-1 % ,P< 0-01) . 胃癌前病变及胃癌组织中的凋亡细胞指数与 增 殖细 胞指 数 呈显 著相 关( r = 0-966 , - 0-897 ,P< 0-05) .结论 胃粘膜癌变过程中不仅存在活跃的细胞增殖,而且存在细胞凋亡异常. 高增殖能力的细胞可能通过选择而占据优势,导致胃癌的发生. 细胞凋亡与细胞增殖平衡失调在胃癌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