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2%含量的过氧乙酸溶液气溶胶喷雾,对实验动物和工作人员产生的毒性作用。方法:利用隔离器,观察2%含量的过氧乙酸溶液喷雾消毒,达到1g/m^3浓度,维持4h,通过行为学测试和病理学解剖结果,判定大鼠吸入后,所产生的毒性作用。结果:2%过氧乙酸溶液喷雾消毒后,在4h~7d间大鼠出现行为活动异常。结论:2%过氧乙酸溶液喷雾消毒,浓度为1g/m^3时,对动物有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2%含量的过氧乙酸、0.2%含量的过氧乙酸、0.2%含量的次氯酸钠和2%含量的戊二醛溶液,对实验动物和工作人员皮肤是否有刺激性。方法2%含量的过氧乙酸、0.2%含量的过氧乙酸、0.2%含量的次氯酸钠和2%含量的戊二醛溶液短期接触豚鼠皮肤(斑贴)后,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采用评分的方法来判定对豚鼠皮肤所产生的刺激反应。结果2%含量的戊二醛溶液对皮肤有轻微刺激,有水肿现象发生,1h后症状消失,并有棕黄色着色性,其他几种消毒药品均对豚鼠皮肤无刺激性反应。结论2%含量的戊二醛溶液对实验动物和工作人员皮肤有轻微刺激,并有棕黄色着色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0.2%含量的次氯酸钠、2%含量的过氧乙酸、2%含量的戊二醛溶液和0.2%含量的过氧乙酸,对实验动物和工作人员破损皮肤短期内接触所产生的毒性作用.方法 利用上述消毒剂对豚鼠进行人为皮肤破损毒性实验,观察豚鼠全身中毒表现和死亡情况.结果 2%过氧乙酸给药后出现轻度水肿,3天后症状消失;2%戊二醛给药后出现红肿、出血点,4天后出现脱皮现象,5天红肿消失,并伴有棕黄色着色性;0.2%次氯酸钠和0.2%过氧乙酸均未出现毒性反应.结论 2%过氧乙酸、2%戊二醛对动物和工作人员有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2%含量的过乙酸溶液,对实验动物和工作人员眼睛是否有刺激性。方法2%含量的过乙酸溶液,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采用评分的方法来判定对实验兔眼睛的刺激性反应。结果2%含量的过乙酸给药6 h后,对虹膜、结膜(充血)均有刺激性并伴有水肿和分泌物,24 h后刺激性加重,7 d后刺激性较重。结论2%含量的过乙酸对实验动物和工作人员的视觉器官有强度刺激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动物破损皮肤短期内接触消毒药品所产生的毒性反应。方法利用2%戊二醛、0.2%过氧乙酸、2%过氧乙酸、0.2%次氯酸钠对豚鼠进行人为皮肤破损毒性实验,观察豚鼠全身中毒表现和死亡情况。结果2%戊二醛给药后出现红肿、出血点,4d后出现脱皮现象,5d红肿消失,并伴有棕黄色着色性;2%过乙酸给药后出现轻度水肿,3d后症状消失;0.2%过乙酸和0.2%次氯酸钠均未出现毒性反应。结论2%戊二醛、2%过乙酸对动物和工作人员有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前临床常用0.05%过氧乙酸溶液对污染物品进行浸泡消毒。过氧乙酸溶液对人体皮肤具有强烈的刺激性,以往护理人员在捞取污染物时,需直接接触污染物及过氧乙酸溶液,这样.极易造成护理人员的  相似文献   

7.
分别采用甲醛熏蒸法、过氧乙酸喷雾法、醋酸氯配方喷雾法三种不同消毒方法对实验动物隔离器进行消毒,检测消毒后隔离器细菌学指标,比较消毒效果优劣,选择最佳消毒方法。1 材料和方法实验动物隔离器:自行设计,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监制。消毒方法:(1)甲醛熏蒸法:(甲醛30ml 高锰酸钾30g 水30ml)m3熏蒸消毒24h,通风48h,重复两次。(2)过氧乙酸法:2%过氧乙酸表面及空气喷雾,2h后通风24h,重复2次。(3)醋酸氯配方法:02%醋酸氯 008%戊二醛配方表面及空气喷雾,2h后通风24h,重复2次。上述3种方法分别消毒30台次隔离器。细菌检测方法:隔离器消…  相似文献   

8.
清洁级实验动物室维持性消毒方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消毒液喷雾方式,比较不同型消毒剂和不同消毒频率,不同喷雾量及不同浓度的过氧乙酸,对清洁级实验动物饲育室消毒维持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公共场所空气有效的消毒方法和理想的空气消毒剂。方法 用二氯异氰尿酸钠(优氯净)、过氧乙酸和甲醛进行实验室抑菌试验和8家公共场所的现场空气消毒试验。结果 2%甲醛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伤寒杆菌的抑菌浓度最低(0.0313%);现场空气消毒试验表明:优氯净(含有效氯10%,100ml/m^3呼吸带高度喷雾)、过氧乙酸(5%,0.5ml/m^3地面喷洒)和甲醛(0.2%,0.5ml/m^3,1.0ml/m^3地面喷洒)杀菌率分别为63.18%、47.98%、34.01%和69.85%。结论 在公共场所进行空气消毒,用100ml/m^3优氯净(含有效氯10%)实施呼吸带高度喷雾消毒,能达到良好的消毒效果,无刺激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有卫生间的百级层流病房有效的环境消毒方法,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2013年2~3月将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有卫生间的层流病房20间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间,观察组采用清洁-0.05%有效氯溶液擦拭-0.05%过氧乙酸喷雾消毒,对照组采用清洁-0.05%有效氯溶液擦拭-3%过氧化氢喷雾消毒的方法实施环境消毒后进行空气浮游菌及沉降菌、地面及台面染菌浓度监测.结果 观察组病房和卫生间消毒后空气浮游菌浓度分别为(0.900±0.738)个/m3及(0.956±0.550)个/m3,对照组病房和卫生间消毒后空气浮游菌浓度分别为(6.351±6.297)个/m3及(6.112±6.311)个/m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1、0.0236),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病房及卫生间的空气沉降菌浓度、地面表面染菌浓度及台面表面染菌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卫生间的百级层流病房应用过氧乙酸喷雾消毒优于过氧化氢喷雾消毒,消毒效果可靠,值得临床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1.
三种常用过氧乙酸稳定剂稳定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2.
五种消毒剂对甲型肝炎病毒的杀灭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郑霞 《西部医学》2009,21(10):1798-1799
目的探讨过氧乙酸熏蒸和臭氧消毒法同时使用对空气消毒的效果。方法血站采血室,试验分成三组,A组单用臭氧消毒器,B组单用过氧乙酸,C组两种方法同时使用,分别检测每组消毒前后空气中的细菌数,同时对C组的作用时间与消毒效果进行观察。结果A组的细菌杀灭率为87.0%,B组为88.1%,C组为97.8%。C组在作用0.5、1.0、1.5、2.0h时的杀灭率分别为76.7%、92.2%、96.6%和97.8%。结论同时使用臭氧消毒和过氧乙酸比单独使用其任一种方法效果均佳,并且可缩短消毒时间,提高消毒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在实验室合成的过氧乙酸原液中分别加入0.1%(W/V)8-羟基喹啉,0.5%(V/V)磷酸和0.5%(W/V)焦磷酸钠作稳定剂。通过一年左右贮存和定期测定过氧乙酸百分含量;并作了不同含量磷酸以及0.5%(V/V)磷酸对用不同配方配制的过氧乙酸的稳定性的研究。结果表明,0.1%、0.3%和0.5%(V/V)的磷酸以及0.5%(W/V)焦磷酸钠对过氧乙酸原液均无稳定作用。故认为,贮存过氧乙酸原液不宜以磷酸或焦磷酸钠作稳定剂。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兰花空气消毒剂空气消毒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自然沉降法采集空气中细菌,比较兰花空气消毒剂和2%过氧乙酸、绿草中药气雾消毒剂原液消毒前后室内空气菌落数量的变化。通过小鼠的急性吸入毒性试验和急性经口毒性试验评价兰花空气消毒剂的安全性。结果在药物容量相同的条件下,本文所用兰花空气消毒剂(1g生药/mL)空气消毒效果与2%过氧乙酸相同,并且明显优于绿草中药气雾消毒剂原液。消毒1h和2h后兰花空气消毒剂组菌落数分别降为(117±11)cfu/m3、(131±12)cfu/m3,显著少于绿草中药气雾消毒剂组的(182±17)cfu/m3、(183±14)cfu/m3。兰花空气消毒剂的急性毒性试验表明小鼠吸入和经口染毒后均无异常表现,属实际无毒。结论兰花空气消毒剂空气消毒效果确切,无毒副作用,操作方法简单,是较理想的空气消毒剂。  相似文献   

16.
复用处理对聚砜血液透析器膜传质和表面电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从对血液透析器进行复用处理回用以来,人们对这种实践一直存在争议。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次氯酸盐和过氧乙酸复用处理对FreseniusF80B聚砜血液透析器影响的定量认识和比较。在新F80B聚砜透析器和用次氯酸盐与过氧乙酸复用处理1次、5次和15次的透析器上,得到了尿素、维生素B12和多分散葡聚糖的溶质清除率、膜的超滤系数和ζ电位。结果表明这两种溶液对透析器的复用处理效果截然不同。用双层膜模型结合已有的流体动力模型分析溶质清除率数据,还定量得出了新透析器和经两种溶液复用处理后的透析器的实际膜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消毒方法对手术室空气消毒的效果。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间分别采用空气洁净器法、过氧乙酸喷雾法以及紫外线灯照射法对3间手术室进行消毒并监测空气消毒效果。结果:空气消毒器法自然菌消除率为94.59%,过氧乙酸喷雾法为89.32%,紫外线灯照射法为81.83%。消毒30min后,空气消毒器法细菌总数明显低于过氧乙酸喷雾法和紫外线灯照射法,自然菌消除率明显高于紫外线灯照射法,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氧乙酸喷雾法细菌总数明显低于紫外线灯照射法,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方法均是有效的手术室空气消毒方法,其中空气洁净器使用范围更广泛,使用更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