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EHEC为人畜共患病,自1982年在美国首次报道了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O157:H7大肠杆菌引起的出血性肠炎以来,目前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和一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发生了O157:H7大肠杆菌感染的爆发流行,已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已经从牛、羊、猪、鸡的粪便标本、苍蝇以及牛肉、鸡肉、鱼、腌菜等食品中分离到O157:H7大肠  相似文献   

2.
自 198 2年首次在美国引起出血性肠炎爆发以来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 7∶H7(entero -hemorrhagicE coliO15 7∶H7,EHECO15 7∶H7)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重要的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问题 ,曾在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造成了暴发流行和大规模食物中毒事件。估计目前在美国每年可造成大约70 0 0 0人感染。从临床和环境标本分离、检测、鉴定大肠杆菌O15 7∶H7和诊断大肠杆菌O15 7∶H7感染有多种方法 ,包括选择性培养基、核酸探针、血清蛋白印迹方法、检测粪便和菌株的志贺毒素细胞学方法等。其中PCR方法应用的比较广泛 ,也简单、易行 ,比较适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EHEC)O157∶H7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致病菌,主要通过被污染的食物传播,引起出血性结肠炎,建立其快速检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EHEC O157∶H7保守的rfbE基因序列,设计4条引物,利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成功建立了EHEC O157∶H7LAMP快速检测方法 ,60min内即可完成致病菌检测。结果利用该LAMP方法对30种共38株细菌进行检测,所试EHEC O157∶H7均为阳性结果 ,说明该方法具有高度特异性。本方法对纯培养的EHEC O157∶H7检测限为12CFU/mL,污染食品中EHEC O157∶H7的检测限为18CFU/g。实践应用表明,对1121份进出口肉类、奶类制品及人工污染样品等进行检测,检出57份LAMP阳性,与采用AOAC标准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100%。结论该LAMP方法操作简便、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和其他O157大肠杆菌在浙江省动物、人群中的分布、流行以及PFGE分型、毒力基因携带状况。方法按全国O157∶H7监测方案在5-10月份肠道传染病高发季节,采集全省各地(市)肠道门诊腹泻病人粪便,进行O157大肠杆菌分离培养,并用免疫磁珠分离法对浙江省5个监测点的宿主动物进行O157∶H7分离培养、鉴定,可疑菌株以PCR法检测O157∶H7抗原、志贺样毒素(stx1和stx2)、粘附抹平因子(eaeA)及溶血素(hly)4种毒力基因。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方法进行同源性分析,同时选择14种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并将分析结果与本省首株患者粪便中分离的产志贺样毒素的O157∶H7菌株进行比较。结果全省5个监测点2006年共监测动物粪便标本2377份,分离到4株O157∶H7菌株,阳性率为0.17%;同时在绍兴、舟山肠道门诊腹泻病人粪便中分离到2株O157:H?菌株。4株O157∶H7菌株,stx2、Hly、eaeA均阳性,stx1均阴性;2株O157∶H?菌株仅1株携带eaeA毒力基因。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显示,4株O157∶H7菌株分3个型,除金华地区2006年分离所得2株完全相似外,其它相同地区不同年代分离的O157∶H7菌株及相同年代不同地区分离的O157∶H7菌株则完全不相似。2株O157∶H?菌株1株PF-GE电泳条带降解,另1株与其它O157∶H7菌株电泳条带差异明显。结论浙江省大肠杆菌0157菌株在动物中以携带stx2毒力基因的O157∶H7菌株为主,但在腹泻患者中则以不带志贺样毒素的O157∶H?菌株为主。不同地区分离的O157∶H7菌株PFGE分型差异明显。羊、奶牛是携带stx2毒力基因的O157∶H7大肠杆菌的主要宿主。各级疾控应加强对宿主动物和腹泻病人大肠杆菌O157的分离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徐州地区O15 7∶H7大肠杆菌宿主动物带菌情况及其毒力基因阳性率。方法 采集流行区内猪、鸡、羊、牛等家畜家禽粪便标本 ,用免疫磁珠法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 ,并用多重引物PCR进行毒力基因分析。结果 共采集猪、鸡、羊、牛等家畜家禽粪便标本 92 5份 ,检出O15 7∶H7大肠杆菌 12 7株 ,检出率为 13 73%。其中 ,以牛、羊检出率较高 ,分别为18 6 0 %和 16 0 1%。对 4 2株菌株进行了SLT1、SLT2、eaeA和Hly四种毒力基因的检测 ,85 71%的菌株毒力基因阳性 ,且以同时带有SLT2、eaeA和Hly三种毒力基因最为常见 ,占带毒菌株的 80 5 6 %。病家分离的菌株带毒率 (96 4 3% )明显高于外对照 (6 4 2 9% ) (P <0 0 1)。结论 加强宿主动物O15 7∶H7监测 ,对疫情的分析和疫情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icEscherichia co-li,EHEC)是出血性肠炎的主要病原体,其主要血清型是O157∶H7。该菌被确认为致病菌的20多年来世界各地包括中国都有不同规模的暴发流行。EHEC O157∶H7感染可使人患腹泻、出血性结肠炎(hemorrhagic colitis,HC),还可在5%~10%的病例中引发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emolyticuremic syndrome,HUS)及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等严重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死亡。EHEC O157∶H7的感染因具有暴发流行趋势、强烈的致病性与致死性以及抗生素治疗可能会加…  相似文献   

7.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e E.Coli,EHEC)是大肠杆菌的一个亚型,EHEC分为157、26、111血清型,主要致病菌株为O157∶H7,可引起感染性腹泻,因能引起人类的出血性肠炎而得名。在1982年一次出血性结肠炎流行中被分离出。大肠杆菌是人和动物肠道中的正常菌群,一般对人无害。它有3种抗原结构,即菌体抗原(又叫O抗原)、包膜抗原(又叫K抗原)和鞭毛抗原(又叫H抗原)。  相似文献   

8.
所谓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04∶H4(enterohemorrhagic E.coli,O104∶H4),是由德国分离的一种新菌珠O104∶H4型大肠杆菌,含有志贺毒素2(vtx2a)的基因,没有(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coli,EHEC)溶血素、志贺毒素1、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ntero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基因毒力岛基因;但含有肠集聚性粘附大肠杆菌(enteroaggragtive Escherichia coli)(第5类致泻性大肠杆菌)毒力质粒上的3个基因:aatA、aggR、aap[1]。显示其为EHEC家族的一个新成员。  相似文献   

9.
目的克隆表达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O157∶H7 Tir细胞骨架偶联蛋白(TccP)基因,并研究其抗原性。方法采用PCR法自EHEC O157∶H7 Sakai菌株基因组扩增TccP基因,构建TccP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初步纯化后,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兔抗TccP多克隆抗体。抗体效价及特异性用ELISA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从EHEC O157∶H7 Sakai菌株中克隆出了1014bp的TccP基因。构建的重组质粒pET28a-TccP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高效表达;以TccP免疫家兔获得了高效价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ting分析此抗体能与TccP发生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结论在大肠杆菌中成功克隆表达了TccP基因,所获TccP具有良好的抗原性,为进一步研究TccP在EHEC O157∶H7致病机制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从贵州省1例腹泻病例的粪便标本中分离鉴定O157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并对其进行毒力基因检测。方法 收集腹泻病例的粪便标本,mEC肉汤增菌后,采用O157胶体金进行初筛,阳性者增菌液经免疫磁珠富集后进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分离,对分离株进行系统生化鉴定,O157、H7诊断血清凝集,应用特异性PCR进行rfbE和fliC基因鉴定,以及stx1、stx2、eaeA和hlyA 4种毒力基因检测。结果 腹泻病例粪便标本经mEC肉汤增菌后,检测O157胶体金阳性;增菌液经免疫磁珠富集后培养出可疑菌落,经系统生化鉴定为大肠杆菌,血清型为O157∶H7;PCR检测O抗原特异性rfbE基因和H7特异性fliC基因均阳性;毒力基因eaeA、stx2和hly均阳性,stx1阴性。结论 分离株确诊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为贵州省腹泻病例中首株该病原体。  相似文献   

11.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icE.coli,EHEC)O157∶H7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病原菌,主要通过食物和水源传播,在人类能引起出血性结肠炎(HC)、溶血尿毒综合征(HUS)等严重疾病甚至死亡。自1982年美国首次分离出该菌以来,世界各地不断有散发和暴发的报告,因此快速、敏感、特异的检测与分型方法对于临床诊断和疫情控制是非常必要的。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这种要求成为可能,本文就近年来EHEC O157∶H7的分子生物学检测与分型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O157∶H7的分子生物学检测1.1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1.1.1传统PCR针对…  相似文献   

12.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0157:H7感染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建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 7:H7感染小鼠动物模型。方法 不同大小(5、7和9周龄)的Balb/c小鼠分别随机分成3组,先以链霉素处理3d ,再分别以不同剂量(1×10 10 CFU和1×10 9CFU)经口感染具链霉素抗性的0 15 7:H7 SMR2菌株,进行临床观察和微生物学、病理学检查。结果 5和7周龄实验组小鼠在感染后2~5d有33%~83%死亡,肾、肝、肺和肠道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所有实验组未死小鼠粪便排菌时间在13~2 2d以上。结论 小鼠感染O15 7后可表现出人类感染O15 7所出现的主要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对研究EHEC的致病机制和疫苗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大肠杆菌O157:H7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a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EHEC)的一种主要血清型,可引起消化道传播的人畜共患病,临床表现为无症状感染、轻度腹泻、出血性结肠炎(hemorrhagic colitis,HC),溶血性尿毒综合症(hemolytic uremics syndrome,HUS),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obocyto penicporpura,TTP).自1982年美国发生首起O157引起的小型暴发后,世界20多个国家有散发或流行的报道,已引起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了解郑州地区牛携带大肠杆菌O157∶H7的情况。方法 应用本实验室已建立的大肠杆菌 O157∶H7多重PCR方法对其进行了检测,并对临床分离的动物源大肠杆菌O157∶H7的生物学特性及携带的毒力基因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 所采集的样品中共分离鉴定出2株大肠杆菌 O157∶H7,分别命名为L1和L2,其检出率为1.4%;临床分离菌株的生化试验结果均符合大肠杆菌的常规生化特性;L1和L2菌株的生长曲线一致,均比标准株的迟缓期短,较早进入对数生长期;L1菌株在48 h可形成成熟完整的生物被膜,L2菌株在36 h形成成熟完整的生物被膜;L1和L2菌株均携带有hlyA和eaeA毒力基因,同时L1还携带Stx2毒力基因。结论 该结果为大肠杆菌O157∶H7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相关数据,对郑州地区大肠杆菌O157∶H7有效的监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廖必英 《内科》2013,(5):531-532,519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E.coli O157:H7)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的一个血清型,主要引起人的食源性疾病,以突发性腹痛、腹泻、血便为主要症状,严重时并发肾功能衰竭,病死率高。E.coli O157:H7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在生猪、猪肉、牛及牛肉及其粪便中分离率极高,对公众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和预防是控制该病的关键。E.coli O157:1-17实验室诊断以细菌培养、分离及生化和血清鉴定为主。近年来出现的新型免疫学方法和聚合酶链反应(PCR)对E.coli O157:H7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本文就E.coli O157:H7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采用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埃希氏菌 (EHEC)国际代表株O15 7∶H7-EDL933株 ,实验感染小鼠 (ICR) ,观察其感染和带菌消长情况。方法 ICR小鼠经口感染 ,剂量为 0 1~ 0 9ml(菌悬液浓度为 7 0× 10 8~ 4 0× 10 9CFU/ml) ,并在SPF动物实验室中饲养。结果 不同实验动物微生物等级的ICR小鼠对EDL933株表现出不同感染类型 ,Ⅰ级小鼠感染未成功 ;Ⅱ级小鼠为一过性排菌 (M =4h) ;Ⅲ级小鼠粪排菌中位数为 2 4h ,是Ⅱ级小鼠的 6倍。Ⅲ级小鼠发现盲肠带菌 ,阳性率为31 5 8% (6 / 19)。结论 研究结果提示 ,鼠可成为EHECO15 7∶H7的贮存宿主 ,可能是潜在的人类感染的传染源。不同实验动物微生物等级的ICR小鼠对EDL933株所表现出的感染类型 ,提示预防O15 7∶H7感染 ,可经口服菌苗来实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动物及食品中O157大肠杆菌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为了解O15 7∶H7大肠杆菌在动物贮存宿主的种类 ,作者于 1999及 2 0 0 0年开展了O15 7大肠杆菌的调查 ,结果自 1份市售牛肉及 14份猪肛拭标本中检出 2种类型的O15 7大肠杆菌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标本来源 猪肛拭标本分别于 1999及 2 0 0 0年采集于龙岩市郊三个养猪场 ;鸡、鸭、兔、鸽、蛇粪便标本及部分食品 (猪肉、牛肉等 )分别采集于龙岩市城区农贸市场。1 2 菌株分离与鉴定 标本送实验室后 ,直接划线接种于山梨醇麦康凯平板 (SMAC)上进行分离 ,肉类标本经EC肉汤增菌后 ,分离培养于SMAC ,置37℃温箱孵…  相似文献   

18.
对来自 2个商业卖主和 1个当地宠物动物园的野兔进行肠出血性埃希氏大肠杆菌 (EHEC)流行病学调查。 34只荷兰花条兔 (DB)和 1 5只新西兰白兔 (NZW )的排泄物样本培养后 ,按生物学和血清学分型 ,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检测 ,根据基于重复性元件序列的PCR(Rep -PCR)进行基因分型。一商业来源的 2 8只荷兰花条兔中有 2 5只EHEC阳性 ,包括O1 53∶H -和O1 53∶H7。同一来源的 1 1只新西兰白兔中有 1只eae - ,stx1 O1 53株阳性。与此形成对照 ,另一商业来源的 6只荷兰花条兔和一宠物动物园的 4只新西兰白兔EHEC阴性。Rep -PCR证明O…  相似文献   

19.
大肠杆菌O157:H7对小鼠感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采用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埃希氏菌 (EHEC)国际代表株O15 7∶H7-EDL933株 ,实验感染小鼠 (ICR) ,观察其感染和带菌消长情况。方法 ICR小鼠经口感染 ,剂量为 0 1~ 0 9ml(菌悬液浓度为 7 0× 10 8~ 4 0× 10 9CFU/ml) ,并在SPF动物实验室中饲养。结果 不同实验动物微生物等级的ICR小鼠对EDL933株表现出不同感染类型 ,Ⅰ级小鼠感染未成功 ;Ⅱ级小鼠为一过性排菌 (M =4h) ;Ⅲ级小鼠粪排菌中位数为 2 4h ,是Ⅱ级小鼠的 6倍。Ⅲ级小鼠发现盲肠带菌 ,阳性率为31 5 8% (6 / 19)。结论 研究结果提示 ,鼠可成为EHECO15 7∶H7的贮存宿主 ,可能是潜在的人类感染的传染源。不同实验动物微生物等级的ICR小鼠对EDL933株所表现出的感染类型 ,提示预防O15 7∶H7感染 ,可经口服菌苗来实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O157:H7型大肠埃希氏菌的检测与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引言O157:H7型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coliO157:H7,简称ECOH)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的主要血清型,ECOH肠道感染的主要临床症状为突发性腹痛、血性粪便(初期为水样泻)、低烧或不发热,严重患者可显现出血性肠炎(HC)甚至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1,2]。已有报告ECOH对人的感染剂量低达10个菌体[2],牛是ECOH的主要贮菌库[3,4],本病的流行与食品(尤其是肉制品)、鲜牛乳和水有关[2,5]。食品工业和医药卫生微生物学家需要可靠的方法以快速准确地筛检合低数目ECOH菌体细胞的高危食品与环境标本(可疑水源)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