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 丙戊酸钠、卡马西平、托吡酯被公认为是目前广谱的抗癫(癎)药物,临床上均可用于治疗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癎)(BECT).本研究旨在比较这些药物对儿童BECT的治疗效果,筛选临床单药治疗的首选药物.方法 通过84例药物治疗BECT病例(丙戊酸钠31例,卡马西平31例,托吡酯22例)的回顾性分析,从首药治疗失败时间、首治发作控制率、药物不良反应三个方面,对托吡酯、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托吡酯、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的首药治疗失败时间分别为3.00个月[0.75~12.00]、8.00个月[2.50~32.00]、5.00个月[1.25~11.75],三者差异无显著性(P=0.463).癫(癎)发作控制率托吡酯、卡马西平、丙戊酸钠分别为77.3%、83.9%、74.2%,差异无显著性(X2=1.475,P=0.478).托吡酯有较高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与丙戊酸钠(X2=8.717,P=0.003)和卡马西平(X2=7.105,P=0.008)相比差异有显著性,丙戊酸钠与卡马西平相比差异无显著性(X2=0.111,P=0.74).结论 托吡酯、卡马西平、丙戊酸钠均可作为儿童BECT单药治疗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癫癎患儿血浆和脑脊液中神经肽Y(NPY)质量浓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2003年7月至2004年5月,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沈阳医学院奉天医院53例癫癎患儿血浆和脑脊液中NPY质量浓度,其中原发性癫癎43例,继发性癫癎10例;原发性癫癎未经治疗者34例,治疗后仍有抽搐发作者9例,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1)癫癎患儿血浆NPY(210.57±71.28)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159.99±65.10)pg/mL,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2)原发性癫癎与继发性癫癎血浆NPY[(210.57±71.28)pg/mL与(219.25±97.14)pg/mL]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3)原发性癫癎未经治疗者与治疗后仍有抽搐发作者血浆NPY[(205.57±63.89)pg/mL与(229.44±96.61)pg/mL]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4)癫癎患儿脑脊液中神经肽Y(45.81±7.39)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19.73±5.12)pg/mL,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癫癎患儿血浆和脑脊液中NPY质量浓度显著增高,可作为诊断癫癎的一项生化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托吡酯对癫癎患儿酸碱平衡的影响.方法 31例癫癎患儿均给予托吡酯单药治疗.初始剂量为0.5~1.0 mg/(kg·d),每周加量0.5~1.0 mg/(kg·d),4~8周达治疗量,为4.0~8.0 mg/(kg·d).于治疗前、治疗2个月行血气分析.结果托吡酯治疗前碱剩余为(-0.77±2.16) mmol/L,HCO3-为(24.0±1.22) mmol/L.服用托吡酯2个月后,碱剩余为(-6.76±1.02) mmol/L,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t=15.63 P<0.01);HCO3-为(16.64±2.30) mmol/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t=13.83 P<0.01).其中1例出现明显呼吸深快,予口服碳酸氢钠治疗,症状消失.余患儿均未出现代谢性酸中毒临床表现.结论癫癎患儿在服用托吡酯时可引起酸碱平衡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托吡酯对癫癎患儿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了解托吡酯治疗后癫癎患儿血糖、胰岛素、食欲、甘丙肽、瘦素变化,探讨托吡酯对糖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003年2~10月在河北省儿童医院就诊的41例癫癎患儿服用托吡酯(3.93±1.60)mg/(kg·d)4个月前后血浆甘丙肽和血清瘦素和空腹血糖、胰岛素的浓度,并了解食欲变化.结果服药后的血糖由4.87mmol/L降至4.69mmol/L;胰岛素由6.78mIU/L升至7.42mIU/L;甘丙肽服药后由26.14ng/L降到20.46ng/L;而瘦素则从(1.32±0.57)μg/L升为(1.91±1.10)μg/L.服药前有4例食欲不好,服药后有19例出现食欲减退.结论服用托吡酯会引起体内血糖降低、胰岛素升高、食欲下降,这些变化可能为托吡酯导致的甘丙肽降低和瘦素升高所致.  相似文献   

5.
口服抗癫癎药物治疗儿童热性惊厥的临床与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有癫癎高危因素的热性惊厥患儿应用丙戊酸钠与托吡酯口服治疗4年的临床与脑电图改变情况。方法:对2004~2005年的132例有应用抗癫癎药物指征的热性惊厥患儿给予丙戊酸钠与托吡酯口服治疗,每半年随访一次病情变化、血常规和肝肾功能;每一年随访一次睡眠脑电图,共随访4年。结果:随访时间1~10年,丙戊酸钠口服液单药治疗110例,长期控制率为98.2%,95例已停药,10例正处在减药过程中。托吡酯单药治疗13例,均发作控制,顺利停药。无一例出现血常规和肝肾功能异常表现。治疗后睡眠脑电图恢复正常者102例,出现局灶性改变者8 例,两侧同步性棘慢波4例,3 Hz棘慢波及多棘慢波2例。结论:对于癫癎高危因素的热性惊厥患儿,早期使用抗癫癎药物丙戊酸钠或托吡酯,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抗癫癎药物治疗后大部分患儿睡眠脑电图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6.
癫癎患儿托吡酯治疗前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检测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托吡酯(TPM)对癫癎患儿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对51例癫癎间患儿用托吡酯进行单药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其血清甲状腺素(T4)、游离T4(F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T3(FT3)、3,3,5三碘甲状腺原氨酸(rT3)及促甲状腺素(TSH)的水平,并进行前后比较.结果在托吡酯治疗前T4、FT4、T3、FT3、rT3、TSH分别为(124.085±23.348)nmol/L、(17.489±3.965)pmol/L、(1.663±0.297)nmol/L、(5.825±1.82)pmol/L、(1.124±0.216)nmol/L、(4.599±1.317)μIU/mL.用托吡酯治疗后T4、FT4、T3、FT3、rT3、TSH分别为(123.201±25.155)nmol/L、(18.502±3.543)pmol/L、(1.598±0.356)nmol/L、(6.444±1.865)pmol/L、(1.315±0.195)nmol/L、(4.474±1.331)μIU/mL,T4、FT4、FT3、TSH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T3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t=3.125),而rT3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P<0.05).结论托吡酯治疗时有降低癫癎患儿血清中T3的作用,提示在使用托吡酯治疗时应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癫患儿血浆和脑脊液中神经肽Y(NPY)质量浓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2003年7月至2004年5月,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沈阳医学院奉天医院53例癫患儿血浆和脑脊液中NPY质量浓度,其中原发性癫43例,继发性癫10例;原发性癫未经治疗者34例,治疗后仍有抽搐发作者9例,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1)癫患儿血浆NPY(210.57±71.28)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159.99±65.10)pg/mL,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2)原发性癫与继发性癫血浆NPY[(210.57±71.28)pg/mL与(219.25±97.14)pg/mL]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3)原发性癫未经治疗者与治疗后仍有抽搐发作者血浆NPY[(205.57±63.89)pg/mL与(229.44±96.61)pg/mL]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4)癫患儿脑脊液中神经肽Y(45.81±7.39)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19.73±5.12)pg/mL,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癫患儿血浆和脑脊液中NPY质量浓度显著增高,可作为诊断癫的一项生化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托吡酯(TPM)对癫癎患儿酸碱平衡、电解质代谢的影响.方法将2002年3月至2003年10月于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科就诊的46例癫癎患儿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成2组(1)单药组26例(单独服用TPM);(2)联合用药组20例,为TPM与卡马西平(CBZ)、丙戊酸钠(VPA)、硝基安定(NZP)等联合应用.分别观察用药前(A时段)、用药后1~3个月(B时段)、用药3~12个月(C时段)3个时段血气及电解质变化.结果单药组血浆HCO3-(mmol/L)A时段(20.10±2.48),B时段(16.27±1.06),C时段(17.82±1.79);联合用药组血浆HCO3-(mmBol/L)A时段(22.10±2.57),B时段(15.63±1.65),C时段(16.13±1.07).与本组A时段比较,两组用药后不同时段差异均分别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但两组之间各时段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TPM可致癫癎患儿代偿性阴离子间隙正常型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抗癫(癎)药物(AEDs)对婴儿痉挛症(IS)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多药耐药基因表达产物P-糖蛋白170(P-gp170)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IS患儿P-gp170的表达,根据其治疗方案不同,分为A组(托吡酯,n=6)、B组(丙戊酸钠+托吡酯,n=9)、C组(丙戊酸钠+氯硝西泮,n=6)、D组(托吡酯+氯硝西泮,n=7)、E组(健康对照组,n=8).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检测各组患儿外周血P-gp170表达水平.结果 A、B、C、D组在3个时间点P-gp170表达均较E组显著增高(Pa<0.001).A、B组3个时间点P-gp170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D组6个月时P-gp170表达较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显著增高(Pa<0.05).结论 IS患儿P-gp170外周血表达增高.丙戊酸钠和托吡酯对其表达无明显影响,而氯硝西泮长期应用可能增加P-gp170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癫癎是小儿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当前抗癫癎治疗的主要目标不只局限于控制发作,而是要全面提高癫癎患儿的生活质量.因此,抗癫癎药物副作用的研究受到了高度关注.丙戊酸钠是一线抗癫癎药,具有疗效高、适应证广的优点,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体重增加是其常见副作用,影响癫癎患者的生活质量.甘丙肽是一个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多肽,是体内增进食欲的主要调节因子之一[1].丙戊酸钠是否通过调节甘丙肽的浓度影响食欲和增加体重,目前尚未见研究报道.本研究观察了51例癫癎患儿服用丙戊酸钠后体重指数和血浆甘丙肽浓度的变化,探讨丙戊酸钠引起体重变化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儿童丙戊酸相关性高血氨脑病(VHE)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回顾分析1例丙戊酸钠治疗Dravet综合征后并发VHE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女性患儿,6岁2个月。10月龄诊断Dravet综合征,长期口服丙戊酸钠及托吡酯治疗。因抽搐发作就诊,意识障碍,血氨明显升高,肝功能异常,脑功能受损严重;脑电图示低电压明显,头颅磁共振示大脑半球弥漫性水肿,双侧基底节信号异常。患儿经停用丙戊酸钠及降血氨治疗后,血氨下降,意识状态较前好转。结论对使用丙戊酸钠的癫痫患儿,特别是联合托吡酯治疗时,需警惕高氨血症及VHE,及时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血药浓度监测分析抗癫癎药物(AEDs)临床疗效与血药浓度之间的关系,为临床个体化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荧光免疫偏振分析法对226例癫癎患儿进行了576例次的AEDs血药浓度监测,并对其相应的疗效、药物的肝损伤及其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在有效的血药浓度范围内,各类药物对癫癎的控制率为:丙戊酸钠78.1%,鲁米那52.4%,卡马西平42.3%,丙戊酸钠 氯硝西泮55.6%,苯妥英那25%。肝损伤发生率4.9%(11/226例),其中丙戊酸钠引起的占63.6%,但仅占丙戊酸钠例次的1.5%。结论血药浓度监测是指导儿童癫癎治疗的重要指标,在本组AEDs中丙戊酸钠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抗癫癎药托吡酯(topiramate,TPM)和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CBZ)对癫癎患儿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对63例单独服用TPM和CBZ的癫癎患儿及36例未用药物治疗的癫癎患儿(对照组)进行血钙、磷、碱性磷酸酶和骨密度的测定。结果:TPM组血钙浓度2.41±0.17 mmol/L,较对照组的2.26±0.11 mmol/L高,CBZ组2.15±0.26 mmol/L,较对照组低(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TPM和CBZ组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骨密度降低(P<0.05)。结论:托吡酯和卡马西平均可引起血钙、磷的异常变化和骨密度的降低。[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2):96-98]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托吡酯对癫患儿酸碱平衡的影响。方法31例癫患儿均给予托吡酯单药治疗。初始剂量为0.5~1.0 mg/(kg.d),每周加量0.5~1.0 mg/(kg.d),4~8周达治疗量,为4.0~8.0 mg/(kg.d)。于治疗前、治疗2个月行血气分析。结果托吡酯治疗前碱剩余为(-0.77±2.16)mmol/L,HCO3-为(24.0±1.22)mmol/L。服用托吡酯2个月后,碱剩余为(-6.76±1.02)mmol/L,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t=15.63 P<0.01);HCO3-为(16.64±2.30)mmol/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t=13.83 P<0.01)。其中1例出现明显呼吸深快,予口服碳酸氢钠治疗,症状消失。余患儿均未出现代谢性酸中毒临床表现。结论癫患儿在服用托吡酯时可引起酸碱平衡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癫癎发作引起的脑损伤主要表现为神经元丢失及胶质细胞增生.广谱的抗癫癎药丙戊酸钠具有复杂的药理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丙戊酸钠不仅具有抗癫癎效应,其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还对癫脑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可诱导神经营养,减少癫癎发作后神经元的缺失及阻止细胞的凋亡等.但丙戊酸钠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该文重点就丙戊酸钠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癫癎持续状态21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癫癎持续状态(SE)的常见病因、诱因及疗效,以期提高对本病的防范及治疗。方法对未经治疗者选用地西泮静脉推注或1%水合氯醛保留灌肠,症状控制者继以苯巴比妥钠针预防复发;症状未控制或入院前已在外院治疗而未好转者予注射用丙戊酸钠针静脉治疗,症状控制后继以丙戊酸钠糖浆预防复发。结果21例中,3例为癫癎未治疗,6例癫癎未经正规治疗,3例癫癎患儿发生于急性呼吸道感染,4例无诱因首发,3例发生于病毒性脑炎,停药后复发、脑外伤各1例。4例死亡,均为未经正规治疗患儿。丙戊酸钠对SE治疗有效,但对长时间发作者疗效不理想。结论SE的发生及预后与原发病密切相关,应强调预防为主。一旦发生SE,强调早识别、早治疗,以免发作时间过长而不可逆转。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小儿癫癎应用托吡酯单药治疗后,脑电背景活动变化.方法对34例癫癎予托吡酯单药治疗,比较用药前和用药后3个月时脑电背景活动变化.结果用药3个月时θ频段相对功率显著增加(P<0.01),α频段相对功率显著降低(P<0.05),β频段、δ频段相对功率不变.结论托吡酯可使脑电背景活动中θ频段相对功率显著增加,α频段相对功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丙戊酸钠(VPA)对癫(癎)患儿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以VPA治疗3个月的30例癫(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治疗前后自身对比研究,检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时体质量、BMI、身高、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比较治疗前后体质量、BMI、血糖、血清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变化.利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其血胰岛素水平.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癫(癎)患儿治疗后体质量[(15.68±3.82) kg vs (19.64±4.75) kg,t=3.56 P<0.01]、BMI[(18.29±2.91) kg/m2 vs (20.16±2.71) kg/m2,t=2.13 P<0.05]、胰岛素(4.42±0.39) mU /L vs (6.89±0.41) mU /L,t=24.7 P<0.01)、胰岛素抵抗指数(0.96±0.19 vs 1.45±0.21,t=9.4 P<0.01)均较VPA治疗前明显增高.而血糖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增高[(4.42±0.23) mmol/L vs (4.39±0.35) mmol/L,t=0.39 P<0.05].结论 VPA治疗可引起癫(癎)患儿体质量、BMI、血清胰岛素水平增高,并导致胰岛素抵抗;诱导胰岛素抵抗可能是VPA患儿体质量增加的原因之一.但对其血糖无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9.
托吡酯治疗儿童癫癎出现泌汗障碍的临床观察与随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托吡酯治疗儿童癫癎时出现的泌汗障碍(少汗或无汗)及其对策.方法通过追踪随访了解泌汗障碍与托吡酯服用的时间、季节、剂量、加药速度等的关系,合用其他抗癫癎药的影响,以及出现泌汗障碍后的转归.结果泌汗障碍与托吡酯服用的时间、剂量、加药速度无相关性,不同患儿间存在很大差异,不受合并用药的影响,高温时节症状明显,减缓加药速度可增加易感患儿对泌汗障碍的耐受性.结论托吡酯治疗儿童癫癎时出现的泌汗障碍为托吡酯所致,停药后泌汗功能恢复正常,大部分患儿对其耐受性好,泌汗障碍为非器质性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VPA)对青春期癫癎女孩垂体促性腺激素水平及垂体促性腺轴的影响。方法:选择青春期癫癎女孩23例,年龄8~14岁,给予VPA治疗1年,观察其用药前、用药后3月、6月、12月的垂体促性腺激素水平,包括雌二醇、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泌乳素及睾酮。结果:VAP治疗1年中,患儿雌二醇、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泌乳素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治疗12个月时,患儿的睾酮水平(0.4±0.3 ng/mL)比未用药(0.7±0.4 ng/mL)时及用药3个月时(0.7±0.4 ng/mL)明显降低(P<0.05)。结论:青春期癫癎女孩应用VPA治疗1年后未出现雄激素增高,VPA 仍是用于治疗青春期癫癎女孩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