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目的评价心肌内控制释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再生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犬血管再生与侧支重构的影响。方法18只成年健康杂种犬制作急性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为单纯心肌梗死组、激光心肌血运重建(TMR)组和bFGF组,每组6只。术后第8周,采用第八因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计算机形态分析评价血管再生与侧支重构的变化。结果直接血管计数发现,bFGF组镜下总血管计数和直径≥50μm的较大微血管数均高于TMR组和单纯心肌梗死组(P<0.001)。bFGF组的第八因子相关抗原染色显色面积和平均吸光度均高于TMR组与单纯心肌梗死组(P<0.001);在TMR基础上在心肌内控制释放bFGF能使总血管数增加近30%,其中直径≥50μm的微血管数增加近60%。结论采用纤维蛋白胶在心肌内控制释放bFGF的血管再生治疗安全可行,能有效促进缺血心肌内的血管再生和侧支重构。  相似文献   

2.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预防球囊成形血管再狭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实验性兔髂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模型于血管成形后 ,给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 FGF) ,对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对再狭窄的预防作用。方法 :建立髂动脉狭窄模型兔 6 0只 ,2 0只用于成形前 (10只 )和成形后即刻 (10只 )管腔面积的组织学分析 ,余 40只随机分成 b FGF组和对照组 ,于血管成形后 4周两组兔均处死 ,行体外血管反应性测试和管腔面积的组织学分析。结果 :由乙酰胆碱诱导的内皮依赖性最大舒张反应 (Emax)b FGF组 [(41± 8) % ]大于对照组 [(12± 9) % ],P <0 .0 5 ;由硝普钠 (SNP)诱导的内皮非依赖性血管 Emax b FGF组 [(88± 7) % ]大于对照组 [(6 6± 5 ) % ],P <0 .0 5 ;血管成形后 4周对照组腔面积 [(0 .5 4± 0 .2 6 ) mm2 ]小于b FGF组 [(1.0 8± 0 .32 ) mm2 ],P <0 .0 5 ,比成形后即刻 [(1.2 0± 0 .2 8) mm2 ]狭窄 5 5 %。结论 :实验性髂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模型兔于血管成形后给予 b FGF,在促进内皮依赖性及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恢复的同时 ,有预防成形血管近期再狭窄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心肌内注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 (b FGF基因 )治疗兔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的效果。方法 碱裂解法大量制备质粒 ;采用开胸结扎兔冠状动脉左前降支 (L AD)法 ,建立兔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将动物分为治疗组 (n=19)和对照组 (n=18) ,并于心肌内分别注射 pc DNA3- b FGF10 0 μg和 pc DNA310 0 μg,饲养至 2 ,6 ,12周处死 ;免疫组化观察蛋白表达 ;行病理切片观察心肌梗死组织学变化和缺血心肌内血管新生的情况。结果  (1)术前术后描记的心电图证实兔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制作成功 ;(2 )免疫组化观察注射 pc DNA 3- b FGF处心肌组织在 6周内有 b FGF蛋白的表达 ;(3)病理切片行图像分析计算血管密度发现 ,治疗组毛细血管密度和小动脉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心肌内注射 b FGF基因能促进缺血心肌内血管新生 ,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冠心病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肺癌新生血管形成的机制。方法选择115例该院肿瘤科活检或外科手术切除的肺癌组织标本,均经病理确诊。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及微血管密度,并与病理分期进行比较,分析其相关性。结果Ⅰ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平均值为(20.44±16.01)pg/ml,Ⅱ期、Ⅲa期、Ⅲb期及Ⅳ期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平均值分别为(45.33±21.58)、(77.29±29.57)、(81.44±30.04)、(98.63±39.48)pg/ml,Ⅱ期与Ⅰ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Ⅲa期、Ⅲb期及Ⅳ期均与Ⅰ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Ⅳ期与Ⅰ期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I期11例微血管密度平均值为(22.83±7.42)个/高倍视野,Ⅱ期、Ⅲa期、Ⅲb期及Ⅳ期癌肿内微血管密度平均值分别是(28.43±13.46)、(33.27±14.04)、(36.02±21.11)及(40.63±15.26)个/高倍视野,Ⅱ期略高于Ⅰ期值,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癌肿的新生血管形成中有重要作用,为新药研发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rhb FGF)对缺血心肌血管结构的作用。方法 建立兔急性心肌梗死模型 ,将 rhb FGF直接四点注射入兔缺血心肌内 ,通过病理切片图像分析观察缺血心肌血管管壁及管腔变化情况。结果  rhb FGF组与生理盐水组平均管壁厚度分别为 6周 :(2 0 .70± 9.94 ) μm,(18.88± 9.6 5 ) μm,P>0 .0 5 ;12周 :(2 9.87± 12 .96 )μm,(18.13± 11.33)μm,P<0 .0 1;管壁管腔比值分别为 6周 :0 .2 5± 0 .12 ,0 .2 4± 0 .0 2 ,P>0 .0 5 ;12周 :0 .33± 0 .14 ,0 .2 4± 0 .0 9,P >0 .0 5。结论  rhb FGF促缺血心肌血管新生到一定时期 (可能小于 12周 ) ,血管数量不再增长 ,只是血管管腔增大 ,管壁增厚 ,发生血管重构。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 F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与动脉粥样硬化 (AS)的关系 ,以及卡托普利 (captopril)对 AS和 b FGF、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36只兔随机分为 3组 :空白对照组 ( 组 )动物喂饲普通颗粒饲料 ;实验对照组 ( 组 )动物喂饲含 1g/d胆固醇和 3%猪油的饲料 ;实验组 ( 组 )喂饲含 1g/d胆固醇和 3%猪油的饲料 ,同时给予卡托普利 10 mg.kg- 1 .d- 1 。于 12周后处死动物 ,取出主动脉做 b FGF和 VEGF免疫组化定性和定量观察。结果 光镜下 组和 组有明显 AS形成。定量研究 :与 I组相比 , 组和 组 b FGF在主动脉内中膜的表达面积 (μm2 ) (2 6 999.6 8± 9931.82 ,2 4 0 75 .6 2± 2 4 787.6 8对 1386 8.14± 3180 .13)、密度 (5 .4 3±1.6 5 ,3.33± 1.15对 2 .0 7± 0 .78)和密度指数 (15 7886 .4 6± 113340 .0 5 ,73348.6 0± 4 6 0 4 8.81对 2 92 90 .78±15 0 16 .5 8)均有非常显著性增加 (P<0 .0 1) ,但 组与 组相比 ,其 b FGF表达的面积、密度和密度指数均有非常显著性降低 (P<0 .0 1)。与 组相比 , 组和 组 VEGF在主动脉内中膜的表达面积 (30 4 2 5 .4 3± 11114 .14 ,2 55 2 9.31± 10 30 5 .88对 1386 8.14± 3180 .13)、密度 (6 .10± 2 .0 9,6 .10± 2 .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 b FGF)对兔正常和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 开胸结扎兔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 ( L AD)后 ,动物被随机分为两组 ,一组分别在兔缺血和正常的心肌内注入重组人类的 b FGF ( n=9) ,另一组分别注入生理盐水 ( n=7)。 6周后 ,观察两组兔子的缺血和正常心肌的血管新生情况。结果 注射rhb FGF后 ,缺血心肌的血管密度较注射生理盐水者有显著性增加 ,而正常心肌的血管密度未见明显增加。结论 rhb FGF能促进缺血心肌的血管生长但不能促进正常心肌的血管生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雾化吸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采用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筛选出轻度血管性痴呆(VD)患者60例,分成轻度VD治疗组34例,轻度VD对照组26例,另设正常对照组30例,VD对照组患者常规抗动脉硬化、抗血小板聚集及抗痴呆治疗,VD治疗组在其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b FGF 4800 AU/d加入生理盐水10 m L氧气雾化吸入,每次10 min,1次/d,连续14 d。比较2组VD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4、30 d血清VEGF的表达。结果:2组VD患者治疗前血清VEGF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VD治疗组患者治疗后14、30 d血清VEGF水平逐渐升高,与VD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b FGF通过鼻黏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促进VD患者血清VE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冠心病的治疗中,新生血管治疗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新生血管的形成 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其不仅能够促进新生血管形成,还具有不依赖新生血管的心肌细胞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基因(pcDNA3-bFGF)对猪缺血心肌侧支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实验猪分为3组:手术对照组(n=6)、bFGF基因左冠状动脉注射组(n=6)和bFGF基因右冠状动脉注射组(n=6)。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左回旋支(LCX),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术后2周,分别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并经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pcD-NA3-bFGF 2 000μg。给药后2周,再次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观察冠状动脉侧支血管形成情况,并通过病理切片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染色进行血管计数,观察猪缺血心肌侧支血管生成情况。结果(1)病理切片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左、右冠状动脉注射基因组血管计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加;(2)术后4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右冠状动脉注射基因组侧支血管明显多于对照组,左冠状动脉注射基因组侧支血管多于右冠状动脉基因注射组。结论经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bFGF基因能促进猪缺血心肌侧支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在犬急性心肌梗死模型中 ,心肌内注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对心肌局部血流量及侧支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  17条杂种犬 ,结扎第一、第二对角支和第一、第二钝缘支造成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冠状动脉结扎 2 0min后 ,治疗组 (n =9)在梗死边缘区心肌 5点注射2 0 0 μgbFGF ,对照组 (n =8)以相同的方法注射生理盐水 2 0 0 μl。在冠状动脉结扎之前、结扎即刻、结扎后 3h、7d及 2 8d使用非放射性彩色微粒子测量心肌局部血流量。试验终点观察侧支血管密度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治疗组心肌注射 2 0 0 μgbFGF后 ,梗死区心外膜心肌局部血流量明显增加 :冠状动脉结扎 3h治疗组心肌血流量为 (36 4 0± 2 0 4 ) % ,对照组为 (32 32± 3 0 7) % ,P <0 0 5 ;7d后治疗组为 (5 6 30± 3 4 9) % ,对照组为 (35 6 8± 1 6 2 ) % ,P <0 0 1;2 8d分别为 (70 6 2±3 17) % ,(46 2 0± 2 5 8) % ,P <0 0 1。与之相似 ,治疗组梗死边缘区心外膜心肌血流量也明显增加 :冠状动脉结扎 7d治疗组为 (6 8 0 6± 2 6 9) % ,对照组为 (5 3 94± 2 2 7) % ,P <0 0 1;2 8d治疗组为(79 74± 4 6 1) % ,对照组为 (6 1 84± 4 5 2 ) % ,P <0 0 1。与对照组相比 ,治疗组梗死区血管密度 :治疗组为 (7 2  相似文献   

12.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bFGF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使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41例肝细胞癌手术切除标本及5例外伤性肝破裂肝切取标本。结果 正常对照组bFGF均为阴性。肝细胞癌组bFGF阳性率为70.7%(29/41)。bFGF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AFP是否阳性、HBsAg是否阳性无关(P>0.05);而与肝癌分化程度、有无癌栓、包膜是否完整有关。在高侵袭转移组与低侵袭转移组间,bFGF阳性率分别为86.4%和52.6%,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bFGF在肝细胞癌中高表达,可以作为判断肝癌恶性程度及转移潜能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胃癌组织与血清中VEGF和bFGF的表达意义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血清和组织中VEGF,bFGF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研究二者的相关性及组织和血清之间的相关性,探讨VEGF,bFGF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技术(ABC-ELISA方法)检测73例胃癌患者术前血清和2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VEGF,bFGF的表达水平,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VEGF,bFGF的表达.结果:胃癌患者术前血清VEGF,bFGF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YEGF:101.8±53.3 ng/L vs 16.1±22.5ng/L,P<0.05;bFGF:152.9±42.7ng/L vs 25.0±11.4ng/L,P<0.05).胃癌患者术前血清VEGF,bFGF的表达水平均随胃癌的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而增高(P<0.05),而与年龄、性别及病理类型无关.胃癌组织VEGF的阳性表达率为71.2%,癌旁组织中VEGF均未见阳性表达,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X~2=32.1,P<0.05);胃癌组织中bFGF的阳性表达率为63.0%、癌旁组织中bFGF阳性表达率为(10%),二者之间亦有显著性差异(X~2=17.7,P<0.05).胃癌患者组织VEGF,bFGF的表达水平均与胃癌的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有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及病理类型无关.胃癌患者血清VEGF的表达水平与血清bFGF的表达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439,P<0.01),胃癌患者组织VEGF的表达水平与组织bFGF的表达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391,P<0.01);胃癌患者术前血清VEGF的表达水平与组织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346,P<0.01),术前血清bFGF的表达水平与组织bF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304,P<0.01),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VEGF,bFGF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望成为胃癌术前诊断、术后随访、复发转移监测、评价抗血管生成药物疗效和化疗效果判定的新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对24只大白兔造成兔双侧下颌体部15mm×10mm骨缺损,以膨体聚四氟乙烯膜(e-PTFE)覆盖缺损区并与骨膜严密缝合.实验侧(右)注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1000AU,对照侧注入生理盐水.于术后2、4、6、8周各处死一组兔,作X线摄片、组织学观察及钙离子测定,研究各组骨缺损修复速度和愈合程度.结果实验侧术后2周骨断面处有新骨生长并有大量间充质细胞聚集,4周时大量新生骨形成骨小梁向缺损中央延伸,8周完全骨愈合.对照侧在各阶段新骨形成均不如实验侧,且钙离子含量明显低于实验侧.实验证明b-FGF具有明显的诱导成骨作用,可以促进颌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5.
rhbFGF研制及促冠状动脉血管新生作用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rhb FGF)促冠状动脉血管新生的作用时间。方法 开胸结扎兔冠状动脉左前降支 (L AD) ,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 ;制备 rhb FGF蛋白 ,将其直接四点注入兔缺血心肌内 ,通过病理切片观察缺血心肌内血管新生情况。结果 结扎 L AD后 6周及 12周 ,rhb FGF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 (NS)病理切片 ,随机观察 10个高倍视野无平滑肌小血管计数分别为 6周 (W) :41.13± 10 .0 4,30 .33± 3.2 1,P<0 .0 1;12 W:5 0 .5 0± 9.2 0 ,32 .6 3± 7.2 5 ,P<0 .0 1;有平滑肌血管计数分别为 6 W:16 .2 5± 5 .2 3,10 .75± 4.2 5 ,P<0 .0 1;12 W:16 .88± 4.87,11.2 5± 5 .0 9,P<0 .0 1。结论 缺血心肌内注射 rhb FGF可促进冠状动脉血管侧支新生 ,其作用时间可能小于 12 W。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的变化。方法 80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有无左室肥厚(LVH)将患者分为单纯高血压组(n=38)和高血压合并LVH组(n=42)。用酶联免疫法(ELASA法)测定血清bFGF水平,另选2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比较3组之间血清bFGF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单纯高血压组和高血压合并LVH组血清bFGF水平均降低,(16.96±1.68vs 14.11±4.68和16.96±1.68vs 13.58±7.99,P<0.05)。高血压合并LVH组与单纯高血压组二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bFGF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探讨在没有外源性bFGF影响下,血清bFGF水平能否成为反映心肌缺血程度的良好指标。方法通过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bFGF的浓度,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观察单支、双支及三支血管病变患者血清bFGF水平。结果冠心病组血清bFGF浓度为(328.20±51.66)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29.67±9.04)pg/ml(P〈0.01);冠脉双支和三支病变组血清bFGF浓度分别为(296.84±42.89)pg/ml,(363.95±94.72)pg/ml,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233.42±20.42)pg/ml(P〈0.01)。结论血清bFGF水平能较好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