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东垣清暑益气汤来源于《脾胃论》,具有养阴生津,健脾益气,清利湿热之功,主治平素脾气虚弱,气阴亏耗,复感湿热之证。辨证要点是疲劳乏力、自汗、心烦、口苦口黏、胃纳不佳等。前人用之甚少,国医大师伍炳彩教授博采众方,擅长在临证中运用东垣清暑益气汤治疗杂病,效果显著。关键在于识别和抓住疾病的病机,灵活化裁。  相似文献   

2.
阮诗玮教授于临证中倡导“六看”理论,独具匠心,遣方用药,辨证选方,尤善运用王氏及李氏清暑益气汤,于间各有心得及经验。乃暑热气阴两伤者,施以王氏清暑益气汤清暑益气、养阴生津;而脾胃虚弱、湿热所羁绊者,投以李氏清暑益气汤清暑益气、健脾燥湿,取得诸多疗效。对阮诗玮教授于临证中辨证选用王氏及李氏清暑益气汤的经验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3.
汪朋梅主任医师为国家级名老中医,精研《内经》、《伤寒》之旨,参悟东垣、丹溪、景岳及温病诸家之籍,且与现代医学融会贯通,对许多疑难杂病屡起沉疴。其诊治急性胆道系统感染临证颇有发挥创新、疗效显著。其所创"胆囊炎方",并作为江苏省中医中药治疗急慢性胆囊炎协作组协定处方。本文从病因病机、创新效方、用药特色等方面介绍汪老治疗急性胆道系统感染临证经验特色。尤善用大黄之辈,游刃有余。师古拓今,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4.
东垣清暑益气汤出自《脾胃论》,具清暑益气、健脾利湿之功,主治平素气虚,又受暑湿证。国家级名老中医伍炳彩教授在临床中每用东垣清暑益气汤治疗杂病收获良效,其运用不拘泥于时令,不拘于年龄,不拘于男女,不拘于病种,关键在于辨证抓病机,灵活变通。  相似文献   

5.
李发枝教授是河南省中医管理局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专家组组长,学宗仲景,崇尚东垣,临床擅用经方、古方治疗疑难杂症。临证不拘泥于"艾滋病"之病名,通过认真辨识各并发症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选用古方为主加减,颇为有效,如:用清暑益气汤治疗艾滋病合并空泡性脊髓病;龙胆泻肝汤合瓜蒌红花散治疗艾滋病合并带状疱疹;升降散合犀角地黄汤治疗艾滋病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等。文章通过三则验案的解析,揭示中医治疗艾滋病不能囿于"瘟疫"范畴,仍须圆机活法,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6.
清代医家王堉,字蓉塘,号润园,山西介休人。自幼攻举子业。道光辛丑、壬寅年间,因母病始习医学,涉足歧黄之业。戊申年中秀才,越二年“选拔赴廷试”,成拔贡后,曾任“内阁中书”。著有《醉花窗医案》等书,乃其临证经验之结晶。全书论病切理,辨证细腻,选方用药亦多自出机抒,可谓能独树一帜者。本文仅选其临证精华略作介绍,以冀有益于临床。  相似文献   

7.
目的: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为"补土派"的代表医家,著《脾胃论》一书,自创"阴火证"。笔者重新整理剖析东垣阴火证的证候病机及理法方药,结合多年临床实践,笔者认为东垣阴火证治可以融入中医圆运动理论体系之中进行探讨,总结阴火核心病机为"中气轴枢不灵,升降失常,火气偏见",立法潜方用药应以辛甘温之剂升己土之清阳,佐以苦甘寒之品降戊土之浊阴以复脾胃轴枢升降之常,土枢四象,六气周流,则元气不衰,相火守位潜藏,阴火乃消。  相似文献   

8.
张锡纯乃近代临证大家 ,创衷中参西之说 ,对于近代中医的发展 ,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于临证过程中 ,对于《伤寒论》方的运用极有心得 ,也颇多独到之处 ,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中 ,立专章对伤寒诸方进行论述。作者在研读过程中 ,对于张氏对三承气汤的认识和运用 ,有一些自己的体悟 ,希望能与同道参商 ,以求加深对这三方的认识 ,使之在临床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伤寒论》共论及三承气汤 ,即大、小和调胃承气汤。医家均喜以痞满燥实之孰轻孰重来区别三承气汤。认为痞满甚者与小承气汤 ,燥实甚者与调胃承气汤 ,四者俱甚者与大承气汤。而张锡…  相似文献   

9.
阮诗玮教授临证注重把握基本病机和主导病机,主张天、地、时、人、病、症“六看”诊疗模式,强调审证求因,辨证论治,因机遣方。文中以医话形式总结了阮诗玮教授运用实脾饮、李氏清暑益气汤、清心莲子饮辨治肾脏疾病的临证经验,并分别附医案一则佐证其效。  相似文献   

10.
总结路志正教授从阴火论治干燥综合征的临证经验.干燥综合征属中医学"燥痹"范畴,《脾胃论》中所述阴火与燥痹之病机、病症相类似,病机均源于脾肾不足、瘀血内停,在发病中又有"火盛化燥伤阴蕴毒"之特点,虚、燥、瘀、毒四者之间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终成虚实夹杂之证.在《脾胃论》基础上,承其治疗阴火之法,根据燥痹之特性,临证采用"持...  相似文献   

11.
记述了“气虚发热”的定义,结合古代文献阐述了张炳厚老师对“气虚发热”病因病机的认识和选方用药的经验,确立了《脾胃论》“清暑益气汤”为治疗“气虚发热”的恰切良方。该方补中益气,升提下陷之清阳,疏解上升之阴火,与东垣所谓“脾胃气虚,则下流于肾,阴火得以乘其土位”的“气虚发热”的病因病机,颇相吻合,较之建中汤、黄芪建中汤以及补中益气汤等传统用方,尤恰病情。  相似文献   

12.
肾气丸又名桂附地黄丸、八味肾气丸,因出自《伤寒杂病论》之《金匮要略》故又名金匮肾气丸。凡病机为肾气亏虚者,皆可选用金匮肾气丸治疗,此即异病同治之理。导师袁成民教授于临证中发现,肾气丸的组方理论明确,但在具体临证时还会遇到古代经典条文中未述及的病证,故就导师临床诊疗过程中应用肾气丸治疗疑难杂症的5例验案予以辑录分析,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运气学以"天人合一"整体观为主导思想,三因司天方是比较成系统的基于运气学说的中医辨治方药体系,甲午年少阴君火司天,二之气少阴君火司令,火行其政为此时段运气特点,正阳汤因此病机而设。甲午之际尤其二之气临证多见血证,应用正阳汤多显效。只要切中运气病机,复杂病症往往迎刃而解,同时也体现了《黄帝内经》"审察病机,无失气宜"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14.
痛泻要方为中医调和肝脾主治痛泻证之要方,文章通过对痛泻要方组方原则的分析,初步探讨痛泻的病因病机及临证特点,并结合临床运用的经验,认为本方有补脾泻肝、缓急止痛、燥湿止泻之功效,土虚木乘、肝脾失调为痛泻要方的病机要点,临床运用上,痛泻要方以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为临证要点,广泛运用于肠易激综合征等具有痛泻临床表现的疾病治疗。  相似文献   

15.
中医方剂派别,按时比划分则有:经方派、时方派、套方派,以及当今2兽药派等。经方派者,临证以善遣仲景(《伤寒》、《金匾》)方为主,其中还包括《千金要方》和《外台秘要》方。时方派者,临证善用来元代以来立方剂。套方派者形成于清末,此方派2重心是“一病固定几证,一证固定一方,一方固定几味药,不分经方、时方据证套用。”兽药派者,因无人其门而不慎治法,不清方剂,仅凭稍知不足皮毛之药性知识.随心所欲,动辄书药满纸,天从称方,纯心售药。售者经济可连,于病家益处甚微,甚者败症比比,此庸妄之辈,世称门外先生,实乃中医…  相似文献   

16.
王燕平  孙明杰  周艳华  隋宇 《中医杂志》2006,47(11):875-876
中医辨证论治既是中医治病的过程,又是中医治病的根本方法。方证相应是指方剂的主治病证范围与人体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病证或病机以及功能状态相符合。换言之,方证相应的基本思想即是以药物(方)的固有属性(性味、归经)来调整机体阴阳寒热之偏(证)。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所述“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微者逆之,甚者从之,……上之下之,摩之浴之,薄之劫之,开之发之,适事为故”。1方证相应理论渊源及现代研究虽然马王堆汉墓《五十二病方》载方283首,且已摆脱单纯经验用药的状况,武威汉简《治百病方》已开始有辨证论治的思想,但将中医理法方药上升…  相似文献   

17.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伤寒论》,为仲景之名方,方剂中经典,有和解少阳、通阳泻热、重镇安神之功效。中医治疗疾病重视从源头寻病机,一方活用,以达到异病同治、事半功倍之效。王宝亮教授临证多年,认为脑系疾病中多见少阳枢机不利之病机,临床以此方加减治疗,效果显著。本文通过分析王宝亮教授治疗不宁腿综合征、顽固性失眠、癫痫三则病案,详细论述了异病同治原则在脑病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8.
经方之诞生,为中医临证用药奠定了坚实基础。经方组方特色是药精方简,剂型多样;经方制剂有大小峻缓之别,方药煎煮与服法有严格要求与区别;经方运用君臣佐使配伍理论立方,用药规范严格,合理得当,且随证加减变化又极为灵活,有些用药方法已超越君臣佐使配伍理论,给治疗复杂疾病指出了思路;经方药物组成与治法有内在不可分割的联系,基本贯穿了方从法立,法从方出,法方一体的精神;经方最大特点是方证对应,临证强调随证治之,随机用药,故一方能治多病、一病能用多方。后世临床医家根据仲景论治疾病理法方药一线贯通精神,临证有用经方原方治病者,也有用经方加味或经方加时方治病者,或根据仲景辨证思维思想与经方所包含的治法而自立新方者,均能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中医历代文献常以脾阳、肾阳概言肝阳,导致临床上肝阳虚证常被忽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医临床疗效。本文介绍郑清莲教授活用逍遥散方论治肝阳虚经验。方法:跟随郑老临证学习,对肝阳虚证病机及临床特点分析,提出以逍遥散方论治肝阳虚。结果:肝气久郁,肝疏泄不及,阳气被遏,可致肝阳(气)虚。治疗上秉承《内经》"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之旨,以逍遥散方加减,其简明精妙,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乌梅丸是《伤寒杂病论》中辨治蛔厥证或久利证的重要代表方,本文重点探析乌梅丸用药要点、方药配伍、变化用方用量,认为其方药组成作用特点并不局限于蛔厥证或久利证,并可辨治诸多内伤杂病,临证中运用乌梅丸辨治疾病不能仅局限于某一病变部位或症状表现,临证只要审明病变证机是寒热夹虚,用之即能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