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大平 《现代养生》2010,(10):26-30
三焦经为十二经脉之一,统属于上、中、下三焦。 经脉循行 原文《灵枢·经脉》 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膈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布膻中,散络心包,下膈,循属三焦。  相似文献   

2.
徐大平 《现代养生》2010,(11):22-27
经脉循行: 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入缺盆.  相似文献   

3.
黄帝日:营气之道,内谷为宝.谷入于胃,乃传之肺,流溢于中,布散于外,精专者行于经隧,常营无已,终而复始,是谓天地之纪. 故气从太阴出,注手阳明,上行(至面),注足阳明,下行至跗上,注大趾间,与太阴合.上行抵髀(别本作脾),从髀(别本作脾)注心中.循手少阴,出腋,下臂,注小指(之端),合手太阳.上行乘腋,出?内,注目内眦,上巅,下项,合足太阳.循脊,下尻,下行注小趾之端,循足心注足少阴.上行注肾,从肾注心,外散于胸中.循心主脉,出腋,下臂,出两筋之间,入掌中,出中指之端,还注小指次指之端,合手少阳.上行注膻中,散于三焦,从三焦注胆,出胁,注足少阳.下行至跗上,复从跗注大趾间,合足厥阴,上行至肝,从肝上注肺.  相似文献   

4.
人的身体有12条经络,6条通过手。坚持手指运动,就会对这些经络的穴位有按摩刺激作用,每天坚持早晚各做一遍小指向内折弯,再向后扳的屈伸运动,每遍进行30~50次,并在小指外侧的基部用拇指和食指揉搓50~100次,这种方法治疗眼病,功效良好。  相似文献   

5.
一日6搓身     
1搓手中医学认为,人体十二经络中,有六条经络都循行到手上,其中包括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经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和手太阳小肠经。  相似文献   

6.
经脉循行(原文): 《灵枢·经脉》: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骨之间,上循膈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  相似文献   

7.
捏手健身法     
本人年届90,至今身体尚健,令将捏手健身法介绍如下: 1.握手心、擦手背各54次。 2.按捏十指:捏左手背合谷穴108次(孕妇忌);从拇指根起,捏到拇指尖,再从拇指尖捏到拇指根,捏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同拇指。再捏手心劳宫穴27次,接着用同样方法从小指捏到拇指。再捏鱼际穴9次。 3.盘手:两手心相合成十字形,先左手在上互握27次,后右手在上互握27次。  相似文献   

8.
伸开手的五指,手朝前的四个指头中指最长,食指和无名指次之,最短的应属小指。这种长度比例是人类形态学固有的遗传性状所决定的。按人体正常发育过程,小指的末端应达无名指中节与末节交界水平,如果短于此长度0.5厘米以上,习惯上称之为“短小指”,其原因主要是小指中节骨过短。  相似文献   

9.
刘宝林 《中国校医》1992,6(3):12-12
<正> 在儿童少年时期,人的掌、指骨象其它长管状骨一样,经历了不断发育的过程。受人类形态学固有的遗传性状所决定,手的朝前四个指头中指最长,食指和无名指次之,最短的应属小指。但是,按正常发育过程,小指的末端应达无名指中节与末节交界水平,如果短于此长度0.5厘米以上,则习惯上称之为“短小指”,其原因主要是小指中节指骨过短。放射线学将小指中节骨短小归类于指骨发育期间产生的形态变异。手部x线片上清晰可见,短小的小指中节骨骺核象三角锥一样嵌入干骺端,骨体短,且明显变形,多已  相似文献   

10.
手太阳之筋,起于小指之上,结于腕,上循臂内廉,结于肘内锐骨之后,弹之应小指之上,入结于腋下.其支者,后走腋后廉,上绕肩胛,循颈出走太阳之前,结于耳后完骨.其支者,入耳中.直者,出耳上,下结于颔,上属 目外眦.其病小指支肘内锐骨后廉痛,循臂阴入腋下,腋下痛,腋后廉痛,绕肩胛引颈而痛,应耳中鸣痛,引颔、目,瞑良久乃得视.颈筋急,则为筋瘘、颈肿.寒热在颈者,治在燔针劫刺之,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其为肿者,复而锐之.本支者,上曲牙,循耳前,属目外眦,上颔,结于角,其痛当所过者支转筋.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仲夏痹也.  相似文献   

11.
经脉循行(原文) 起于小指之下,邪走足心,出于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人跟中,以上踹内,出胭内廉,上股骨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  相似文献   

12.
范炳华 《健康博览》2008,(11):38-39
耳鸣系指自觉耳内鸣响,如闻蝉声或如潮声;重听系指听觉发生障碍,是听觉功能损害的表现。耳鸣常伴有重听,重听也可由耳鸣发展而来。中医认为,本病与肝、脾、肾有关,体虚肾亏是本,肝火上扰、脾胃虚弱、痰浊内盛是标;且肾气通于耳,手少阳三焦经和足少阳胆经又循行于耳,故耳鸣、重听又与三焦、胆有关。  相似文献   

13.
正内关穴位于手腕掌侧横纹上两寸,在两条筋之间,属于手厥阴心包经;外关穴与内关穴相对,位于手腕背侧横纹上两寸,尺骨与桡骨之间,属于手少阳三焦经。心包经和三焦经是互为表里的两条经脉,内关和外关一阴一阳,在治疗疾病时可相得益彰、相辅相成。心慌胸闷突然出现心慌、胸闷、气短症状时,可将拇指置于左手内关穴,中指、食指放在外关穴上,同时按压。当有酸胀感向上达肘部、向下达腕部双向传导时,治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中医认为人体有十四经络,其中6条通于手,6条通于足。可以说,整个手部满布穴位,自古就有“手是第二头脑”、“手心是人体之窗”之说,灵活地运用手指,有助于大脑健康,这也是人所共知的事实。经常有意识地按摩手指、手掌心能防治许多疾病,对健康大有裨益。以下几种方法请您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15.
足少阳胆经     
中医有“少阳为枢”的说法,足少阳胆经循行于人体头、身侧面,如同掌管门户开合的转轴,为人体气机升降出入之枢纽,能够调节各脏腑功能,为十二经脉系统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手传振动(HTV)作业工人指端温度觉阈值(TPT)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早期诊断手臂振动病(HAVD)提供依据。方法 对某运动器材公司187名工人开展横断面研究,其中接振组69人、对照组118人。采用HVLab温度觉测试仪进行测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指端TPT的影响因素。结果 接振组工人主力手食指与小指的热觉阈值水平[(46.4±5.7)℃、(45.8±5.6)℃]均高于对照组[(43.4±4.7)℃、(43.7±4.2)℃](P<0.05),且中性区范围[(22.8±8.9)℃、(24.7±9.3)℃]均大于对照组[(18.3±7.6)℃、(21.2±7.8)℃](P<0.05);接振组主力手食指冷觉阈值[M(P25,P75)]24.3(21.0,27.5)℃低于对照组[26.2(22.7,28.3)℃](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身高和手指麻木为主力手食指热觉阈值和中性区的影响因素(P<0.05),手指麻木为主力手冷觉阈值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对主力手小指温度觉阈值和中性区具有正向预测作用(P<0.05)。结论 长期暴露于HTV会导致接振工人指端TPT变化,且接振工龄、年龄和手指麻木是TPT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关于《伤寒论》少阳病病位问题,历来争论甚多,当今中医界推崇的,特别是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试用教材确认的理论是“少阳展太阳、阳明之间,因病邪既不在太阳之表,又未达阳明之里,故少阳病亦称半表半里证”[1]。剖析《伤寒论》的本来面目,与上述认识大相径庭。如不及时纠正,对于广大中医界贻害非钱。本卷‘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笔者从下述几个方面就少阳病位问题予以辨析,与诸中医同道商榷。1从少四病病理方面来认识1.1半表半里实为半阳半阴。《伤寒论》153条:“伤寒五六日,头开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  相似文献   

18.
《家庭医学》2009,(3):13-13
起于小指外侧端(少泽穴),沿手背、上肢外侧后缘,过肘部,到肩关节后面,绕肩胛部,交肩上(大椎穴)前行入缺盆,络心,沿食道,穿过膈肌,到达胃部,下行,属小肠。本经脉-分支是从缺盆出来,沿颈部上行到面颊,至目外眦后,退行进入耳中(听宫穴)。另一分支是从面颊部分出,向上行于眼下,至目内眦(睛明穴)交于足太阳膀胱经。  相似文献   

19.
王新 《长寿》2010,(6):38-39
基本手型、步型 握固大拇指抵掐无名指根节,其余四指屈拢收于掌心,即握固。(图1)荷叶掌五指伸直,张开。(图2)柳叶掌五指伸直,并拢。(图3)龙爪五指伸直、分开,拇指、食指、无名指、小指内收。(图4)  相似文献   

20.
《长寿》2003,(6)
穴名位置主治少泽指端小指外侧甲角0.5寸昏迷、热病前谷手部小指外侧本竹前陷中头痛后溪手部小指本节后陷中头痛腕骨手部手外侧,腕前凹陷中黄疽阳谷腕部腕外侧,尺腕关节陷中工手l,鸟养老前臂腕后高什上陷中视物不清支正前臂腕后5寸(尺侧)巧之强小海肘部肘后l巧{号}乍111年几中肘臂痛肩贞肩部腋后缝}几l寸肩痛、手麻月需俞肩部肩端后大骨下陷中肩臂痛天宗肩部秉风后大骨下!滔中肩臂痛秉风肩部天宗直卜,举臂凹陷启臂痛曲垣肩部肩中央曲目甲陷中肩呷痛肩外俞背部第一胸椎旁3寸肩JJI卜痛肩中俞背部大椎旁2寸J门月I}!痛天窗颈部!喉结旁4寸: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