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麻风病低流行地区疫情监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 探索麻风病低流行地区的疫情监测方法和指标。方法 : 借鉴AFP监测系统作为消灭脊髓灰质炎策略之一的方法 ,建立以扩大搜索、主动监测为目的的麻风疑似病例监测系统。结果 : 麻风疑似病例监测系统的疑似病例报告率为 1.6 万 ,显著高于项目开展前 5年的水平 (P <0 .0 0 0 1)。麻风病人发现率为 0 .76 1 10万 ,较项目开展前有显著提高 (P =0 .0 0 973)。结论 : 麻风疑似病例监测系统对于麻风病低流行地区的疫情监测 ,具有灵敏性、准确性、及时性和可行性 ,建议将麻风疑似病例监测系统作为麻风病低流行地区疫情监测的方法及实现完全消灭麻风病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盐城市实施麻风病监测工作方案前后早期发现麻风病人的效果.方法:运用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的监测方法,实行麻风疑似病例报告制度,建立以早期发现病人为目的的麻风监测系统.结果:实施麻风病监测工作方案后,麻风疑似病例报告率、病人发现率分别是实施监测前的1.16倍、1.25倍,平均延迟期比前3年缩短5.18个月.结论:在麻风病低流行地区建立麻风监测系统可作为早期发现麻风病人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盐城市2004年麻风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盐城市历史上曾是麻风高流行区,累计发现麻风病人9027例。经过几十年积极防治,已于1998年达基本消灭麻风病指标,麻风病已呈低流行状态。为此,该市从2001年起开展了麻风疑似病例筛检工作。2004年省疾控中心(CDC)在盐城全市范围内开展以麻风疑似病例的筛查和报告为主要内容的麻风  相似文献   

4.
江西省麻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江西省50年来麻风防治工作的成果和经验,为今后制订麻防工作新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江西省建立的历年<麻风疫情监测系统>资料,利用计算机进统计和分析.结果江西省历史上属麻风中度流行区,且有南高北低的地理分布特点.麻风病年发现率、发病率及患病率均以50、60年代为高峰,以后呈逐年下降趋势.1998年底的各项指标为历史最低水平,其中5年平均发现率(0.1604/10万)、患病率(0.049/万)已达到部颁摶鞠饠麻风标准;但全省92个县、市中尚有15个县、市摿铰蕯高于摶鞠饠标准.结论早期发现患者,及时联合化疗,开展各种形式的麻风知识宣传教育,可以有效地控制麻风的流行.  相似文献   

5.
我市麻风病防治工作,经过20多年的努力,从1994年开始全市麻风病的疫情就处于低流行状态。为探索在麻风病低流行状态下如何有效开展疫情监测管理控制工作,做好麻风病防治的“三早”,早日实现完全消灭麻风病的防治目标,我市从1994年开始建立麻风病疑似病例报告奖励系统和疫点周围人群普查等综合防治方法。现将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腾冲县目前麻风疫情处于低流行状态、其发病率、发现率、患病率均达到了国家基本消灭麻风病标准(患病率≤0.1/万,近5年来发病率≤0.5/十万),2012年通过了省级考核验收。本文对腾冲县2008-2012年麻风病疫情进行分析,为我县今后麻风病防治提出具体的防治措施及防控策略。1疫情分布1.1发病率2008—2012年共有登记麻风病5人。其中2008年发病1人,发病率0.16/十万;2009年发病1人,发病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于1952年建立麻风病防治机构,从1953年开始收治麻风患者,60年代起开展麻风综合防治工作,进行过多次全省性麻风病线索调查和追踪调查.截止1998年底,全省49个县(市、区)均有麻风病流行,共发现患者1038例.现将吉林省麻风疫情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广西麻风病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 对广西2006-2015年间麻风病的流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06-2015年共报告新发麻风707例,前5年平均发现率为0.182/10万,后5年平均发现率为0.117/10万;前5年平均患病率为0.618/10万,后5年平均患病率为0.496/10万。新发现病例数居前3位的为百色市、河池市、崇左市,共占全区报告病例数的46.53%;新发病例中2级畸残比为25.88%;多菌型73.69%,少菌型26.31%;14岁及以下儿童占2.40%。门诊发现病人占58.27%。 结论: 广西麻风病疫情呈下降趋势,但畸残比仍较高,发病主要集中在既往流行较重地区,因此仍应加强高流行区麻风病的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1998-2018年陕西省麻风流行趋势和流行特征,为开展麻风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全国麻风防治管理信息系统(LEPMIS)收集陕西省1998-2018年麻风病历资料,对麻风发现率、患病率和病例基本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998-2018年陕西省新发现麻风病例共计477例,年平均发现率为0.070/10万,年平均患病率为0.305/10万;病例平均发现年龄为46.71岁;男女比为2.46:1;多菌型(MB)399例,占83.6% ;II级畸残共148例,畸残率为31.03%;新发现病例平均延迟期为62.01个月。结论:陕西省新发麻风病例依然存在畸残比高、延迟期长和高龄化等情况,应进一步加强低流行状态下麻风的监测,减少传播和畸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2011-2015年中国麻风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2011-2015年中国麻风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1-2015年收集的全国麻风病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和趋势分析.结果 中国麻风病发现率从2011年的0.085/10万下降至2015年的0.049/10万,年均下降12.9%.2011-2015年新发现麻风病例4 775例,其中儿童、女性、流动人口、多菌型和2级残疾病例分别占新发现病例总数的2.2%(106例)、31.4%(1 499例)、10.8%(518例)、84.6%(4 041例)和23.7%(1 134例).2011-2015年全国发现复发病例328例,其中联合化疗后复发病例占复发病例总数的46.6%(153例).患病率从2011年的0.407/10万下降至2015年的0.235/10万,年均下降12.9%.2015年底,全国尚有现症麻风病例3 230例,麻风病患病率> 1/10万的县(市、区)为124个.结论 2011-2015年,全国麻风病发现率和患病率持续下降,高流行省份为云南、贵州、四川、广东,中低流行省份的麻风病控制工作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1.
我市辖18个镇,300个行政村,总人口92.6万,麻风最高年患病率2.04%(1976年),最高5年平均发病率为12.20/10万(1956~1960年),原为麻风病高流行区之一。至2000年底,累计登记麻风病人1866例,其中TT 1309例,BT 298例,BB 30例,BL 128例,LL 101例。麻风现症病人为6例,患病率为0.006‰,近5年平均发病率为0.17,10万(1996~2000年),疫情已处于麻风病低流行状态。  相似文献   

12.
重庆市曾是麻风病的中、低流行区 ,至 2 0 0 0年 ,先后有 33个区县达到基本消灭麻风病标准。材料与方法 根据各区县疫情监测年报数据进行统计 ,采用相关 (r)分析等方法 ,分析麻风病人发现率和患病率的动态变化情况等。结果 病人发现 :1990年起 ,有 33个区县达到基本消灭麻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2001-2010年中国麻风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2001-2010年全国麻风病流行病学资料,开展描述和比较性分析.结果 2001-2010年共新发现麻风病例15 507例,年平均发现率为0.118/10万,其中儿童占2.7%、多菌型占86.5%、2级畸残占22.5%.2001-2010年共发现复发病例1 506例,其中464例为联合化疗后复发.高流行区与低流行区相比,新发现麻风病例中的儿童患者、女性患者、流动人口患者和复发病例中的联合化疗后复发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至2010年底全国尚有现症病例6032例,患病率为0.450/10万,其中2886例在接受联合化疗.结论 2001-2010年全国麻风病发现率继续下降,但分布不均衡,麻风病高流行省份为云南、贵州、四川、广东、湖南、西藏.建议进一步加强麻风病管理、降低麻风病患者畸残.  相似文献   

14.
<正>麻风是一种严重危害公共卫生的慢性传染病,无锡市在1997年达到了基本消灭麻风的目标,并于1998年通过了卫生部的考核验收[1]。此后,本地麻风年患病率一直保持在1/105以下,年发现率保持在0.5/105以下,属于麻风低流行地区[2]。但是,放松低流行地区疫情监测工作,麻风极有可能卷土重来[3],建立监测系统[4,5],积极发现麻风患者是低流行状态下麻风防治基本策略。为探讨无锡市麻风症状监测病例的报告规律和特征,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所辖的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历史上均曾有麻风流行,患病率最高的1966年达到8.2/万.1 2006年,意大利麻风防治协会(AIFO)与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实施了中国云南省健康促进和社会发展资助项目(以下简称项目),项目覆盖云南省的10个麻风疫情相对较重的中度流行县,而且从2006年开始,中央财政也不断加大了对麻风防治工作的投入力度.项目的实施及中央财政投入力度的加大为云南省麻风防治工作增加了经费投入,注入了新的管理理念,培养了一批项目管理人才,有效地控制了项目地区的麻风病疫情.中国云南省健康促进和社会发展资助项目的防治效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勐腊县近60年麻风流行趋势变化及防治效果,为消除麻风病危害行动计划(2016 ~2020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调查,计算麻风发病率、发现率、患病率、儿童麻风构成比等指标.结果 (1956 ~2015)年全县累计发现麻风病人386例,其中多菌型185例,少菌型201例;累计临床治愈337例,(92.08%),无复发病例.发病率由最高年段(1961 ~1965)年的10.61/10万,降到(2011 ~2015)年的0.28/10万,下降了97.36%.发现率由最高年段(1981 ~1985)年的11.27/10万,降到(2011 ~2015)年的0.84/10万,下降了92.55%.患病率由最高年份1983年的13.29/万,降到2015年的0.17/万,下降98.72%.儿童麻风构成比为10.62%,平均发病年龄30岁,Ⅱ级畸残率年均41.45%,平均延迟期27个月.结论 勐腊县麻风流行已得到有效控制,降为低流行区,但距离消除麻风病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仍需加强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桐乡市位于浙江省北部 ,杭加湖平原腹地 ,全市河网交织 ,气候温热湿润 ,水陆交通发达。全市总面积 72 3平方公里 ,总人口数 6 5 32 49人 ,人口密度 90 3人 平方公里。我市麻风病据历史资料记载首例病人发生于 1938年。几十年来呈散发流行 ,至1999年底累计发现病人 2 0 84例 ,属高流行区。现将我市麻风流行情况分析如下。1 资料来源本文分析资料来源于桐乡市各乡 (镇 )麻风患者 2 0 84例的麻风疫情监测系统表、病历、随访记录及相关的统计报表。2 流行情况2 .1 型别与性别构成 TT型 182 4例(87.5 % ) ,BT型 2 0例 (0 .96 % ) ,BB型…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于 195 2年始建麻风防治机构 ,从 195 3年开始收治河北、东北、北京、天津等省市麻风病患者。自 6 0年代起开展麻风综合防治工作 ,在河北省范围内曾进行过多次麻风病普查、线索调查和追踪调查。截止 1999年底 ,全省有 96个县(市、区 )发现有麻风病例 ,累计发现麻风病患者 12 89例。现将全省麻风病疫情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自省皮肤病防治院。对 195 2~ 1999年各种统计表格、麻风患者登记薄、登记卡、住院志、检验单、门诊志等原始资料全面整理 ,并对其发现率、发病率、患病率、复发率 (包括单疗和联…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2011-2020年云南省麻风流行特征及防治效果进行分析,为制定下一步麻风防治规划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2020年全国麻风防治管理信息系统(LEPMIS)中的病例个案资料,以及《云南省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2020年)》终期评估相关数据。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差异性检验,对2011-2020年云南省麻风主要流行特征和防治工作指标进行分析。结果:2020年麻风患病率为0.62/105,比2011年(2.72/105)下降了77.21%;发现率为0.25/105,比2011年(0.61/105)下降了59.02%。2020年新发患者2级畸残比10.08%,比2011年(29.33%)减少19个百分点。全省已无麻风中流行地区,有116个县达到国家基本消灭麻风标准,中流行县比2010年减少11个,达标县比2010年增加了61个。结论:通过《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2020年)》的实施,2011-2020年云南省麻风疫情总体下降明显,消除麻风危害工作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2016—2020年中国麻风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为进一步消除麻风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6—2020年全国(未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麻风病疫情监测年度报表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 2016—2020年, 全国共累计报告新发麻风病患者2 697例, 其中儿童46例(1.71%)、女性894例(33.15%)、流动人口374例(13.87%)、多菌型2 443例(90.58%)和2级畸残患者546例(20.24%);发现复发患者203例。到2020年底, 全国登记现症麻风病患者1 893例, 较2010年(6 032例)减少68.62%;36(1.2%)个县(市)患病率大于1/10万, 新发麻风病患者中2级畸残患者72例(17.73%)。结论 2016—2020年我国麻风病报告发病率和患病率逐年稳步下降, 麻风病继续保持整体低流行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