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E)患者的超声心动图的特征性改变压诊断价值。方法17例IE患者进行了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探测赘生物的位置、大小、活动及瓣膜功能。结果男11例,女6例。平均年龄34岁(年龄范围2~76岁)。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16例自身瓣膜和1例人工瓣膜有赘生物形成,其中7个二尖瓣,9个主动脉瓣和1个三尖瓣上有赘生物。平均赘生物大小0.8cm(范围0.3~1.6cm)。血培养葡萄球菌4例,裢球菌4例,类酵母茵1例,血培养阳性率53%。住院期间5例死亡(29%),11例充血性心衰(64%),6例体循环栓塞(35%),4例接受了瓣膜置换术(23%)。结论超声心动图检测IE声像图观察比较直观,尤其在血培养阴性的IE患者尤为有用。超声心动图能探测到瓣膜的赘生物,提示严重心衰,对于需要早期外科手术的IE患者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超声心动图诊断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田志先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1,11(10):105-105,107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该文对我室近4年来经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并经临床资料和手术证实的34例IE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能检出瓣膜赘生物32例(94%),血培养阳性率7例(20%),发热和栓塞的发病率分别为19例(56%)和11例(30%),瓣膜赘生物发生于左心系统31例,尤以主动脉瓣多见,瓣膜返流,心力衰竭和栓塞是IE的常见并发症。结论:超声心动图对IE的诊断有较重要的诊断价值,可作为首选,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梁琳  张显敏 《陕西医学杂志》2022,(4):467-469+491
目的:探究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多切面扫查对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IE患者147例,先天性心脏病(CHD)95例,风湿性心脏病(RHD)52例,均进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和TEE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比较TTE和TEE对IE患者赘生物瓣膜累及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比较TTE和TEE对CHD、RHD患者不同瓣膜累及部位赘生物的检出率。比较TTE和TEE对IE患者并发症的检出率。结果:TEE对IE合并RHD诊断灵敏度、准确率,以及对IE总体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均高于TTE,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TE和TEE对IE合并CHD患者主动脉瓣、二尖瓣、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和肺动脉瓣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EE对IE合并RHD患者二尖瓣赘生物的检出率高于TTE,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EE对IE患者瓣周脓肿、瓣膜穿孔、瓣膜脱垂、瓣周漏的检出率均高于TTE,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TTE相比,TEE多切面扫查在IE患者赘生物、并发症诊断中具有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 IE)的临床特点和超声心动图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IE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36例IE患者较为常见的症状和体征为发热21例(58.33%)、心脏杂音33例(91.67%)、心脏增大29例(80.55%),心力衰竭21例(58.33%),心包积液3例(8.33%),细菌培养阳性10例(27.78%);超声心动图瓣膜赘生物检出34例(94.44%),并且赘生物大小与预后密切相关。结论:超声心动图不仅对IE患者作出准确的诊断,而且尚能评判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和超声心动图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E)临床和超声心动图的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对63例IE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合超声心动图检查进行综合分析。结果63例IE患者有基础心脏病者57例 ,其临床表现 :发热58例(90 1%)、脾肿大38例(60 3 %)、栓塞12例(19 1 %)。51例作血培养 ,11例培养阳性 ,占21 6 %(11/51)。超声心动图检查 ,发现赘生物28例 ,占44 4 %(28/63) ,死亡3例 ,占4 8 %(3/63)。结论IE患者典型的临床表现、血培养阳性减少 ,给早期诊断带来一定困难 ,结合超声心动图检查 ,对IE不仅可提供病因、病理诊断 ,而且能对其并发症及预后作判断 ,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54例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 IE),41例发现心瓣膜有赘生物。本文就瓣膜赘生物检测以及赘生物大小与临床表现进行了对照观察,并对本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基础病因、超声心动图表现和血培养结果等,来评价超声心动图对IE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7年6月至2016年11月本院收治诊断的IE患者共65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5例IE患者中,17例(26.15%)为各种先天性心脏病,12例(18.46%)为风湿性心脏病,21例(32.31%)为无基础心脏病变。49例(75.38%)UCG检查确诊瓣膜有赘生物,赘生物以主动脉瓣最多见,其次为二尖瓣。其中有9例(20.45%)细菌培养阳性。结论超声心动图在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和治疗中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于早期血培养结果阴性,或者使用抗生素所致的假阴性患者,超声心动图诊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基础病因、致病微生物、超声心动图(UCG)表现和临床特征等,旨在评价超声心动图诊断IE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62例I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1例(98.4%)自然瓣膜心内膜炎(NVE),1例(1.6%)人工瓣膜心内膜炎(PVE);19例(30.6%)无基础心脏病变,43例(69.4%)患者存在各种基础心脏病变。发热为IE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和首发症状41例(66.1%),43例(69.4%)UCG检查确诊瓣膜有赘生物,赘生物附着于主动脉瓣最多见,其次为二尖瓣。有19例(47.5%)细菌培养阳性,其中9例(47.4%)致病菌为草绿色链球菌。结论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降低IE病死率的关键,UCG对IE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UCG)对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1994-2005年住院的24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特征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4例中20例有基础心脏病变,包括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瓣膜钙化、高血压病性室壁肥厚。检出赘生物者有,瓣周脓肿2例。结论超声心动图可发现基础心脏病、赘生物,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感染性心内膜炎超声诊断与手术结果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丽莎  王竞靖  刘俊英  徐艳萍  刘蕊 《宁夏医学杂志》2010,32(12):1120-1122,F0003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诊断心脏赘生物和瓣膜损害,由此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IE)方面的重要价值。方法应用TEE观察33例IE患者赘生物附着部位、形态、大小、回声、活动情况,瓣膜返流及其程度,有无脱垂及其程度,有无腱索断裂和瓣膜穿孔,有无瓣周脓肿和瓣周漏等,并将超声诊断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TTE诊断瓣膜赘生物31例,提示2例赘生物;手术证实31例赘生物(诊断符合率93.94%)。超声和手术证实赘生物附着部位完全一致:主动脉瓣8例(25.81%),二尖瓣10例(32.26%),联合附着6例(19.35%),三尖瓣4例(12.90%),肺动脉瓣3例(9.68%)。超声和手术证实瓣膜损害:中度以上返流(20例/60.61%,vs 20例/64.52%)、穿孔(5例/15.15%,vs6例/19.35%)、脱垂和/或腱索断裂(7例/21.21%,vs 7例/22.58%)、瓣周漏(1例/3.03%,vs 1例/3.23%)。结论 TTE能够敏感发现赘生物以及附着部位瓣膜的损害,对指导临床正确诊断和治疗IE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二尖瓣脱垂患者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和超声心动图特点,并复习总结相关文献资料.方法 该院1988年2月~2010年10月收住MVP合并IE的患者14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MVP患者均有发热、心尖部3~4级收缩期杂音.4例(28.60%)有Osler结或肢端皮下出血,5例(35.70%)有大动脉栓塞表现.50.00%患者中性比例增高;12例(85.70%)患者红细胞沉降率增快,平均49.4 mm/h.大多患者有不同程度贫血.血培养阳性者9例,占64.00%,链球菌属占血培养阳性的89.0%.二尖瓣前叶脱垂者7例(50.00%),后叶脱垂者6例(42.90%),前后叶均脱垂者1例(7.10%).由经胸超声心动图或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探查发现二尖瓣前叶有赘生物者4例(28.6%),后叶有赘生物者5例(35.7%),前后叶均有赘生物者1例(7.10%),单纯后叶脱垂前叶赘生物者2(14.30%)例,前叶脱垂合并左房赘生物者1例(7.10%).结论 MVP是IE的常见病因.IE临床特点为起病隐匿,诊断较困难,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超声心动图检查对于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对于发现瓣膜赘生物有较高敏感性.对于有感染性心内膜炎高危因素的二尖瓣脱垂者需要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2.
感染性心内膜炎(以下简称IE)局限于右心不多见,文献报道仅占IE的5~10%。笔者在1986~1989年间由超声诊断三尖瓣赘生物3例,肺动脉瓣赘生物1例,肺动脉瓣与肺动脉壁赘生物共存1例,肺动脉壁赘生物1例。现将其临床和超声心动图(以下简称UCG)的特征分析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6例,男2例,女4例,年龄5~22岁,平均年龄11岁,11岁以下5例。原发病为先心病者5例(包括室缺2例、动脉导管未闭3例),无心脏病基础者1例。使用仪器为Aloka SSD 720和Kretz 320-5型超声显象仪。常规UCG检查后,在右室流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37例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的超声心动图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包括食道超声)观察心脏瓣膜赘生物形态、大小、回声、颁布及其瓣膜功能。结果超声心动图发现附着的部位以主动脉瓣组最多13例,其次为二尖瓣组12例,能对形成赘生物的大小(最大1.0 cm×2.1 cm,最小0.2 cm×0.2 cm)、形态、活动方式或瓣膜穿孔的形成、腱索断裂等特征以及相应出现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评估,并能准确测量心脏收缩舒张功能。结论超声心动图对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的诊断定位、治疗的决策及预后判断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超声心动图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超声心动图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5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超声检查结果。结果 5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中有42例超声探及瓣膜赘生物,最大有2cm,最小的有0.2cm,多见于左心系统,二尖瓣最多见(28例),主动脉瓣次之(13例),肺动脉瓣及三尖瓣较少见。同期血培养阳性者仅8例。结论 超声心动图对赘生物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高,且可了解心脏基础病变,应作为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E)临床和超声心动图的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对61例I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超声心动图检查进行综合分析。结果:61例IE患者有基础心脏病者55例,其临床表现:发热58例(95.1%)、脾肿大38例(62.3%)、栓塞12例(19.6%)。51例作血培养,14例培养阳性,占27.46%。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赘生物28例,占45.9%。死亡3例,占4.9%(3/61)。结论:IE患者典型的临床表现、血培养阳性较少,给早期诊断带来一定困难,结合超声心动图检查,对IE不仅可提供病因、病理诊断,而且能对其并发症及预后作判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并发右心感染性内膜炎的超声特征性改变及诊断价值.方法 对13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并发右心感染性内膜炎患者进行了超声检查,探测室间隔缺损的位置以及赘生物的附着部位、形态、大小、数目、活动度及瓣膜功能.结果 超声检查发现13例瓣膜均有赘生物形成,其中11例三尖瓣及6例肺动脉瓣形成赘生物,赘生物最小直径为3.5 mm,最大直径为43 mm.结论 超声检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并发右心感染性内膜炎声像图比较直观,能探测到室间隔缺损及瓣膜赘生物,能够明确诊断,为指导临床处理和手术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分析超声在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3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实施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将患者超声图像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与手术病理和治疗结果比较分析.结果 36例患者检出34例菌落和赘生物,其中超声心动图检出赘生物32例(32/34)(94.2%),漏诊率为5.56%(2/36),误诊率为5.56%(2/36),超声诊断正确率为88.9%(32/36).赘生物直径范围:3 mm×2 mm~30 mm×17 mm;23例患者赘生物呈团絮状,9例患者赘生物呈现不规侧或条索状.结论 超声检查应用于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能够快速发现并判断患者病理位置、大小及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参考依靠.在诊断的过程中要注意检测方法的选择,以便提高诊断准确率;同时在操作过程中必须由2名或2名以上具有熟练操作经验的医师进行仔细的观察后,分析诊断结果,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超声诊断意义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超声心动图诊断的IE,并与手术和病理结果相比较。结果38例经超声诊断的IE手术和病理结果证实33例,5例误诊病例中2例为老年性瓣膜退行性变,2例腱索断裂,1例为黏液瘤,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6.8%;33例IE血培养阳性率为48.5%,超声心动图赘生物诊断率高于血培养阳性率;且33例中2例合并先天性心脏病,2例合并风湿性心脏病,2例合并外周血管栓塞,1例生物瓣置换术后感染并瓣周漏、室间隔穿孔;住院期间1例死亡。结论超声心动图检测IE比较直观,诊断符合率较高,但对于瓣膜改变的声像图应结合临床考虑以免误诊。  相似文献   

19.
本文总结我院1983~1987年间23例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和超声心动图资料,讨论其特点。资料和方法病例:23例均系住院患者,男17例,女6例。IE诊断标准:23例均符合下列6条标准中的4条。1.长期发热;2.贫血、血沉快、白细胞及r球蛋白增高;3.周围动脉栓塞;4.心脏有杂音改变;5.血培养阳性;6.超声瓣膜上有赘生物。  相似文献   

20.
张敏  潘丽  文佳 《黑龙江医学》2008,32(11):854-855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应用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附着部位、形态、大小、回声,观察瓣膜厚度、穿孔、腱索断裂、瓣膜反流及程度。结果发现赘生物大小在3.0~18mm之间,其中附着于二尖瓣5例,附着于主动脉瓣3例,附着于三尖瓣2例,发现瓣周漏1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穿孔各1例。结论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形成特征、瓣膜损害、反流及程度观察,以及诊断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