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慧芳  董雨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8):1051-1052
目的:探讨孕晚期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 IG)对阻断乙肝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杭州市拱墅区近郊农村乙肝病毒携带家庭高发人群进行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情况调研。阻断组:18例HBsAg(+)孕晚期(7、8、9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 IG)400 IU/月肌注。非阻断组:20例HBsAg(+)孕妇自然孕产。生后两组婴儿均按正规乙肝疫苗接种。1岁后做肝功、乙肝抗体检测、对比调研。结果:阻断组:阻断乙肝病毒垂直传播成功率83.9%,失败率16.1%。非阻断组:阻断乙肝病毒垂直传播成功率42.9%,失败率51.8%。阻断组与非阻断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乙肝病毒携带者孕晚期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免疫阻断方式对HBV母婴传播阻断作用。方法:以HBsAg阳性孕妇及其婴儿为对象,按不同阻断方式分组,A组126例采用对孕晚期孕妇及其新生儿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同时对新生儿联合采用乙肝疫苗注射;B组102例仅新生儿联合使用HBIG及乙肝疫苗注射;C组215例只对新生儿进行乙肝疫苗接种作为对照。检测分析A组孕妇使用HBIG前后血液HBV DNA含量变化,比较各组新生儿出生后的宫内感染率及1岁后感染率。结果:A组孕妇使用HBIG前后血液HBV DN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 3组宫内感染率分别为4.76%(6/126)、4.92%(5/102)和4.65%(10/2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感染率分别为5.92%、4.93%、8.37%,C组HBV感染率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不能降低孕妇病毒载量,对HBV宫内传播也无保护作用;对新生儿联合使用HBIG及乙肝疫苗注射与单纯接种乙肝疫苗相比,能减低HBV感染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随机双盲试验,评价乙肝母婴阻断的影响因素,为制定阻断乙型母婴传播的最佳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9年8月至2015年12月,以收集到的412例HBsAg阳性母亲及其出生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新生儿随机分2组,于新生儿出生后6h内注射10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和100或200IU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乙肝疫苗采用0、1、6方案接种,于接种第三针后(30±7)d和1岁时采血,用雅培试剂检测乙肝五项,同时评价母亲怀孕时乙肝感染状态、生产方式、喂养方式等因素对乙肝母婴阻断失败的影响。结果母亲孕期HBeAg阳性组乙肝母婴阻断失败率为6.25%(10/160),阴性组失败率为0.00%(0/252);母亲孕期HBV-DNA载量>107 Log IU/ml乙肝母婴阻断失败率为7.81%(10/128),<107 Log IU/ml组失败率为0.00%(0/284);母亲孕期HBeAg是否阳性、HBV DNA载量是否>107 Log IU/ml等不同组间乙肝母婴阻断失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Ig 100和200IU、不同生产方式、不同喂养方式、不同地域分布等各组间乙肝母婴阻断失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母婴阻断失败率与HBIg用100还是200IU、生产方式、喂养方式、地域分布等无关;母亲孕期HBeAg阳性组乙肝母婴阻断失败率大于阴性组、母亲孕期HBV DNA载量<107 Log IU/ml者乙肝母婴阻断失败率高于低于此浓度者。  相似文献   

4.
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为病毒性肝炎高发地区 ,尽管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早已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但是 ,由于病毒性肝炎存在着多种多样的传播途径 ,致使部分婴儿的预防措施仍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在我国婴幼儿的乙型肝炎传播主要发生在母婴传播 ,国内外资料报告乙肝病毒 (HBV)宫内感染的发生率约 13%~ 44 % [1 ,2 ] ,宫内乙肝病毒感染常导致乙肝疫苗接种阻断母婴传播失败的主要原因。本文对通州市人民医院 2 6 2例待产孕妇进行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调查 ,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1996年 12月至 1997年 4月江苏省通州市人民医院待产之产妇 2 6 2例 ,在…  相似文献   

5.
母婴传播是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主要途径,我国的乙肝病毒携带者约有30%~50%是母婴传播形成的。接种乙肝疫苗对阻断母婴传播有很大的作用,但仍有10%~20%的婴儿免疫失败,形成慢性乙肝病毒感染。以往的研究已显示,乙肝病毒宫内感染是导致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杨富强  郭红艳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0):1832-1833
[目的]探讨不同免疫阻断方式对HBV母婴传播的阻断作用。[方法]以HBsAg阳性孕妇及其婴儿为对象,按不同阻断方式分组,A组126例采用对孕晚期孕妇及其新生儿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同时对新生儿联合采用乙肝疫苗注射;B组102例仅新生儿联合使用HBIG及乙肝疫苗注射;C组215例只对新生儿进行乙肝疫苗接种作为对照。检测分析A组孕妇使用HBIG前后血液HBV-DNA含量变化,比较各组新生儿出生后的宫内感染率及1岁后感染率。[结果]A组孕妇使用HBIG前后血液HBV-DN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C3组宫内感染率分别为4.76(6/126)、4.92(5/102)和4.65(10/2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年后感染率分别为5.92、4.93、8.3,C组HBV感染率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不能降低孕妇病毒载量,对HBV宫内传播也无保护作用。对新生儿联合使用HBIG及乙肝疫苗注射与单纯接种乙肝疫苗相比,能减低HBV感染率。  相似文献   

7.
8.
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世界性传染病,我国是乙肝高发区,人群感染率高达60%, 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亦高达10%-15%。一般来说, 乙型肝炎高流行区孕妇HBsAg的阳性率为5%- 10%,其中约三分之一者HBeAg阳性。乙肝病毒 (HBV)母婴垂直传播是乙肝的主要传播方式之一, 故阻断母婴垂直传播是减少乙肝发病率的关键。因此,研究母婴垂直传播的可能途径,特别是母婴垂  相似文献   

9.
李庆忠  石霖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5):3617-3618
目的:了解海口市HBsAg阳性孕产妇乙型肝炎母婴传播阻断干预措施的实施状况,为防治乙型肝炎流行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HBsAg阳性孕产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84.65%的孕妇在孕期注射了HBIG,75.35%孕妇的孩子出生后接受了主被动联合免疫;剖宫产率77.67%,30.54%剖宫产指征为携带乙型肝炎病毒;84.76%孕产妇因携带乙型肝炎病毒而行人工喂养;宫内感染率为7.35%,合并HBeAg阳性孕产妇宫内感染率20.00%,儿童慢性HBV感染率为2.94%。结论:母婴联合主被动免疫是被接受的主要乙型肝炎母婴传播阻断措施,需加强母亲为HBsAg阳性的婴儿出生后联合免疫,并重视合并HBeAg阳性孕产妇及其婴儿管理。  相似文献   

10.
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母婴垂直感染状况,指导母乳喂养。方法检测378例乙肝病毒携带的孕妇及初生婴儿血液以及产妇乳汁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母亲HBsAg(+)、HBeAg(+)、抗-HBc(+)者婴儿感染HBV占8.97%(258/2875),母亲HBsAg(+)、抗-HBe(+)、抗-HBc(+)者婴儿感染HBV占1.17%(36/2875);母亲HBsAg(+)、抗-HBc(+)者婴儿感染HBV占0.35%(10/2875)。结论①“大三阳”、“小三阳”及HBsAg(+)、抗-HBc(+)产妇都有可能发生垂直传播,使婴儿感染HBV,对这部分孕产妇和婴儿应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以减少HBV在母婴之间的传播;②对HBVM全部阴性的孕妇应加强乙肝疫苗的免疫接种。  相似文献   

11.
武汉市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阻断现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3岁人群中HBsAg阳性率约占9.09%[1].宫内感染是HBV母婴传播的主要途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和HBIG联合免疫可有效阻断HBV母婴传播的产时(后)感染,但采用主被动联合免疫后HBsAg阳性母亲的婴儿免疫失败率仍然有20%~30%[2].本研究对近年武汉市江岸区HBsAg阳性孕妇采取的乙肝母婴传播阻断措施的实施状况及干预后婴幼儿HBV感染情况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并探讨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经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肝疫苗联合免疫后乙肝表面抗体(抗-HBs)的动态变化.方法 选取2010年2月-2011年1月间辖区内医院HBsAg阳性母亲所生219名足月新生儿,进行HBIG和乙肝疫苗的联合免疫.在联合免疫后7、12、24、36个月随访观察抗-HBs阳性情况.结果 自然分娩及剖宫产新生儿出生后HBsAg阳性率分别为14.26%和6.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49,P>0.05).新生儿HBIG和乙肝疫苗联合免疫后7、12、24及36个月,抗-HBs阳性率分别为91.78%、87.21%、72.15%和73.52%,联合免疫后7个月的抗-HBs阳性率最高.有8%左右的婴儿抗体未阳转,显示该免疫程序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尚不完全.结论 HBsAg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采用联合免疫效果较好,但仍进一步探寻更佳的免疫方法.  相似文献   

13.
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控制乙肝流行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乙肝疫苗的广泛应用,使在世界范围内控制乙肝流行成为可能,但是现行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为免疫原的疫苗尚有计多问题值研究。本文讨论了乙肝病毒母婴传播及阻断措施和尚需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母婴垂直传播感染新生儿乙型肝炎的发病情况和预后转归。方法:监测2003年1月~2006年1月经检测系母婴传播感染乙型肝炎的160例新生儿生后3天及随访时静脉血乙肝五项。对HBsAg、HBeAg、Ab-HBc、Ab-HBe中任一项阳性者,均采集患儿母亲血检查乙肝五项。结果:160例新生儿生后第3天血清HBsAg阳性43例,HBeAg阳性76例,Ab-HBc阳性130例;160例患儿母亲血清HBsAg阳性96例,HBeAg阳性120例,Ab-HBc阳性144例。3个月~1岁时对患儿乙肝五项复查,HBsAg阳性13例,HBeAg阳性70例,Ab-HBc阳性80例。结论:新生儿经母婴传播感染乙型肝炎,在生后3个月以后有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杨燕玲 《卫生软科学》2012,26(2):156-157
[目的]探讨联合用药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52例HBsAg阳性的孕妇及其分娩的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孕妇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其新生儿注射HBIG、接种乙肝疫苗;对照组仅对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结果]两组孕妇28周前与分娩前HBshg阳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婴儿出生时及12月龄时,两组HBsAg阳性率及抗HBs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不良坂应。[结论]联合用药可有效减少HBV的母婴传播,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赵捷  单芙香  刘刚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5):2954-2955,2957
[目的]探讨不同免疫策略对乙肝母婴阻断成功率的影响,为制定乙肝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医院收集2007~2009年HBsAg阳性产妇及其新生儿基本资料,采集儿童静脉血2ml,ELISA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和表面抗体。将乙肝母婴阻断的免疫策略分成A组(孕晚期接种HBIG+儿童出生后接种HBIG+乙肝疫苗)、B组(儿童出生后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C组(乙肝疫苗)3组,比较不同免疫策略的乙肝母婴阻断成功率。[结果]不同免疫策略乙肝母婴阻断成功率不同,A、B两组无差别,但均高于C组(χ2=6.64,P=0.01)。在调查的312名母亲HBsAg阳性的儿童中,乙肝母婴阻断成功率为95.53%(299/313),影响乙肝母婴阻断成功的因素包括分娩方式和母亲是否为乙肝大三阳。[结论]分娩时尽量选择剖宫产,出生后联合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的策略会提高乙肝母婴阻断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人群感染率高达60.0%,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亦高达10.0%~15.0%.而在每年新发现患者中,35.0%-40.0%是由围生期母婴垂直传播造成的,其中85.0%~90.0%转为慢性病毒携带者。它不仅造成人群中众多的HBsAg携带者,而且是引起成人慢性肝炎、肝硬化以及肝癌的重要因素。因此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母婴垂直传播是控制乙型肝炎广泛流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观察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对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阻断效果,我们将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和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三项均阳性的118名孕妇的婴儿随机分组,一组是单纯疫苗组,按0、1、6个月注射三针乙肝疫苗(5μg);另一组是孕妇临产前3个月,每月注射一次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每次100IU,婴儿出生后使用乙肝疫苗的同时,加注100IUHBIG。全程免疫后7个月采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肝表面抗体(抗-HBs)、HBsAg和抗-HBc。3次随访结果显示,单独及时全程接种乙肝疫苗组,婴儿抗-HBs阳性率为75.39%,无应答率为6.15%,HBsAg阳性率18.46%,保护率为76.92%;联合免疫组,抗-HBs阳性率为90.57%,无应答率为3.77%,HBsAg阳性率5.66%,保护率为92.92%。提示,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具有良好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可有效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HBIG联合乙肝疫苗可明显提高阻断效果。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乙肝高发区,人群HBsAg阳性率为10%~15%.慢性感染者约有30%~50%是通过母婴传播形成的[1].宫内感染是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失败的重要原因[2].因此,阻断母婴传播是控制乙型肝炎流行的关键.有资料表明[3],HBsAg单阳性母亲所生的婴儿约40%在半岁内出现HBsAg阳性,而HBsAg和HBeAg双阳性母亲所生的婴儿HBsAg阳性率高达90%以上.由此可见,实行母婴HBV阻断,确保儿童健康应引起人们高度重视.我们通过对大、小三阳孕妇及其所生婴儿实行HBIG与乙肝疫苗联合免疫,以观察其对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病毒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在我国流行广泛,为了解乙肝免疫球蛋白在阻断母婴垂直传播中的作用,甘肃省甘谷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人员对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在甘谷县人民医院HBsAg阳性孕妇分娩的足月新生儿进行乙肝免疫球蛋白与乙肝疫苗联合免疫的效果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