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使用布洛芬致不良反应(ADR)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在中国知网(CNKI)检索1986-2013年文献报道的儿童使用布洛芬致ADR病例,就收集到的15例ADR的相关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ADR中,男性患儿9例(占60.00%);所有患儿均为口服给药;ADR大部分发生在首次给药后(占73.33%),最快为首次服药后2 min,最慢为服药后第5天;ADR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占30.43%);ADR经停药并对症治疗后均好转或恢复。结论:布洛芬是一种相对较安全的解热镇痛药,但临床应用时应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病理特点,并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以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布洛芬致不良反应80例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布洛芬所致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95—2005年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80例布洛芬不良反应,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布洛芬不良反应与用药剂量、疗程及合并用药等因素有关,临床表现以变态反应为主(占36.25%),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结论应重视布洛芬的不良反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布洛芬致不良反应72例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琛 《海峡药学》2009,21(11):240-242
收集1994年~2009年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布洛芬所致不良反应,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布洛芬不良反应与用药剂量、疗程及合并用药等因素有关,累及系统器官以全身性损害为主(占30.56%),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  相似文献   

4.
氯丙嗪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氯丙嗪所致药物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1994年~2006年10月国内报道的109例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氯丙嗪所致不良反应在18岁~60岁间发生率高,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不良反应涉及多个系统,主要是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损害,还有皮肤的过敏反应。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了解氯丙嗪所致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加强其应用的监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头孢曲松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头孢曲松的不良反应(ADR)及影响ADR的相关因素。方法:全面收集1991年至2007年有关头孢曲松ADR的文献资料,将文献分为同期对照临床研究、个案或典型病例报告2类,进行归类整理、分析。结果:同期对照临床研究文献93篇纳入统计,其中使用头孢曲松总人数6496例,发生ADR205例,ADR发生率为3.16%,主要表现为消化系统反应44.88%(92/205)和过敏反应33.17%(68/205);个案或典型病例报告文献有130篇,发生ADR248例,主要为过敏反应55.65%(138/248)、血液系统反应16.53%(41/248)。结论:头孢曲松主要ADR为过敏反应、消化系统反应和血液系统反应。头孢曲松ADR文献可利用率不高,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王玲飞  徐春梅  江波 《药品评价》2006,3(2):116-118,98
目的 探讨碳酸锂所致药物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1994-2006年2月国内报道的77例碳酸锂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 碳酸锂所致不良反应在18岁。60岁问发生率高,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不良反应涉及机体多个系统,主要是神经系统损害和过敏反应。大多患者在停药对症治疗后可恢复正常。结论 临床医师、药师应了解碳酸锂所致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加强其应用的监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62例藻酸双酯钠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曾聪彦  梅全喜 《中国药房》2006,17(10):769-771
目的:探讨藻酸双酯钠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和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1994年~2005年国内医药学术期刊报道的62例藻酸双酯钠不良反应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藻酸双酯钠不良反应与性别无关,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药物用量有关,可发生于用药后各个时间段;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涉及机体多个器官、系统,主要是对免疫系统和肌肉骨骼的损伤。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了解藻酸双酯钠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加强其应用监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140例药品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因素。方法对2004年8月~2006年8月医院收集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别从药物种类、抗微生物类别、涉及的器官系统、给药途径及患者年龄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0例ADR报告中,抗感染药物占首位,为72.86%。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伤45.91%,男性ADR发生率多于女性,儿童ADR发生率较高。免疫力低下病人、中药注射液的ADR较为严重,有不少ADR药品说明书中没有记载。结论药品不良反应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加强ADR监测、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加强对中药注射液的质量监控,是防止ADR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358例中药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对中药不良反应的回顾性分析,加深对中药不良反应的认识.方法:检索1996年1月~2002年12月中国药学文摘药物不良反应项下收载的国内医药期刊56种,文献135篇,不良反应358例,对不良反应原始资料进行记载、统计、分析.结果:中药不良反应涉及的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较多,其中过敏反应发生率较高,尤其是中药注射剂.结论:对中药的应用应改变观念,加强合理应用,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的不良反应特点及其临床表现,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收集1990-2012年国内医药学期刊发表的辛伐他汀的不良反应文献报道,分别从患者性别与年龄的分布、用药情况、ADR发生时间、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整理。结果:共检索到57篇相关文献,涉及68例病例,61~70岁患者服用辛伐他汀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辛伐他汀引起的肌肉损害最为多见,其次为肝损害,其他不良反应散在发生。结论: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应关注辛伐他汀引起的不良反应,可以通过对患者用药过程进行监护等措施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1.
10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和分布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提高一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以达到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有效的目的。方法:对2009年我院收到的101例ADR病例报告进行分析。结果:药品不良反应涉及的药品以抗微生物药最多,为44.54%,中药制剂次之,为14.29%;静脉给药引起的ADR占91.09%。结论:应全方位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加快药品不良反应的信息传递,以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氯诺昔康的不良反应及其合理使用的回顾性调查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郑彦云  王莉  徐峰 《中国药业》2003,12(12):67-68
目的:了解住院患服用氯诺昔康(可塞风)的疗效、药物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方法:回顾性观察使用氯诺昔康的29例住院患,评价其止痛效果、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及合理用药。结果:29例疼痛患使用氯诺昔康后止痛效果确切,疼痛缓解率为100%。发生药物不良反应2例,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0%;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年龄大、合并用药不合理有关。不合理用药9例,发生率为31.03%,主要问题为用法、用量不当及合并用药不当。结论:氯诺昔康在临床上应用于镇痛,疗效确切,但要注意合理用药,避免不当的合并用药。  相似文献   

13.
陈鸣  童荣生 《中国药房》2012,(6):558-560
目的:对国家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中心发布的《ADR信息通报》(简称《通报》)进行分析,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和避免一些严重ADR的重复发生提供参考。方法:以2001年1月-2011年4月发布的《通报》提供的信息为基础,就其发布频度、涉及药品类别及剂型、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主要临床表现及引发ADR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结果:2001年1月-2011年4月国家ADR监测中心共发布《通报》37期,涉及药品88种,其中化学药75种,中成药13种,分别占85.23%和14.77%;在通报的化学药品中,以抗微生物药占比最大,达40.00%;通报药品中由注射剂引发的ADR与口服制剂引发的大致相当;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受损或过敏反应最多;而引发ADR的原因除药品因素外还与患者个体差异及不合理用药等因素有关。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4.
661例抗肿瘤药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抗肿瘤药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某院2004~2008年的抗肿瘤药不良反应报告表661例,对抗肿瘤药不良反应所涉及的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给药途径、临床表现、级别等项目进行定量分析。结果:661例报告表中,男430例(65.05%),女231例(34.95%),60岁以上的患者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191例(38.43%);涉及64种抗肿瘤药,涉及怀疑药物共计1145例次;居前3位的药物是顺铂(210例次)、氟尿嘧啶(135例次)、奥沙利铂(124例次);静脉注射给药1027例次(89.69%);涉及ADR临床症状共计1566例次,消化系统损害773例次(49.36%)居首位;发生新的、严重的ADR共242例,占36.61%。结论:收集整理抗肿瘤药不良反应报告,定量分析、综合评价其基本信息,有助于促进抗肿瘤药临床合理应用,保障患者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5.
我院184例药品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32,自引:6,他引:32  
杨君  黄仲义 《中国药房》2005,16(6):455-457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 (ADR )发生及引发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1999年4月~2004年7月我院184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184例ADR中 ,女性多于男性 ,男女之比为1∶1.4 ;>60a以上老年人有122例 ,占66.30 % ;单一用药123例 ,合并用药61例 ;ADR程度重度23例 ,中度128例 ,轻度33例 ;对症治疗153例 ,未进行特殊处理31例 ;治愈161例 ,好转17例 ,有后遗症6例 ;因果关系评定为肯定3例 ,很可能153例 ,可能28例 ;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占64.39 % ;其次为中枢神经系统药和中药制剂 ,分别占12.33 %、10.05 % ;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 ,占67.55 %。结论 :应加强ADR的监测和ADR知识的宣传 ,避免或减少其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6.
摘 要 目的:分析血栓通制剂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湖北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到的697例血栓通制剂所致ADR报告,统计分析ADR患者的年龄与性别分布、原发疾病和过敏史、用药方法,ADR发生的时间分布、因果关系及转归、累及系统 器官等。结果:血栓通制剂ADR报告中,女性略多于男性,且在各个年龄段均有分布;用药方法和剂量不当会使血栓通制剂ADR增多;多数不良反应发生在用药24 h内,且引起了一定数量的严重ADR;不良反应累及系统 器官多达十余个,其中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结论:血栓通制剂使用不当可引起ADR,临床应严格遵循说明书用药并加强用药监测,同时生产厂家应对药品说明书做出补充和完善,从而减少该药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摘 要 目的:了解安陆市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和数据处理方法,为ADR监测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提取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中该市2011~2014年上报的ADR报告1 309份,统计报告来源、患者性别、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累及器官/系统等项目并作数据处理。结果:1 309份ADR报告主要来自医疗机构(93.12%),引起ADR的药物以抗感染药多见(54.24%),其中以β-内酰胺类抗菌药构成比最高(56.34%);引起ADR的给药途径以静滴多见(86.94%);ADR主要累及皮肤及附件(41.94%)和消化系统(36.13%);严重ADR 11例(0.84%),以严重过敏性休克为主(72.73%)。结论:增加ADR监测的覆盖面,加强严重ADR的监测,不断提高ADR监测水平,降低用药风险。  相似文献   

18.
陆惠平  严晓沁  顾正平  王斌 《中国药房》2012,(22):2084-2086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以我院2009-2011年585例ADR为研究对象,从年龄、性别分布、报告人职业、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ADR类型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报告中,≥60岁年龄段构成比最高;涉及的药品有108种,其中抗感染类药引起的ADR占总例数的42.05%,生物制品引起的次之;静脉给药引发的ADR占37.09%,是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监测和报告工作,以促进合理用药,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227例抗菌药物致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7例抗菌药物致ADR报告中,男性多于女性;60岁以上患者所占比例最高(40.53%);以喹诺酮类最多(42.29%),其次为-内酰胺类(24.67%);累及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居多(38.77%),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25.55%)。结论:医院应重视抗茵药物使用管理,加强ADR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