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正畸治疗成功的病例进行比较分析,探讨恒牙期正畸治疗安氏Ⅱ类Ⅰ分类错合畸形中下切牙倾斜度的变化所在。方法:选择临床正畸治疗患者57例。分为水平生长型18例,平均生长型23例,垂直生长型16例三组。应用计算机X线头影测量对治疗前后下切牙倾斜度变化进行比较和统计分析。结果:正畸治疗的主要作用部位是牙齿和齿槽骨,三组下切牙倾斜度的变化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水平生长型下中切牙舌倾居多,平均生长型下中切牙直立居多,垂直生长型下中切牙唇倾居多。 相似文献
2.
《中国医药科学》2017,(1):161-163
目的研究分析上下颌扩弓联合固定矫治器矫治错畸形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0例进行上下颌扩弓联合固定矫治器矫治结束的患者,矫治前后分别对每位患者进行模型测量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矫治后,上下颌牙弓宽度和牙弓周长增加,差值最大为前磨牙区,其次是磨牙区,然后是尖牙区,上颌最大增加量为(4.51±1.8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前后上下颌牙弓长度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前后,颌骨方面SNB、ANB及MP-SN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P-FH等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牙齿方面U1-SN、U1-NA、覆盖减小,L1-MP增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下颌扩弓联合固定矫治技术可以有效减轻安氏Ⅱ类Ⅰ分类错中牙弓不匹配等不稳定状况,改善了患者的颌面部美观。 相似文献
3.
《临床医药实践》2016,(11):818-820
目的:比较3种拔牙模式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48例,其中甲组16例,拔除上颌2个第一前磨牙、下颌2个第三磨牙;乙组15例,拔除上颌2个第一前磨牙、下颌2个第二前磨牙;丙组17例,只拔除上颌2个第一前磨牙。对3组治疗前后软硬组织变化进行测量并分析。结果:矫治后3组患者前牙均达到了正常覆覆盖关系;尖牙呈中性关系;后牙关系:乙组呈中性;甲、丙两组呈完全远中关系。结论:矫治后,患者均能获得较好的尖窝交错关系及面型的改善,但甲组矫治后,可保持下前牙倾斜度,上切牙内收较多,疗程也缩短。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探讨MBT直丝弓技术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22例成年人安氏Ⅱ类1分类并开牙合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4例和对照组8例,观察组采用MBT直丝弓矫治器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直丝弓矫治器治疗.两组均在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观察记录两组治疗前后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均较治疗前有效,且观察组治疗效果更明显(P<0.05);观察组SNA、ANB、LI-MP、MP-SN治疗后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1-SN、U1-L1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开牙台7 mm,治疗后OB 2 mm,恢复正常覆牙合覆盖,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BT直丝弓矫治技术临床操作简单,牙齿定位准确,可简化矫治程序和缩短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成人安氏Ⅱ1类和安氏II2类错患者的牙、面、骨骼形态的对比研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择安氏Ⅱ1类60名和Ⅱ2类60名,男女比1:1,年龄大于18岁。根据X线头影测量技术对选取的45项硬组织指标进行测量,测量结果进行成组t检验。结果:骨的矢状向指标〈SNBa、〈SN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SGo、〈SNB、〈SND、〈FH—NPog、APDI、〈ANB、〈NAPog、〈AB-NPog、SL(mm)、S’-Ptm’(FH)(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骨的垂直向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牙的指标:〈U1--NA、〈U1--SN、〈L1-NB、〈L1-MP、〈U1~L1、U1-NA(mm)、U1--APog(mm)、L1~NB(mm)、L1-APog(ram)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成人安氏Ⅱ1与安氏Ⅱ2类错[牙合]形态差异的主要是上下前牙位置、下颌骨位置的差并,其它结构的指标无明显的差异,但各指标间存在一定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Forsus矫治器矫治恒牙早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合的效果。方法采用Forsus推杆矫治器对12个下颌后缩安氏Ⅱ类Ⅰ分类错合青少年患者进行治疗,平均年龄12.6±1.1岁。治疗前后分别摄头影X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X线片显示Forsus矫治器均刺激了下颌的生长,增加了患者的前面高。上颌第一磨牙远中移动并压低,覆合.覆盖减少,患者咬合均达安氏Ⅰ类关系,并且侧貌得到改善。结论Forsus矫治器对于恒牙早期Ⅱ类Ⅰ分类错合的患者矫治效果明显。Forsus矫治器既可刺激下颌骨的生长同时又可抑制上颌骨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Coben法分析女性恒牙初期安氏Ⅱ2类错畸形患者的颅颌特征,比较安氏Ⅱ2和Ⅱ1类女性患者及正常值间差异。方法 24名女性恒牙初期安氏Ⅱ2类错畸形患者,用Coben法分析其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所得结果与安氏Ⅱ1类女性患者及哈尔滨地区正常女性间进行比较。结果恒牙初期女性安氏Ⅱ类错畸形2分类和1分类间的Coben分析法中很多测量项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大部分测量结果明显偏离正常值。结论 Coben分析法反映了女性恒牙初期安氏Ⅱ2错畸形患者的颅颌特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应用铸造式快速扩弓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边缘病例的临床疗效,为正畸临床使用这一扩弓装置提供依据,以丰富安氏Ⅱ类Ⅰ分类边缘病例的非拔牙矫治经验。方法对15例安氏Ⅱ类Ⅰ分类边缘病例采用铸造式上颌扩弓配合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非拔牙正畸治疗。分别在正畸治疗前后进行头影测量和模型分析。结果应用铸造式快速扩弓并结合直丝弓技术矫治后,ANB角减小1.5°,U1-SN角减小8.7°;6—6、4—4、3—3牙间宽度分别平均扩大5.6mm、4.3mm、3.9mm。结论铸造式快速扩弓器能有效的扩宽上牙弓解除拥挤和内收前牙,同时也协调了上下牙弓的大小,解除狭窄的上牙弓对下颌骨的限制,下颌骨有一定的近中移位,对解除下颌后缩,纠正深覆殆、深覆盖,协调面型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上颌单颌拔牙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的疗效、适应证和临床意义。方法对10例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采用上颌单颌拔牙模式进行矫治,将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数据进行对比。结果 U1-L1角平均增加8.01°、U1-FH角减少11.2°、L1-MP角增加2.91°、前牙覆盖平均减少4.63mm;Ptm-ANS平均增加1.35mm,Co-Pog增加3.2 mm;上唇突度减小2.72mm、下唇突度减小1.5mm,各测量项目矫治前后均值之间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上颌拔单颌拔牙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安氏Ⅱ类2 分类是以磨牙为安氏Ⅱ类关系上切牙舌倾并常伴有前牙闭锁性深覆,垂直向关系多表现为短面型的低角病例,临床表现错综复杂,本文旨在探讨有效的矫正方法.方法 取年龄11~27 岁的安氏Ⅱ类2 分类患者36 例,其中9 例存有创伤性龈炎,8 例有颞颌关节症状,30 例为不拔牙病例,5 例为拔牙病例,平均矫治时间为16.5 个月.结果 此类患者除有远中磨牙关系以外,前牙特征长为上中切牙舌倾,并伴深覆及某种程度的拥挤,对此类型错的拔牙设计不能简单地以牙弓间隙分析为依据,因为此类患者的矫正常采用开展前牙向唇侧以矫治上中切牙舌倾和闭锁性深覆,于此同时上前牙的拥挤也得以解除如轻易拔牙,很可能在牙弓中余留过多的间隙而是使矫治陷入困难.结论 对此患者除非牙弓有严重的拥挤,否则拔牙设计应慎重考虑,应用上颌平导打开咬合也是一个有效的矫治手段.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医药科学》2008,(3)
目的:对比成人安氏II1类和安氏II2类错患者的牙、面、骨骼形态的对比研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择安氏II1类60名和II2类60名,男女比1:1,年龄大于18岁。根据X线头影测量技术对选取的45项硬组织指标进行测量,测量结果进行成组t检验。结果:骨的矢状向指标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安氏Ⅱ类2分类患者颏部的生长变化趋势。方法:选取70例安氏Ⅱ类2分类患者按不同年龄分为少年组(39例)与成人组(31例),利用计算机X线测量系统进行测量,比较两组的测量结果。结果:成人组与少年组比较,颏高、颏厚、颏厚/颏高、颏前厚、颏凹陷明显增大,颏角减小(P〈0.05),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安氏Ⅱ类2分类患者的颏部在高度、厚度、突度都有显著的增加,研究结果提示此类患者颏部的生长呈水平趋势。结论:在制定正畸治疗计划时,颏部的生长变化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X线投影测量技术,观察分析MBT矫治技术矫治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时上颌切牙转矩及位置变化,为正畸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1例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的病例,采用MBT滑动直丝弓矫治器拔除4个第一双尖牙进行矫治,测量分析矫治前后X线的变化.结果 MBT矫治技术能有效控制上颌切牙唇舌向倾斜度,平均增加16.60°;同时切牙的阻抗中心U1R至颚平面的距离U1R-PP平均减少0.53mm.结论 MBT滑动直丝弓矫治器对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拔牙病例前牙的转矩有着很好控制,MBT矫治技术是矫治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恒牙早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治疗结果的回顾性研究,为该类患者拔牙与否的选择提供一个判别方程。方法应用PAR指数对矫治前后的143例恒牙早期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牙模型进行评估分析,按矫治结果等级分为三类:A、变坏或无改善,B、改善,C、极大改善,然后将B、C两类患者矫治前的头影测量片及模型分析数据按拔牙与未拔牙进行两样本t检验的单因素分析,找出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的软硬组织和牙模型指标,对这些指标合并年龄因素进行逐步判别分析。结果通过逐步判别分析得出的判别方程为:Z=0.952x1(下颌拥挤度)+0.591x2(上中切牙凸距)-0.430x3(上唇厚度),Z≥0时,拔牙的可能性较大,Z〈0时,不拔牙的可能性较大。结论临床上在排除各种主观因素的影响外,下颌拥挤度、上中切牙凸距、上唇厚度是决定恒牙早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拔牙与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应用双期矫治的方法对以下颌后缩为主要表现的安氏Ⅱ类Ⅰ分类错进行矫治。方法选择14例双期矫治的替牙期、恒牙早期以下颌后缩为主要表现的安氏Ⅱ类Ⅰ分类错。Ⅰ期采用Twin-block矫治器,导下颌向前促进下颌发育;Ⅱ期应用方丝弓矫正器排齐整平牙列,精确调整牙位和颌位。结果双期矫治中Ⅰ期治疗可纠正骨骼矢状关系不调,减小覆盖。14例患者经过双期矫治下颌前移明显,面型协调美观。结论双期矫治对以下颌后缩为主要表现的安氏Ⅱ类Ⅰ分类错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正>在正畸门诊的诊疗工作当中,我们经常遇到某些因面中部或上颌前突、上唇前噘、开唇露齿而来就诊的患者。经仔细的口腔检查和下颌功能检查、颞下颌关节检查、口面肌肉功能检查、模型分析、X线片分析,确定为上颌骨上牙弓发育基本正常、下颌骨下牙弓发育不足或下颌后缩,因此诊断为安氏Ⅱ类1分类错颌,个别为安氏Ⅱ类2分类错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