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晕厥诊断程序用于474例患儿诊断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出简单实用的符合我国儿童特点的晕厥诊断程序,并且联合全国多家医院进行多中心应用研究,以验证其是否可提高对晕厥儿童的诊断效率,降低诊断成本.方法 2004年10月至2006年6月在北京、湖南、湖北三地5家医院就诊或住院的不明原因晕厥或接近晕厥患儿共474例(男212例,女262例;年龄平均12岁)严格按照制定的儿童晕厥诊断程序进行诊断.诊断程序主要包括2个步骤,第1步为最初的评价;第2步通过对提示诊断者进一步的检查.结果 经过第1步的诊断程序评价,共有59例患儿得出明确诊断(59/474,12.4%),54例患儿提示可能的晕厥病因(54/474,11.4%).经过第2步的诊断程序评价,共有326例患儿明确诊断(326/474,68.7%).经过整个诊断程序可明确诊断患儿为385例,占81.1%.其中最常见的病因为自主神经介导的晕厥共346例,占73.0%;其次为心源性晕厥共14例,占2.9%;精神性晕厥有11例患儿,占2.3%;10例患儿为神经源性晕厥,占2.1%;4例患儿为代谢性晕厥,占0.8%;68例患儿为诊断不明,占18.9%.结论 应用简单、实用的儿童晕厥诊断程序,可有效地提高儿童晕厥的病因学诊断,并可指导合理地应用各种辅助检查.  相似文献   

2.
儿童晕厥30例病因及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分析小儿晕厥的发病情况及病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1995年 6月至2 0 0 4年 6月以“晕厥或头晕”主诉收治住院的 30例患儿临床资料。结果  30例患儿年龄在 2~ 13( 9 4± 2 7)岁 ,男 12例 ,女 18例。神经系统疾病晕厥 12例 ,占 4 0 0 % ,包括颅内动脉供血不足 7例 ,癫疒间1例 ,癔症 2例 ,脑震荡 1例 ,发作性头晕肘痛 1例 ;心源性晕厥 7例 ,占 2 3 3% ,3例为室上性心动过速 ,1例为长Q T综合征伴阵发性尖端扭转性室速 ,另 3例为法洛四联症缺氧发作 ;月经失血性贫血 1例 ,占 3 3% ;其余 10例病因不明 ,占 33 3% ,其中 2例为运动后或站立时间过久。结论 儿童晕厥发病年龄绝大多数在学龄期 ,女性多见 ,病因多种 ,有神经系统疾病、心源性等 ,青春发育期女性发生晕厥还应考虑到月经失血性贫血所致 ,另有 1/ 3患儿病因不明 ,可能为神经血管介导性晕厥 ,需通过直立倾斜试验等检查及进一步随访以协助诊断  相似文献   

3.
小儿心源性晕厥的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小儿心源性晕厥(cardiac syncope,CS)的临床特点,提高小儿 CS的诊断水平.方法 应用结构性晕厥病史问卷,详细记录并分析23例CS儿童的病史特征及标准体表心电图表现,以找出CS儿童的临床特征.结果 7例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4例为先天性长QT综合征、2例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为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例为心房颤动、1例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安装起搏器后起搏器工作不良、3例为特发性肺动脉高压、1例为肥厚型心肌病、1例为扩张型心肌病.CS儿童发病年龄较小,平均为9.0岁;23例患儿中劳累诱发晕厥的为14/23(60.9%);各种体位均有晕厥发作者为7/23(30.4%).CS儿童晕厥发作前存在先兆症状者较少,仅为12/23(52.2%);晕厥发生时存在伴随症状的患儿较多,尤其发生大小便失禁的几率较高,共4/23(17.4%).在Cs患儿中,具有心脏病史者为4/23(17.4%);仪1例有猝死家族史(占4.3%);23例中有21例的标准体表心电图存在异常,占91.7%.结论 CS患儿具有明显的临床特征,尤其是心电图异常和劳累诱发晕厥这2项特征发生率最高.临床上识别这些临床特征,对于提高儿童晕厥的诊断效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北京儿童医院2001年4月-2007年8月诊断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42例患儿进行分析,内容包括患儿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病因、肺功能改变、影像学改变、治疗及随访预后等方面.结果 42例患儿(男31例,女11例)诊断时年龄最小的7个月,最大的12岁2个月,均以持续咳嗽、喘息为主要表现.肺部体征有喘鸣音及湿性啰音.病因为感染后32例(76.2%),其中考虑为腺病毒肺炎者8例(占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25%),考虑为麻疹肺炎者7例(占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21.9%),考虑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者2例(占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6.2%).病因为Steven-Johnson综合征的4例(9.5%).骨髓移植后1例(2.4%).肺功能表现为小气道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35例(89.7%),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4例(10.3%).肺CT有典型的马赛克灌注征者34例(81.0%),支气管扩张14例(33.3%),支气管壁增厚14例(33.3%),肺不张4例(9.5%),合并Swyer-James综合征2例(4.8%).所有患儿均予皮质醇激素、小剂量红霉素或阿奇霉素口服治疗,辅以糖皮质激素和支气管扩张剂吸入,或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口服治疗.随访1个月至5年,除2例临床表现及影像检查、肺功能有一定程度好转外,其余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加重,死亡1例.结论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多为感染后起病,其特征性的临床、影像学和肺功能表现基本可以确定诊断.该病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晕厥患儿基础疾病谱, 评价晕厥诊断程序在临床上应用的意义及卫生经济学价值。方法 选取1985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收治的晕厥患儿935例,男421 例(45%),女 514例(55%); 年龄1~18岁, 平均(11.2±3.1)岁。分析儿童晕厥的基础疾病谱及晕厥诊断程序的卫生经济学价值。结果 1985-1994年, 神经介导性晕厥(NMS)占6.7%, 89.3%晕厥患儿基础疾病未明;1995-2004年, NMS占62%, 其中主要包括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和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 不明原因晕厥患儿发生率下降至28.3%; 2005-2014年, NMS成为晕厥患儿的主要基础疾病,占80.7%, 主要包括VVS及POTS等, 心源性晕厥为5.4%, 不明原因晕厥为13.9%。晕厥患儿平均住院日较2009年前显著缩短(P<0.001), 晕厥患儿基础疾病诊断费用降低(P=0.048), 住院总花费亦显著降低(P<0.001)。结论 随着对儿童晕厥基础疾病的发现, 儿童晕厥的基础疾病确诊率不断提高。构成儿童晕厥的基础疾病为VVS及POTS。儿童晕厥诊断程序具有良好的卫生经济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脑梗死的病因和临床特点。方法对儿童脑梗死4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其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以感染为病因22例(占50%);外伤14例(占32%),脑血管畸形4例(占9%)。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梗死位于顶叶者18例(占41%),额颞叶者14例(占32%),枕叶者8例(占18%),皮质下腔隙性梗死4例(占9%)。44例中40例基本治愈(占91%),4例显著进步(占9%),无1例恶化。结论儿童脑梗死以感染为病因者最多见,外伤其次,脑血管畸形者占一定比例;梗死部位以顶叶多见;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7.
晕厥儿童病因学及其临床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晕厥儿童的病因分布并对各种病因晕厥儿童的临床特征加以分析,以提高其诊断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就诊的以“晕厥”为主诉的15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自主神经介导的反射性晕厥是晕厥患儿的最常见的病因,占所有患儿的65.6%。其次为心源性晕厥,占所有患儿的6.5%。此外,还包括精神性疾病、神经源性及代谢性疾病导致的晕厥。自主神经介导的反射性晕厥、精神性晕厥患儿多见于青春期女孩,发病年龄大于心源性、神经源性及代谢性疾病导致的晕厥患儿(均P〈0.05);心源性及精神性晕厥患儿的晕厥发作次数则显著多于自主神经介导的反射性晕厥、神经源性及代谢性疾病导致的晕厥患儿(均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儿的晕厥次数及晕厥发生时的体位对判断晕厥病因具有重要的意义(P〈0.05)。心电图的检查对发现心源性晕厥儿童具有重要意义。其他检查包括脑电图、Holter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及精神学评估在寻找晕厥儿童病因方面的意义有限。直立倾斜试验对诊断及鉴别诊断自主神经介导的反射性晕厥具有重要的意义。结论导致儿童晕厥的病因众多,可选择的辅助检查也有多种,但详细的病史收集、体格检查及心电图检查是诊断晕厥儿童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儿童慢性咳嗽病因诊断程序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儿童慢性咳嗽病因诊断程序的应用和评价.方法 选择2008年12月至2010年1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就诊的慢性咳嗽患儿111例,参考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慢性咳嗽指南中的病因诊断程序,对病例进行评估并获得其病因.结果 明确及基本明确诊断109例(98%),原因不明2例(2%).单病因60例(54%),2个病因47例(42%),3个病因2例(2%).诊断咳嗽变异性哮喘45例(40%),上气道咳嗽综合征34例(30%),感染后咳嗽19例(17%),过敏性咳嗽5例(5%),多发性抽动4例(4%),心因性咳嗽1例(1%),其他3例(3%).结论 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须结合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的方案,动态评价,要考虑多病因并存的可能性.按照诊断程序可明确及基本明确多数慢性咳嗽的病因.  相似文献   

9.
晕厥的病因分析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儿童晕厥病因组成特点,探讨以发病诱因及症状区分心源性与神经介导性晕厥的可行性。方法对111例住院患儿病例进行综合评估,以规范的诊断步骤对确诊晕厥的患儿进行病因分类。总结导致晕厥的诱因、先兆症状及发作症状,对心源性及神经介导性晕厥患儿资料中行统计学处理,试图发现两种晕厥的特征性表现。结果非心源性晕厥者占60.4%,直立性低血压占18.9%,血管迷走性晕厥及心源性晕厥分别占18.0%和9.0%。非心源性晕厥中以神经介导性晕厥为主。心源性仅占全部晕厥患者的极小部分。晕厥发作前持久站立及恶心是神经介导性晕厥的特征性表现。心源性晕厥往往与运动相关。结论非心源性晕厥者占晕厥患儿的大多数,其中以神经介导性晕厥为主。运动相关的晕厥为心源性晕厥的特征。发作前直立体位、伴恶心症状的多为神经介导性晕厥。  相似文献   

10.
晕厥是儿科临床常见症状,病因复杂,儿童晕厥中以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S)最常见,50%以上的晕厥属于血管迷走性晕厥[1]。直立倾斜试验(head upright tilt test,HUT)对不明原因晕厥进行了诱发试验,已成为诊断VS的重要方法,为VS提供了直接依据和标准[2~4]。近几年来HUT的方法学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本组拟通过对58例不明原因晕厥患儿的试验观察,以探讨适用于儿童的简便易行的倾斜试验方法。对象和方法一、对象2001年8月以来在我院门诊和住院的不明原因晕厥患儿58例,男25例,女33例;年龄6~16岁,平均年龄(11.0±2.2)岁;病程5d~3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儿童左心室肥厚(LVH)的病因分布.方法 对2005年3月至2008年3月在广州市儿童医院二维超声诊断LVH的27例患儿(男19例、女8例,年龄平均2.66岁)行病因诊断分析.结果 27例LVH中主动脉病变所致4例(14.8%),糖原累积病Ⅱ型所致2例(7.4%),肢端肥大症所致1例(3.7%),黏多糖蓄积症所致1例(3.7%);6例(22.2%)有家族史且无明显临床症状者考虑为肥厚型心肌病(HCM);病因未明占13例(48.1%),须进一步跟踪分析.结论 心脏影像学检查提示LVH的患儿病因复杂多样,不能简单根据影像学的结果诊断HCM,进一步完善LVH病因的诊断程序,区分儿童期及成人期LVH病因分布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儿童慢性咳嗽52例病因诊断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计儿童慢性咳嗽病因及其分类方法.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08年3月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及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2例慢性咳嗽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分析引起慢性咳嗽的病因疾病,并时诊断程序进行总结.结果 52例患儿病因疾病分别为呼吸道感染与感染后咳嗽16例(30.8%)、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14例(26.9%)、咳嗽变异性哮喘(CVA)10例(19.2%)、特异性咳嗽4例(7.7%)、胃食管反流性咳嗽(CERC)2例(3.8%)、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2例(3.8%)、心因性2例(3.8%)、先天性呼吸道疾病1例(1.9%)和其他1例(1.9%).其中呼吸道感染与感染后咳嗽、UACS、CVA为引起儿童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结论 应强调对慢性咳嗽病因疾病的诊断及治疗,程序式诊断对儿童慢性咳嗽病因疾病的诊断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3.
晕厥是儿科常见急症,代谢异常所致的晕厥是儿童晕厥鉴别诊断的重要原因之一.导致儿童晕厥的代谢异常主要有低血糖、过度换气、电解质紊乱、低氧血症等,其中低血糖病因包括高胰岛素血症、垂体和肾上腺疾病、糖尿病、酮症性低血糖及糖和有机酸、氨基酸代谢缺陷病等.本文介绍导致儿童晕厥常见的代谢异常及病因、疾病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分析儿童一过性意识丧失(transient loss of consciousness,TLOC)的基础疾病谱.方法 研究对象为1999年8月至2013年4月在北京、湖南、湖北、上海四地儿科晕厥门诊就诊或住院的1203例TLOC患儿,其中男559例,女644例,年龄2-18岁,平均(11.5±3.2)岁,从病因学角度分析,得出儿童晕厥的基础疾病谱.结果 1203例TLOC患儿中,1125例为晕厥患儿,占所有患儿的93.5%,78例为非晕厥患儿.在晕厥患儿中,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最常见,共409例,占34.1%,其中VVS-血管抑制型(VVS-vasoinhibitory,VVS-Ⅵ)234例,是VVS最常见的血流动力学类型,其次为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stural orthostatic tachycardia syncope,rOTS),共346例(28.8%),直立性高血压(orthostatic hypertension,OHT)24例,占2.0%.结论 晕厥是引起儿童TLOC最常见的原因,而VVS是引起晕厥最常见的病因,VVS-血管抑制型是VVS最常见的血流动力学类型,OHT可以导致儿童晕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监护室儿童慢性危重症(pediatric chronic critical illness,PCCI)的病因组成和转归。方法以2017年1月—2022年12月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儿童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住院并达到PCCI诊断标准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的病历资料及出院诊断,对其病因进行分类。收集并分析其住院期间相关临床资料。结果2017年1月—2022年12月儿童重症监护室3955例住院患儿中,有321例(8.12%)符合PCCI诊断标准。321例PCCI患儿中,最常见的病因为感染(71.3%,229例),其次为意外伤害(12.8%,41例)、手术后(5.9%,19例)、肿瘤/免疫系统疾病(5.0%,16例)、遗传/染色体疾病(5.0%,16例)。321例PCCI患儿中,好转出院249例(77.6%),家属要求出院37例(11.5%),在院死亡35例(10.9%)。死亡病例中,感染占74%(26/35),意外伤害占17%(6/35),肿瘤/免疫系统疾病占6%(2/35),遗传/染色体疾病占3%(1/35)。2017—2022年PCCI在儿童重症监护室疾病中的占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P<0.05)。321例PCCI患儿中,婴幼儿148例(46.1%),学龄前儿童57例(17.8%),学龄期儿童54例(16.8%),青春期儿童62例(19.3%),其中婴幼儿组占比最高(P<0.05)。以上4个年龄组在院病死率分别为14.9%(22/148)、8.8%(5/57)、5.6%(3/54)、8.1%(5/62),其中婴幼儿组病死率最高,但4个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CI在儿童重症监护室疾病中的占比越来越高,其主要病因为感染及意外伤害,引起PCCI患儿死亡最常见的病因为感染。PCCI患病人群以婴幼儿为主,婴幼儿患者在院病死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6.
Yang J  Liu EM  Wei JF  Chen KH  Luo ZX  Luo J  Fu Z  Wang LJ  Lu Q 《中华儿科杂志》2010,48(6):449-453
目的 了解引起重庆地区儿童非特异性慢性咳嗽的病因构成比,分析病因特点.方法 根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与中华儿科杂志制订的<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的标准,对2008年6月至2009年4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中心哮喘专科门诊共266例慢性咳嗽儿童,按照指南的诊断流程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在初步确定病因后,针对病因进行特异性治疗,分别于初诊后半个月,1个月和3个月随访,根据治疗效果确定病因诊断,进而统计病因构成比.结果 随访后266例患儿确诊病因例数及构成比由高到低依次为:咳嗽变异性哮喘(CVA)125例(47.0%),CVA+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58例(21.8%),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后咳嗽44例(16.5%),UACS 35例(13.2%),随访结束时原因仍不明者3例(1.1%),心因性咳嗽1例(0.4%).年龄组病因:≤3岁组CVA 70.0%(35/50),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后咳嗽20.0%(10/50);3~6岁组中CVA占50.7%(71/140);≥6岁组各病因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间病因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引起重庆地区儿童非特异性慢性咳嗽前4位病因依次为CVA,CVA+UACS,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后咳嗽,UACS,不同年龄组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构成比不同.  相似文献   

17.
直立倾斜试验在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4例不明原因晕厥的患儿进行基础直立倾斜试验,并以12名正常儿童作对照,在倾斜过程中动态观察心电图、血压、心率,并进行分析。结果:24例晕厥患儿中,基础直立倾斜试验阳性16例,而对照组为0.诊断敏感度为67%,特异度为100%,诊断价值为78%.16例阳性反应中,心脏抑制型反应3例(19%),表现为心动过缓,血压无变化;血管抑制型反应9例(56%),表现为血压下降,心率加快;混合型反应4例(25%),表现为心率、血压均有明显下降。结论:基础直立倾斜试验可作为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一种重要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8.
晕厥是由多种原因所致的一过性脑供血不足,从而使患者意识丧失、肌张力不能维持而摔倒的一种症状,一般能够很快完全恢复正常.晕厥是儿童的常见急症,约有15%的18岁前儿童及青少年至少发生过1次晕厥[1],反复发生的晕厥将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同时引起家长的极度焦虑;部分晕厥的发生还与猝死有一定的相关性.然而20世纪90年代以前,国内儿童晕厥的诊断尚缺乏规范的检查手段以及诊断流程,有近80%的患儿不能获得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是儿童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neuromediated syncope,NMS)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1],占儿童晕厥的40%~50%以上[1-2],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和学习[3-4]。1997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首次发现我国儿童中存在VVS,并将基础直立倾斜试验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儿童咯血的病因分布,并对儿童咯血的程序性诊断方法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儿童医院呼吸内科病房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42例咯血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病因进行分类,并对程序性诊断方法进行总结和评估,最终的诊断结果分为明确诊断和病因未明。结果明确诊断41例(97.6%),病因未明1例(2.4%)。感染为主要病因,包括肺炎8例(19.0%)、支气管炎5例(11.9%),其他依次为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10例(23.8%)、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8例(19.0%)、支气管扩张5例(11.9%)、肺大血管畸形并肺动脉高压3例(7.2%)、肺结核1例(2.4%)、支气管异物1例(2.4%)。13例呼吸道感染及5例支气管扩张患儿通过胸部CT确诊,10例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患儿通过血管造影确诊,8例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1例肺结核及1例支气管异物患儿通过纤维支气管镜确诊,3例肺大血管畸形并肺动脉高压患儿通过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心脏彩超确诊。结论儿童咯血是一组异质性疾病,病因复杂。采用程序性诊断方法能明确大多数咯血患儿的诊断,病史、纤维支气管镜、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心脏彩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儿童咯血的病因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