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研究莪术油及莪术残油(莪术油提取榄香烯后的残余物)的成分差异,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莪术残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分析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及相关文献对相关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 分别鉴定出20,24,26个化学成分,并测定其相对百分含量.结论 广西莪术和温莪术莪术油的挥发性成分基本一致,某些成分含量差异较大,莪术残油与莪术油在化学成分上基本一致,各成分含量略有差别.  相似文献   

2.
从大巴山区的新鲜汉中参叶中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采用GC/MS联用技术首次对其挥发油组分进行分离和分析,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从汉中参叶挥发油中共检出了75种组分,确定出73种化合物,其主要组分是β-荜茄澄烯(21.39%)、棕榈酸(17.19%)、植醇(5.50%)、菲(5.05%)、降姥鲛-2-酮(4.22%)、α-亚麻酸(octadecatrienoic acid,3.35%)等。对汉中参叶挥发油进行了抗菌试验,结果表明汉中参叶挥发油对试验菌株均有明显的抑制和灭活作用,特别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26112株和白色假丝酵母菌CMCC850216株的抗菌活性表现得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沙棘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胡颓子科植物沙棘挥发油化学成分组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共分离出60个峰,并且确认了其中46个化合物。其中含量较多的有Z-7-十六酸(40.72%),棕榈酸(38.79%)及肉豆蔻酸(3.12%)。结论:本研究为沙棘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木兰科植物望春花挥发油化学成分组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其成分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共分离出63个峰,并且确认了其中50个化合物。其中含量多的有桉树脑(28.92%),其次为β-蒎烯(12.39%)、α-松油醇(8.28%)。结论:首次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望春花挥发油的化学组分,为望春花的进一步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苍术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抗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苍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抗菌活性。方法运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苍术根茎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油组分进行分离和鉴定,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对苍术的挥发油做了抗菌试验。结果苍术的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β-胺叶油醇(24%)、二苯基-4-甲醛(18%)、β-胺叶烯、α-胺叶油醇和茅术醇等。其挥发油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铜绿假单胞等病原菌有显著地抑制和灭活作用。结论实验结果为综合开发利用苍术医药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产自攀枝花地区鱼腥草中挥发油进行提取,同时分析鉴定其化学组分,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方法采用普通水蒸气蒸馏萃取法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鉴定挥发油化学组分,应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测得鱼腥草挥发油含量为0.97%,鉴定出13种化学组分,占挥发性物质总含量的91.40%。结论普通水蒸气蒸馏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中主要含有邻苯二甲酸二辛酯(23.49%)、4-甲基-1-(1-甲基乙基)-3-环己烯-1-醇(16.81%)、(E)-9-十八碳(烯)酸(10.00%)、β-蒎烯(8.64%)。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水蒸气蒸馏法和超临界萃取法两种不同提取方法对莪术挥发油化学成分尤其是有效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超临界萃取并设计正交实验,测油密度、旋光度、折射率,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各挥发油的组分,对分离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得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两种不同提取方法所得挥发油含量不同,经过比较,超临界苹取法所得的油要比常规提取法高,且所得的化合物要比常规法多,同时主要有效成分含量也较高。结论不同的提取方法所得挥发油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其化学成分差别也较大。  相似文献   

8.
不同方法提取青蒿挥发油成分分析及抗菌活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采用不同方法对青蒿挥发油进行提取,研究提取过程的优化条件,并对所得青蒿挥发油分别进行抗菌活性研究及GC-MS分析,用于指导制药。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和直接蒸馏法提取青蒿挥发油,分别进行抗菌实验研,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法对两种方法得到的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结果:索氏提取法提取青蒿挥发油的优化条件是:料液比约为1∶7.8,提取时间为3 h。直接蒸馏法提取青蒿挥发油的优化条件是:料液比为1∶7.4,蒸馏时间为5 h。索氏提取法所得青蒿挥发油为青蒿油-1,直接蒸馏法所得青蒿挥发油为青蒿油-2。青蒿油-1对黑曲霉的最低抑制浓度(MIC)为1.25%,菌刺孢属的最低抑制浓度(MIC)为1.25%,青霉的最低抑制浓度(MIC)为5.0%,马青霉的最低抑制浓度(MIC)为1.25%。青蒿油-2对4种细菌最低抑制浓度分别为北京棒状杆菌:0.023 5%,枯草芽孢杆菌0.023 5%,四联球菌0.005 9%,普通变形杆菌3.75%。进行GC-MS分析,青蒿油-1中分离出55个峰,鉴定出48个化合物,青蒿油-2中分离出48个峰,鉴定出39个化合物。结论:青蒿油-1抗真菌作用好于抗细菌作用,可能与青蒿油-1中酮类、醚类、有机酸类具有较强的抗真菌作用(共占总量的8.25%)有关;烯类是挥发油中重要的抗菌成分,青蒿油-2的抗菌作用好于青蒿油-1,可能与青蒿油-2的烯类含量(烯类65.42%)远远高于青蒿油-1(26.49%)有关。  相似文献   

9.
连钱草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连钱草的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取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连钱草挥发油,用GC/MS分析连钱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通过计算机检索,共鉴定出45个化合物,其相对含量占挥发油总量的91.34%。结论:连钱草挥发油中主要化合物为6,10-二甲基-2-异丙烯基螺[4,5]-6-癸烯-8-酮(16.4%)、松莰酮(15.58%)、(+)-喇叭烯(7.63%)、β-葎草烯(7.51%)等。  相似文献   

10.
草乌中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英永  戴云  崔秀明  苗华 《中成药》2007,29(4):588-590
草乌RadixAconiti Kusnezoffii属毛茛科植物北乌头的干燥块根,在中药中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的功能。用于风寒湿痹,心腹冷痛,麻醉止痛等疾患[1]。长期以来国内外对草乌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涉及到它的生物碱成分、炮制工艺及机理、药理、毒理和临床等方面,但是尚未见草乌的挥  相似文献   

11.
莪术油喷雾剂的研制及抗病毒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制莪术油喷雾剂,并对其抗病毒作用进行实验研究。方法:对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进行剂型改革,确定莪术油喷雾剂的处方和制备工艺,用HPLC法测定莪术醇和=牛儿酮的含量,同时进行了莪术油喷雾剂体内外抗病毒实验。结果:制备的莪术油喷雾剂质量可控,对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Ⅰ、Ⅲ,呼吸道合胞病毒,3、7型腺病毒有轻微抑抑制作用,对副流感Ⅱ型病毒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结论:本莪术油喷雾剂制备简单易行,给药方便,具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12.
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的合理用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的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参考有关文献资料,结合病案实例,分析并阐述。结果: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使用不当可致不良反应。结论: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是挥发油经乳化后制成的中药注射液,抗病毒用于临床时,应严格按说明书之配制方法操作,禁止与其它药物配伍应用。首次注射,要注意观察不良反应,并严格控制滴速30~40滴/min。  相似文献   

13.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治疗尚无特效药,国家医疗救治主管部门陆续发布多个针对COVID-19的诊疗方案。莪术油及其制剂在抗病毒、治疗肺纤维化等方面的疗效已被多项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所证实,推测在COVID-19的临床治疗中可试用莪术油注射液,特别是治疗肺间质改变造成的肺纤维化、促进止泻、减少患者发热时间等。此外,与抗病毒、抗生素等临床配伍使用的经验提示,莪术油注射液可用于减少COVID-19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药物引发性肝损伤,提高治疗效果。为莪术油及其制剂在协同治疗COVID-19中的科学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外用药复方莪术油乳膏皮肤局部用药的安全性。方法:用白兔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用健康豚鼠进行皮肤过敏试验和皮肤刺激性试验。结果:复方莪术油乳膏对白兔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无急性毒性;对豚鼠无皮肤及全身过敏反应;对豚鼠完整皮肤无刺激性,对破损皮肤有轻度刺激性,但给药后48h或72h后刺激性消失。结论:复方莪术油乳膏是安全性较好的外用制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莪术油洗脱支架防治犬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将裸支架、聚甲基丙烯酸丁酯/纳米二氧化硅涂层支架、莪术油洗脱支架(药物含量100 μg/支架)随机置入犬冠状动脉回旋支或前降支,术后4周冠脉造影后处死分析支架段血管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 光镜下可见裸支架组和单涂层组支架段血管内膜增厚,莪术油组内膜较薄,均未见内膜下出血和中膜、外膜坏死,无附壁血栓和炎性细胞浸润;扫描电镜观察各组内皮完整。组织形态学分析结果显示:与裸支架和涂层支架比较,莪术油洗脱支架显著减少了新生内膜厚度、新生内膜面积、管腔面积狭窄率(P<0.01),增加了管腔面积(P<0.01);裸支架组与单涂层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莪术油洗脱支架安全可行,显著抑制了犬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内膜增生,具有防治再狭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聚山梨酯-80对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杂质吸收度的影响.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284nm的波长处测定聚山梨酯-80溶液及以其为增溶剂的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的吸收度.结果: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的吸收度随聚山梨酯-80溶液的吸收度升高而升高.结论:聚山梨酯-80对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质量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7.
聚山梨酯-80对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质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聚山梨酯-80对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杂质吸收度的影响。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284nm的波长处测定聚山梨酯-80溶液及以其为增溶剂的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的吸收度。结果: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的吸收度随聚山梨酯-80溶液的吸收度升高而升高。结论:聚山梨酯-80对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质量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非那西丁及其代谢产物的液质联用检测法,研究莪术油对大鼠肝微粒体CYP1A2酶活性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色谱柱为XDB-C18(150mm×2.1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流速:0.4mL.min-1,柱温:30℃,以多反应监测方式采集数据。以非那西丁为探针药物,采用体外实验,实验组给予莪术油,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评价药物代谢酶CYP1A2酶活性的变化。结果:非那西丁和对乙酰氨基酚的检测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4~1600ng.mL-1(r=0.9973)、3-2000ng.mL-1(r=0.9973)。实验组测得的扑热息痛/非那西丁的比值:11.30±0.71,对照组:9.60±1.04,t检验显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法可用于检测大鼠肝微粒体孵育液中非那西丁及其代谢物浓度。莪术油对大鼠肝CYP1A2酶的活性,有体外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朱桔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朱桔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初步研究其抑菌活性。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朱桔叶中的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和峰面积归一化法分析其化学成分和相对含量;采用微量二倍连续梯度稀释法确定挥发油杀菌效果。结果:通过GC-MS从朱桔叶挥发油中分离41种化合物,鉴定36种。柑橘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r-榄香烯(30.691%)、β-石竹烯(18.895%)、水芹烯(10.814%)、2-异丙基-甲苯(7.977%)、α-石竹烯(5.260%)、α-金合欢烯(4.805%)等;初步的抑菌试验结果显示朱桔叶挥发油对大肠埃希菌的抑制效果[最小抑菌浓度(MIC)3.9 g·L-1,最小杀菌浓度(MBC)5.6 g·L-1]最为显著,其次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假丝酵母。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假丝酵母。结论:通过GC-MS测定和鉴别了朱桔叶挥发油化学成分,抗菌实验表明其挥发油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为朱桔叶挥发油的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莪术油是否通过抑制铁死亡减轻博来霉素诱导的小鼠肺纤维化及作用机制。方法 40只雄性C57BL/6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莪术油低、高剂量(3.25、13.00 mg/kg)组。小鼠气管插管注射博来霉素(3 mg/kg)制备肺纤维化模型,造模7 d后开始给药,给药组连续14 d隔日ip莪术油。给药结束后,通过各组小鼠体质量和肺干湿质量比评估小鼠一般情况;采用苏木素-伊红(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检测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和肺组织中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氧化应激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肺组织中肺纤维化和铁死亡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莪术油组小鼠体质量增长(P<0.05),肺水肿程度减轻,肺组织损伤情况好转,胶原纤维沉积减少;肺组织氧化产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及HYP水平减少(P<0.05、0.01),还原酶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活性增加(P<0.05);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明显降低(P<0.01);肺组织纤维化相关蛋白I型胶原蛋白(co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