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研究莪术油及莪术残油(莪术油提取榄香烯后的残余物)的成分差异,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莪术残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分析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及相关文献对相关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 分别鉴定出20,24,26个化学成分,并测定其相对百分含量.结论 广西莪术和温莪术莪术油的挥发性成分基本一致,某些成分含量差异较大,莪术残油与莪术油在化学成分上基本一致,各成分含量略有差别.  相似文献   

2.
莪术油的抗肿瘤及治疗卵巢癌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莪术油是从姜科植物莪术的干燥根茎中提取的挥发油.目前已从莪术油中提取出20多种化学成分,并确定其结构.其中,莪术挥发油中主要抗肿瘤活性物质为β-榄香烯、莪术酮、表莪术酮、莪术二酮、表莪术二酮、莪术醇、异莪术醇、吉马酮等化合物[1].现今,卵巢癌的发生率及病死率逐年上升,莪术油作为抗肿瘤药已在治疗卵巢癌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近年来莪术油抗肿瘤及干预治疗卵巢癌的实验研究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Jia A  Yang YF  Kong DY  Xiao CC 《中药材》2012,35(3):415-418
目的:分离和分析广东紫珠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考察其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广东紫珠挥发油,应用气质联用(GC-MS)法分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鉴定了38个化合物,占总离子流图峰面积的76.01%。广东紫珠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显示出不同抗菌活性。结论:广东紫珠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是萜类化合物(59.25%),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显示出不同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4.
莪术油是姜科植物蓬莪术Curcuma phaeocaulis Valeton、温郁金C.wenyujin Y.H.Chen et C.Ling或广西莪术C.kwangsiensis S.G.Lee et C.F.Liang的根茎中提取的挥发油,含有β-榄香烯(β-elemene)、莪术醇(curcumol)和莪术二酮(curdione)等消炎、抗菌、抗肿瘤的活性成分。复方莪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比较莪术油、莪术残油(莪术油提取出β-榄香烯的残余物)在大鼠血浆中莪术醇和莪术二酮的含量。方法:采取大鼠灌胃给药,以对羟基苯甲酸乙酯为内标物,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内标法计算莪术油、莪术残油中标志性成分莪术醇和莪术二酮的血浆药物浓度,运用DAS2.0分析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莪术醇和莪术二酮分别在0.001028~0.6580mg/mL和0.04064~1.300mg/m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稳定性及融冻次数考察均符合有关要求,测定方法的绝对回收率莪术醇为72.3%~85.3%,莪术二酮为70.1%~87.0%;内标物对羟基苯甲酸乙酯的绝对回收率为74.9%~96.5%;方法回收率莪术醇为55.8%~69.0%,莪术二酮为61.6%~68.3%,均符合有关要求。通过药时曲线和药代动力学参数分析,莪术油、莪术残油中莪术醇、莪术二酮在大鼠的体内代谢过程基本符合二房室模型。结论:在莪术油和莪术残油中莪术醇的血药浓度变化相似,而莪术二酮血药浓度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6.
对光皮木瓜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运用硅胶、凝胶、MCI-gel反相树脂及RP-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从光皮木瓜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得到1个新异苯并呋喃酮类化合物。该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质谱、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鉴定为2,2-二甲基-5-(2-氧代丙基)-2H-呋喃[3,4-h]色烯-7(9H)-酮(1)。对该化合物进行了抗菌活性筛选,发现其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菌株的MIC90为(53. 7±4. 5) mg·L-1,超过对照左氧氟沙星的MIC90(50. 2±4. 2) mg·L-1,具有突出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7.
莪术油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莪术油是从姜科植物莪术的干燥根茎中提取的挥发油,其主要成分为多种倍半萜类,含有莪术酮、莪术双酮、莪术醇、莪术烯、呋喃二烯等20多种成分。研究证明:莪术油具有抗肿瘤、抗病毒细菌、抗凝血和保肝等多种作用。现将莪术油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莪术油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莪术油是从活血化瘀中药莪术中提取的挥发油,含有β-榄香烯、莪术酮、莪术醇、姜黄素、莪术二酮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抗病毒、抗肿瘤、调节免疫反应等功能。多年来,我国医药界对莪术油的药理和临床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现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9.
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在儿科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莪术为姜科植物莪术Curcuma zedoaria Roscol的干燥根茎;性温、味苦、辛;为行气破血,消积止痛药;用于积滞胀痛、血瘀腹痛、肝脾肿大、血滞经闭等证.莪术油是从莪术中提取的挥发油,该挥发油为多种化学成分的混合物,主要有效成分为莪术醇、莪术酮,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莪术挥发油中有效成分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β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等的生长,对多种病毒有直接抑制作用,对某些病毒有直接灭活作用.以此制成的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已被<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收载为抗病毒药.本文就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在儿科临床抗病毒感染的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莪术为姜科植物莪术 Curcuma zed oaria Roscol的干燥根茎 ;性温、味苦、辛 ;为行气破血 ,消积止痛药 ;用于积滞胀痛、血瘀腹痛、肝脾肿大、血滞经闭等证。莪术油是从莪术中提取的挥发油 ,该挥发油为多种化学成分的混合物 ,主要有效成分为莪术醇、莪术酮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莪术挥发油中有效成分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β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等的生长 ,对多种病毒有直接抑制作用 ,对某些病毒有直接灭活作用。以此制成的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已被《中国药典》2 0 0 0年版二部收载为抗病毒药。本文就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在儿科临…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新鲜南美蟛蜞菊花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进行抑菌活性测试。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南美蟛蜞菊花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成分进行分析;微量稀释法测试所得挥发油对6种菌株(大肠菌、蜡状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四联球菌、藤黄八叠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结果:南美蟛蜞菊花挥发油提取收率为0.72‰,检测到61个化合物,鉴定出57个,含量占总挥发油的92.92%;该挥发油对枯草芽孢杆菌、藤黄八叠球菌具有良好的抑制活性,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39,0.78 mg·L-1结论:从南美蟛蜞菊花中提取挥发油并鉴定化学成分,发现其富含结构多样的倍半萜类化合物,为南美蟛蜞菊的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栽培品种、不同加工方法的温莪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的差异。方法:利用MTT法检测同一产地不同栽培品种、不同加工方法的温莪术的挥发油对胃癌肿瘤细胞MGC-803增殖的影响,并用GC-MS检测出挥发油中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不同栽培品种、不同加工方法的温莪术挥发油对MGC-803的生长抑制作用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当温莪术提取的挥发油为高浓度时,组培品种鲜品对MGC-803的生长抑制最高,为20.2%;当药液浓度为低浓度时,普通品种鲜品对MGC-803的生长抑制最高为18.4%。其所含化学成分也差异明显,如β-水芹烯、双环[3.1.1]庚烷,6,6-二甲基-2-亚甲基(1S)是传统鲜品的特征性成分,环己烷,1-乙烯基-1-甲基-2-(1-甲基乙烯基)-4-(1-甲基亚乙基)为普通鲜品的特征性成分;双环[3.1.0]六角-2-烯,4-甲基-1-(1-甲基乙基)-,β-蒎烯中,为组培鲜品其特征性成分。结论:不同栽培品种、不同加工方法对其挥发油类成分在含量和组成上的差异较大,对于抑制胃癌肿瘤细胞的增殖作用上也存在明显差异,以组培品种的鲜品与加工品的挥发油对MGC-803的抑制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假益智果实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并进行抗菌活性测试,为进一步研究开发假益智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使用水蒸气蒸馏法从假益智的果实中提取出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进行分析;使用微量稀释法测试挥发油的抗菌活性。结果:假益智果实挥发油提取率为0.17%,检测到42个化合物,鉴定出31个,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4.18%。挥发油对四联球菌具有很好的抑菌作用,最小抑制浓度为12.5 g·L-1,对白色葡萄球菌、蜡状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埃希菌细菌具有中等强度的抑制作用。结论:本文对假益智果实进行挥发油提取鉴定,其主要成分为萜类、长链烃类化合物。抗菌实验结果表明假益智果实挥发油对四联球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胡椒薄荷Mentha piperita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为胡椒薄荷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法提取叶片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分别采用DPPH法和卤虫幼体研究其抗氧化活性及生物毒性,纸片扩散法及埃及伊蚊幼虫毒杀法评价其抗菌活性和杀虫活性。结果:用超临界CO_2萃取法提取得到的挥发油得率为0.089%,从中鉴定了11个化学成分,已鉴定出的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3.0%,其中芳樟醇占总挥发油的49.9%,可以认为是其主要成分;挥发油对DPP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0.45 g·L~(-1),对卤虫幼体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526.0 mg·L~(-1);在挥发油质量浓度为10 g·L~(-1)时,对大肠埃希菌抑菌圈直径为(9±1)mm,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效果不明显;对埃及伊蚊的LC50339.6 mg·L~(-1)。结论:胡椒薄荷叶挥发油对大肠埃希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抗氧化及杀虫方面具有一定活性,但是相对较弱,不宜用于杀虫剂产品开发;此外,胡椒薄荷叶挥发油具有弱的生物毒性。本研究为胡椒薄荷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黔产盾叶唐松草Thalictrum ichangense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和抗肿瘤的生物活性。方法: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盾叶唐松草叶的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组分相对百分含量,并分别采用DPPH·法和MTT法研究其抗氧化和抗肿瘤的生物活性。结果: 从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得到的挥发油中鉴定了21个化学成分,已鉴定出的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1.86%;在300 mg·L-1时,挥发油对DPPH·清除率为(61.2±2.1)%,对MGC-803胃癌细胞体外增殖抑制率为(56.0±6.8)%。结论: 盾叶唐松草叶挥发油中主要化学成分为正四十四烷(Tetratetracontane,25.82%)、3,5-二烯豆甾烷(Stigmastan-3,5-diene,16.39%)、二十八烷(Octacosane,14.96%)等。盾叶唐松草叶挥发油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和对MCG-803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鹰爪花挥发油GC-MS分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鹰爪花新鲜叶挥发性成分,进行抗肿瘤活性测试,为进一步研究开发鹰爪花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制备鹰爪花叶挥发油,并结合GC-MC分析化学成分;用MTT比色法分别研究鹰爪花叶挥发油抗肿瘤活性.结果: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鹰爪花新鲜叶挥发油收率为1.35%,得到68个化合物,鉴定出53个;鹰爪花叶挥发油浓度较高时对肝癌细胞(BEL-7402)具有较好抑制活性,IC50 12.07 mg·L-1,对白血病细胞(K-562)、胃癌细胞(SGC-7901)、肺癌细胞(SPCA-1)的增殖抑制具有中等强度的抑制活性.结论:从鹰爪花叶中提取挥发油并鉴定化学成分主要为烯类、醇类、萜类、醛类和酯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提取喙果皂帽花新鲜叶挥发性成分,进行抗菌,抗肿瘤活性测试,为进一步研究开发喙果皂帽花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利用水蒸气蒸馏法制备喙果皂帽花叶挥发油,计算收率,并结合GC-MC分析化学成分;用纸片琼脂扩散法和MTT比色法分别研究喙果皂帽花叶挥发油抗菌和抗肿瘤活性。 结果: 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喙果皂帽花新鲜叶挥发油收率为1.54%,得到91个化合物,鉴定出73个;喙果皂帽花叶挥发油浓度较高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枯草杆菌具有中等强度的抑菌活性;对白血病细胞(K-562)、肝癌细胞(BEL-7402)具有抑制活性,IC50分别为10.47,47.2 mg·L-1结论: 首次从皂帽花属植物中提取挥发油并鉴定化学成分,主要为烯类化合物;喙果皂帽花挥发油中含有很多活性成分,喙果皂帽花挥发油对K-562,BEL-7402具有抑制活性,为喙果皂帽花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广西藤茶总黄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广西藤茶总黄酮(TF)抗金黄色葡萄球菌(SA)作用机制,从而初步明确其作用靶位.方法:使用不同终质量浓度TF(310 ~38.75 mg·L-1)处理SA,另设不经药物处理的SA为对照,采用扫描电镜法观察155 mg'L-1 TF对菌体的超微形态结构,微生物粘着碳氢化合物法测定155 mg·L-1 TF对菌体表面疏水性,电导率法测定77.5,155,310 mg'L-1 TF对菌体通透性及比色法测定38.75,77.5,155,310 mg·L-1 TF对细菌脱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随着药物浓度增加,作用时间延长,细菌菌体超微形态有明显改变,表现为菌体表面粗糙不平,产生瘤状突起,细胞间界限模糊不清,细胞直径变大等;与不经药物处理的SA比较,TF作用SA 4,8,16 h后,能明显降低细菌细胞表面疏水性(P<0.01);明显增加细菌细胞通透性;明显抑制细菌脱氢酶的活性.结论:广西藤茶总黄酮可能通过降低细菌表面疏水性,增加细菌通透性使细菌形态发生改变,并通过抑制细菌脱氢酶活性发挥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朱梅芳  唐宇  郑琴  汤丹丰  罗俊  胡鹏翼  郭园园  吴海霞  杨明 《中草药》2018,49(12):2845-2854
目的对连翘Forsythiae Fructus、荆芥Schizonepetae Herba、薄荷Menthae Haplocalycis Herba及其配伍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分析,探讨挥发油不同提取方法与其成分及抑菌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连翘、荆芥、薄荷挥发油成分及其配伍后成分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并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微量稀释法分别测定抑菌圈直径及最低抑菌浓度(MIC),评价单味连翘、荆芥、薄荷挥发油和配伍提取挥发油及单提混合后的挥发油对常见的4种致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连翘、荆芥与薄荷混合提取后,所得到的挥发油主要成分及含量均发生了变化。连翘-荆芥混合提取的挥发油中,缺失了连翘挥发油中含有的7种成分和荆芥挥发油中的7种成分,而新增了8种成分。连翘-薄荷混合提取后,缺失了连翘挥发油中的6种成分和薄荷挥发油中的8种成分,并新增8种成分。荆芥-薄荷混合提取后,缺失了荆芥挥发油中的4种成分和薄荷挥发油中的7种成分,新增了7种成分。连翘-荆芥-薄荷混合提取后,缺失了连翘挥发油中的6种成分、荆芥挥发油中的4种成分、薄荷挥发油中的2种成分,连翘和薄荷共有成分缺失1种,荆芥和薄荷共有成分缺失2种,新增了9种成分。与单提混合挥发油相比,3种药材混合提取组中胡薄荷酮的相对含量明显下降。抑菌实验显示,不同提取方式所得挥发油的抑菌效果不同,单味挥发油及单提混合挥发油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效果均优于配伍提取挥发油组。结论挥发油是解表中药的重要药效成分,中药挥发油采用不同的提取方式对挥发油的得率、成分及药效有一定的影响,最终影响其疗效,应对此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20.
大黄等5味中药及单体成分对临床多重耐药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大黄、丁香、蒲公英、姜黄、金银花5味中药及大黄素、芦荟大黄素、丁香酚、咖啡酸、绿原酸和姜黄素对临床多重耐药菌的抑制作用。方法:用微量稀释法测定各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记录细菌连续24 h的吸光度A595,绘制生长曲线,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细菌可溶性蛋白质。结果:大黄的抑菌效果显著,MIC在6.25~12.50g·L-1;丁香的抑菌谱最广,对所有实验菌株均有抑菌作用,MIC在3.13~25.00 g·L-1,蒲公英、金银花和姜黄在本实验中未见抑菌活性;6种单体药物在实验中对铜绿假单胞菌均没有抑菌效果;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和丁香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优于其他临床耐药菌株;大黄素的抑菌效果显著,MIC在1.95~15.63 mg·L-1;芦荟大黄素的抑菌效果稍弱,MIC在2.34~75.00 mg·L-1;丁香酚是唯一对鲍曼不动杆菌有抑菌活性的单体化合物,MIC在5.32~10.64 mg·L-1;姜黄素、咖啡酸、绿原酸在实验中未显示抑菌活性。大黄素作用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及可溶性蛋白表达发生明显改变。结论:大黄和丁香以及大黄素和芦荟大黄素、丁香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种临床多重耐药菌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和丁香酚分别是大黄和丁香发挥抑菌作用的主要成分,其具体作用机制有待于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